在我國研製高超聲速飛彈的同時,也同步開始了對高超聲速目標進行攔截的研究,其初步成果就是紅旗-19攔截彈,該飛彈同時具備大氣層內外作戰能力,通過較大的彈體提高攔截距離,能夠進行中段和末段攔截,對高超聲速目標也具備攔截能力。
「飛鏢」飛彈攔截器示意圖
其實,紅旗-19的作戰過程和引導系統原理與洛克希德公司早年間提出的「增程型薩德」飛彈(Thaad-ER)方案相似。那麼它具備反高超滑翔飛行器的能力,也就意味著「薩德」飛彈也可以成為美國發展反高超飛彈的基礎。
之前筆者就曾推測,由於滑翔段攔截難度很高,美國近期最可能研製的就是在薩德、愛國者3MSE等飛彈的基礎上改進,用於末段攔截高超聲速飛彈的攔截彈。如果能解決對高超飛彈的探測和追蹤等問題,這類的末段攔截彈至少有一定可能取得一定的攔截率。而如果是增程型薩德和紅旗-19,實際上是對高空高超聲速空氣動力目標進行攔截,也就是可以在彈道的整個滑翔段進行攔截,紅旗-19最初考慮的攔截目標是以6馬赫以上飛行的吸氣式動力的高空偵察機,意味著其在動力系統設計難度上要比只考慮攔截滑翔器的薩德要更難,因為要攔截這類目標飛彈需要有更大的機動範圍。
隨著美國國防部飛彈防禦局宣布其第一個反高超攔截彈項目「高超聲速防禦武器系統」下馬,關於各家企業參與這一項目的方案也就被公布了出來。
美國《航空周刊》最近就發表文章介紹了洛克希德的方案:在「薩德」基礎上研製的「飛鏢「反導攔截彈系統。
雖然反導局的原型研製工作已經停止,但洛克希德飛彈防禦項目副總裁莎拉·瑞夫斯在採訪中仍表示:「我們將繼續推進『飛鏢』方案。」她說,「它運用了我們現有的架構。」
薩德飛彈具備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儘管其大氣層外攔截的能力有限。但這一能力在攔截高超聲速飛彈的時候非常有用,因為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飛行的大部分階段在大氣層內。
洛克希德將「飛鏢」稱為對」薩德「系統的一次」革命「。該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射程,以便在來襲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進入最終的,大角度俯衝並進行複雜機動的彈道末段前,擊落來襲目標。
「我們希望能夠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擊落目標。」瑞弗斯說,「並且滑翔段攔截也是目前經過研究我們能夠進行攔截的最好機會。」
而且,對於已經在美國陸軍服役12年的薩德飛彈,新的任務對它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今年3月,美國反導局宣布反高超系統將首先裝備在戰艦上,這意味著「飛鏢」飛彈必須考慮在軍艦上部署的要求。
」飛鏢「還面臨著雷西昂等公司的同類產品競爭的考驗,目前雷西昂公司也推出了在SM-3標準基礎上發展的」鷹「式攔截彈方案。雷西昂已經確認」鷹「式是參加反高超飛彈競標的方案,標準3飛彈本身就是為海軍研製的,在這方面它具備優勢。
從這段消息來看,洛克希德的「飛鏢」方案,很可能與「增程薩德」基本一樣,區別可能主要是改進紅外導引頭系統,因為根據美國方面近年來的試驗結論,高超聲速滑翔飛彈的熱特徵遠沒有之前人們想像的那麼高,事實上需要比現有的紅外探測系統靈敏100倍的新一代紅外探測系統才能遠距離發現目標。
洛克希德已經宣布將使用英國宇航公司研製的新一代的導引頭來裝備「飛鏢」飛彈。
另一方面,還需要對飛彈高空機動性等性能進行改進,在洛克希德發布的新型殺傷器設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飛鏢「飛彈的姿態調整火箭數量翻倍,顯然提高了其機動能力。
其基本設計概念還是和中國的紅旗-19基本相似——當然區別在於紅旗-19飛彈尺寸要比薩德飛彈大(也大於「飛鏢」),這還有待後續的進一步改進,但滿足目前需要是足夠了。
在滑翔段進行攔截的真正難點在於跟蹤,中國的紅旗-19主要考慮的是國土防空問題,我國的關鍵目標基本位於內陸深處,敵方不論是高超飛彈還是高超偵察機都需要飛過廣袤的土地,也就是說我們有較多的機會對目標進行跟蹤,高性能的雷達、紅外探測系統加上高速數據鏈,可以實現實施攔截所需目標信息的搜集和傳遞。
而相比之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目標都是孤島,其無法綿密部署大量的探測系統,高超聲速飛彈通過中段機動將可以出其不意的從意想不到的方向發起攻擊,這是它的一個最大優勢。
除非美國耗資巨大且目前尚無法預料效果究竟如何的低軌道高靈敏度衛星星座系統部署完成,否則他們是很難追蹤我方的高超聲速飛彈的。
畢竟我們的高超聲速飛彈除了用於DF-31B的洲際飛彈外,又不需要打到美國本土,美國完整而強大的北美防空雷達網體系對於掩護他們的亞太基地一點用沒有。
而現有美國的SPY-6等新一代艦載雷達對於高超聲速探測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這就是為什麼理論上應該有希望的「飛鏢「方案最後也暫時下馬。
美國飛彈防禦局在宣布項目下馬的時候表示他們首先需要解決對高超聲速飛彈的跟蹤難題,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這個問題,它確實不容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