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高超攔截彈「飛鏢」方案原來這樣——不過昨天下馬了

2021-03-01 亞洲火車總站

在我國研製高超聲速飛彈的同時,也同步開始了對高超聲速目標進行攔截的研究,其初步成果就是紅旗-19攔截彈,該飛彈同時具備大氣層內外作戰能力,通過較大的彈體提高攔截距離,能夠進行中段和末段攔截,對高超聲速目標也具備攔截能力。

「飛鏢」飛彈攔截器示意圖

其實,紅旗-19的作戰過程和引導系統原理與洛克希德公司早年間提出的「增程型薩德」飛彈(Thaad-ER)方案相似。那麼它具備反高超滑翔飛行器的能力,也就意味著「薩德」飛彈也可以成為美國發展反高超飛彈的基礎。

之前筆者就曾推測,由於滑翔段攔截難度很高,美國近期最可能研製的就是在薩德、愛國者3MSE等飛彈的基礎上改進,用於末段攔截高超聲速飛彈的攔截彈。如果能解決對高超飛彈的探測和追蹤等問題,這類的末段攔截彈至少有一定可能取得一定的攔截率。而如果是增程型薩德和紅旗-19,實際上是對高空高超聲速空氣動力目標進行攔截,也就是可以在彈道的整個滑翔段進行攔截,紅旗-19最初考慮的攔截目標是以6馬赫以上飛行的吸氣式動力的高空偵察機,意味著其在動力系統設計難度上要比只考慮攔截滑翔器的薩德要更難,因為要攔截這類目標飛彈需要有更大的機動範圍。

隨著美國國防部飛彈防禦局宣布其第一個反高超攔截彈項目「高超聲速防禦武器系統」下馬,關於各家企業參與這一項目的方案也就被公布了出來。

美國《航空周刊》最近就發表文章介紹了洛克希德的方案:在「薩德」基礎上研製的「飛鏢「反導攔截彈系統。

雖然反導局的原型研製工作已經停止,但洛克希德飛彈防禦項目副總裁莎拉·瑞夫斯在採訪中仍表示:「我們將繼續推進『飛鏢』方案。」她說,「它運用了我們現有的架構。」

薩德飛彈具備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儘管其大氣層外攔截的能力有限。但這一能力在攔截高超聲速飛彈的時候非常有用,因為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飛行的大部分階段在大氣層內。

洛克希德將「飛鏢」稱為對」薩德「系統的一次」革命「。該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射程,以便在來襲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進入最終的,大角度俯衝並進行複雜機動的彈道末段前,擊落來襲目標。

「我們希望能夠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擊落目標。」瑞弗斯說,「並且滑翔段攔截也是目前經過研究我們能夠進行攔截的最好機會。」

而且,對於已經在美國陸軍服役12年的薩德飛彈,新的任務對它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今年3月,美國反導局宣布反高超系統將首先裝備在戰艦上,這意味著「飛鏢」飛彈必須考慮在軍艦上部署的要求。

」飛鏢「還面臨著雷西昂等公司的同類產品競爭的考驗,目前雷西昂公司也推出了在SM-3標準基礎上發展的」鷹「式攔截彈方案。雷西昂已經確認」鷹「式是參加反高超飛彈競標的方案,標準3飛彈本身就是為海軍研製的,在這方面它具備優勢。

從這段消息來看,洛克希德的「飛鏢」方案,很可能與「增程薩德」基本一樣,區別可能主要是改進紅外導引頭系統,因為根據美國方面近年來的試驗結論,高超聲速滑翔飛彈的熱特徵遠沒有之前人們想像的那麼高,事實上需要比現有的紅外探測系統靈敏100倍的新一代紅外探測系統才能遠距離發現目標。

洛克希德已經宣布將使用英國宇航公司研製的新一代的導引頭來裝備「飛鏢」飛彈。

另一方面,還需要對飛彈高空機動性等性能進行改進,在洛克希德發布的新型殺傷器設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飛鏢「飛彈的姿態調整火箭數量翻倍,顯然提高了其機動能力。

其基本設計概念還是和中國的紅旗-19基本相似——當然區別在於紅旗-19飛彈尺寸要比薩德飛彈大(也大於「飛鏢」),這還有待後續的進一步改進,但滿足目前需要是足夠了。

在滑翔段進行攔截的真正難點在於跟蹤,中國的紅旗-19主要考慮的是國土防空問題,我國的關鍵目標基本位於內陸深處,敵方不論是高超飛彈還是高超偵察機都需要飛過廣袤的土地,也就是說我們有較多的機會對目標進行跟蹤,高性能的雷達、紅外探測系統加上高速數據鏈,可以實現實施攔截所需目標信息的搜集和傳遞。

而相比之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目標都是孤島,其無法綿密部署大量的探測系統,高超聲速飛彈通過中段機動將可以出其不意的從意想不到的方向發起攻擊,這是它的一個最大優勢。

除非美國耗資巨大且目前尚無法預料效果究竟如何的低軌道高靈敏度衛星星座系統部署完成,否則他們是很難追蹤我方的高超聲速飛彈的。

畢竟我們的高超聲速飛彈除了用於DF-31B的洲際飛彈外,又不需要打到美國本土,美國完整而強大的北美防空雷達網體系對於掩護他們的亞太基地一點用沒有。

而現有美國的SPY-6等新一代艦載雷達對於高超聲速探測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這就是為什麼理論上應該有希望的「飛鏢「方案最後也暫時下馬。

美國飛彈防禦局在宣布項目下馬的時候表示他們首先需要解決對高超聲速飛彈的跟蹤難題,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這個問題,它確實不容易解決。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美國GPI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器項目簡介
    藉助於制式電子設備,載艦將能夠自行或通過外部目標指示來發射攔截彈,然後飛彈將飛向目標並摧毀它。新項目的名稱表明,GPI飛彈的目標將是現有和未來的高超音速滑翔體,在海外被稱為助推滑翔體。攔截將在戰鬥部與助推器分離後,在滑翔階段進行。
  • 圖說美國現在與未來中段反導/反高超裝備
    美國至2021年2月,已經在全球部署多型中段反導裝備,目前包括三型:陸基GMD/GBI反導系統、海基宙斯盾/標準-3反導系統、陸基宙斯盾/標準-3反導系統。從下圖都可以看出現役中段反導裝備情況,在圖中還畫出了「高超聲速武器威脅」(黃色線),但是卻沒有畫出反高超(反高超聲速武器的簡稱)裝備能力。
  • 從破除對東風17的誤解開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的技術方案、作戰使用與防禦手段分析
    作為全世界第一種實際服役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引爆了新一輪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攔截彈的發展熱潮。它有多快?為什麼難以攔截?其它國家的進度如何了?我們該如何攔截其它國家的高超音速武器呢?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儘可能全面地分析。
  • 美國雷神公司披露最新高超聲速飛彈設計,「超聲速戰術飛彈」最有可能長這樣!
    而據外媒報導,中國也有DF-ZF等用於彈道飛彈載具的高超聲速武器已經或接近投入實用。表面上看,似乎美國人真的如他們所聲稱的那樣——在高超聲速技術領域已經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美計劃研發攔截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器-GPI!
    雷神公司對 GPI 概念設計的藝術渲染美國彈防禦局邀請請雷神公司
  •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被攔截?美國專家:末端降速、機動性大減
    很明顯,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軍現在正處於落後階段,奮起急追,與此同時,不同於以往的彈道飛彈,高超音速武器的彈道更加難以預測,美國耗巨資建立的反導系統
  • SR-72能成為美國」高超音速殺手鐧「嗎?
    提到「作為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帶領團隊歷經十餘年,從概念提出,方案設計到系統集成,研製成功國家重大專項XX高超聲速飛行器,並組織完成飛行試驗,是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實現以超燃衝壓發動機為動力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自主飛行的國家。」而且我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與美國不同,是世界首臺使用航空煤油再生冷卻超燃衝壓技術的發動機,與X-51A使用特殊吸熱型碳氫燃料相比,可能距離實用化的距離還要近一些。
  • 能對抗高超音速飛行器
    遺憾的是增程型薩德飛彈時運不濟,2009年9月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提出了歐洲反導系統分階段適應部署方案(EPAA),選用當時更成熟的宙斯盾反導系統上陸作為EPAA方案的核心,陸上宙斯盾反導系統(AA)使用SM-3 Block IA/B和射程射高更大的SM-3 Block IIA飛彈,成為增程型薩德飛彈上馬的攔路虎。
  • 中國曾擁有亞洲第一巨炮,為何最終下馬?
    201所給出的方案為「炮射次口徑攔截彈」,到1968年,實現了以140mm的口徑發射18千克彈丸,初速達到1600 m/s,射高達到74公裡的目標。方案被證明可行,於是口徑又被進一步放大到320mm。但是,1972年美國和蘇聯籤訂了限制反彈道飛彈飛彈條約,1976年美國宣布關閉「衛兵」飛彈防禦系統,蘇聯飛彈對中國的威脅已經減輕。而且實踐證明,用超級大炮來反導一種效率不高的辦法,中國的經濟和工業也承受不了建造眾多超級大炮的巨大負擔。所以,640-2工程於1980年下馬,走進了歷史。
  • 原來,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國星戰計劃早二十年!
    解放軍對「反擊一號」攔截彈的總體性能較為滿意,並開始計劃在北京附近 構建中國第一個「反擊一號」反導陣地,初步建起一個能夠防止彈道飛彈打擊的區域。和「反擊」攔截彈相配套,二院下屬的第 210所積極開發「先鋒」系列反導大炮,內部代號為「640-2」。
  • 中俄這類武器太可怕 美國緊急研發天基攔截
    近期,美國主管科研的國防部副部長麥可.格裡芬宣稱,美國正在研究建造天基飛彈攔截器和新型跟蹤太空飛行器的可能性,以應對中俄日益增長的高超音速武器威脅
  • 【裝備發展】高超攻防4:美海陸空高超助推滑翔彈新細節;DARPA高超飛機TBCC發動機進展;MDA授出21份高超防禦概念研究合同
    一、美國海陸空三軍正同時基於SWERVE項目成果研製潛射/陸射/空射型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航空周刊》總結美軍高超聲速飛彈發展的三條路線2018年10月11日,美國《航空周刊》報導,根據兩名熟悉相關項目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
  • 從攔截飛機到攔截彈道飛彈:美國「標準」系列艦空飛彈發展史
    現役用來攔截大氣層內目標的「標準」包括「標準」-2和「標準」-6兩個型號,「標準」-3作為海基中段反導系統則主要用於摧毀大氣層外的彈道飛彈與低軌衛星,是美國海基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的重要一環。美國還在防空型的基礎研製了「標準」空對地反輻射飛彈,在70年代和80年代被美國海軍和空軍大量裝備。此外,還有遭到取消的「標準」4對陸攻擊型飛彈和具有超視距攻擊能力的標準」5。
  • 金屬飛鏢不是玩具,而是給士兵們造成痛苦的武器
    但不是釘子,而是飛鏢狀的。它們被裝在霰彈槍的子彈之中。而這種飛鏢狀的物體,就是飛鏢彈,也被稱為鏢彈或箭形彈。飛鏢彈和手掌大小的對比,尾部有確保飛行穩定用的翼面。自投入實戰以來,飛鏢彈被廣泛應用,在子彈、炮彈或航空火箭上都能夠看到這種很小的戰鬥部。一發90毫米炮彈的剖面圖,可以看到裡面布置有密密麻麻的很多小飛鏢。試
  • 美國給萬噸大驅裝高超音速飛彈,沒想到尺寸太大,竟要拆除艦炮!
    原來,一枚高科技炮彈的價格相當於一枚戰斧式巡航飛彈的價格,大約80萬美元。此外,這艘驅逐艦沒有安裝計劃中的高性能57毫米艦炮系統,而是安裝了低檔的MK-46型巨蝮II型(Bushmaster-II)30mm機炮。
  • 為什麼是中段攔截?解密反導攔截有多牛
    這是因為飛彈一般會從一個國家的本土起飛,攔截方很難接近發射地點。因此,美國曾經提出過天基雷射、機載雷射攔截的方案。天基雷射是把雷射器部署到地球軌道上,自上而下照射起飛的飛彈,但雷射器的軌道選擇是個難題。雷射束存在發散問題,軌道較高,雷射照射到大氣層內時就會威力不足;如果軌道較低,就需要部署大量的雷射器,成本很高。
  • 平戎 | 日本戰機朝中國戰機發射第一彈!但網友竟歡呼喝彩.真相原來是這樣~
    啊哈哈哈~各位可能還記得今年2月的時候國防部曾經發布過一個新聞,說是日本自衛隊,居然發射了幹擾彈幹擾我軍機正常訓練。消息一出各路慕洋大V又是一陣歡呼,紛紛表示還是日本厲害啊,敢開第一槍,敢射第一彈。看到這句話小編就笑瘋了,幹擾彈什麼時候用大家應該心裡有數吧?
  • 中國中段反導完成超高難度攔截測試,技術性遠高於美國
    1999年10月2日,美國完成了首次中段反導攔截,目前已完成了20次實彈攔截測試,其中9次攔截失敗,由此該攔截技術也面臨很大挑戰。目前,美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部署三個中段反導攔截陣地,其攔截彈數量將從目前的44枚擴大到60-70枚。
  • 精確計算中國核彈數量和美國飛彈攔截能力
    由此可見中國現有核彈頭已足以摧毀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北約國家所有的主要城市。二:美國的反飛彈系統美國的反飛彈系統總共有4種,最低端的是對進入大氣層內的彈道飛彈實施20公裡高度的攔截的愛國者3,使用4-6GHz波段被動式相控陣雷達,跟蹤範圍達到100公裡,能夠同時跟蹤100個5馬赫目標,以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毀來襲地對地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