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不好打,紅軍這次出徵犧牲5名幹部,能活到開國至少是將軍

2021-02-25 這才是戰爭

作者:忘情

在很多人印象中,閻錫山的晉綏軍是「豆腐軍」、「軟柿子」,比較好打,著實有失偏頗。閻錫山把持山西幾十年,幾乎將這個「華北屋脊」、「表裡山河」經營成了「獨立王國」。在軍備建設方面,閻老西向來不惜血本。太原兵工廠從駁殼槍到山野炮均能仿製,產量還挺可觀。

因此,晉綏軍不僅擁有全國數一數二規模的預備炮兵部隊,而且步兵裝備精良,彈藥供應充足。雖說晉綏軍不擅進攻,但在防守方面卻有心得。尤其是對剛結束長徵,人員和裝備均受極大削弱的紅1方面軍來說,擁兵8萬、對外號稱10萬的晉綏軍是個不容輕視的對手。

紅1方面軍到達陝北以後,對下一步向何處發展,曾有過不同意見。有人曾提出全軍離開地瘠民貧的陝北,轉移到條件好得多的陝南,會合紅25軍留在當地的陳先瑞部。有人提出「二次長徵」,經河南、安徽、湖北回江西。最終,毛主席力排眾議,力主東徵山西。理由是越靠近華北中日對峙前沿,紅軍政治上越主動。通過東徵在群眾中宣傳「停止內戰,全民抗日」,可為不久以後必將發生的中日全面衝突做好群眾動員準備。此外,山西遠比陝西富庶,通過東徵亦可解決陝北經濟及擴軍這兩個老大難問題。辛苦大家養成點點的習慣,謝謝。

最終,毛主席成功地說服了大家。紅1方面軍開始渡河東徵的各項準備工作。嗅出一絲「不祥」氣息的閻錫山,察覺紅軍居然要動他的根本,便立即調4個旅沿黃河布防,並加修了高碉、暗堡1000餘個,並放言:「鋼鐵三晉,人過要留錢,鳥過要脫毛。」

1936年2月20日,紅1方面軍開始東徵,過河部隊有紅1軍團、紅15軍團,紅28軍、紅30軍,總計1.3萬人。

過河不久,紅15軍團在蓬門戰鬥中取得大捷,紅1軍團在關上戰鬥中硬碰硬消滅了晉綏軍中號稱「滿天飛」的1個精銳團。關於這次勝利,時任紅1師副師長的楊得志回憶:「紅1團和紅13團打了好長時間也沒拿不下來,看來敵人是相當頑強的。我心裡有些著急,即和陳賡想辦法」,經過調整部署,紅1師傍晚開始繼續攻擊,經過大半夜戰鬥,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晉綏軍精銳團被紅1軍團全殲,對閻錫山震動很大。他生怕自己的核心地盤不保,一面豁出血本,從晉綏各處收攏部隊,全力向紅1方面軍反撲。另一方面,急紅眼了的他也顧不上「引狼入室」了,急吼吼向蔣介石發電報、表忠心,懇請中央軍火速援晉。

3月10日7時,紅1方面軍主力在呂梁山南端的兌九峪地區遇到了晉綏軍主力。這裡地勢險要,易守不易攻,註定了這是場惡戰。

擔任正面進攻的紅1師和右翼紅15軍團主力迅速擊潰晉綏軍第一線部隊,但是晉綏軍佔據有利地形,依託工事、山崖、窯洞頑抗。晉綏軍炮兵發揮炮多、彈藥充足的優勢,向紅軍陣地猛烈轟擊。紅軍一部突擊到敵第2縱隊指揮部駐地,與晉綏軍展開白刃格鬥,晉綏軍第2縱隊司令楊效歐率衛隊拼死抵抗,紅軍後援不濟,被迫撤出戰鬥。

戰至下午13時,紅15軍團紅75師佔領西溝井西北高地,接下來又連續發起幾輪猛攻,因地形不利,以及晉綏軍火力猛烈,與敵軍形成對峙局面。紅1軍團主力全力發起攻擊後,迅速突進到兌九峪西北約5公裡處的原家莊、黃文村一帶,在此受到閻軍第3縱隊的阻擊。雙方隨即在原家莊展開激戰,對每一個山頭、窯洞都進行了反覆爭奪,戰鬥進展緩慢。

時任紅81師師長的賀晉年回憶:「3月10日清晨,戰鬥打響了。一開始就異常激烈,槍聲、炮聲響成一片。仗著山西有兵工廠,閻軍對彈藥不吝惜。特別是閻軍為了山地作戰專門製作的手雷,裝藥比一般手榴彈多,聲音響,殺傷力強。隨著爆炸聲,大地在顫動。空氣瀰漫著嗆人的氣味。」

「我軍裝備差,因此火力較弱,壓制不住敵人的炮火。山上又是光禿禿的,沒有什麼樹木掩護,整個部隊的行動都暴露在敵人的火力壓制下,造成了比較大的傷亡。閻軍的部隊打防禦戰比較內行,這大概和閻錫山這個土皇帝多年來閉關自守、一直怕別人侵佔他的地盤有關。這樣堅持到中午時分,閻錫山的飛機也從太原飛來助戰。由於我軍沒有防空武器,因此閻軍的飛機放肆的輪番低空轟炸。50磅一枚的炸彈不斷落在我軍的陣地上,給我軍的進攻增添了新的困難。」

「我81師241團是師的主力,平素很能打仗。而這次的對手是閻軍66師,裝備精良,彈藥充足。這些士兵還配有工兵鍬或十字鎬,修築野戰工事十分在行,堅固。閻錫山自詡其炮兵國內無敵,蔣介石也沒有這樣強大的炮兵。由於交戰雙方距離很近,山炮標尺均在千米以下,對我軍的威脅很大。」

時任紅1軍團紅1師政委的肖華回憶:「3月10日清晨7點鐘,我軍發起了攻擊。開始打的比較順利,但是突破敵人的第一道防線後,卻遇到了強有力的抵抗。敵人利用山邊的窯洞固守,集中炮火向我軍轟擊,炮火之猛烈是第五次反『圍剿』以後少見的。」

「我們佔領的山頭,黃土全被翻了過來。我當時隨先頭部隊指揮作戰,剛跳下一個土坑子,突然身不由己地倒了下去,覺得褲腳裡溼漉漉的,低頭一看,血已經流到腳面上。這才發覺左腿受了傷。警衛員把我背到窪地裡,這時看到四師的部隊正繼二師之後向前挺進。」

兌九峪戰鬥過程中,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曾給毛主席和彭德懷發了封電報:
彭、毛:
(一)據俘虜稱,敵楊效歐率兩個旅昨來兌九峪,師部在羊泉曲,一個旅佔領家山周圍高地,一個旅在羊泉曲,現已佔領兌九峪南端高地及羊泉曲、劉灣村高地。
(二)七十五師七時半開始攻擊,現佔領西溝井西北高地,曾經幾次衝鋒,因為地形不好多是深溝,及敵人火力猛烈,死傷六七十名,現無法進攻,與敵對峙中。
(三)援隊一個營向兌九峪佯攻,進到兌九峪南端,高尚營進展一個連向兌九峪來擊。一個營期來河溝村附近為預備隊,其餘在孟家莊北端高地。
(四)敵人相當頑強。
(五)一軍團現在何處不詳,但在黃文村方向槍炮甚烈。

由此可見,兌九峪戰鬥極為激烈,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紅1方面軍能在兵力不佔優,地形對己不利,裝備、火力全面落於下風的情況下壓垮對手,最終消滅晉綏軍2個半團,殊為不易。

此戰以後,毛主席、彭德懷決定兵分三路,在晉中、晉南打運動戰,以調動晉綏軍,並獲得更廣闊的機動空間。不過,到4月上旬,中央軍10個師,連同指揮機關及後勤部隊共計約20萬人先後進入山西,讓敵我力量對比進一步惡化。鑑於東徵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為避免不利形勢下的決戰,毛主席果斷指揮紅軍各部交替掩護,於5月5日,紅1方面軍全部撤回黃河以西地區。

至此,東徵戰役勝利結束。此役歷時75天,紅軍共消滅晉綏軍7個團,俘敵4000餘人,繳槍4000餘枝,炮20餘門,招收了8000多山西新兵,籌餉40多萬銀元。並迫使「進剿「陝北的晉綏軍撤回山西,使陝北蘇區得以恢復和發展,還在山西建立起一些抗日遊擊隊和遊擊區,擴大了紅軍的政治影響。

但是,勝利絕非沒有代價。且不說基層戰士,在中高級指揮員中,紅28軍軍長、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劉志丹於4月14日,在三交鎮戰鬥中犧牲。紅15軍團紅75師參謀長畢士悌於2月23日,在賀家窪戰鬥中英勇犧牲。紅1軍團紅2師參謀長鍾學高在蘇家萍戰鬥中犧牲。紅15軍團紅75師223團團長徐行德於4月12日,在師莊戰鬥中犧牲。紅1軍團紅2師第5團政委林龍發在鄉寧戰鬥中受重傷,後不治犧牲。紅軍的團以上幹部,如果能夠活到開國,至少是將軍。

那種認為晉綏軍是軟豆腐,東徵勝利手到擒來的荒唐觀念,實是大大貶低了諸多革命先烈。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神府紅軍獨立師
    獨立師成立後,對蘇區人民群眾是很大的鼓舞,要求加入紅軍的人越來越多,很多農民放下鋤頭,有的扔掉討飯棍,跟著部隊要求參加紅軍。我根據過去在紅26軍的經驗,把這些青少年集中起來,組成少年先鋒隊,經過政治和軍事集訓,再編入戰鬥部隊。部隊的強弱、素質水平的高低關鍵在領導。在獨立師成立的當晚,我在給全師幹部戰士作粉碎敵人的第四次「圍剿」動員時講道:我們為什麼能戰勝敵人,而敵人為什麼不能消滅我們?
  • 開國中將回鄉探親,鄉親們夾道歡呼,為何卻被當地政府告到北京?
    其中,就有一位開國中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決定趁休息的時間回家鄉看看,這位開國中將回到家鄉後,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然而當地的政府卻將這位開國中將告到了北京。那麼,這位開國中將是誰呢?究竟又是因為什麼事情,才被當地政府告到了北京呢?我們先從姚喆將軍的生平開始講起。
  • 「飛虎將軍」陳納德與「山西王」閻錫山
    閻錫山派親信梁武到上海,通過李明揚的介紹,與「飛虎將軍」陳納德取得了聯繫。梁向陳說明山西的局勢,轉達閻錫山希望他支援空運物資的迫切願望。陳納德當下表示願意幫助,並希望閻錫山能夠參加他的「民航空運大隊」。閻錫山獲訊後非常高興,立即發電報,盛邀陳納德夫婦到山西訪問,對雙方「合作」的有關事宜進行具體洽商。  1947年6月2日,陳納德偕夫人陳香梅自上海飛抵太原。
  • 全國第二大將軍縣安徽金寨所有開國將軍均已離世!
    11月21日,澎湃新聞獨家報導了「105歲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的消息。公開資料顯示,詹大南出生於1915年,安徽金寨人。作為解放軍一代名將,詹大南曾在直羅鎮戰役中,率部擊斃國民黨109師師長牛元峰。參加百團大戰,他率1個營全殲日軍140餘名。
  • 從東北抗日聯軍走出的十位開國將軍,你知道都是誰嗎?
    敵強我弱的形勢,使東北抗聯蒙受了巨大的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參加東北抗聯的5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在敵人的無數次「討伐」中,120多位師以上幹部戰死,除我們熟知的楊靖宇、趙尚志外,還有魏拯民、王德泰、許亨植、童長榮、夏雲傑、陳榮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鐵巖、金正國、張甲洲、李延平、劉曙華、王光宇等40餘位軍以上幹部為國捐軀。
  • 開國將軍任榮16日凌晨辭世,享年一百歲
    任榮,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2017年6月16日2時28分,因病救治無效在武漢去世,享年一百歲。據了解,在1955年至1965年這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名「開國將帥」被授銜。如今健在的僅29位,軍銜皆為少將。其中,1917年出生的任榮將軍在今年正式邁入「健在的百歲開國將軍」之列,而今又少了一位。
  • 「打不死的將軍」劉奎
    尤其是在皖南事變的爆發時,給新四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軍部只能重新再組建,很多官兵不是被抓就是被槍擊,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將軍,他被稱之為打不死的將軍接連和死神擦肩而過,此人就是劉奎。
  • 《文史之窗》從東北抗日聯軍走出的十位開國將軍,你知道都是誰嗎?
    敵強我弱的形勢,使東北抗聯蒙受了巨大的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參加東北抗聯的5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在敵人的無數次「討伐」中,120多位師以上幹部戰死,除我們熟知的楊靖宇、趙尚志外,還有魏拯民、王德泰、許亨植、童長榮、夏雲傑、陳榮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鐵巖、金正國、張甲洲、李延平、劉曙華、王光宇等40餘位軍以上幹部為國捐軀。
  • 106歲開國少將黎光逝世,開國將星僅存6顆
    由於張國燾分裂紅軍,黎光同許多紅四方面軍幹部戰士一起經歷了三次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困苦。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終於在甘肅會寧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艱苦卓絕的長徵,使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也使黎光和他的戰友們鍛鍊得更加堅強。1934年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 開國將領告訴你,什麼叫血性!
    他們,帶著傷殘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的還到了朝鮮戰場。今日,《解放軍報》「長徵副刊」專版集萃了這批身殘志堅的開國將領的感人故事,以彰顯他們打天下、建設新中國的血性與功勳。用極簡陋的工具截肢,強忍住一次乃至數次的手術痛苦紅軍時期,條件極為艱苦。長年徵戰,每戰都有傷亡,急缺創傷藥、止痛藥和手術器械。
  • 開國中將倪志亮:部下出了1名國家主席2名大將15名上將
    、鄧小平、徐向前齊名;他在抗美援朝時期,成功預測了美軍將實施仁川登陸作戰;他自己雖然只被授予中將軍銜,但他的下屬中,出了國家主席李先念,陳賡、蕭勁光2名大將,許世友等15名上將;他就是開國中將倪志亮…… 智勇雙全的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倪志亮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胡遵遠:開國將軍詹大南的傳奇人生
    據了解,詹大南將軍不僅是全國第二將軍縣——金寨縣最後一位離開人世的開國將軍(這裡僅指1955年授銜的將軍),也是安徽省和鄂豫皖蘇區最後一位離開人世的開國將軍。詹大南將軍是金寨人民的驕傲!是安徽人民的驕傲!是鄂豫皖蘇區人民的驕傲!詹大南將軍,1914年3月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槐樹灣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任榮——戰火中走出的開國將軍(中)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生死和你在一起——九位開國將軍歸葬塔山記
    來源:7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新華每日電訊於力、楊鈺晨視頻記者楊鈺晨(部分素材來源於葫蘆島廣播電視臺)
  • 【拂曉人物】在紅軍連成長——記21軍轉業軍人、甘肅省公安廳副廳級幹部朱勝利
    1972年,朱勝利參軍來到駐紮在甘肅武山的183團,被分到1營2連。這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紅軍連隊,朱勝利被分到9班。朱勝利雖然分配到紅軍連隊,還是有點鬱悶,新兵團分兵時和他一起來的同學都分到團直屬的特務連、衛生隊等單位,而他是步兵連隊,現在,又分到連隊最後一個班9班,心情不好。
  • 177名開國中將裡面,這個人級別最低,但受傷卻最多最重
    我軍1955年授銜時,共授予了177名開國中將,其中,正兵團級只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立清,原本應授上將,但因為他當時負責評銜工作,為了避嫌,
  • 這些在槍林彈雨中致傷致殘的開國將領們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他們,帶著傷殘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的還到了朝鮮戰場。《解放軍報》「長徵副刊」專版集萃了這批身殘志堅的開國將領的感人故事,以彰顯他們打天下、建設新中國的血性與功勳。用極簡陋的工具截肢,強忍住一次乃至數次的手術痛苦紅軍時期,條件極為艱苦。長年徵戰,每戰都有傷亡,急缺創傷藥、止痛藥和手術器械。
  • 這些在槍林彈雨中致殘的開國將領給出最好的答案
    ■朱冬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開國將帥,絕大多數都是從戰場上打出來的、槍林彈雨中闖出來的血性軍人。他們中有1300多人負過傷,800多人身上留有敵人的彈片。而一批在戰鬥中因傷致殘的將領,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帶著傷殘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的還到了朝鮮戰場。
  • 全軍最年長將軍方震辭世 | 百年崢嶸 紅星永存 ——記百歲老將軍方震
    方震生前是全軍年齡最大且參加過紅軍長徵的開國少將。他於1964年晉為少將,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提到開國少將,就不得不先說一下開國將帥。自1955年至1965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這些將帥被人們稱為「開國將帥」。1360名開國少將,方震名列其中。
  • 後來,他成了最年輕的開國上將...
    興國縣位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1931年到1934年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爭,這裡都是主戰場。當年23萬人口的興國縣,先後有9.3萬人參軍參戰,5.5萬人加入正規紅軍隊伍。全縣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達23179名,是全國革命烈士最多的縣。全縣平均每4人中有1人參加紅軍,每10人中有1人為革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