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回鄉探親,鄉親們夾道歡呼,為何卻被當地政府告到北京?

2021-02-26 煮酒歷史


新中國的許多開國將領,都是青年時便離開家鄉跟隨部隊徵戰四方,大多數的開國將軍都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三場對新中國影響最大的戰爭。

因此他們大都十幾甚至二十幾年沒有回過家,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才有機會回鄉探親。

其中,就有一位開國中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決定趁休息的時間回家鄉看看,這位開國中將回到家鄉後,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然而當地的政府卻將這位開國中將告到了北京。

那麼,這位開國中將是誰呢?究竟又是因為什麼事情,才被當地政府告到了北京呢?

我們先從姚喆將軍的生平開始講起。

一、青年英雄入紅軍,一刀換個司令員

這位開國中將就是姚喆將軍,姚喆出生於1906年的湖南邵陽雙清區,姚喆少年時期正值辛亥革命,清政府被徹底推翻,因此姚喆並未受到封建思想遺毒的危害。

而到了姚喆青年時期又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姚喆也因此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姚喆

1925年11月,姚喆正式加入了我黨在邵陽當地組織的農民協會,並且在農民協會中逐漸展現自己的領導才能,在次年的農民協會大會上便被選舉為了邵陽二區十三個鄉的農民協會主席兼裁判委員。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另立南京政府國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也宣告失敗。

全國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反動熱潮,湖南也未能倖免,湖南軍閥許克祥為了宣布擁護蔣介石政府,發動了馬日事變,大肆屠殺湖南農會成員與共產黨員。

姚喆因此背井離鄉,進入了國民革命軍湖南獨立第5師的隨營學校學習,實際上該學校是彭德懷組織黃公略領導的秘密黨組織,表面上作為獨立第5師的軍官培訓團,實際上彭、黃以此為基礎在全師發展黨組織。

1928年7月,因我地下黨秘密聯絡站被敵軍破壞,黃公略因此暴露,正在軍統特務準備抓捕黃公略時,彭德懷立即決定發動平江起義。

就這樣姚喆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參加了平江起義,然後跟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成為了紅五軍的一名戰士。

姚喆的進步速度很快,次年便入了黨,然後當上了紅五軍第七團特務隊隊長,此後便進入了彭德懷的視野之中,彭德懷對這個總是會衝在作戰一線的年輕人十分欣賞,更是特意詢問了他的名字。

彭德懷

1931年12月,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後,姚喆便被提拔為了紅三軍團特務團的一個營長,因為姚喆作戰勇猛,次年三月又被提拔為紅三軍團紅五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

姚喆因為一直跟隨彭德懷作戰,逐漸養成了敢於橫刀立馬的作戰風格,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彭德懷因此對他賞識有加。

姚喆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共經歷大小戰鬥200餘次,5次負傷,3次負傷不下火線,受到了紅三軍團甚至中革軍委的通令嘉獎,更是憑此成了彭德懷的手下愛將。

1934年1月25日,紅十團奉命攻打福建沙縣,此時姚喆正擔任紅十團的團長,由於上級的命令十分急促,姚喆便親自帶領50餘人突擊沙縣,與敵守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和白刃戰。

姚喆將軍

巷戰中姚喆被隱藏在街巷拐角處的敵守軍用刺刀傷到了左臉頰,傷愈之後,留下了一條三寸長一指寬的刀痕,因此姚喆也有了「姚一刀」的稱號。

沙縣戰鬥結束後,姚喆被中革軍委授予三等紅星獎章,同時調任至中共中央政治保衛局任保衛隊隊長兼黃安、梅瓦兩區的衛戍司令員。

姚喆上任時彭德懷還特意跟他說道:「你挨一刀換一個司令員,值得了。」

姚喆則幽默風趣地回答道:「請彭軍團長給我再挨一刀的機會。」

自此姚喆「一刀換個司令員」的佳話便流傳了下來。

二、長徵路上保衛中央安全,抗戰中大青山上顯神威

1934年10月,紅軍第5次「反圍剿」作戰失利後,被迫進行長徵,姚喆便被調任至中央紅軍第二野戰總隊擔任代參謀長,兼任政治保衛團團長,負責保衛中央首長的安全。

紅軍時期的毛澤東

在此期間,姚喆也開始近距離地與毛澤東進行接觸,羅哲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時非常緊張,毛澤東便幽默地對姚喆說道:「老鄉見老鄉,兩眼一淚汪汪,不過現在不是哭的時候,逢山開路,自有前鋒,遇敵搶險,卻要靠你。」

姚喆雖不知該如何回答,但仍堅定地點了點頭,長徵開始後,姚喆一直帶領部隊,守衛在中央首長周圍,後來雖調任至國家政治保衛局總隊長兼紅三軍團第十團團長,但仍一直負責保衛中央首長的安全。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長徵宣告勝利結束,長徵結束後,毛澤東評價姚喆的表現道:「護駕是有功的。」

長徵結束後,蔣介石並沒有就此放鬆對紅軍的「圍剿」,先後派出胡宗南帶領他的天下第一軍以及張學良帶領的東北軍對陝北革命根據地展開圍剿。

在此期間姚喆一直跟隨彭德懷作戰,先後參加了北打直羅鎮、東徵閻錫山以及西徵寧夏馬家軍的戰役。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展開第二次合作共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此時姚喆作為抗戰儲備人才,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2期進行學習。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的場景

1937年8月,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北上抗日,國民黨反動派政府雖然同意了與我黨展開合作共同抗日,但仍對我黨處處提防,只給了紅軍一個軍的編制。

因此我軍只能壓縮編制,許多的紅軍幹部都是降職任用,但是姚喆卻被直接任命為120師358旅參謀長,之後又被直接任命為715團的代理團長,足見姚喆過人的軍事指揮能力。

但姚喆最為出彩的地方還是在大青山抗戰時的輝煌戰績,1938年,我黨中央軍委決定開闢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組建了八路軍120師大青山抗日遊擊支隊,任命李井泉為司令員,姚喆為參謀長,帶領遊擊支隊挺進大青山。

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北臨蒙疆、南臨陝北抗日革命根據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該地氣候異常惡劣,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度,積雪可達一米厚常人根本難以生存。

而且大青山地區與日寇和國民黨頑固派緊密相接,所以大青山遊擊支隊所面臨的困難,除了大青山地區的惡劣環境外,還有日寇和頑派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

1938年7月29日,李井泉和姚喆在12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的注視下,帶領著大青山遊擊支隊的2500名戰士從山西五寨縣出發,踏上了前往大青山的徵途。

大青山遊擊支隊指戰員合照

然而當他們離開晉西北後不久,就接到了師部的指示,命令他們派遣精幹力量返回晉西北平魯縣接運過冬用的皮衣,這批皮衣原本是準備在入冬前送到大青山的,但是不知為何我軍決定提前運送這批皮衣。

但當時日偽軍已經摸清了我軍遊擊支隊挺進大青山的行動方向,瘋狂地向部隊發起了圍追堵截,如果這個時候回去接運皮衣將會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任務,但是如果沒有皮衣,遊擊支隊的戰士們很難在寒冷的大青山度過冬天。

於是姚喆決定親自出馬帶領715團的一個營和遊擊隊第四支隊的三連返回晉西北平魯縣接運皮衣,由李井泉繼續帶領隊伍,向大青山地區開進。

大青山地區

分兵之後,姚喆立即帶領著四個連的兵力,在蠻漢山和長城附近兜了好幾個圈子迷惑敵人,而李井泉也是在前進路上始終與追擊的日偽軍進行接觸,牽扯日偽軍前進的動向。

然而姚喆所帶領的小分隊仍然被日偽軍發現了,當他們到達大榆樹韭菜溝地段時,駐紮在歸綏的日偽軍聯隊嗅到了小分隊的行蹤,立即調集了幾百人的兵力向我小分隊猛撲。

當時姚喆手上有4個連將近500人的兵力,如果只是被動地逃跑,則會形成不利局面,於是姚喆決定搶佔有利地形,就地給敵人以迎頭痛擊。

戰鬥持續了六七個小時,姚喆帶領部隊擊斃敵人21人,擊傷敵人50餘人,成功地擺脫了這夥日偽軍,然後日夜兼程趕到了平魯縣接運皮衣。

開國少將孫超群

然而當他們看到120師警備六團團長孫超群帶著的皮衣時,徹底愣在了那裡,組織上為大青山遊擊支隊解決的1400多件皮大衣,分別由100多頭毛驢背著,那場面著實壯觀。

姚喆看著毛驢隊伍,心裡犯了嘀咕,要怎樣才能將這1400多件皮大衣和這100多頭毛驢安全送到大青山,最後姚喆叫來了一營營長傅傳作和三連連長梁勁秀,決定讓戰士們每人穿上一件皮大衣,剩下的再用毛驢運。

姚喆最先抓起一件皮大衣穿在了身上,戰士們見狀,也在炎熱的酷夏穿上了幾斤重的皮大衣,原本就被烈日驕陽曬得渾身大汗的戰士們,此時更是汗流浹背。

不過效果還是十分顯著的,運送所需要的毛驢一下少了三分之一,更方便運輸了,在120師師部的指揮下,警備6團也加入到了護送隊伍中,負責掩護運送隊伍過平綏鐵路。

當運輸隊伍到達平綏鐵路附近時,姚喆派人抓了「舌頭」詢問情況,運送隊伍從舌頭的口中得知,日軍已在鐵路沿線設下了重兵埋伏,企圖截取部隊的皮大衣,讓大青山遊擊支隊沒有過冬的衣服可用。

姚喆見狀立即命令孫超群率領警備團從側後包抄過去,奔襲這批日偽軍的老巢紅沙壩車站,一時間紅沙壩車站槍聲大作火光沖天,鐵路兩旁的日軍哪裡還顧得上埋伏,一個個沒命似地跑回車站保他們的老窩。

姚喆見狀立即命令小分隊趕著幾十頭毛驢從三道營附近渡過了敵人嚴密封鎖的平綏鐵路,然後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趕了80多公裡山路,與李井泉所帶領的大部隊成功會合。

此後姚喆和李井泉共同帶領大青山遊擊支隊在廣大的大青山地區與日偽軍展開鬥爭,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姚喆(左二)

1944年10月,姚喆赴延安中央黨校進行學習,學習完成後任綏蒙軍區司令員兼中共綏蒙區委員會委員,並參加了中共七大會議,而在會議還未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帶領著部隊收復了平綏線上除包頭、歸綏以外的所有重要城市。

解放戰爭爆發後不久,我黨中央便決定組建西北野戰軍,由彭德懷擔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姚喆則被調任至西北野戰軍第八縱隊擔任司令員兼任縱隊黨委書記。

姚喆就這樣回到了老首長的麾下,繼續在老首長的指揮下作戰,綏蒙軍區成立後,姚喆被任命為綏蒙軍區司令員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八軍軍長。

三、回鄉探親縱兵搶糧,當地政府告到北京

1950年,新中國成立還沒有幾個月,44歲的姚喆在這個時候也得到了回鄉探親的假期,自從1927年姚喆離開家鄉之後,已經有23年沒有回過家了,此時他也有了些「鄉音不改鬢毛衰」的感覺。

姚喆將軍滿懷激動之情,踏上了回家探親的路,原本他以為家鄉百姓們的生活即便沒有太大的改變,也會出現一定的改善,卻沒想到他和警衛員一進入湖南邵陽,便被眼前的場面所震驚。

只見馬路上面人頭攢動,百姓們因飢餓而上街乞討,其中不乏老人和小孩,如果不是回鄉親眼所見,姚喆根本不相信這就是他家鄉的現狀。

姚喆詢問了路人之後才知道因為年年徵戰土地早已被毀壞,加之當年乾旱地裡根本長不出糧食,僅有的一點餘糧也在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撤退的時候被搜颳走了。

本就是農民出身的姚喆將軍,此刻完全能夠感受到這些災民們的絕望,他帶領將士們多年在外徵戰,不就是為了能讓老百姓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吃得上飯嗎?

但是看到老百姓們的現狀,姚喆感覺自己無顏面對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士們,回家探親的激動心情也消失了大半。

上世紀老百姓歡迎解放軍入城

就在這時,姚喆看到了一列車隊,從前方緩緩駛來,常年在外徵戰的姚喆一眼就認出來,這是為部隊運送軍糧的車隊,此時,姚喆看了看忍受飢餓的災民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搶劫」軍糧。

姚喆知道這樣做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甚至會承擔非常嚴重的後果,但是他為了拯救百姓們的性命,還是決定鋌而走險。

姚喆下令讓自己的警衛員攔住車隊,自己更是親自與車隊的領導進行交涉,表示希望能把糧食分給鄉親們,負責押運軍糧的邵陽縣幹部看到姚喆之後說道:「軍長我們運送的可是軍糧啊,在前線的戰士們還等著這些軍糧填飽肚子呢,希望軍長能讓運糧隊伍通過。」

姚喆火冒三丈地指著路邊的百姓們說道:「你看看大街上的這些鄉親們,他們都快餓死了,鄉親們的命就不是命嗎?你們就這麼殘忍,見死不救嗎?軍糧可以再送,但鄉親們再吃不上糧真要餓死了。」

幹部也十分的無奈,他表示自己只是奉命運送軍糧,饑民的事情,他想管也管不了,上面調配的救濟糧也還沒有到,他看著鄉親們這樣也很心疼。

解放軍發放糧食

姚喆當機立斷,讓警衛員將糧食從車上搬了下來,並指揮警衛員向饑民們發放糧食,僅在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糧食就被分光了。

邵陽縣負責運送軍糧的幹部指著姚喆說道:「我知道你是姚喆將軍,但你把軍糧「搶」走了,我沒辦法向上邊交差,我要向北京告你!」

姚喆當著所有難民的面說道:「你要告就去告吧,這事就算你告到毛主席那裡,毛主席也會認為我沒有做錯,我們趕走國民黨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嗎?我們能趕走日本人、國民黨,也是鄰裡鄉親的幫助、照顧才能實現的。」

在場的鄉親們聽完姚喆的話後,無不夾道歡呼,姚喆看了看這些鄉親們,滿足地離開了。

隨後邵陽縣政府果真一紙狀書將這件事情告到了北京,黨中央得知這件事情之後,立即派人與姚喆進行談話,姚喆當然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前線的戰士們也在等著糧食填飽肚子,但是他根本看不得老百姓們忍飢受窮,他覺得自己就算被處分,這麼做也是值得的。

中央鑑於姚喆的行為,雖然違反軍法,但卻也是為了老百姓能夠生存下去,完全符合我黨團結群眾的思想,於是對姚喆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並沒有追究姚喆的責任,軍糧被姚喆「搶」走之後便再運了一批,自此這件事便告一段落。


四、將軍逝世前仍在工作

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姚喆將軍在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中將。

姚喆將軍授銜照片

此後姚喆將軍一直在全國人大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任職,多次被選為人大代表和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

1979年春,姚喆抱病參加全國政治協商常務委員會會議,此時姚喆將軍的身體情況已經不是非常樂觀了。

5月27日,會議結束後姚喆返回武漢,在途中突然休克,司機隨即開車返回北京,將姚喆將軍送到解放軍醫院進行搶救,但最終因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3歲。

姚喆逝世後,十萬老百姓自發湧上街頭,為這位老將軍送最後一程,他一生為國為民,又怎麼會不受老百姓的愛戴呢?

--- END ---

溫馨提示:圖片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為了分享學習,不作商用。

                        喜歡就點「在看」唄

相關焦點

  • 開國中將秦基偉,晚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兩個兒子也成為中將
    在1988年的授銜儀式上,有一位開國中將被晉升為上將,此人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秦基偉將軍。秦基偉將軍早年參加革命,先後參加了反「圍剿」、長徵、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並在第一次授銜時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後來秦基偉還擔任了國防部長等職務,官至副國級,1988年的授銜儀式上,晚年的秦基偉的被授予上將軍銜。
  • 從「嗟而羨衣」到「與子同袍」那些「轉正」的政府專職隊員們
    據了解,在今年280名新招錄的消防隊員中,政府專職隊員達到了43名,面對熟悉而又嶄新的工作,他們或慶幸不已,或感慨萬千。讓我們走進新訓大隊,來聽聽那些「喜提」火焰藍的政府專職消防隊員們的心聲。23歲的小夥子總是訓練間隙的焦點人物,瀟灑的街舞動作每每能贏得戰友們的陣陣歡呼。2017年,畢業於甘肅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參加了民勤縣政府專職消防隊招錄考試,順利成為了一名政府專職消防隊員。入職兩個月後,身體素質出眾的許凱翔代表武威市政府專職消防隊,參加了全省消防部隊全員崗位練兵大比武,並取得400米第二名、原地佩戴空氣呼吸器第四名。
  • 聽江山唱《天下鄉親》,「戰士的知音」把新歌唱響!
    她說:你寫到戰士們給我送了一面錦旗——「戰士的知音」,這不僅是一個榮譽,也是戰士們對我的一個肯定。                 與歌唱家關牧村的合影她介紹說,有一次,她們到一個最邊遠的邊防哨所演唱,那裡只有十幾個戰士,江山一行不顧疲勞、顧不上吃飯,簡單地安置好設備,就為戰士們演唱。
  • 回鄉探親的他完成了最後的救援!
    2018年8月2日,張利鵬回鄉休假期間,勇救三名落水群眾,英勇犧牲,年僅30歲。他用一次次託舉,換來群眾生的希望,自己卻用年輕的生命,實現了「人民消防永遠為人民」的誓言!         張利鵬同志出生於1988年12月,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2006年12月入伍,生前任北京市通州區公安消防支隊商務園中隊戰鬥班班長,武警上士警銜。
  • 李顯斌駕機叛逃,到臺灣後窮困潦倒,26年後回鄉探親被判15年
    儘管李顯斌回鄉很低調,但還是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就在李顯斌決定乘機返回加拿大時,在機場被有關部門以證件問題將其扣押。李顯斌的證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或許只有李顯斌自己知道!幾個月後,也就是1992年3月25日,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對這名回鄉探親的軍官進行了起訴,在他的起訴書中寫道:李顯斌架機投敵,主要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符合起訴條件,依據刑法以「投遞叛變罪」提起公訴
  • 那些跟著國民黨到臺灣的60萬老兵們,後來怎麼樣了?
    作為外省人,也無法享受政府提供的優厚待,不懂當地語言,就連日常交流也是困難的。經過臺灣當局的商議,1954年,「退輔會」成立了,這是一個專門安置退伍士兵專業的組織。當時,「退輔會」的最高領導者是老蔣和兒子蔣經國。
  • 陸軍晉升6位中將,其中一位是宜興人!
    、少將軍銜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次晉升中將軍銜的6位軍官是:劉發慶、黃 銘、餘永洪、徐起零、張紅兵、汪海江。 2015年12月29日《宜興日報》3版 以整版報導過黃銘中將↓↓↓黃銘(前排右)帶領「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接受檢閱今年9月初,報紙上的一則消息,讓黃洪林一家在朋友中突然成了紅人。那段時間裡,黃家老大黃永康的手機常常被各種熟人打到爆。大家都在問:參加北京閱兵式的兩位宜興籍少將領隊中是不是有你們家的老二黃銘?
  • 萬毅:東北軍中走出的開國中將
    萬毅將軍是少帥張學良手下最年輕的團長,是東北軍的一面革命旗幟,也是從中走出的唯一一位開國中將。中共中央聞悉,立即電告山東分局採取措施組織營救,但因敵防衛森嚴沒有成功。之後,萬毅被轉押到國民黨軍魯蘇戰區總部,1942年8月,他趁機越獄並很快找到了八路軍。當時,正逢第111師師長常恩多率部起義,萬毅被上級派往111師工作。在奔赴根據地途中,常恩多不幸病逝,萬毅受命代理師長,部隊改稱新111師。
  • 四野兵團副政委因鳥槍炸膛失去3個指頭,後成開國中將官至副國級
    1937年10月到12月,吳法憲在山西運城擴兵1000多人,後編成685團的新2營。他的組織能力之強,有口皆碑。1938年1月,吳法憲升任為685團政委。10月,685團奉命由山西挺進山東,同年底到達湖西抗日根據地,改編成了蘇魯豫支隊,支隊長是彭明治(開國中將)。吳法憲任蘇魯豫支隊政治部主任,後任支隊政委。
  • 聊城這名武警戰士成鄉親們的驕傲
    早已等在這裡的鄉親們看到送喜報的隊伍到來,立刻點燃早已準備好的為慶祝魏群立功的煙花爆竹,更增添了軍屬門前熱烈喜慶的氣氛。魏群身披綬帶、胸帶紅花、手捧鮮花,闊步走在隊伍最前面,跟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向家中走去。左鄰右舍聞聲紛紛前來祝賀,連連向他豎起大拇指。「你看看,這孩子真有能耐!」「當兵真是好啊,就是考上大學也沒這麼大排場!」「等我們家孩子大了,也要送他去當兵。」
  • 許世友成為軍區司令後第一次回鄉,見到母親不敢相認,後下跪磕頭
    1952年,已經成為山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第一次回鄉探親,這次回鄉明顯有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覺。當時,新縣縣城到許世友的老家沒有通汽車,在車子抵達縣城後,許世友一行人就只能騎著馬回老家了。在騎馬的路上,許世友想了很多,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娘,想到了自己當年離開家參軍鬧革命的場景——多少年不見了,老娘還好嗎?想到這裡,許世友巴不得飛到家裡,看望一下多少年未見的親娘。
  • 1955年授銜,開國元帥與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何差別?
    這標誌著我國的軍隊邁向正規化、專業化,更是對士兵、將軍和元帥們奉獻的肯定和認可,給予他們的榮譽!那麼這些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些什麼區別呢?他們又享受著什麼樣的福利呢?開國授銜共1044人,其中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四十七人、中將175人,少將802人。其中中將以上都是我國的高級將領。
  • 九名【傅氏】開國將軍名錄:1955-1965年被授銜上將,中將,少將
    1989年7月28日,傅鍾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1955年9月27日175人被授予中將軍銜,1956年及1958年各1人被授予中將軍銜:福建:傅連暲(1894.09.14-1968.03.29)原名傅日新。出生於福建長汀農村,醫學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
  • 開國前後珍貴的照片,現在仍讓人激動震撼!
    這張照片是人民解放軍機械化部隊從夾道歡迎的群眾中穿過。一個市民跳上了炮車,在炮筒上寫下「向蔣介石開炮。再給蔣介石一炮」的字樣。劉少奇根據中共中央意見告訴史達林:我們目前正集中力量解決華南各省的問題,成立中央政府要到明年1月,具體時間可能安排在元旦。       史達林聽後建議:解決重大問題時固然要穩妥,要掌握時機,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錯過時機。我想提醒你們注意防止敵人可能利用所謂無政府狀態進行幹擾。這是極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劉少奇立刻向中共中央作了匯報。
  • 芝加哥探親博士:已乘武漢撤僑專機返美 (視頻)
    本網經由湖北同鄉會副會長王炎,了解到這趟美國撤僑航班的相關情況,並獲悉這架美國撤僑航班上探親博士的經歷、感受。從微信圈看到美國政府將從武漢撤僑的消息後,王炎立即搜尋美國權威媒體的報導。得到確認後,她立即在第一時間通知探親博士。探親博士隨後與美國駐華使館取得聯繫,並在1月27日得到了回復和確認。探親博士在聯繫美國駐華使館後,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他被告知:由於航班座位有限,撤僑行動將按老幼病殘、婦女兒童優先的原則,在此優先原則之後才是「先到先得」。
  • 我們臺灣這些年:1987年兩岸開放大陸探親
    這一年(1987年)的年底,老兵赴大陸探親的新聞充滿了所有新聞媒體的版面。1987年臺灣民眾組成的返鄉探親團在新聞裡看到,大量「老芋仔」瘋狂地搶進紅十字會的辦事處申請探親,新聞也播出一群年近半百的老人擠在紅十字會的探親說明會中,操著各省的口音搶著發問,又看到許多隔了幾十年重逢相擁而泣的畫面。
  • 12位百歲開國將領名單一覽表
    孫毅(1904-2003),開國中將。2003年7月4日13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孫毅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教育科科長、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代司令員、司令員兼晉察冀軍區第七縱隊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