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變更,不想錯失虎哥的看官們,請點擊頂部藍字「迷彩虎」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將迷彩虎設為星標⭐️。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
隨著中國進入了雙航母時代,國人就已經逐漸把目光放在了第三艘航母上。遼寧艦結束了我國沒有航母的時代,而山東艦是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那麼第三艘航母會是什麼樣的呢?相信大家心裡都有點底,前兩艘都是常規動力航母,那麼我國的下一艘航母很有可能就是核動力航母,最起碼也是彈射起飛。
那麼,中國距離核動力航母還有多遠呢?從工業能力方面來說:鑑於我國已經建造了遼寧艦和山東艦,在造艦工業體系上 我們沒有太大的問題了,建造航母所需的 如大型船塢這些硬體設施也是一應俱全。從需求方面來說:中國海軍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就是發展遠洋作戰力量,航母打擊群是重中之重,核動力航母自然也是中國海軍的必然選項。在技術層面:相關的比如電磁彈射、隱形艦載機等這些配套技術已有大進展,就剩動力這一塊短板了。
對於核動力航母來說,「核」就是他的心臟。也是區別於常規動力航母的主要標誌。但是我國限制於 軍用小型化核反應堆 技術水平,不僅是核動力航母沒有成型,連核潛艇都被耽誤了。核潛艇的噸位普遍低於美俄兩國,攻擊型核潛艇噸位 也就六七千噸,彈道飛彈核潛艇也不過剛接近萬噸門檻,反觀美俄,絕大部分排水量都在一萬七八千噸,甚至更高。
當然並不是說中國研製能力不行,這些技術都是需要時間積澱的,他們研製的時間長,而我國研製的時間很短,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到現在為止,核動力航母俱樂部的成員,也僅有美國和法國兩家。
法國雖然也擁有「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但是技術不是很穩定,其動力心臟K15型核反應堆 是從核潛艇上移植過來的,因而存在動力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當前對於該技術使用 稱心應手的也就美國一家了,美國海軍現役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都是使用核動力。
而就在最近,「玲龍一號」民用版小型化核反應堆橫空出世了。實際上這個「玲龍一號」核反應堆 早在去年就已經在海南昌江地區 投入試運營狀態,如今又在第16屆核工業展覽上再次出現。這個東西一經出來 便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它代表中國突破了一個關鍵的技術瓶頸,將核反應堆小型化。因為航母和核潛艇上的空間都是有限的,核反應堆太多 會影響船體結構。據公開資料顯示,「玲龍一號」的高度不超過14米,寬度不超過10米,遠小於傳統的核反應堆體型尺寸,這為其未來民用轉軍用,以及上艦 奠定了一個可行的首要條件。
其次,小型化的同時還要功率跟的上,「玲龍一號」的電功率為160兆瓦,最大輸出功率可達28萬匹馬力。美國最新型的福特級航母使用的A1B型核反應堆 電功率約為104兆瓦,這樣看來我國的「玲龍一號」完全可以達到 大噸位核動力航母的使用條件。
但是「玲龍一號」的出現並不意味可以直接上艦,因為它是民用的,需要一個時間周期來過渡。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核燃料豐度問題。這個直接影響到主要艦艇的全壽命周期維修。
「玲龍一號」的核燃料豐度僅有3%左右,而一般情況下軍用核反應堆的核燃料豐度 則要在20%以上,就像美國的福特級由於核燃料豐度很高,可以做到50年不需要更換,這意味著這艘航母在全壽命周期也不需要更換核燃料,這對於全服役周期成本 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虎哥看來,核動力是遲早的事,關鍵技術的攻克,意味著中國的核動力航母已經不遠了。
閣下,請點個讚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