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野」各界的驚呼聲中,賴清德為2020年「大選」投下震撼彈。震撼彈製造的是眩敵耳目的閃爆效果,後面緊跟著的實際攻堅才是真正重點。目前已經引爆諸多可以預料得到的效應,未來還會有什麼想得到、甚至想不到的衝擊影響陸續而來?從現在開始,兩岸已經進入超級政治暴風圈,原本打算事緩則圓的政治進程與路線主張,都會加速在2020「大選」中正面交鋒,直接攤牌。
賴清德為什麼不惜冒著分裂民進黨的風險與壓力,要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挑戰蔡英文?他或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選2020,究竟真正的差異在哪裡?
表面上看,當然是賴清德的民調聲望始終遠勝蔡英文,在「蔡政府」「執政」失能、民怨四起、支持度難以回天的情況下,為了2020的勝選,為了民進黨繼續「執政」的至高目標,作為黨內最強領先者的賴清德,當然捨我其誰。這也是如今他突襲式投入民進黨內初選最大的底氣與正當性。
然而,民進黨從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狂敗以後,面臨2020「大選」可能每況愈下的困境,蔡英文似已失去拓展中間選民認同的能力與意願,從今年初始便拉高「恐共反中」的聲量與態勢,不斷強打「安全牌」,渲染民粹,顯然是積極向基本盤靠攏,乃至對深綠「獨派」表態輸誠。但「獨派」仍覺不足,希冀賴清德更往深綠移動,即使造成藍綠兩黨回歸基本盤、緊繃對抗的局面,也在所不惜。其中是否有藉此壓縮柯文哲的策略考慮,殊值玩味。
最重要的是實質面的差異。賴清德曾以其「閣揆」身份,在「立法院」公開自詡為「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早已樹立「獨派少主」的形象與定位。而在臺灣政壇,「獨派」堪稱是影響力不能忽視、檯面上卻隱藏盤旋的一股力量,在各種選舉中打著「臺獨」旗號的實力派人物並不多,賴清德可說是「獨派」中官位最高、力量最強,且敢於明確宣揚「臺獨」理念的唯一「大咖」。因此他參選2020除了起手式就是「特赦」「獨派教主」陳水扁,未來在選戰中強力拉高「反中促獨」的力度,把臺灣捲入「統獨大戰」的民粹狂濤,乃至難以逆料的戰爭險境之中,絕對須慎思嚴防。
對於4月份「獨派」「喜樂島聯盟」將推動的「正名制憲公投」行動,賴清德將會如何呼應,固然要進一步觀察,但從民進黨過去半真半假的「說臺獨」,在賴清德投入黨內初選後,已然進階成「做臺獨」!長久以來,藍綠無分「朝野」都是透過「借殼」或「變形」方式包裝「臺獨」的主張路線,在賴清德未來高舉鮮明「臺獨」旗幟投入選戰後,都必須硬橋硬馬、拳拳到肉地接受民意最直接嚴厲的檢驗。
面對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統獨」大對決,在和平與戰爭之間,臺灣的民意必須慎思明辨,清楚明確做出理性智慧的抉擇!
可以預見的是,上述情況發展下去,已經踩過了大陸與美國的紅線,一旦打破了「維持現狀」的容忍底線,大陸將會採取何種更嚴厲的手段,臺灣「朝野」與民眾都必須有更高的風險意識,絕對不能輕忽。而美國則已經公開表態過反對「正名制憲公投」,對賴清德進一步的「促獨」路線會如何對應,也不容掩耳盜鈴。
2020「統獨」對決的激化,大陸與美國必然不會坐視,會隨著形勢適時出手,以避免大國博弈失控。對國民黨來說,2020「大選」形勢更加詭譎,除了要以智能與決心推出最能獲勝的候選人,更重要的是要抓緊「臺灣發大財」的民心趨向,提出「執政」後能讓臺灣贏的主張與政見。2020「大選」,民進黨無論是蔡英文或賴清德出線,「恐共反中促獨」絕對是選戰主調;國民黨除了強調「維持現狀」與「九二共識」之外,還要針對兩岸永遠和平與臺灣永續發展,提出能激起民眾熱情認同的主張與論述。
本文原載於臺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