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武器裝備的質量管理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建立和完善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版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JB 9001C—2017)的正式實施,適逢部隊編制體制調整、資源重組,如何深刻理解國軍標中的關鍵概念,運用過程方法,使其更適應陸軍武器裝備試驗鑑定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陸軍武器裝備試驗鑑定工作多年的質量管理總結,結合軍改期間武器裝備試驗鑑定實際情況,對質量方針、過程方法和風險管理這三個概念進行探討,為後續武器裝備試驗鑑定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思路。
質量方針是組織最高管理者正式發布的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是體系的綱領性文件,是體系的靈魂和導向。本文從標準的要求出發,通過解讀標準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找準制定質量方針的切入點。
1. 質量方針應適應組織宗旨和環境並支持其戰略方向組織宗旨是一個組織區別於其他同類組織而存在的理由,組織的宗旨規定了組織以何種方式、何種產品或服務去滿足哪一個市場的需求。
組織環境通常可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其中外部環境是指存在於組織外部的,影響組織經營活動及其發展的各種客觀因素與力量的總和。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武器裝備行業迅猛發展,隨著國產航母001A的試水成功和空軍殲20、運20等20時代的到來,武器裝備迅速發展,軍民融合不斷深化,試驗能力的拓展、試驗效率的提高和試驗水平的提高,成為當前面對的主要挑戰。從內部環境來看,編制體制調整、試驗要求轉變、管理模式創新,都成為制定質量方針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只有充分分析了內、外部環境的機遇和挑戰、優勢和劣勢,才能建立起有牽引力、有方向性、有充實內涵的質量方針。
2. 質量方針為建立質量目標提供框架質量方針是質量目標的綱領,質量目標是質量方針的定量落實。所以,質量方針的制定應有方向、有高度,切忌空洞、不切實際,應使質量目標有的放矢。質量目標應該具體、可測量和實現。
3. 建立並實施質量責任追究與激勵制度「建立並實施質量責任追究與激勵制度」是GJB 9001C—2017的新的要求,也是國軍標區別於國標的一項重要內容。武器裝備鑑定專業由於其行業的特殊性,已經開始實行質量責任追查機制。
在制度建設中,要確保:
· 建立切實可行的績效考評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績效考評體系是組織實行獎懲的前提,對於試驗鑑定行業而言,建立績效考評需明確崗位職責,科學設置崗位要求,尤其是對武器裝備質量有影響的關鍵點,需要嚴格把關,增加其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
· 對責任追究的尺度應有所度量。應將責任按照類別、嚴重程度進行歸類劃分。在執行過程中也應有所度量,執行過嚴,會影響人員的積極性,執行過松,會使制度流於形式。
· 制度建設的持續改進。應根據武器裝備發展特點和試驗鑑定工作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和完善制度建設。
總的說來,在新版的體系文件中,對質量方針的要求更加嚴格,對於質量方針的制定、溝通、管理和承諾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1. 科學識別過程過程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通常可以分為以顧客為導向的過程、管理過程和支持過程。以顧客為導向的過程即提供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這是建立體系的終極目標,也是組織活動的主線。管理過程是圍繞以顧客為導向的過程開展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動。支持過程即對體系運行起支持作用的過程。我們以試驗過程為主線,將過程劃分為試驗過程和管理過程,再將其細化。試驗過程是由多個試驗任務構成的,每個試驗任務都由若干個試驗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又可以細化到試驗操作,將試驗操作作為最小的過程單元識別出來。這種剝繭抽絲的識別方法能讓各單位、各部門都參與到過程識別這項活動中來,為建立試驗大過程提供信息支持。
2. 理清過程之間的相互關係理順過程之間的相互關係,需對過程進行因果關係分析,確定輸出是否滿足輸入的要求。確定每一個過程的因(輸入)應該是什麼,有哪些;每一個過程的果(輸出)應該是什麼,有哪些;這個過程(或活動)的果又應該成為哪些過程的因,從整體上對大過程、小過程之間,不同過程的全過程、子過程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在過去的體系設計中,對過程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重視程度不夠高,只從宏觀上分析了過程關係,如體系四大過程的關係、產品實現中6個過程的關係,沒有對過程與過程之間關係作細緻入微的辨析,但恰恰是確定這些微妙的關係對落實體系要求、發揮體系作用更為具體、更為重要。
3. 對過程進行優化整理對過程進行識別、分析之後,需要從整體上對過程進行設計和規劃,合併雷同試驗過程,刪減不必要的冗餘,尋找更簡捷、更高效的工作路徑。例如,試驗進度安排與技術溝通的先後順序問題,先溝通就可以避免進度安排下達後無法執行而帶來的更改進度、批准進度、報告基地等一系列的工作。又如:對於大量存在的重複性測試項目,把測試方案固化為內部標準文件,就可以大大減少測試方案的編制、批准等活動,提高試驗效率。
過程方法的應用,能夠及時發現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修改,提高試驗效率;還能在過程運行中監視過程發展趨勢,及時發現不良現象,及時採取措施,防止不合格的產生。
對風險的管控不是一個新的課題,在2009版的國軍標中就有所涉及。在新版標準中對風險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提出了基於風險的思維,強調基於風險的思維是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基礎,並談及加強基於風險的思維、制定應對方案、更新風險和機遇等。
1. 對「基於風險的思維」的理解筆者認為「基於風險的思維」應該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1)對風險概念的理解,風險的概念是不確定的影響。這個不確定,應該包含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兩個方面。
(2)風險管理應覆蓋管理體系全過程,在實際應用中體現在:
· 偏離戰略方向、方針、質量目標、過程目標帶來的績效的風險;
· 違反環境和相關方要求而導致的相關方不滿意;
· 因其產品和服務質量下滑或者體系不穩定的狀態。
2. 提高人員的風險意識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必然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且普遍存在。試驗工作比較細緻繁瑣,一個細小的差別就可能造成差之千裡的效果。風險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要規避或降低風險,尋找機遇。想要達到效果,必須從人入手,增強人員的風險意識。在標準的第五章中要求「最高管理者建立基於風險的思維」,加強人員的風險意識培訓,能夠增加風險識別的概率,有利於風險的管控。
3. 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和管理機構要理順工作思路,建立符合實際的科學的決策程序,形成規範、良好的運行環境。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並使之具有較大的自主權,保持高度的獨立性,為風險管理提供切實的組織保證,同時要規範和加強對風險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管理,提高試驗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強適應不斷變化的、日益複雜的內外部環境的能力。將風險管理工作融合到具體的業務活動中,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個人,實行全員的風險管理。
本文結合新版標準GJB 9001C—2017的貫徹,對體系建設中出現的質量方針、過程方法、風險管理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試驗鑑定工作質量管理體系換版工作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