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東德政府在柏林築牆,將柏林分為東西兩邊,這道牆成了德國分裂以及東西冷戰的象徵。
柏林圍牆興建初期,西柏林的市民向牆另一邊的親友揮手。
一個父親舉起女兒高過牆面,探視東柏林的親友們。
東德坦克集結在東西柏林邊線,作武力展示。
查理檢查哨對面的東德軍人,後方設置了更多層的障礙。東西方冷戰期間,雙方陣營有時會在這裡換俘。
1961年8月15日,柏林圍牆開始修建的第三天,東德士兵Conrad Schumann躍過了鐵刺網逃往西柏林,由攝影師彼得‧萊賓捕捉到這經典的一幕,而Conrad Schumann也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東德逃亡者之一。
1961年8月14日,位於柏林威丁區、東西柏林邊界上的行人隧道Gleimtunnel被東德邊防警察和工人封鎖,並於邊界上安裝帶刺的鐵絲網和圍牆,引起市民圍觀。照片中的前景為西柏林,遠景地帶則為東柏林。
一名朝聖中的黎巴嫩商人,正試圖帶著一座木製十字架穿越布蘭登堡門至東柏林,遭到兩名東德的人民警察阻擋。
正在修築圍牆的工人與監工中的東德警察。
東德的國家人民軍正巡視著在東、西柏林之間架起的鐵刺網。
布蘭登堡門和部分城牆周圍的廢墟,一名邊防軍正以望遠鏡監看著城門。
位於西柏林的兩名婦女,透過圍牆探頭查看布蘭登堡門後的景象,一旁的標語寫著「注意!你將離開西柏林」。
柏林布蘭登堡門,於東西德分裂時期成為東西柏林的分界點之一。
1967年的聖誕節,柏林布蘭登堡門的邊界警戒區,照片中可依稀看見東柏林在城門另外一邊所擺設的聖誕樹。
一名東德國家人民軍站著在東西柏林之間的鐵刺網旁,看守著邊界。
波茨坦廣場上,東德的士兵與工人開始築起反坦克防禦工事。二戰前,波茨坦廣場曾是歐洲最繁忙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
1945年,於二戰中被美軍轟炸後的柏林,滿目瘡痍,已成一片廢墟。
東德國家人民軍與工人階級戰鬥隊駐足於東西德邊界。工人階級戰鬥隊為是東德的一個準軍事部隊,於東西德分裂時期負責1961年柏林圍牆的修建,其中共計約有8000人參與了修建工作。
短短三天之內,東德政府便於東西德邊界上設置了鐵刺網以封鎖邊界。傷心的西柏林人們,在圍牆沿著的貝爾瑙爾大街上,站在梯子上,試圖看見東柏林的親朋。
1961年5月1日,實行社會主義的東德政府於五一勞動節,以軍事遊行和武力展示於宮廷廣場(於東西德分裂期間,被東德政府更名為馬克思-恩格斯廣場Marx-Engels-Platz)進行慶祝活動。
1961年5月1日,近70萬的西柏林市民聚集於邊界附近的共和廣場前,以「全世界的自由與和平」為標語,進行一場和平示威活動。在重建中的德國國會大廈前,聯邦德國(西德)總理Willy Brandt、聯邦參議院議長Franz Meyers正在臺上與臺下觀眾進行演說。
於1953年至1957年間,超過1萬名逃離東德的家庭孩童,在非營利組織Hilfswerk和德國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從西柏林的滕珀爾霍夫機場出發,由美國空軍協助載往西德、美國的寄宿家庭或是青年營隊,享受一段難得的假期。
東西柏林分裂後,除了東德國家人民軍與人民警察,在領導人烏布利希的命令底下,所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國有企業員工均需組織準軍事單位—工人階級戰鬥隊,並部署於東柏林各地。他們每人皆須配戴步槍與機槍,並受到相關的武器訓練。
此份地圖顯示了當時的西柏林被蘇聯控制區域(東德)包圍孤立的處境。以英美為首的西方陣營因此展開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運輸行動,史稱「柏林空運」,於冷戰時期為西柏林運送了超過200多萬噸的物資。
西柏林一景,照片中為柏林市區內的勝利紀念柱。
於指揮家Herbert von Karajan帶領下的柏林愛樂樂團。二戰時,柏林愛樂原有的音樂廳被炸毀,直到1963年,柏林市議會希望在東、西柏林之間建立文化性的溝通管道,最終決定於西柏林的圍牆附近,重建新的柏林愛樂廳。
1962年6月17日,人們聚集在Seestrasse街上的墓園,吊念著9年前的今天,在東德示威活動中遭蘇聯坦克以及人民警察殺害的百姓。他們將花圈置放於受害者的墓上表達敬意。
今日布蘭登堡門附近商店販賣的柏林圍牆紀念石。上面有蘇聯和英美法各自的佔領區地圖。
今日柏林販賣柏林圍牆黑白老照片明信片,右上方含有一小塊柏林圍牆石頭,很受遊客歡迎。
今日柏林販賣柏林圍牆彩色老照片明信片,右上方含有一小塊柏林圍牆石頭。
今天德國政府保留了一段的柏林圍牆,作為冷戰的歷史遺址,也成為柏林的觀光景點之一。
當年作為東西柏林著名通關口的查理檢查哨,今天亦獲得保留,旁邊設立了柏林圍牆紀念館,展示了大量相關的歷史文物。
2016年秋,秦風在柏林查理檢查哨留下了觀光紀念照,旁邊的美軍是打工仔假扮的,拍一張合照要3歐元。
曾經,查理檢查哨上駐守的美軍士兵嚴正以待,雙方對峙氣氛緊張。
中文撰文:秦風、李佳樺
往期精彩:
一帶一路:德國
一帶一路:德國 俾斯麥首相與德意志祖國河山
一帶一路:德國 1919短暫的蘇維埃革命
一帶一路:德國 1920年代柏林全景圖
一帶一路:德國 日耳曼人物肖像與自然風光
一帶一路:德國 希特勒與納粹帝國的崛起
一帶一路:德國 V-2飛彈與同盟國的勝利
一帶一路:中國北京
一帶一路:北京 北洋時期東交民巷使館區
一帶一路:北京 民國初年的城市改造
一帶一路:北京 最早北海和頤和園的開放
一帶一路:匈牙利
一帶一路:匈牙利 光彩豔麗的布達佩斯全景圖
一帶一路:匈牙利 浪漫多情的藍色多瑙河
一帶一路:俄羅斯
一帶一路:俄羅斯 莫斯科輝煌的克裡姆林宮
一帶一路:俄羅斯 聖彼得堡的豐富歷史
一帶一路:俄羅斯 十九世紀的海參崴全景
一帶一路:俄羅斯與周邊國家 俄羅斯的歐洲文化
一帶一路:俄羅斯 古典人物肖像
一帶一路:俄羅斯 前蘇聯時期生活影像
一帶一路:土耳其
一帶一路:土耳其 令人驚嘆的伊斯坦堡全景之一
一帶一路:土耳其 令人驚嘆的伊斯坦堡全景之二
一帶一路:土耳其 攝影大師的時代光影
一帶一路:土耳其 土地、人民、歲月
一帶一路:土耳其 豐富多彩的手繪歷史畫
一帶一路:日本
一帶一路:日本 明治時代的新舊交替
一帶一路:日本 傳統種稻、種茶和養蠶
一帶一路:日本 藝伎
一帶一路:塔吉克斯坦
一帶一路:塔吉克斯坦 自然風光
一帶一路:塔吉克斯坦 遊牧生活
一帶一路:塔吉克斯坦 冬暖夏涼的氈房
一帶一路:塔吉克斯坦 駝隊與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