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這裡被美國核爆67次,傷害還在持續,美國卻拒絕埋單

2021-02-17 人民日報
提起讓人聞之色變的核災難事故,大家通常想到的是車諾比核電站和福島核電站。在世界上,有一個比車諾比的核輻射還要強10倍的地方,那就是馬紹爾群島。

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美國空軍)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在美國託管期間,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的數據顯示,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一共進行了67次核試驗。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嶼上試爆了一顆氫彈——「喝彩城堡」(CASTLE BRAVO), 「喝彩城堡」的威力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

資料圖片:1954年3月1日,「喝彩城堡」氫彈核爆現場。(原子遺產基金會)核威力直接將核爆地點所處的小島及附近兩座小島變成了一個寬2000米、深度達到80米的湖泊。由於美軍對於核爆的威力估計出現失誤,沒有提前讓附近的人們撤離,導致比基尼島嶼附近的居民,以及正在海上作業的人們,受到非常嚴重的傷害。

核爆目擊者:天空中出現兩個太陽,幾小時後飄起「核雪花」

日本有一艘漁船就在核爆地點200公裡之外的地方捕魚,日本漁船上的船員甚至以為是太陽從西邊升起了。沒等他們討論完畢,天空中已經飄起了「核雪花」。後來這些漁民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輻射病,當他們回到日本港口的時候,很多人已經奄奄一息。據《洛杉磯時報》報導,72歲的納吉·約瑟夫見證了美國測試 「喝彩城堡」氫彈的場景,當時她只有7歲。

1954年3月1日,約瑟夫早晨醒來時看到天空中升起兩個太陽——除了真正的太陽外,另一顆是從西邊升起的:它從明亮的橘色變成粉色,然後消失了。當時,約瑟夫和島上其他63名島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幾小時後,從「喝彩城堡」氫彈引爆點飄來的放射性沉降物像下雪一樣覆蓋了他們的家園,汙染了他們的皮膚、水和食物。兩天後,美國政府疏散了朗格拉普環礁居民——當時已經有人出現了急性輻射中毒的症狀:大把掉頭髮、皮膚被灼傷,以及持續嘔吐。核爆後,數十名周邊島礁居民在短時間內因癌症、白血病等疾病喪生。

海平面逐年上升,穹頂核廢料場面臨洩露危險

美國的這些核試驗不僅將這個風景秀麗的熱帶天堂變成了充滿核輻射的地獄,也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環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壞。從1977年到1980年,約4000名美國軍人被派去清理埃尼威託克環礁的核試驗場。他們鏟起受汙染的土壤以及其它放射性廢料,將這些材料傾倒進魯尼特島上一個核爆造成的深坑裡,然後用混凝土進行了密封。

位於馬紹爾群島的核廢物填埋場,被當地居民稱作「墳墓」。(《洛杉磯時報》)
最近,穹頂開始出現裂縫和缺口,隨著氣候變化,該穹頂建築面臨著洩露的危險。當地居民擔心,隨著周圍不斷上升的海平面,穹頂裂口可能會進一步變大,將會有更多的放射性廢物排入附近的海洋,可能迫使當地人再次背井離鄉。面對穹頂洩露的風險,馬紹爾群島官員曾向美國政府尋求幫助,但遭到了拒絕,他們稱該填埋場位於馬紹爾群島的土地上,因此是馬紹爾政府的責任。1988年,國際法庭曾判美國應向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支付23億美元,但美國國會和美國法院均拒絕該項判決。《洛杉磯時報》報導中的證據文件顯示,美國僅支付了400萬美元。

傷害還在持續……

從61年前開始,數百名馬紹爾群島上的居民就受到美國核武器試驗的放射性影響。許多人發展為癌症患者,大多數居民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癌、出現聲帶受損和其他醫學併發症。

卡爾頓·阿邦曾是馬紹爾島上最著名的年輕舞者兼歌唱家之一。但是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阿邦的聲音受到甲狀腺癌的嚴重損害不得不放棄歌唱事業。據《洛杉磯時報》援引《紐約時報》的報導,在4000名參與清理核廢物的美國軍人中,有數百人表示,他們受到了健康問題的困擾,包括骨骼脆弱、癌症和孩子的先天缺陷。

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來自《洛杉磯時報》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報告小組五次前往馬紹爾群島進行調查。記錄顯示,馬紹爾群島區域內,大量的珊瑚褪色、魚類死亡、藻類大量繁殖;能夠居住的島上也爆發了重大疾病,包括登革熱流行病。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本期編輯:崔鵬、楊翹楚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傷害還在持續,美國卻拒絕埋單!
    (美國空軍)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在美國託管期間,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
  • 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傷害還在持續,美國卻拒絕買單!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的數據顯示,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一共進行了67次核試驗。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嶼上試爆了一顆氫彈——「喝彩城堡」(CASTLE BRAVO), 「喝彩城堡」的威力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1954年3月1日,「喝彩城堡」氫彈核爆現場。
  • 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後果延續至今,美國卻拒絕買單!
    圖片來源:美國空軍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從日本人手中奪取了馬紹爾群島,並將其作為在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一小國被美國核武轟炸67次,危害殘留至今,索賠23億卻被拒絕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此地完成67次核爆的始作俑者,卻拒絕為其罪惡行為買單。這個地方是馬紹爾群島,而核爆者是美國。1947年,該島被美國接管,從此,開始了70多年的噩夢。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人煙稀少,美國便把這裡當成試爆核彈的最佳場所。數據顯示,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該島製造了67次核爆。
  • 比車諾比核輻射強10倍,這個國家被美國核爆了67次
    在美國託管期間,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的數據顯示,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一共進行了67次核試驗。
  • 建國34年,被美國核爆整整67次,為何馬紹爾還是忠心耿耿?
    眾所周知的是,作為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可謂是奠定了二次世界大戰後長達數十年內的地緣格局。也是由於這一點,美國所奉行的門羅主義,在這一段時間內得到了極致的體現。尤其是南太平洋地區,正式成為了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後花園」。
  • 被美國核彈轟炸67次的小島國,核汙染遍布全境,50年內或走向滅亡
    二戰期間,馬紹爾群島成為日本在太平洋對美作戰的重要基地,直到1944年才被美國攻佔。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時間長達近40年。1983年6月,馬紹爾群島跟美國正式籤署《自由聯繫條約》,由此獲得內政、外交自主權,但安全防務依然由美國負責。1986年10月21日,馬紹爾群島根據協定宣布獨立,並在1991年9月加入聯合國。
  • 馬紹爾群島:人間天堂緣何變成魔鬼地獄,只因為美國的託管……
    ▲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美國空軍)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1947年,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交由美國託管,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
  • 美國12年用67枚核彈毀滅了一個民族,相當於4380枚廣島原子彈威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人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分別投放了原子彈。
  • 曾經被核武器炸了67次的馬紹爾群島,現狀如何?
    導語:曾經被美軍用核武器炸了67次的馬紹爾群島,如今怎麼樣了?眾所周知,自人類研製出原子彈之後,二戰得以提前結束,避免了當時同盟國軍巨大的人員傷亡,可以說對於人類還是有著非常大貢獻的。然而隨著這款武器出現之後,擁有它的國家自然有恃無恐,而沒有的國家卻非常擔憂甚至恐懼。
  • 被美軍用核武器轟炸了67次的馬紹爾群島,現如今成了啥樣?
    在這一次核爆之後,美國也認識到了這種武器的威力。隨後,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長達12年的核試驗,據統計,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進行的核試驗高達67次,扔了67枚核彈,相當於4380枚廣島原子彈的威力。而60多年過去了,這裡的自然環境還沒有恢復,依舊不能居住。
  • 世界核爆地圖,看了有點害怕!
    自從1945年7月16日,第一枚核彈在美國新墨西哥沙漠爆炸,人類的歷史就永遠改變了。76年來,全世界有超過兩千次核爆,分別來自於八個國家。為了更加直觀,網友Peter Atwood製作了一系列地圖,將每次爆炸標記為彩色光點,分別代表不同的國家從世界地圖來看,全球核試驗覆蓋了除南美和南極外的所有大陸。
  • 美國核轟炸馬紹爾群島67次,2億美元就想了事?本地島民:想得美
    美軍核武器轟炸67次的馬紹爾群島大家說起原子彈,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其實,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也被迫遭受了美軍原子彈的轟炸,這一炸就是67次,這個國家正是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也正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是一個位於中太平洋的地區,周圍由近30個環礁島群和5個小島組成,雖然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卻一直遭受著美國的「霸權主義」。
  • 俄將進行非核爆試驗 先給美國「下馬威」?
    據路透社報導,拜登9日剛抵達歐洲,就在演講中點名普京,宣稱他與普京會面時要告訴普京「他應該知道的事」。據俄羅斯紅星電視臺報導,歷史上,蘇聯在新地島進行的核試驗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沙皇炸彈」的引爆。(新地島)試驗場從1954年到1990年期間進行了132次核試驗。
  • 比基尼背後的血腥秘密,美軍用67枚核彈撐起人體實驗,幾乎毀滅一個民族
    在一次次核試驗下,這個民族是真切地面臨著滅族的危機。「小男孩」與「胖子」從1946年到1958年間,馬紹爾群島*就遭受了美國多達67次的核試驗。那時美軍根本沒有告訴居民搬遷的原因,他們也根本不知道核試驗帶來的傷害有多可怕。
  • 用舊金山居民做病菌實驗,美國大兵無防護走向核爆中心……
    1942年,總統羅斯福籤署了第一個生物戰計劃,旨在開發生化武器並探索美國在受到此類攻擊中的脆弱性。這個生化武器的總部,就是建在馬裡蘭州的德特裡克堡。 ▲德特裡克堡內部,1940年代然後,該機構就開始實施一項絕密計劃——利用毫不知情的美國公眾進行露天「生物戰測試」。
  • 比基尼背後的血腥秘密:美軍12年用67枚核彈毀滅一個民族,核輻射人體實驗危害至今
    從1946年到1958年間,馬紹爾群島就遭受了多達67次的美國核試驗。當時為了獲取人體輻射數據,美軍甚至不惜讓居民暴露在核輻射的環境下,以此開展核輻射對人體短期及長期影響的研究。那時美軍根本沒有告訴居民搬遷的原因,他們也根本不知道核試驗帶來的傷害有多可怕。
  • 怎樣在核爆中逃生?
    ▍今村昌平 1989 年執導的電影《黑雨》探討了廣島核爆的輻射傷害因此,核彈在爆炸之後能夠持續造成傷害。核工業設施爆炸事故中,放射形沾染也是最主要的傷害。1957 年,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的下屬組織發表了題為《核時代的威懾與生存》的報告,呼籲在全國各地建設大量避難所:「這似乎是唯一能有效保護千百萬人免遭輻射傷害的手段。一旦發生核打擊,本小組找不出任何其他類型的防禦手段,能用同等的花費拯救更多的生命。」古巴飛彈危機後,甘迺迪政府更要求國會劃撥 1 億美元,用於修築防輻射避難所和家用核警報系統。
  • 等不及了,要與中國二次建交?
    坐標:馬紹爾群島在廣闊的南太平洋地區,有一個命運悲慘的國家,它的名字叫馬紹爾群島,自15世紀以來這裡輪番來了數個國家的殖民者。如果說絕大多數的被殖民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慢慢走上了正軌,那麼馬紹爾群島絕對是其中最例外的一個。1944年之後,在聯合國的授意下美國託管了馬紹爾群島,然而美國可沒做什麼好事,而是在這裡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太平洋試驗場」,22年間共計進行了67次核爆實驗。出於某種意義上的「賠償」,自1979年預備建國以後,美國每年都會給予該國一定金額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