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知識】認識山中的緊急露宿

2021-02-14 綠野救援隊

▍來源:8264、簡單生活   EzLife、網際網路

發生山中緊急露宿乃在非原計劃中的露宿行為,究其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人員發生意外所致,或是人為操作裝備之不當,或是天災所引起,不管如何;當發生了需要緊急露宿的行為時,你曾想過該怎麼辦嗎?身為一個經常悠走於山林的登山者,不管你經驗多豐富、裝備多完善、行動隊伍多堅強,當一件突發的意外發生了!使你必須多人或單獨一人面臨無山屋、無帳蓬的露宿行為數天,你曾想過你能撐到解除危境嗎?讓我們來認識它吧!        

一、夜晚山林的可怕

夜晚山林最令人擔心就是--低溫及野生動物的侵襲,前者更是尤需注意,根據人的生理現象判斷;數天不吃不喝,可能還不至於致人於死,可是一旦身體中心的恆定體溫短時間下降至32度以下,那可就危險了!也就是我們常聽人說的失溫現象,更讓人棘手的是當一個人失溫時,多半不太容易察覺,往往失去寶貴回溫的時間,而且錯誤的回溫動作將使情況更加惡化!這次我也將以事前的預防為著眼點,如想更進一部了解『失溫』的信息,可參考臺灣山嶽第9期『高山失溫』一文。至於野生動物的侵襲預防,雖也有發生之可能性,但終究是極少之例子,待有研究者再行補充。

二、可能發生需山林露宿的原因

脫隊迷途:自行單獨行動,脫離團體隊伍的掌控。亦有可能墜入山崖、無人發現可救援,或是因體力不支而落單,無法趕上隊伍而迷途。

團體的帳蓬因使用不慎而損毀無法使用。

事前的帳蓬檢查工作未落實,導致到目地的時帳蓬無法搭起使用。

就以上來說;以第一項最需注意且容易發生危險,因為只有一人發生事故時,較易作出錯誤的判斷而引發不幸事故,故以此為探討重點。

三、單人落單之應變程序

※冷靜的判斷

保持冷靜:發現自己迷途落單時,首先鎮定住心情,回想來時路,看有無辦法回到熟悉的路徑,不要離開隨身的背包,如為求機動,也請以有把握回至背包處之距離為原則,或是以背包為中心以同心圓方式尋正確路徑。拿出地圖對方位,判斷自己可能應在的位置,對照附近地形、地物,以了解所在的位置,請不要自行亂闖開路,並取出身上的救援器具,如哨子、或大聲呼喊同伴看有無響應。

如果無法找到正確路徑或無法聯絡上同伴,就要有獨自過夜的最壞打算:

在附近明顯處留下記號以利搜尋人員發現並找一個避風避雨的地方準備過夜,如果是冬季上山,保溫將是最重要的,保溫的基本原則:

(1)保持身體乾爽

(2)利用保暖物保溫

(3)補充食物熱源

(4)避免無謂的耗損體力。

※尋找安全遮避處

尋找露宿營地時要充份的利用天然地形、地物:

(1) 冒密的箭竹林裡:平常很討厭鑽的地方可能是你保命之地,冒密的箭竹林裡有若干擋風的功效,比在空曠處更避風,不要忘了風寒效應的可怕。

(2)利用天然石洞或樹洞:有天然的樹洞或石洞是最好的掩避物,但也請判斷是否為野獸的巢穴,以免徒增危險。如天然掩避物較偏遠或不易到達也請於空曠處留下能找到你的記號,如疊石或人工物品。

(3)樹林:可以有足夠的枯枝可燃燒禦寒,但請小心用火安全,而且樹林中天然凹洞或倒下的巨木旁都可利用防風。

利用現有的裝備:平常應養成攜帶緊急對象的習慣

(1)火源:防水火柴、蠟燭、火種。

(2)堅軔的大塑膠袋:可充當背包內部防水袋,在緊急時可罩於全身防風、保暖。

(3)刀具:瑞士刀或一般水果刀,利用dao具可搭設簡易遮避處,也可削下粗木上細木枝,幫助生火取暖。

(4)緊急糧:高熱量的食物正是身體保持體溫的來源。

(5)露宿帳:能帶的話就帶吧!配合睡袋、地布就不怕了。

(6)瓦斯爐頭:如果自身有隨身攜帶輕便瓦斯爐頭及瓦斯,心中將安穩許多。

※保溫

增加體內熱源:安全露宿營地確定後,如有火源可烹煮熱食以增加熱能,攜帶的保溫瓶也可趁此先裝好,寒夜時可飲用取暖。

避免體溫流失:一般身體熱能會因傳導、對流、輻射而散失,針對這三項來準備預防之方法。

(1)傳導:換穿乾爽的衣物,避免身體直接接觸冰冷物體,利用睡墊隔開地面,或於地面鋪上幹的枯枝或箭竹,幹的枯枝也可刺激自己不要熟睡。

(2)對流:避風是最大的考量,高山上的寒風常是致命的因子,所以過夜地點的選擇很重要。還有山上夜晚常會吹起強勁的谷風,這是由山谷往山坡上吹,這也是要特別注意的。

(3) 幅射:儘量把身體包裹起來,其實我們一般登山人很不屑的達新牌雨衣在此時可是比透氣的GORE-TEX好用,因為它的不透氣特性,讓更多的熱能保存於體內。忘了在哪一份資料看過有一種叫蒸氣隔絕層穿衣法;其方法為把不透氣雨衣穿於保暖層衣物裡(當然最外層最好加穿擋風衣)再利用其不透氣性隔絕大部份體溫的留失,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使用於非艱難情況,會很悶熱、很不舒服。

利用外部熱源:雖然在山上不鼓勵生火取暖,可是一旦面臨失溫的危險,升營火還是有其必要性。最好學一學簡單的生火技術並利用已乾枯掉落的樹枝生火。生的及潮溼的木頭很難生火,但會產生大量的濃煙可以作為求救訊號,松樹的樹枝因含有松脂較易燃燒。在夜間生火過夜有溫暖、鎮定心情、預防野生動物侵擾的效果,唯應注意用火的安全。

缺乏裝備情況下之保溫範例:

(1) 利用一個大塑膠袋套住全身並留通風口,蹲坐於鋪有隔絕物之地面,再利用蠟燭一隻點燃保持胸口處附近的體溫,因為塑膠袋內的半密閉空間可保留大部份蠟燭的熱能,請保持頭腦清醒以應付臨時狀況,切不可熟睡,否則極容易造成失溫現象而不自覺。其使用要領為1.一個夠大的塑膠袋(也可兼當背包內層防水袋)2.保持通風並控制蠟燭的熱量。

(2) 空的大背包亦可利用,在緊急情況下套住腿部,或是底層拉煉拉開套住身體都可當作臨時的保溫物品。

(3)溼的衣物不管再多件,過夜時一定要換下,穿再多件溼衣,不如一件幹的衣物,切記!穿溼衣還不如不穿。

(4)如果在野外你只有一件內衣和外套,可撿拾幹的樹葉充填於內衣和外套之間作臨時性的保暖層,切記!一定要幹的樹葉。

(5)兩人以上受困野外,可先尋找可避雨的地點,再利用彼此的體溫取暖。

(6)隨身攜帶一張長3M,寬2M的堅軔塑料布、數條夠結實的細繩及簡易刀具一隻。有這三樣東西,利用地形地物搭造一個臨時遮雨點,將大大提高存活率,全身溼透是很難熬過高山夜晚的低溫環境。保持身體乾燥比什麼都重要!

※求救

經過千辛萬苦撐過一個高山夜晚的低溫露宿,想必你決不會再想多待幾晚,趕緊求救,脫離苦難的生活!

有手機或無線電當然是趕緊利用白天確認自己的大概位置後,向外求援,這時也是考驗你的定位本事的時候,先進的儀器GPS + 附臺灣標示坐標的地圖讓你更方便!如果沒有,平常上山就該多練習指北針定位方法,有備無患,多多用功吧!

利用哨子:低音哨傳的遠,高音哨較可穿透風聲、雨聲,可以的話,兩種都帶齊吧!

利用鏡子:天氣好時效果較佳,當然啦!不一定要用鏡子,凡舉鍋子、刀面、鋼杯,皆可試試!

利用煙:升起營火後,加入溼的薪材可製造煙霧效果、想要一次大量的冒出,拿溼衣物稍加覆蓋再拿起。

有空中救援時得找一空曠處,拿出醒目的人工物品並排列出適當範圍,較易被發現

如果有體能有信心可找回原路,別忘了於附近留下求救及前往方向的記號,也方便搜救人員能搜尋。

切記!切記!與其盲無目地的亂闖找路,還不如控制糧食飲水,保體力,發出適當求救訊息後,原地待援。

※自製求生盒

依自己的登山需要作一個求生盒吧!雖然都用不到最好,一旦需要時你會很感激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

我的範例(參考用):這是我爬兩天以上的山必帶的東西。內容有

底片裝的藥品:止痛藥x4、感冒藥x4、拉肚子藥x2。

蠟燭一根:市面上有一種拜拜用粗的,可裁半攜帶。

吸管一根:缺水時,石縫中、小窪溝都不好放過。

護膝一個:自從上次南二因膝蓋痛撤退後,我就加上去這個。

鞋帶數條:鞋帶斷了可換;接起來後也可充當緊急繩用,綁帳蓬、雨布。

針線包:修補東西用。

美工刀一把

暖暖包X2:緊急時,搓搓貼胸前取暖用。

哨子:高低音各一。

防水火諜:裝滿一個底片的量。

打火機:沒溼的打火機還是比火柴好使用。

護理隨身包:屈臣氏買的,有碘酒棉片X2、傷口護理棉片X2、OK繃數個。

十元雨衣:臨時雨具或分割搭遮雨蓬用。

每個人都可想想!還有什麼好用的小東西。

※ 結論

本文所要探討者,乃單人於山中野外遭遇情況需緊急露宿時,如何在缺乏足夠裝備下,安然渡過第一個夜晚,以便次日利用白天時機想辦法脫困為著眼。當然其它的突發情況還是有很多要補充說明的,就留給其它有經驗者再敘。本文內容皆為筆者就自個的登山經驗及閱讀相關信息提出給大家參考,如有錯誤的地方還請不吝於指正,也希望每個愛山的人都能多多充實自己的野外技能,在真正遇到危機時能運用智能、化險為夷,此乃我衷心所期盼。

注1:指的是身體中心溫度下降到某一個足以影響體內器官正常工作的溫度,嚴重的話其死亡率相當高,而且如果發生在交通、醫療缺乏的高山更是危險,值得每位登山者注意。

注2:一般來說身體的熱量損失跟身體周圍的溫度有關外,也和附近空氣流動速率有關,當越大的風吹襲人體時,其損失的熱量將越多。

注3:不用去買價昂的現成防水火柴,自行拿融化的蠟燭液沾於一般火柴的點火處,待幹後收於底片盒內,並撕兩片點火磷片置於內待用。

注4:小型的點火瓦斯爐頭已漸漸普及,建議自行隨身攜帶輕便爐頭及小瓶瓦斯罐各一作為個人用爐。不管要煮食或生火,效率較高。瑞典的PRIMUS、日制的SNOWPEAK都有相關產品可選購,不過別忘了攜帶輕便的擋風板。

擴展閱讀

露宿是一種相當輕便且不太需要太多物資氣材的過夜方式,通常分為有計劃與遇到突發狀況。

一些攀登者運用近似斯巴達方式露宿,期望運用最短的時間快速前進達到目標,而無計劃遇到突發狀況必須露宿是相當不舒服,可能受傷,惡劣天候或迷路,一般攀巖者採取的露宿方式是會周密規劃攜帶足夠的器材,糧食與衣物。但運用露宿袋或簡便的帳篷,即使未按計劃的緊急露宿亦可安然渡過。

萬一遇到突發緊急露宿可以運用掏空背包,將背包套入下半身而雨衣裹住其餘部份,低海拔尚可接受露宿,因為它可以生火煮一些熱飲會比較舒服且衣物無須帶太多;但大部份的露宿就不會如此舒服。

攀巖的露宿須固定確保自身的安全與器材的穩定性,然後才脫掉溼靴子,換穿幹襪子,乾衣物,或不要讓雪停留於身體,隨時拍落雪,鬆開皮帶或認何會阻礙身體氣血循環的衣、帶,再穿上足夠的衣物。

至於多少衣物才算足夠,尚無定論,它視你自身的野外經驗,生理狀況,心理因素而定。營地的選擇最好遠離水源地,草原,步道與其它露營者,選擇的營地最好有些傾斜如此易排水不需挖排水溝,遠離水源地(湖邊、溪旁……等)至少五十米,避免汙染水源,儘量不要紮營於溪谷,這樣會很冷,最好選有小丘或圓丘等突起地形。

-簡單生活   EzLife-

相關焦點

  • 山脈戶外:認識山中的緊急露宿
  • 【戶外知識】山中遭遇緊急露營怎麼辦?
    發生山中緊急露宿乃在非原計劃中的露宿行為,究其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人員發生意外所致,或是人為操作裝備之不當,或是天災所引起,不管如何;當發生了需要緊急露宿的行為時,你曾想過該怎麼辦嗎?身為一個經常悠走於山林的登山者,不管你經驗多豐富、裝備多完善、行動隊伍多堅強,當一件突發的意外發生了!使你必須多人或單獨一人面臨無山屋、無帳蓬的露宿行為數天,你曾想過你能撐到解除危境嗎?
  • 〖藍天救援〗戶外知識 | 山中遭遇緊急露營怎麼辦?
    發生山中緊急露宿乃在非原計劃中的露宿行為,究其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人員發生意外所致,或是人為操作裝備之不當,或是天災所引起,不管如何;當發生了需要緊急露宿的行為時,你曾想過該怎麼辦嗎?使你必須多人或單獨一人面臨無山屋、無帳蓬的露宿行為數天,你曾想過你能撐到解除危境嗎?讓我們來認識它吧!       一、夜晚山林的可怕夜晚山林最令人擔心就是--低溫及野生動物的侵襲,前者更是尤需注意,根據人的生理現象判斷;數天不吃不喝,可能還不至於致人於死,可是一旦身體中心的恆定體溫短時間下降至32度以下,那可就危險了!
  • 【戶外知識】有了這些行進技巧,叢林徒步穿越更安全
    ▍來源:綠野網、8264、簡單生活   EzLife、網際網路發生山中緊急露宿乃在非原計劃中的露宿行為,究其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人員發生意外所致,或是人為操作裝備之不當,或是天災所引起,不管如何;當發生了需要緊急露宿的行為時,你曾想過該怎麼辦嗎?身為一個經常悠走於山林的登山者,不管你經驗多豐富、裝備多完善、行動隊伍多堅強,當一件突發的意外發生了!
  • 【戶外知識】轉:無線電和對講機的知識普及
    點擊標題下面的「綠野救援隊"關注我們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我們的文章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  無線電在各種緊急情況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救援中常用到對講機等各種無線電,下面我說說無線電一些基本知識。  (3)頻率、波長、波速間的關係: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與光速相同,是,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和在真空中近似。頻率、波長、波速三者間的關係為波速=波長×頻率,用字母表示為。
  • 軍品戶外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戶外生活方式
    而這裡講的「戶外」狹義上是指戶外裝備、戶外產品。近代戶外登山運動始於歐洲阿爾卑斯山區,這裡誕生了諸多耳熟能詳的戶外裝備品牌。那麼戶外裝備又是如何與軍品「結緣」的呢?經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不少戶外裝備品牌嘗試研發製作適用於軍事作戰環境下使用的「軍用戶外裝備」,以應對當時形式。到後來的幾十年反恐戰爭,軍品戶外的關係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戶外品牌的將最新的設計思路甚至高精尖材料面料率先運用到軍品或軍事風格服裝、背包旗艦產品上,再下放普及到民用戶外領域。由此可見「軍品」和 「戶外」依舊是相互影響。
  • [戶外知識]夏季防雷老生常談
    2017年7月31日哈巴雪山雷擊事故報告)外聯隊長:李曉雲(13988720937),楊文東(18987979937)組織救援單位:迪慶州香格裡拉市三壩鄉派出所,三壩鄉衛生院,三壩鄉哈巴村委會及哈巴村愛心人士 進山救援人數58人事故區域:哈巴雪山冰川區(海拔5300m)時間:2017年7月31日12點10分事故報告:7月29日某戶外領隊帶隊到哈巴村入住聽泉客棧
  • 【領航戶外】關於新人初次參與戶外登山活動裝備建議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登山裝備的問題,希望新人可以快速簡單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戶外裝備,輕鬆戶外,如有介紹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多多批評指正。本篇文章,僅針對近期組織的常態化周末單日登山活動,不涉多天路線的裝備,不涉及露營裝備等,關於戶外需要分享的太多,留作日後我們慢慢交流分享。
  • 山中幸盛
    山中鹿介幸盛(やまなか しかのすけ ゆきもり,天文14年8月15日(1545年9月20日)-天正6年7月17日(1578年8月20日)),戰國時代
  • 「部隊故事」一次野外露宿 作者:李廷亮 |天馬競輝4623期
    野外露宿訓練也有,但不是常有。新疆的冬季,南疆較北疆暖和,天山腳下的和靜,冬天還是有點冷。那年冬季,多年少雪的和靜,還是迎來了一場薄薄的積雪。雪不厚,很薄,但夜晚的天氣還是很冷。按照這次通信連野外訓練要求,每組三人,每人佩戴乾糧袋,自帶一天乾糧,每人配有報話機,第二天上午12時在規定地點集合。各人準備整套的鋪蓋和通信工具,要絕對露宿在屋外。
  • 一日營|野外生存課程+美式戶外運動,解鎖戶外魅力
    你只需要多一點知識,多一點謹慎。我想說的是,走出去體驗人生吧,人生是珍貴的經歷,我們需要勇敢地生活,我們越勇敢,人生就越充實。」                                      ——貝爾·格裡爾斯庇護所,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原始人類時期就開始使用的住所。庇護所可以是臨時居住的也可以是長期居住的,一個好的庇護所可以保護你免受任何野外情況的威脅。
  • 【戶外知識】救生繩的特殊玩法,瞬間變成安全帶
  • 【戶外知識】徒步登山,必帶哪些戶外基礎裝備?
    登山前,面對複雜的戶外裝備,究竟什麼要帶、哪些又是最要緊的基礎裝備?往往讓許多徒步小白瞬間頭大!這些徒步者最離不開的基礎裝備,你都帶了嗎?徒步登山,一雙好的徒步鞋會帶你走向更好的山野。作為戶外基礎裝備的必備品,徒步鞋直接影響著山友們的行走體驗。
  • 【戶外知識】戶外四十五條裝逼專用常識,老驢必備
    1戶外有兩種人,一種是用好裝備或普通裝備玩戶外的,簡稱大眾驢。一種是在戶外在玩裝備或亮騷裝備的,簡稱裝備驢;2用國產裝備的是真驢友,用國外高端裝備的是偽驢友,當然只是其中一部分,說笑的;3所以攀登雪山是亮騷國外裝備的好地方,穿越徒步是亮騷國內裝備的好地方;4在戶外圈,無論用什麼裝備都是在進行戶外,所以用大白包嘲笑用極地包是不對的,穿鳥硬殼譏笑山寨衝鋒衣是不對的;5
  • 戶外小白如何逆襲,磨房山藝班了解一下!
    磨房安全宣導小組山藝培訓課程是一門面向新人和希望系統學習戶外知識的山友的戶外基礎課程,涵蓋了豐富、實用、系統的戶外知識和技能。我們必須明白,任何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風險性,戶外不是不顧一切,戶外更不是隨心所欲,愛護自然環境,走過不留痕,是每個戶外人學習的第一步。
  • 不再多花冤枉錢,戶外達人帶你全面了解戶外裝備
    本篇文章著重介紹登山所需的各項戶外裝備,觀念部分會以各位山友都已經理解為前提。登山到底要準備什麼裝備?
  • 戶外裝備:非極限(Normal)狀態下的戶外裝備知識
    當你熱愛上戶外運動,裝備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玩單反不斷升級一樣,裝備也會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