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地理攜手海洋公益大使黃渤與國內外專家集體亮相深圳鹽田,啟動了名為「Planet or Plastic -拒絕塑料星球」的主題公益活動。據了解,該項公益活動旨在喚起全球塑料危機意識,國家地理計劃在未來10年的時間裡,考察、記錄和淨化全球範圍內塑料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並發起公益倡議——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
「Planet or Plastic -拒絕塑料星球」
「一次性塑膠袋的平均使用壽命是多長時間?其實只有15分鐘。那這些塑膠袋去哪裡了呢?經過我們的研究,併集結了一批專業的科研團體和探險家,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做了實地的考察,發現了很多塑料最後都流向了大海,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這是個日趨嚴重的問題。」在接受採訪時,福斯傳媒集團、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祁冬如是說。「海洋危機是怎麼來的?該怎麼治理?我們會通過大量活動讓人們了解這些常識。」
關於國家地理對本次活動的未來規劃,祁冬表示:「目前國家地理已經在北美等地區停止使用發行雜誌刊物的塑料包裝,並計劃於2019年底在全球36種語言的國家地理雜誌發行中停止使用塑料包裝。接下來的每一年,國家地理都將推出一系列海洋保育活動,藉助國家地理旗下媒體以及更多公益夥伴的傳播資源,影響到更多人的日常行為,並引起大家的關注。」
福斯傳媒集團、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
兼中國區負責人祁冬發言
在本次公益活動中,主辦方國家地理聯動了許多強勢資源,通過品牌+內容+藝人IP的組合影響力在全球環保領域內收穫了廣泛的關注。「小行動,大改變」,這在祁冬看來是最好的傳播方式。而這種運籌帷幄、統籌內外部資源的能力,正是具有國際化格局的國家地理品牌的過人之處。
而國家地理近年來的建樹遠遠不止於公益活動,在紀錄片的製作、泛娛樂和體育領域、電影和電視節目方面,同樣也在進行全新的拓展與嘗試。
這一切,與福斯傳媒集團、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祁冬密不可分。
據了解,在全球媒體領域工作長達15年之久的祁冬,不僅對中國及亞太地區的媒體全景以及商業開發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閱歷,而且在中國市場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以及開發平臺資源等領域也擁有相當建樹。在到福斯傳媒集團任職之前,祁冬就積累了深厚的傳媒行業資源,特別是在數字媒體領域,致力於推進從傳統媒體到數字媒體的轉型。祁冬本人不僅擁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還有著獨特的中國本地化落地經驗。如今,在福斯傳媒集團,祁冬的國際化格局與中國方法論相結合的經驗,找到了最佳的用武之地。
「Planet or Plastic――拒絕塑料星球」啟動儀式
在130年的發展歷史中,國家地理發展始終圍繞著「環保」、「教育」和「探險」三個宗旨展開,在各大洲通過頻道、雜誌、紀錄片、品牌授權、社交平臺以及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向大眾傳遞著自己的理念。今年六月,國家地理推出的「Planet or Plastic」的主題雜誌,震撼了無數人,這個名為#塑料星球#的主題策劃,不同於以往記錄美好自然的風格,而是將塑料汙染以一種冰冷震撼的方式展示給了人們,希望能夠起到警示的作用。
而本著對國內外媒體全貌的專業洞悉,祁冬更像是連接國內外媒體輿情的「超級連結者」。「對國外優質傳媒資源的應用,一方面是單純的『引進』,另一方面是從製作到發行的『合作』。」祁冬表示。據了解,福斯傳媒集團的中國化進程早已開啟——最初是通過國家地理的紀錄片打進中國市場,於1999年正式開啟了中國市場業務。19年來,福斯傳媒的主要業務仍然是國家地理品牌,不少紀錄片通過中國各級電視臺的特定欄目播出。除了合作平臺逐漸拓展到騰訊、優酷、百視通等視頻網站和IPTV,福斯傳媒在中國發行的節目類型也從紀錄片增加到美劇、西班牙劇、土耳其劇、紀實類節目、模式節目、嬰幼兒教育內容乃至體育內容等。
在祁冬看來,國際傳媒集團想要在中國站穩腳跟,首先應該發揮自己的品牌優勢。「有深厚積澱的品牌,不論是理念、運營體系,還是創意、製作等,都有其獨到之處。對福斯傳媒而言,如何把這些年積累的優勢帶到中國來,通過中國市場,把自身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最大化,是成功的第一步。」
隨著《鳥瞰中國》、《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等紀實類節目在中國地區的成功推廣,福斯傳媒及國家地理在中國市場上的活躍度也越來越高。「我們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旗下的五洲傳播中心合作的《鳥瞰中國2》、《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夢想2049》,以及與央視合作的以西藏變遷為主題的新節目也都在製作當中。」祁冬向我們介紹道。
而此前已經成功合作的《華彩中國》儼然成為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這個欄目完全以中國題材為主題,全方位講述中國的大江南北、社會人文,不僅有部分內容在中國電視臺播出,欄目還通過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歐洲區(含非洲)和拉美區共計41個頻道,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3億用戶。
而另一方面,福斯傳媒也在積極推進和中國本土製作公司合作拍片,把福斯傳媒集團國際化的理念、體系和技術都帶到國內來,與國內公司共同成長。「藉助本地公司進行內容本地化只是一個開始。和本地公司分享先進理念和製作經驗,共同成長,為中國觀眾打造出更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本地化。」祁冬表示。
在祁冬這位「超級連結者」眼中,實現國內外媒體的連接並不是簡單的將國外優質IP「引進來」,同時也要讓中國文化通過國外的平臺和視角傳播出去。
「中國目前在電影、電視劇、體育方面都處在飛速成長期,對福斯傳媒來講,這些方面的內容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而且我們很看好中國市場。福斯傳媒與中國的合作不局限於把國外的優秀內容帶到國內來,我們也會尋找好的中國IP,把中國文化通過國外的平臺和視角傳播出去,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
2014年播出的《虎媽貓爸》掀起了一輪關於子女教育問題的討論熱潮。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話題、有國際影響力的主演陣容、高品質的製作水準,促使福斯傳媒與新麗傳媒達成協議,成為《虎媽貓爸》在海外的獨家合作夥伴,與中國內地同步宣傳,並先在其自有頻道播出,然後面向海外各市場全面發行。這是福斯傳媒和中國內地影視公司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合作。
近期,由福斯傳媒集團與騰訊視頻攜手打造的《名廚爭鋒》、《東方華爾街》等美食、娛樂類劇集,口碑與流量雙高,獲得了業內的廣泛關注。此外,福斯傳媒還先後買下了電視劇《好先生》和《如懿傳》等的海外版權,除了推向海外華人市場外,還可能向更多的海外市場進行播出和推廣,並將在其旗下的華語旗艦頻道衛視中文臺獨家首播。
「既然我們有龐大的海外市場基礎,我們願意和更多的中國本土公司合作,將優秀的中國節目內容、先進理念通過我們的海外平臺帶出去,讓更多的了解中國市場,讓更多的人期待與中國合作。」
實際上,除了優質內容的聯合打造與傳播之外,實現國內外文化的「引進」與「走出」,祁冬還有一招致勝法寶——那就是打造一條貫穿始終的IP產業鏈。「這算是國外公司的一個成功經驗——某個電影或者IP推出後,不只是靠票房或者收視率賺錢,還要再通過其衍生產品把IP做大做強。」祁冬說,「我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國家地理在中國也推出了各種旅遊、授權產品,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三家面向中國觀眾的『國家地理少年探險家』體驗中心。」
在國家地理的布局中,除了要持續把國家地理獨特的旅遊業務帶到中國來之外,還會在中國打造多個室內主題樂園。「以國家地理IP的形式在商場裡打造出一個強互動、高體驗式的場館,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探險精神,啟發他們的環保意識,今年下半年將會陸續推出3個『國家地理少年探險家』體驗中心。我們不只是一個電視頻道及內容製作商,不僅僅通過內容來影響粉絲,我們還有其他IP衍生產品,比如服裝、旅遊、樂園和更多主題的線上線下活動。」祁冬表示。
無論是這次「Planet or Plastic —— 拒絕塑料星球」的主題公益活動,還是福斯傳媒集團的整體運作,都在祁冬的運籌帷幄中將國際國內的優質資源無縫對接,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展開。業內人士表示,在國際化進程飛速發展的今天,像祁冬這樣能夠洞悉國內外輿情與媒體全貌、有著國際與國內雙重視角和實踐經驗的「超級連結者」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外文化的不斷交融與碰撞下,未來我們將越來越多地在國內市場看到國家地理的身影,而國內觀眾也同樣期待看到中國公司與國外優秀平臺的合作,使國內的電影、電視劇以及紀錄片製作水平都能達到更高的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