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當年的對手,竟然是後來它的親戰友!

2021-02-15 胡謅施佬

前一陣子,臺軍大張旗鼓地搞了所謂「翔展二號」升級的IDF戰機接裝典禮,按照臺軍的說法,這下所有的IDF都從原本的F-CK-1A/B升級成了F-CK-1C/D型(臺灣這套標識因為間隔號太多長期遭到施佬嫌棄,所以還是習慣寫喜聞樂見的IDF)。

▲ 這個土不拉幾的儀式就是他的新戰機改進完成典禮

當然,在解放軍已經開始接裝殲-20、蘇-35、殲-16的時代,這個新聞也就只有臺灣島內的媒體還會覺得高興了。大多數大陸讀者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都是這樣想的:啥飛機?IDF?那算了……

別看IDF今天這麼一副無人關注的廢柴樣,20多年前的時候,這東西可是號稱「中國最先進自製戰鬥機」的存在,而有關這傢伙的早期研究和規劃裡,也有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和腦洞。

▲ 對1990年代的臺灣人而言,IDF是「奪麼好的一款戰機」啊

從作戰意義上說,IDF對於臺灣空軍的意義是極為巨大的,倒不是因為這東西是自製,而是因為臺軍終於獲得了能夠發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戰機。臺軍因為在上世紀70年代初曾經接觸過(甚至以為自己馬上就要獲得)美制F-4D戰機,因此對於這一能力早就心心念念。但是無論是美國人授權的F-5E/F還是臺灣滿世界「阿里山計劃」來的F-104,都不具備這一能力。

▲ 關於臺灣一廂情願覺得能搞到打「麻雀」的戰機這事兒,有空咱再聊

本來臺灣空軍是十分看好美國的F-20的,這種戰機確實能夠發射「麻雀」,但是因為中美建交,美國限制對臺出售武器,這一計劃也告吹了。而同樣因為中國與西方關係的全面正常化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引進西方技術改進和升級本國空軍的可能性也驟然增加。臺灣深感不更新戰鬥機肯定不行,於是在1981年,臺灣「行政院」決議由臺灣航發中心帶頭,研製臺灣自己的「高性能戰機」。

▲ 航發中心搞的這個教練機叫「自強」,也是挺有寓意的

有趣的是,根據1982年臺灣空軍制定的性能指標和要求,IDF戰機的對抗目標包括以下四種:殲-7、殲-8、F-16和幻影2000。

沒有錯,F-16和幻影2000這倆日後來到臺灣和IDF成為臺灣「以武拒統」妄想的重要機型,在IDF研製之初,是作為對手來看待的。

▲ 沒想到啊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

畢竟1979年,中國代表團在巴黎航展上仔細參觀了幻影2000戰機,1982年中國代表團專程又排代表團去法國繼續考察幻影2000B,葛文墉老爺子還鑽進雙座機的座艙飛了7個架次,眼瞅著那殲-9沒準就要改仿幻影2000了(大霧),至於F-16/79,當時美國也沒少向新興的東方北約成員國推銷。要對抗這倆飛機,似乎已經是臺軍「躲不過的挑戰」。

▲ 都上去摸過了,那離引進顯然是不遠了呀!中國遲早要買幻影2000!

但是在項目成立初期,由於美國的通用動力公司還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介入研究,臺灣飛機研究人員對於需要搞一款什麼樣的戰機完全處於不著四六的狀態。所以項目研究一年多,臺灣研究人員終於得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結論:

 「若想自己發展符合理想需求的戰機,唯有自己先研發發動機,方為可行!」 

這種白說一樣的話改變不了臺灣航空業啥也沒有的現狀,那麼「聯繫實際」的搞法就是從臺軍現有的發動機著手了。

臺軍先想到的是J85渦噴發動機,因為臺灣此時已經能夠「自產」F-5E/F戰機,雖說前後7個階段之後所謂的「國產化率」也沒過50%,但好歹發動機搬上拆下的,對配備的J85發動機比較熟悉。但是J85發動機推力太小,單臺最大推力也只有2.2噸,即使F-5E搞了雙發也只有4.4噸,輕型機的命,怎麼可能上雷達打中距彈?

▲ J85是個好東西,大陸這邊也曾經想要仿製過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臺灣航發中心主任當即提出,搞3發J85構型!照著美國的太空梭那樣來!

▲ 還學太空梭,你咋不學著加倆火箭助推器搞零長彈射呢?

3發就是3個進氣道,經過一番研究,臺灣人迅速意識到搞太空梭是不可能的,3發的地勤維護也會變成大災難,於是老老實實說,咱們去清泉崗看看F104屁股上的J79吧。

▲ 別的沒有,F-104我們還是有的嘛!

J79的最大推力差不多8噸,比3發J85給力多了,臺灣因為「阿里山計劃」拆拆拼拼F104,也算是對這東西有所了解,於是就先這麼著(zhao)吧,趕緊找人設計吧。

你指望臺灣人設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臺灣人於是通過美國一家叫丹尼爾顧問公司的企業,招募了一批當年在洛克希德公司的老工程師,說你們試試看搞吧~搞一個能打雷達彈的高性能戰鬥機吧。

臺軍選的是F-104用的單發J79,臺軍腦子裡之前見過的也是F-104,這批洛克希德的老頭子不少也就是設計過F-104的,結果您猜怎麼著?

他們又設計出一個改進型F-104來!

丹尼爾公司提出的四個第一階段設計都是F-104G改改改,無非是加了雷達和「麻雀」飛彈,順便有好心的型號給加段邊條改善改善低速性,只有一個方案比較脫俗:長得跟F-104一樣,用倆F404發動機。

▲ 要能搞倆404發動機我就整大黃蜂了!要什麼104啊!

後來發現,這些老頭不僅參加過F-104,還參加過和F-5競爭的CL-1200「槍騎兵」項目,難怪這幾個項目和高配「槍騎兵」幾乎如出一轍。要施佬說,還好請的是洛克希德而不是麥道的老工程師,要不然,他們非得用J79給你復刻一個「鬼怪」出來。

最後臺軍一看,這單發J79推力還是差一截啊,就提出最好能搞到一臺最大推力9噸的發動機,最好還是渦扇的。

你別說,在1982年,這種發動機還真有,而且離臺灣不遠。

那就是中國大陸引進的「斯貝」渦扇發動機!

嗨!那有什麼用啊!(攤手抖)

 

(相聲表演完)

▲ 別說,當時大陸這邊搞的這個殲-13方案啊,一開始就是一臺斯貝202作為動力的,海峽兩岸還真是心有靈犀……

- 歡迎關注 -  

微博|@天真賣萌Bernard

微信|胡謅施佬

 本想寫羅馬尼亞歷史上的今天的,還是祝大家周末快樂吧!! 

相關焦點

  •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一一原瀋陽軍區守備七師直屬分隊九O屆德惠戰友八一建軍節聯誼會仲夏時節,喜迎八一!戰友方志成,買了四十隻乳鴿,一爐錫紙燒鴿子更是香氣四溢,美味誘人!家住松花江邊的老戰友李術平,起大早從江裡網上了活蹦亂跳的新鮮江魚,一鍋美味,一份真情!驕陽下,微風拂過他那黝黑洪亮的臉龐,依舊透出當年的純真質樸!一點兒都沒變!
  •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來自廣特的退伍兵鄭有傑向戰友們敬禮!
    在眾多的戰友中,有傑是一位非常熱心而又樂於助人的好兄弟,當他聽說 凡超昏迷住院後,他是連夜趕往深圳的,並第一時間將病房的信息轉給了我和原連隊的老領導以及幾個要好的戰友們。其實,退伍十多年來,在廣州打拼的有傑與在深圳的凡超聯繫也不太頻繁,只是偶爾有信息的交流。但五年的戰友感情早已將彼此結成了親如兄弟的情誼。探望完凡超的病情,他立馬又起草了為凡超募捐及監督委員會。」
  • [山洋遊記]鐘鳴:我戰友家的小山村
    是日,去天台山參加同程驗客活動,順便約了上海的GYH戰友一起來到寧海,找四十多年前的老戰友HMS敘敘舊情。「最親不過戰友情」,那是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情誼。四十幾年雖未謀面,但一見如故,把酒問盞。談起當年在部隊的生活,話題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滔滔不絕啊!這是後話。
  • 徐良 | 當年家喻戶曉的老山戰鬥英雄,現狀竟然是這樣的...
    然而,就是這個「小丑」,在當年被國內幾百家媒體爭相報導。在全班其他士兵戰死後,當他和班長來到懸崖時,他將班長推下了懸崖,然後逃離戰場……班長竟然未死。後來在交換戰俘時,班長回到了故土……此案得到了公正審理,徐良被判無期徒刑,終生監禁。「反正我覺得,我就是實實在在一個人。我不像當年媒體宣傳的那麼英雄,那麼偉大。同時我更不像二十年以後人們傳說的那麼卑鄙,那麼無恥。我覺著我還算個好人。」前幾年,徐良終於再次現身電視螢屏,接受採訪。
  • 戰友啊,夢裡尋你千百回,踏破鐵鞋喜相逢
    十二年後,在故鄉美麗的天堂九寨溝,我和拉瑪珠再次見面,這是我退伍後聯繫到的第一個外鄉戰友,重逢後的27年間,我們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去九寨必見拉瑪珠,拉瑪珠來成都,只要有時間,我們就見面。馬鞍山戰友還提供了與馬鞁山建築公司有關的其他戰友的電話,幫助我尋找和我同期由寧國206汽車連調入8支隊小車班的戰友梁永福       於是,通過戰友的戰友,終於通過電話聯繫到當年隨八支隊轉業留在馬建工作的另一名戰友,戰友雖然口音不同,方言濃重,卻聽得清楚,談的和諧,聊的火熱。
  • 馮學榮:這些抗日烈士,竟然是日本人
    其實啊,大家要理解,我們當年的抗日聯軍,從組織上,是領不到多少經費的,當時抗聯從事抗日鬥爭的經費,多數都要靠自己解決,所以,哪怕一個日本工程隊,它也有它的價值,至少,它的指揮部,也是有一些銀元貨幣、糧食、衣服之類等等各種補充物資,這都是有用的,更何況,破壞日本當時在東北的鐵路建設,一向是我抗聯的重要戰鬥目標之一。
  • 鐵打營盤戰友情
    遙想當年同戍守金戈鐵馬戰猶酣
  • 丁學文:詩意中的神交戰友【曹懷孝】
    「戰友」一詞,從不簡單。有朝夕相處、一個鍋裡攪勺的臉熟人,有從不相識但同處一個部隊的隱身人,更有從未知曉、但如同早已熟知的神交人。丁學文戰友就是這種從未謀面而大名貫耳的「久仰、久仰」之輩。  丁學文戰友是早我4年入伍的山東籍老兵,我們曾同在寧夏賀蘭山的陸軍20師服役。幸虧未謀面,否則晚生必畢恭畢敬地尊稱一聲「老班長!」憾未謀面,否則能同老班長一起談經論道了。
  • 戰友!故地重遊有感
    戰友啊,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戰友情,情濃如血!      記得77年第一次恢復高考,部隊就推薦我參加,因未考上有點失落,首長鼓勵我好好複習來年再考。並指定陳南光(後為我們連指導員)等幾位高才生輪流輔導我。數學從正負數,幾何學起,一直學到求證,解方程,微積分。數學看似與我的工作生活沒有直接關係,但它使我知道了如何周密嚴謹的工作和生活。
  • 踝骨粉碎性骨折,他竟然選擇與戰友繼續前行!
    當手術取出這十五塊碎骨時,邊緣已經光滑得像被精心打磨過的飾品一樣,讓人很難想像它碎裂時的形狀,更難想像他都經歷了怎樣的痛苦?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去認識他吧!當親情與戰友情、家庭與社會責任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我也曾猶豫過、徘徊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只有親兵、愛兵,才能真知兵、善用兵;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就是我,一個重情義,但更有擔當的裝甲兵!(坦克老兵,裝甲營長,想知道他怎樣練就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帶兵技能嗎?一起走進他的軍旅故事吧~)
  • 尋找戰友│尋找戰友網專欄發布(第12期)
    小編微信:dbxj02註:所有戰友號碼均被隱藏,如需聯繫,請聯繫小靜獲取號碼,現按照原服役地區,根據原七大軍區劃分,更方便戰友尋找。>南京軍區我叫張鐵軍,我是78年12月底的兵,我要尋找戰友叫楊紹安,當年南京軍區後勤部(安徽省當塗縣丹陽湖)農場服役,現在一直聯繫不上,有知情者儘快聯繫我,我的聯繫方式是138****6928,感謝。
  • 戰友啊,你在哪裡?(「尋找戰友」 第96期)
    我是八一年兵,我叫何佔川,在黑龍江省軍區守備七師炮兵團二營六連服役四年,尋找當年的戰友,我的電話是159****6689廣州軍區上次我找我老班長。一直沒見你發布他信息,也許是我寫得不明白?戰友都在找他幫再找一次。我廣州軍區55軍164師490團53509部隊一機連服役:龍培付電話191****7249.
  • 五十年又見好兄弟一一2021重機連戰友自貢相聚紀實
    ▲「見到你們總覺得格外親」一一當年的副班長朱世全歡迎班長徐詩文駕到!▲「見到你們總覺得格外親……」當年的69年老兵三班長代克敏與68年老兵一班長徐詩文親切握手!▲「見了你們格外親……」朱世全戰友寫在臉上的開心。朱世全戰友退役後,擔任過多年村支部書記,沒有外出工作雖有遺憾,但家境尚好心滿意足。
  • 印媒叫囂扶植「親印派」上臺!
    這麼一枚「小短腿」和「近視眼」,實在難以提起對手的興趣。俄羅斯軍事專家也指出:印度與它的北方鄰國相比,在彈道飛彈的多樣性和先進性方面處於下風。印度無法指望「烈火」-5在地區衝突中起到什麼作用。 似乎意識到差距,印度最近忽然老實了一點。1月31日,印度第三艘「國產」魚級柴電潛艇在孟買舉行了隆重的服役儀式。
  • 尋找戰友│尋找戰友網專欄發布(第8期)
    76年入伍廣西人,79年參加越戰後到蘭州軍區55師164團炮三連任一排長,86年從47軍二次上前線,希望能聯繫到他,我的電話:133****1244郭耀春我叫張連西,1980年兵,我要尋找1980年服役蘭州軍區獨立一團一營一連七班戰友張季明(民),部隊翻號,84644部隊76分隊,駐地,蘭州市大砂坪甘肅省第一監獄警衛連,他原箱是蘭州大學子弟,分別四十多年未能找到,如果有知情者請聯繫我,
  • 【戰友聯誼】鐵道兵三師宣傳隊丹東聚會紀行
    深受大家愛戴的「秘書長」,為了籌劃和組織本次聚會,竟然提前半個月過來踩場。剛巧從丹東鳳城走出去的於忠德,帶著六十名學員從瀋陽來到鳳城,義務為政府舉辦的招商活動贊助演出。正巧祖籍鳳城的康健,為了參加這次戰友聚會,駕車從深圳提前趕過來,先行回到鳳城故裡祭祖。於是,於忠德和康健兩個老鄉,在老家鳳城巧遇,怎能不把酒言歡?9月20日,各地戰友陸續抵達。一出火車站,便是丹鐵大酒店。
  • 尋找戰友│戰友啊,你在哪裡?(第106期)
    想找當年在通訊連服役的戰友。很想她他們,不知道他她們現在過的好不好。我是八九年的兵,我叫張亞斌,尋找戰友叫黃玉萍,當年和我一起在,原濟南軍區第二十集團軍第五十八師第四十九坦克團一營營部服役,他是營部衛生員,我通信員,平時關係不錯,因退役後不小心丟失了通訊錄,所以一直聯繫不上他,有知情者儘快聯繫我,時間長了我只記得他老家是江蘇的,具體地址忘記了,他是八八年的兵,另外還有一位戰友,他叫李忠,(父母離婚,可能後來改叫王忠,或者叫王x忠)他是上海市原松江鎮還是松江縣人
  • 終身難忘戰友情
    作者題記:翻閱當年的老照片,懷念當年的老戰友,回憶軍營往事,歷歷在目。當時對會計科目只是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的理解透它的含義。如何實際運用,實際操作業務還是個門外漢,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需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很多。如:什麼是釆購材料、庫存材料、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管理費用…等等。對會計的平衡原理更是,似懂非懂,看到老會計們每月為了平帳,有時好幾天都找不平衡。因為手工抄寫計算,總是會出現差錯的,多幾元,差幾毛的。外行人說:「差幾毛錢,自己補上就行了唄!」
  • 第一次以航母為核心的新中國海軍艦艇計劃,後來竟然……
    ▲ 在網上的各種054B的設想圖裡,這種縮小版055的構型很有市場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大國海軍的艦艇規劃雖然要講究一個前瞻性和預見性,但一款艦艇的造艦周期往往長達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多數時候很難深謀遠慮到精準預估其全壽命裡可能預見的威脅,更別說那些後來才研製出來並且搭配進來的艦艇了
  • 英雄連•戰友情•長相思 ——「能攻善守鋼四連」參戰30周年戰友聚會
    生死戰友喜相逢人們常說,三十而立。30年,對於人的一生來說,能有幾個?況且又是曾經一起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自參戰回撤後,戰友們相繼離開部隊,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人便杳無音信,一時聯繫不上,更不要說謀上一面了。但在戰場上結下的生死情誼始終沒變,在部分能聯繫上的戰友交流中,大家都有聚一聚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