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中國收復了南海諸島

2021-02-28 海洋歡樂谷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三沙熱點」(ID:san3sha)】

1945年12月12日,

臺灣省氣象局徐普淮

受政府指派抵達西沙永興島,

陸續完成西沙、南沙的接收工作。

1946年12月12日

林尊率艦隊收復了南沙太平島等島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同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派出要員進駐臺灣,臺灣省政府建立。
20世紀30十年代,日本將所侵佔的西沙、南沙島礁統稱為「新南群島」,劃歸日佔的臺灣高雄州高雄市管轄。戰後對臺灣的接收,從國際法角度講,連帶完成了中國政府對其所管轄南海諸島的接收,並享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收復被侵佔領土的權利。因此,南海諸島隨即列入國民政府的接收日程,收復南海諸島事宜首先由臺灣省著手處理。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陳儀(行政長官)責成臺灣省氣象局長石延漢恢復在西沙和南沙的氣象工作,臺灣省氣象局指派淡水測候所(氣象臺)所長徐普淮前往西沙主導接收工作,同行的還有大內幸雄(日本氣象局負責交接的人員)。
二人於1945年12月8日乘機帆船「成田」號從高雄出發,前往西沙群島接收測候所(氣象臺)。12日下午5點30分到達林島(今西沙永興島)並登陸,在日本遺留的風力塔(今稱「日本炮樓」)上升起了中華民國國旗,開始接收工作。13日調查島上情況,並拍攝照片,而後又到了南沙群島開展調查和接收工作。
1946年1月3日回到西沙再登永興島,20日返回臺灣高雄。他們在接收報告中這樣寫道:「12日下午6時,在測候所(註:氣象臺)風力塔上豎立中華民國國旗。翌日拍照,並在塔南5公尺處,樹一木牌,正面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氣象局接收完了』,後面寫『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拍攝於1945年12月13日的永興島日本風力塔(今被稱為「日本炮樓」)

在塔南5公尺處,立一木牌,正面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氣象局接收完了』,背面寫『「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臺灣「外交部」公布的檔案照片)


如今的永興島日本風力塔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派往西沙的工作人員在永興島執行接收工作

拍攝於1945年12月13日,圖中二人是徐普淮和大內幸雄。(臺灣「外交部」公布的檔案照片)

「當時島上沒有一個人,也就交涉沒有對象,無奈只好在風力塔前立牌為記,氣象局本來去接收西沙氣象臺的,結果卻代表了長官公署接收了西沙群島的領土主權。」臺灣氣象局寫出巡視報告並轉呈行政院,提出西沙群島目前並無軍隊駐守,為避免他國對西沙群島的覬覦,應儘快派員接收。可能是戰後百廢待興,軍隊接收南海諸島的行動又拖了近一年。

一年後的1946年12月12日,林尊率艦隊歷經波折,終於收復了南沙太平島等島礁。執行收復南沙群島任務的是「太平」艦和「中業」艦,由林遵任指揮官;執行進駐西沙群島任務的是「永興」艦和「中建」艦,由姚汝鈺任指揮官。

「中業」艦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贈送給中國的第一批8艘坦克登陸艦之一,載重3800噸,艦上軍官、士兵共120多人,艦長李敦謙是中國海軍留學德國的學生,副艦長是楊鴻庥。因此次南沙群島的收復關係到內政、軍事等各方面事務甚多,民國政府特組織各有關單位派代表隨同艦隊前往視察。共計有內政部代表鄭資約、曹熙孟,空軍總部代表蔣孝棠、仲景元,聯勤總部代表戴蕃填,廣州行轅代表李恩蓀,海軍海道測量局代表劉天民等7人,規定均住宿在中業艦上。

太平艦

艦隊定於11月10日從海南島榆林港啟航。榆林港距離南沙群島大約550海裡,估計需三晝夜航程才能到達。但航行約3個小時之後,因「太平」艦羅經發生故障,只好返航榆林港修理。第二次定於11月19日再出航,航行100多海裡後,因有遭遇颱風的可能,只好再返回榆林港停靠。第三次定於12月9日再出航,是日上午8時,「太平」與「中業」兩艦相繼出港,經過3天的艱難航行後,終於在12月12日到達南沙群島主島——太平島。「中業」艦即在離島約200米處下錨,並派武裝士兵分乘兩艘登陸小艇實施搶灘登陸,經過20分鐘的偵察後,沒有發現敵情,才下令開始運送人員和物資上島,並電告南京總部已到達南沙群島。當各機關代表登島視察時,發現有石碑一座,上刻法文,日期是1946年10月,這說明在日軍撤走之後,法軍曾佔駐過。同時還看到有房舍及中國寺廟一座,在島的中部有一口井,井水清甜,為駐島官兵飲用之水源。

軍政接收人員在太平島合影,前排左五為林尊將軍

12月15日上午,駐島士兵、艦上官兵及政府機構代表,在太平島上舉行了成功收復南沙群島慶典儀式,並建立石碑一座以作紀念。太平島的命名即來自於前往收復的太平艦。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太平島所立「太平艦到此」主權碑

朋友們,歡迎向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海洋歡樂谷投稿!

無論是文章、攝影、漫畫、美圖、動圖、視頻還是音頻,只要稿件能體現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現海洋魅力,我們都來者不拒!

稿件一經採用,即可獲得相應稿酬!

來稿請發郵箱:
haiyanghuanlegu@163.com。

期待與您相識!

海洋歡樂谷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海洋科普專業委員會與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聯合創辦,致力於打造海洋科普精品,傳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宣傳海洋意識教育,分享海洋文化創意設計靈感。

相關焦點

  • 細數中國南海諸島的歷史
    中國南海諸島因此在歷史上,南海諸島歷來都是列強爭奪的目標。二十世紀之後,利益使然,一些不安分的國家開始非法侵佔我南海寶島。時至今日,霸佔我國島嶼最多的是越南。越南當局對我南海諸島早已垂涎三尺。為達目的,他們拿出一些東拼西湊的所謂「史料」,也煞有介事地聲稱擁有南海諸島的主權。事實勝於雄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南海諸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中國人的祖先早已涉足南海諸島,在南海考古發現很多戰國、秦漢和清代的文物。
  • 中國國民政府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
    南海海疆線的確定,主要依據是中國歷史上對南海諸島最先發現、最先命名、最先管轄和最先居住等典籍、資料、物證等。對於中國南海海疆線及這條斷續國界線內所包括島礁的主張,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日本、法國等周邊國家的宗主國以及獨立後的南海周邊各國都沒有提出異議,他們自己出版的地圖、發布的公告和文件也都是以此為據。
  • 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歷史形成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的《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通過列舉古今中外歷史文獻及相關文物等資料有力說明,中國擁有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主權和相關權利的歷史事實是確鑿的,歷史依據是充分的,歷史地位是合法的。按照國際法的一般原則,斷定某一個島礁屬於某一個國家,必須要滿足四個條件,就是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經營和最早持續不斷地行政管轄。
  • 為什麼說南海諸島屬於中國
    」■ 下面這篇刊於2014年第25期《瞭望》的文章,詳細闡述了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依據。為達到永久佔領、據為己有的目的,這些國家在採取國內立法、「行政管轄」等措施的同時,羅織「法理證據」否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越南更是處心積慮,收集、編造「歷史證據」,挑戰中國底線。域外大國也基於自身利益需求趁機介入。
  • 中國才是南海諸島真正的主人
    南海諸島是中國現行地圖所標示的南海九段線內200餘個島、礁、沙、灘的總稱,分為西沙、東沙、中沙、南沙四個群島。南海諸島是中國最美的孩子之一,又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最南端。「自古以來,南海諸島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是一句簡單的外交辭令,而是有著眾多中外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作為證據支撐的。
  • 蔣介石收復南海史記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海軍收復南海的歷史。另外,1213之後將發布兩蔣維護南海主權史。歡迎轉載!但是由於戰時受損嚴重,中國海軍短時間內無力收復曾被日軍佔領的南海諸島。當時,中國海軍僅有殘餘艦艇15艘,其中炮艦「楚同」「楚觀」「楚謙」「民權」「永綏」「江元」號,炮艇「威寧」「義寧」號,魚雷艇」湖隹「號,運輸艦「克安」號;以及戰時英,美,法三國贈送的淺水炮艦「英德」「英山」「英豪」「美原」「法庫」。
  • 1946年,率艦隊收復南海諸島的國軍將領林遵,後最終結局如何
    在南海諸島中,有四座大島,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太平島、永興島、中業島和中建島,這四大島嶼名字的命名和一位國軍海軍將領有關,他的名字叫林遵
  • 國民政府收回南海諸島的歷程|檔案
    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在太平洋上所佔領的一切中國領土當歸還中國。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開始著手接受南海諸島。
  • 南海諸島與大陸坐標聯測
    自1975年以來,中國先後對南海諸島與大陸坐標進行了多次聯測,為實施南海諸島測繪、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權益維護、海上交通運輸和海防建設等提供了統一的控制基礎。行政上,東沙群島屬廣東省管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屬海南省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武帝時,中國人民就開始在南海航行,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最早發現南海諸島,並連續不斷地對其進行開發和經營。中國歷代政府對南海諸島進行了管轄。北宋(公元960~1127)時期,朝廷派水師去西沙群島巡邏。
  • 南海諸島廟宇史跡及其變遷辨析(下)
    西沙群島位處於我國海南島東南方,南海的西北部,即北緯15°40'-17°10',東經111°-113°之間,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主要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10多個暗礁暗灘。歷史上也稱「千裡長沙」「萬裡石塘」,國際上稱為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西沙群島北起北礁,南到中建島,東到東島(遼島),海域總面積為31700平方公裡。
  • 歷史之爭背後的利益博弈:南海九段國界線的形成
    1936年,這幅地圖被收入由地理學者白眉初主編的《中華建設新圖》,另名為《海疆南展後之中國全圖》,圖中在南海疆域內標有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其周圍用國界線標明,以示南海諸島同屬中國版圖,並再次確認北緯 4°最南國界線及對曾母暗沙的主權。這就是中國地圖上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也即今日中國南海地圖上 U形斷續線的雛形。
  • 南海諸島圖歷史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僅要捍衛我們的領土主權,也要清楚我們的歷史,我們要用歷史和事實證明南海諸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並公布「關於我國南海諸島各島嶼中英地名對照表」,這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一次「標準化」命名,首次將南海諸島明確區分為4個部分:東沙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今中沙群島)和團沙群島(今南沙群島),並列出南海諸島132個島、礁、灘、洲的地名。
  • 我開國將軍林遵收復南海諸島礁宣誓主權始末
    、島礁,向世界宣告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島礁及其海域恢復行使主權。抗戰勝利後,當時的中國政府,按照1945年《開羅會議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無條件投降書》的條款,這些島嶼都將歸還給中國。1946年10月5日,一艘名為Chevreud的法國軍艦緩緩駛向南沙群島的南威島和太平島。靠岸後,法國軍人在島上建立了石碑。中國人民從抗戰勝利的喜悅中清醒過來,國民政府對法國人的行為提出了抗議,並決定於該月及翌年1月4日與法方談判。
  • 歷史上的今天|鄭成功收復臺灣
    在352年前的今天,1662年2月1日 (農曆臘月十三),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1662年2月1日,我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鄭成功是福建南安縣人,他自幼善於思考,英勇有為。父親鄭芝龍是明末福建總兵官。他的少年時代正處於中國的大動亂時期,所以,救國救民的思想在心底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國防部: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馮開華 攝記者: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問題不斷升溫。美國國防部高官指責中方島礁建設影響南海航行自由;美多家智庫召開研討會,認為美軍應繼續開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動」;美國CNN記者登上軍機赴南海拍攝,受到中國軍方6次警告。有評論稱,南海形勢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吳謙: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一個事實。南海的航行自由沒有問題,這是一個事實。
  • 中國南海歷史上的今天:12月5日
    在歷史上的今天,中國南海上發生了什麼?全村有漁民53人,村委會和12名守護網箱的漁民住在千噸級漁業養殖生活船「瓊富華漁01」號(後改名為「瓊三亞漁運86166」、「瓊儋漁運10032」)上,餘下的人住在兩艘燈光捕撈船上。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率三沙市南沙調研組乘坐「中國海監83」船來到現場出席成立儀式。2013年更名為「美濟社區居民委員會」。
  • 解析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
    1947 《南中國海圖》1947年正月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編制。圖中詳繪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各島嶼有中英對照,海標均有深度。來源:新浪歷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叫做國界線,包括已定國界、未定國界以及特殊的政治、軍事分界。在地圖上這三種國界是用不同的符號標註的,不可混淆。
  • 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中國不接受,不承認!國防部這樣表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為重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加強與各國在南海的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一、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 「兩蔣」時期臺灣當局南海政策的歷史演進
    ) 筆者前作《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收復南海史記》,曾介紹1946年蔣介石命令中國海軍。中國南海諸島南海爭議起源於中國周邊國家對南海島礁主權主張,而各國主權聲索的依據大多起源於歷史延續性與地理相近性。作為南海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的實際控制者,中國臺灣當局南海政策主張也是影響南海問題解決重要因素之一。對臺灣當局南海政策進行梳理,具有政策論述的連貫性和傳承性,不僅是對歷史本來面貌進行追根溯源,也給當前南海局勢決策提供應對參考。
  • 科普丨中國南海「九段線」邊界是如何確立的?國人為此付出哪些代價
    12月9日,中國軍艦「中業」「太平」號,抵達西沙、南沙諸島。收復西沙主島——林島之後,將其改名為「永興」島,並在碼頭立了一個石碑,上面刻著「固我南疆」四個大字。12月10日,兩艘戰艦抵達南沙主島,收復之後,將其改名為「太平島」,並樹立了一個石碑,石碑上面刻著青天白日徽章,下面刻著「太平島」三個大字。此次之行,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確立了中國在南海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