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三沙熱點」(ID:san3sha)】
1945年12月12日,
臺灣省氣象局徐普淮
受政府指派抵達西沙永興島,
陸續完成西沙、南沙的接收工作。
1946年12月12日,
林尊率艦隊收復了南沙太平島等島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同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派出要員進駐臺灣,臺灣省政府建立。拍攝於1945年12月13日的永興島日本風力塔(今被稱為「日本炮樓」)
在塔南5公尺處,立一木牌,正面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氣象局接收完了』,背面寫『「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臺灣「外交部」公布的檔案照片)
如今的永興島日本風力塔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派往西沙的工作人員在永興島執行接收工作
拍攝於1945年12月13日,圖中二人是徐普淮和大內幸雄。(臺灣「外交部」公布的檔案照片)
「當時島上沒有一個人,也就交涉沒有對象,無奈只好在風力塔前立牌為記,氣象局本來去接收西沙氣象臺的,結果卻代表了長官公署接收了西沙群島的領土主權。」臺灣氣象局寫出巡視報告並轉呈行政院,提出西沙群島目前並無軍隊駐守,為避免他國對西沙群島的覬覦,應儘快派員接收。可能是戰後百廢待興,軍隊接收南海諸島的行動又拖了近一年。一年後的1946年12月12日,林尊率艦隊歷經波折,終於收復了南沙太平島等島礁。執行收復南沙群島任務的是「太平」艦和「中業」艦,由林遵任指揮官;執行進駐西沙群島任務的是「永興」艦和「中建」艦,由姚汝鈺任指揮官。
「中業」艦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贈送給中國的第一批8艘坦克登陸艦之一,載重3800噸,艦上軍官、士兵共120多人,艦長李敦謙是中國海軍留學德國的學生,副艦長是楊鴻庥。因此次南沙群島的收復關係到內政、軍事等各方面事務甚多,民國政府特組織各有關單位派代表隨同艦隊前往視察。共計有內政部代表鄭資約、曹熙孟,空軍總部代表蔣孝棠、仲景元,聯勤總部代表戴蕃填,廣州行轅代表李恩蓀,海軍海道測量局代表劉天民等7人,規定均住宿在中業艦上。
太平艦
艦隊定於11月10日從海南島榆林港啟航。榆林港距離南沙群島大約550海裡,估計需三晝夜航程才能到達。但航行約3個小時之後,因「太平」艦羅經發生故障,只好返航榆林港修理。第二次定於11月19日再出航,航行100多海裡後,因有遭遇颱風的可能,只好再返回榆林港停靠。第三次定於12月9日再出航,是日上午8時,「太平」與「中業」兩艦相繼出港,經過3天的艱難航行後,終於在12月12日到達南沙群島主島——太平島。「中業」艦即在離島約200米處下錨,並派武裝士兵分乘兩艘登陸小艇實施搶灘登陸,經過20分鐘的偵察後,沒有發現敵情,才下令開始運送人員和物資上島,並電告南京總部已到達南沙群島。當各機關代表登島視察時,發現有石碑一座,上刻法文,日期是1946年10月,這說明在日軍撤走之後,法軍曾佔駐過。同時還看到有房舍及中國寺廟一座,在島的中部有一口井,井水清甜,為駐島官兵飲用之水源。軍政接收人員在太平島合影,前排左五為林尊將軍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太平島所立「太平艦到此」主權碑
朋友們,歡迎向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海洋歡樂谷投稿!
無論是文章、攝影、漫畫、美圖、動圖、視頻還是音頻,只要稿件能體現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現海洋魅力,我們都來者不拒!
稿件一經採用,即可獲得相應稿酬!
來稿請發郵箱:
haiyanghuanlegu@163.com。
期待與您相識!
海洋歡樂谷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海洋科普專業委員會與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聯合創辦,致力於打造海洋科普精品,傳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宣傳海洋意識教育,分享海洋文化創意設計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