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一看,過去三天施佬連更三篇(還有一篇在觀網發過的舊文被某個不要臉的微信公號抄走還標了原創,所以申訴之後今天才能發),結果壓題圖片竟然都是沈霍伊的飛機……再這樣下去施佬就要變成沈粉了……所以施佬決定繼續趁自己忘記之前,再更新一波122工程。
▲ 寫坦克之前例行賣一波萌
上回已經講到了85IIAP在巴基斯坦軍隊的服役。對巴基斯坦陸軍而言,85IIAP既是該國第一款能夠證明抗衡印度T-72的主戰坦克,也是巴基斯坦第一次採購專為自己研製的坦克。由於85IIAP不錯的性能,巴基斯坦意識到了從中國獲得先進坦克的可能性。
▲ 85III,是這一時期巴基斯坦對中國坦克有需求的一個例子
於是一方面繼續推進與中國聯合改進本國的59/69系列坦克,另一方面則是在隨後的新型主戰坦克選型中繼續叫上中國,並且需求與中國聯合發展下一代主戰坦克。這就有了後來的85III(儘管競標失敗了)以及之後的「艾爾·哈立德」主戰坦克。
▲ 哈立德則是巴基斯坦各種需求的大集合
當然這兩樣都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施佬今天還是要回到解放軍自己的技術路線上。1991年,就在85IIAP也就是WZ122C的首輛原型車已經下線,按照解放軍最早的計劃,三代主戰坦克也就是WZ123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不是99年交付自然也不叫99式了)就應該能交付部隊了。但海灣戰爭讓中國見識到了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性能,而蘇聯解體後中國獲得測試的T-80U則讓中國意識到了蘇制坦克的性能不凡。結果就是1993年解放軍將三代坦克的性能要求再次提升,而相應的研製進程,自然也要延後。
▲ 當時解放軍要求的99是能夠對東西方最先進坦克佔據優勢的,性能指標一直在調整
但是90年代中國周邊的局勢卻並未因為蘇聯的解體就變得太平。這樣一來,對於解放軍而言,在新一代主戰坦克服役之前,就需要一款比88B/A更好的過渡型主戰坦克,而85IIAP或者說WZ122D,在這個時候就以一種完全體的狀態出現在解放軍面前。已經有了88B和88A,搞一個88C問題也不大,所以在1995年,我軍在88B/A量產的時候,開始了88C坦克的論證立項。也就是這個時候88C/96式這兩個型號,就一直在不同場合出現。
▲ 96式坦克這個應運而生,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只是單純像看電腦一樣看主流配置的話,85IIAP和96式之間幾乎沒有區別,125毫米炮、730馬力的增壓柴油機,炮塔正面和車體正面的複合裝甲、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都是他倆的配置。不過要是說85IIAP和96完全一樣,這個訓詁考據的施佬肯定是不同意。畢竟我軍自用的主戰坦克是要遵循國軍標的,車上的各種設備也要儘量和我軍現有裝備體系通用,所以一來整車設計需要用國軍標擼一遍,二來也要配合我軍的需要和技術的進步發展,將一系列90年代技術水平的新產品給用上去。
▲ 畢竟是自己要使用的坦克,不能和外國人的一模一樣
這麼一研製的結果,就是96式在很多方面要比85IIAP更先進,但在另一些方面卻反而要比85IIAP落後。舉例來說,在車長觀察設備上,85IIAP使用的是TCPN-2型車長晝夜觀察鏡,雖然微光夜視距離只有500米,倍率也只有5倍,但是微光和白光通道合一,晝夜可用。但到了96這兒,車長就得在白天和黑夜分別使用兩個觀察鏡:晝間觀察鏡實際上和59式的沒什麼區別,夜視鏡雖然倍率更高,但卻是要把晝間鏡拆下來再換上去才能用。因此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就能看見96式的車長把晝間鏡的下半截給擰下來,再從備件箱裡拿出微光夜視鏡擰上去……確實是個挺彆扭的事兒。
▲ 雖然外設有區別,但是這個中間的晝間鏡部分時間是一模一樣
當然在幾大件硬體上,96還是更加先進了,比如125毫米炮從85IIAP的半膛鍍鉻變成了全膛鍍鉻,提升了火炮的壽命,也能夠發射後來列裝部隊的威力更大的穿甲彈;發動機使用了與85IIAP上的12150ZLW不同的12150ZLC,雖然功率一樣,但是使用了新的活塞組和氣缸套,發動機壽命得到延長。
▲ 多數設備上,晚服役的96還是要比85IIAP高級很多
除此之外,在進入新世紀以後,96式坦克也都裝備了比傳統單純的坦克電臺更先進的指揮計算機,不僅可以讓車長查看作戰地圖、測算圖上距離,實現坦克營以下的聯網,實現作戰情報和指令的上傳下發,呼叫火力支援,實際上初步構建起來一套信息化作戰指揮體系。當然,世紀之交的電腦系統的結構簡單,信息的輸入輸出也頗為繁瑣,許多命令比如直接在電臺裡直接吼要麻煩不少,但是從無到有的這個過程,對於我軍和96式坦克的作戰部隊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 這是99的內部,後面的大屏幕就是車載電腦,96雖然是低檔車,後來也都有了這個東西
雖然叫做96式,但實際上96式坦克正式列裝部隊的時間要到1998年左右,早期裝備的部隊當中,除了大家都知道的54軍鐵軍師之外,還有西北地區的一些部隊。這一原因其實並不難理解,甚至直接就可以用巴基斯坦當初選購85IIAP的原因來回答:對抗印度T-72。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在中印邊境西段的戰鬥中如何對抗印軍質量佔據優勢的T-72坦克,一直是解放軍長期沒有滿意答案的問題。隨著96式坦克的列裝,這一問題,終於算是有了比較圓滿的解決。
隨後,隨著99式主戰坦克在21世紀初幾年的進一步升級改進,96式作為過渡型主戰坦克,開始作為生產線上的主要產品,大量列裝給解放軍的主力坦克部隊。相比之下,99式坦克因為造價較高、且很快有了更新型號研製任務,其生產裝備的總數也只有400輛左右,與96式坦克四位數的產量相比,反而讓96這個過渡車型更加顯得」主力」了。
儘管被看做是「過渡」裝備,但作為在價格和性能上平衡較好的坦克,96式不僅長期在部隊處於主力地位,也很快成為了需要進一步升級的對象,「進一步過渡」。當然,這又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別的故事了。
WZ122的故事(一):122家族到底有幾口人?
WZ122的故事(二):天下第一的老120炮
WZ122的故事(三):攻關20年的瞄測合一
WZ122的故事(四):壓倒M60的88B
WZ122的故事(五):為了客戶,風暴坦克要換炮
WZ122的故事(六):一款85IIAP,兩種不同型號車
- 歡迎關注 -
微博|@天真賣萌Bernard
微信|胡謅施佬
讓大家看我快活地水起來吧!
風聞社區可以評論啊,施佬會在那邊解(xia)惑(hu)答(zhou)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