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延機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有一些因素對壓延機的性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是壓延機計、製造和使用過程中重要的理論依據。這些因素有:模壓力、輥筒規格(工作長度和直徑)、輥簡速度與速比等。
1.橫壓力
橫壓力,也被稱做輥簡分離力,就是在壓延過程中,物料在配對輥筒工作部位的間隙(輥縫)處被擠壓變形時對輥簡的反作用力,是使配對輥簡間產生相互分離趨勢力,是設計壓延機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參考數據。
下面主要介紹壓延機模壓力的產生條件、影響橫壓力的主要因素等問題。
1.1橫壓力的產生條件
根據壓延機的工作原理可知,當物料進人兩個輥簡間的輥縫時,由於輥縫逐漸變小,擠壓力使物料厚度也逐漸減小,從而使物料因不斷受到擠壓而變形,物料對輥筒的反作用力也逐漸增大。根據研究,物料在輥縫內各點的運動速度不同,在輥縫接觸角範圍內各點產生的橫壓力也不相同。由試驗得知,橫壓力最大值不是在輥縫最小處,而是在進人輥縫最小處的稍前處。
1.2影響橫壓力的主要因素
在壓延過程中,影響橫壓力的主要因素有:物料性質、輥筒工作線速度、壓延溫度、輥縫大小、輥筒規格(輥筒工作部分直徑與長度)、加料方式(連續均勻加料或者是間歌式加料)及工藝操作方法等。
1.2.1物料特性對橫壓力的影響
由於不同種類高聚物的分子鏈結構不同,分子鏈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效果不同,在壓延變形時對輥筒產生的反作用力也有很大差異,即橫壓力也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種物料若由於所添加的填料和助劑不同,而造成物料硬度、可塑度、粘度不同,其橫壓力也不會相同。可塑度小而粘度比較大的,則橫壓力也較大。如下圖在壓延機上測定的同一種物料在不同可塑度下對橫壓力的影響趨勢圖
1.2.2物料溫度變化對橫壓力的影響
物料溫度和輥筒工作表面溫度的變化對物料的可塑度和加工性質的影響很明顯。通過實踐得出,溫度和橫壓力成反比。溫度降低,物料可塑度降低,橫壓力增加;溫度升高,物料可塑度增加,則橫壓力相應降低。其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但溫度如果升高超過物料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就有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化學性能的改變,從而影響製品質量。因此,不能單純為了降低橫壓力而不加限制地提高壓延溫度。
1.2.3輥縫間隙對橫壓力的影響
橫壓力與輥縫間隙大小成反比,間隙越小,則橫壓力越大。實測證明,當輥縫間隙大小超過某一臨界數值後,橫壓力的變化曲線就將趨於平坦。也就是說,橫壓力的變化就很小了。其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1.2.4輥筒工作線速度對橫壓力的影響
通過實測證明,相同條件下輥筒工作線速度越高,橫壓力越大;線速度越低,橫壓力越小,兩者的改變成正比趨勢,但變化比較緩慢。其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壓延線速度提高造成輥縫間的壓力增大,致使橫壓力增大壓延速度提高使物料在輥縫間的剪切作用增強,物料摩擦生熱增多,溫度隨之升高,導致物料粘度降低,又致使輥簡所受橫壓力下降。因此,速度與橫壓力的關係是幾種相互有關聯的結果。
1.2.5輥筒直徑大小對橫壓力的影響
由壓延原理可知,輥筒的直徑越大,其所受到的橫壓力越大;直徑越小,則橫壓力也越小。輥簡直徑與橫壓力成正比關係,如下圖所示。
1.2.6輥筒工作表面長度對橫壓力的影響
由於輥筒所受單位橫壓力在壓延幅寬範圍內是相等的,因而輥筒的工作表面長度(即輥面寬度)越大,壓延製品幅寬越大,其所受橫壓力也越大。它們近似於正比關係。
1.2.7其他因素對橫壓力的影響
壓延機的加料方式和輥縫前面積料區的大小對橫壓力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輥縫前面積料區的幾何尺寸較小,則物料對輥筒的合力就較小,則橫壓力也較小;反之,橫壓力就較大。
如果壓延機供料採用連續帶狀供給,井且左右擺動使其均勻加人到輥縫使積料區的大小保持穩定,則輥簡所受橫壓力就比較平穩,波動較小;而當輥筒採用斷續供料時,積料區的尺寸穩定性較差,則輥筒所受的模壓力的波動就較大。
1.3輥筒橫壓力的確定
由以上各項可以看出,橫壓力的變化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井且有些因素在工作過程中是可變的、不確定的。所以,很難精確計算模壓力的大小。目前選取模壓力數值的主要依據是實際測定值和經驗數據。
滾筒總的模壓力可用下式計算:
Q=pL
式中 Q-輥筒總的橫壓力, 單位為N;
p-輥筒工作表面單位長度上的模壓力(單位橫壓力),單位N/cm;
L-輥筒工作部分長度, 單位為cm
輥筒工作表面單位長度上所受橫壓力的經驗數值見表2-1。在具體的選取過程中,通常根據物料的性質來確定p的數值。在壓延硬度、粘度較小的物料時取小值;而生產硬度與粘度較大的物料時取大值。不過,隨著現代生產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生產工藝和物料種類,在進行壓延成型過程中,有可能使輥面單位長度上的橫壓力值超出表中所列出的範圍,這就需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表2-1輥筒工作表面單位長度上的橫壓力的經驗數值
2.1輥筒規格
輥筒是壓延機直接生產製品的部分,是壓延機的最重要的工作零件之一。在壓延機的設計與使用中,輥筒規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因為,壓延機的規格、性能、外形尺寸以及其他參數等都與其密切相關,輥筒規格通常用輥筒工作部分直徑( D)和工作面長度(L)來表示。
2.1.1長徑比
輥筒工作面長度(L)和工作部分直徑( D)兩者的比值(L/D)被稱作長徑比,是衡量輥筒剛度的重要數據。長徑比越大,輥筒剛度越差,在橫壓力作用下產生的撓性變形也越大,壓延出的製品厚度精度也差;長徑比越小,則輥筒剛度越好,受力狀態下產生的撓性變形也越小,其壓延出製品的厚度精度越高。
然而,長徑比也不是越小越好。當輥簡工作面長度L減小時,壓延製品幅寬也隨之減小,這就降低了生產率;當不減小L而是增加輥筒工作部分直徑D時,由橫壓力產生的特性可知,此時輥簡橫壓力會增加,同時也增大了功率消耗。因此,應根據物料的性質選擇一個合理的長徑比數值,既要保證壓延製品的厚度精度,又要兼顧壓延幅寬,保證生產率。通常壓延機輥筒的長徑比在2.5-3之間(但隨著輥筒製造方法的進步、高性能輥筒材質的研發、物料性能的改善等因素變化的影響,現在有的壓延機輥筒的長經比已經突破了這一常規範圍),當物料產生的單位橫壓力較大時取小值,單位橫壓力較小時取大值。而壓延製品的最大幅寬佔輥筒工作面長度的百分比一般在80%~ 90%左右。
壓延機輥筒採用較大長徑比時,可在不增加輥筒直徑的情況下增大壓延幅寬,對於減小設備外形尺寸,減少設備投資,降低驅動功率,方便維護保養,提高經濟效益等都有著很大的好處。但由於受輥筒剛度的限制,長徑比不能太大。影響輥筒剛度的因素同輥筒結構型式和製造輥簡所用材料有關。
2.1.2剛度
1.輥筒結構型式對剛度的影響
根據其內部結構型式輥筒可分為中空輥筒和鑽孔輥筒兩種。由於規格相同的鑽孔輥筒的工作部分有效截面積要大於中空輥筒的工作部分有效截面積,因此,前者的抗彎模量要大於後者的抗彎模量。在此情況下,鑽孔輥筒的剛度要大於中空輥筒的剛度。
2.輥筒的材料和鑄造方法對剛度的影響
輥筒的材料通常有普通冷硬鑄鐵、合金冷硬鑄鐵、球墨鑄鐵及鑄鋼或鍛鋼等。鋼的彈性模量很高,達2.1 x 十的五次方MPa以上,所以用鑄鋼或鍛鋼製成的輥筒剛度很大,適於用來製造直徑較小、工作表面較寬、受力較大的壓延機輥筒。但用鑄鋼或鍛鋼製成的輥筒成本比較高、投入較大,同時由於含碳量較低,不能在輥簡表面形成堅硬耐磨的冷硬層,必須經過特殊處理(如表面淬火、氮化、鍍硬鉻等), 使表面硬化才能使用。因此,鑄鋼或鍛鋼輥筒通常用在物料較硬、 橫壓力較大、壓延幅寬較大但又不希望增大輥筒直徑的場合。
2.3輥筒的速比對製品的影響
2.3.1積料區
為了使壓延機能夠維持正常的生產,並使製品的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在壓延機的輥縫處般都有一個積料區,積存著一定數量的物料。這個積區的功能是:
1) 通過橫壓力產生的原理可知,如果沒有堆積料的存在,就沒有橫壓力的產生,就不會對物料造成擠壓力。而沒有了擠壓力,配對輥筒就不能將物料壓延成內部密實、外表符合要求的製品。因此,適當的積料區是保證壓延製品質量所必需的。
2)物料在積料區內隨著輥筒的轉動,不斷地進行翻滾、旋轉運動,使物料在此被加熱塑化、剪切、混煉,物料中各種成分的分布更趨於均勻,並可排除部分揮發性成分產生的氣體,保證製品的內在和外在質量。
3)物料在積料區內不斷地進行著新舊交替。舊物料隨著輥筒的轉動被不斷帶走,新物料隨之不斷補充進來,使積料區的大小維持在-個合理的水平上,並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
2.3.2速比對製品質量的影響
積料區內的物料的運動狀況與輥筒的速比有很大關係。當兩輥的線速度相等(即V1= V2)時,物料在輥面上呈緊貼輥面的一薄層,致使較早進人積料區的物料不能順利通過輥縫,因此新、舊物料之間相對流動較差,使物料間的剪切作用減弱,同時這種狀態降低了新、舊物料之間的更替作用,造成物料中的揮發性氣體和部分夾雜在其中的空氣不易充分排除,容易在制品中形成氣泡,影響製品質量。
當配對輥筒速度不同( 即速比不等於1)時,貼附在快輥表面的部分物料容易率先通過輥縫。由於輥縫越來越小,物料受到的擠壓力越來越大,致使在通過輥縫之前就有部分物料被擠壓回來形成回流,與積料區內原有的物料相互混合、旋轉,從而在輥縫前形成有規律流動的回流區。在此過程中,物料受到了充分的混煉、剪切等作用。隨後積料區中的部分物料又貼附在慢輥上,與快輥上的物料匯合後,一起被壓出縫。在這種狀態下,由於物料能夠得到充分的混煉剪切與塑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升高物料的溫度,增強其流動性,加快了積料區中物料的新舊更替的過程,增強了脫氣作用,使物料中的揮發性氣體和卷人物料中的空氣等比較容易地在通過輥縫之前就被排除掉,從而避免了在壓延後的製品中形成氣泡和由於塑化不好而造成製品薄厚不均、光澤不均等現象,提高了製品質量。
實踐證明,保持輥縫前面積料區的物料的正常迴轉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直接影響壓延製品的質量。正常的迴轉運動除了與輥簡速比有關外,還與物料成分、溫度以及輥筒的表面粗糙度等有關係。通常情況下,物料的溫度越高,其流動性就越好,就越容易附著在輥面上隨輥筒的轉動向前運動,同時,當其他條件相同時,輥筒的表面粗糙度值越高,物料就越容易附著在輥面上。但比較差的輥面質量將影響製品的表面質量,如果製品的透明度要求比較高的話,則會嚴重影響其透明度。所以,不能夠採用增大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來增加物料在輥面上的附著力。
在實際操作中,為了得到穩定的迴轉積料區,通常按照物料包輥的先後次序,依次提高輥筒溫度(具體溫度差值要由物料性質並結合實際進行調定,一般在5℃左右),並使輥簡線速度也稍快一些,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迴轉積料區,生產出合格的製品。
但是,想要使各輥筒溫差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單靠經驗或人工調整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首先,由於輥筒的內部結構不同,使溫控介質對輥面的加熱冷卻不均勻,例如,中空輥筒與鑽孔輥筒相比較前者對溫度調節的反應靈敏性、輥面各處溫度的均勻性等都不如後者。因此,現在生產較高精度製品的壓延機幾乎全部採用鑽孔輥筒。其次,輥筒溫度的控制方法對控制輥溫也有很大的影響。傳統的採用蒸汽直接加熱輥筒的方法正在逐漸被採用單獨的閉式循環方式進行全自動智能化控制所替代,提高了輥筒溫控精度。
由於維持積料區的正常迴轉需要保持一定的速比,為了適應不同的物料特性並使使用效果到達最佳,傳統的採用開式速比齒輪傳動方式正在逐漸被更加先進的各輥簡單獨傳動方式所取代,並且各動力輥由伺服電機獨立驅動,實現了在一定範圍內無級調速的功能使精確調定速度與速比成為可能。
2.3.3塑料壓延中對速比的要求
在塑料壓延過程中,輥縫前面積料區內的物料由於被輥筒擠壓而不停地進行著旋轉、混煉,並受到強烈的剪切作用,從而使其溫度升高。在壓延的速度較低(一般≤30m/min)、製品厚度較大時,輥筒線速度較低,對物料的擠壓力也較小,剪切過程不是很劇烈,其速比可以取1.2或更大些,而不會造成料溫過度升高。但是,當壓延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後(如60m/min以上)、製品厚度較小時,輥筒線速度非常高,同時對物料的擠壓力也提高很多,物料受到的剪切作用非常強烈,此時若還是採用1.2的速比,容易造成物料溫度急劇升高,可能使物料改變加工性能,嚴重的還會使物料內部發生化學變化,甚至熱解等後果。所以此時一般取較小的速比,通常在1.1以下。
現代塑料壓延機的生產速度越來越快生產的製品品種也越來越多。因此,客觀上要求壓延機的各輥簡要能夠相對獨立地調節線速度,以易於在各輥筒之間調整速比,來適應實際生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