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活力密碼——雙引擎驅動下,永不落幕的發展競賽

2021-02-07 峰嶺ForeignLink

本文授權轉載自:超級學爸

id:chinasuperdad

(一)活力密碼,無處不在的競爭

2018年,我參加了「相約強軍新時代,網絡名人進軍營」活動,有幸成為74集團軍某合成旅硬骨頭六連的榮譽戰士。

 

當時我就被這支隊伍給震撼了,戰士們個個都是嗷嗷叫的小老虎,滿身腱子肉,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每個人都由內而外散發著無窮的戰鬥力。

 

我還發現了一個秘密,也許這就是他們能時刻保持良好備戰狀態的原因——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良性競爭。

 

在連隊的一排,一班的口號是,輸誰不能輸二班;而二班的口號是輸誰不能輸一班。但是排之間競爭的時候,他們立刻又團結了起來,輸誰也不能輸二排……

 

這樣到了連的層面,六連私下的口號是:輸誰也不能輸七連!但是我又問了七連的戰士,他們那邊的私下的口號是:輸誰也不能輸六連!

 

但是到營這個層面,他們又突然擰成了一股繩,堅決不能讓自己營輸給其他營。就這樣,一級一級的比了下去,以至於該部隊成了全軍的王牌主力之一。

各大戰區,經常進行「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大比武,但是一到了朱日和,大家立刻團結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踏平朱日和,活捉滿廣志!

這就是良性競爭帶來的魔力,在競爭中彼此成就。如果大家都失去了鬥志,沒有了求勝的欲望,那這個集體只會集體沉淪。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買學區房、要讓孩子上重點學校重點班的原因,因為這裡有良好的競爭氛圍,更能激發孩子的潛力。

 

而中國經濟充滿活力的秘訣之一,也是因為無處不在的良性競爭,各鄉鎮之間,各縣區之間,各地市之間,各省市之間,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很有趣的是,各層級都有自己對標的主要對象。廣東對標江浙,安徽對標江西,湖南對標湖北;而到省會這個層面,南昌對標合肥,鄭州對標武漢,成都對標武漢。

 

只要不互相拆臺,不相互挖牆腳、不以損害對方利益為手段,那就是良性競爭,絕對是一件好事。

 

爭什麼呢?爭基建(高鐵線路)、爭政策、爭項目(投資)、爭人才、爭人口、爭市場、爭資源、爭口碑、爭布局、爭知名度。

 

有時候不爭還真不行,因為各種資源的蛋糕是有限的。在給誰都是給的情況下,誰努力爭取,誰可能就能分到蛋糕。

 

比如招商引資,特別是好項目,競爭特別激烈,妥妥的資方市場。各地為了引進好項目,把能給的政策全給了,不能給的創造條件也要給。

 

我很欣慰,我老家鶴壁本屆市委班子很能幹,書記和市長經常奔波於全國各地,尤其是市長郭浩,簡直是招商狂魔,經常帶隊奔赴招商前線,現在已經碩果纍纍。

 

反正是項目資源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在條件相近的情況下,誰努力誰招到的項目就多,誰給企業的條件優越,誰的競爭優勢就大。

 

所以金燦榮政委說,他不擔心中國的經濟,他說中國的經濟是雙引擎驅動。一個引擎是市場(企業家為了創業發展);一個是地方政府,書記和市(縣)長如同CEO一樣。

 

所以每個地方的市委班子,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產業規劃、做大本地產業改善營商環境、四處招商引資。

 

實話實說,招商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我也參與過。新型高科技產業,對人才和資金要求比較高,製造業對物流成本要求比較高,商業文旅項目對人口規模和交通要求比較高。

 

雖然說現在有產業向內陸轉移的趨勢,但是轉移也是分梯度的。首先他們考慮向蘇北轉移,再次向沿江轉移,就算是往中西部省份,也優先考慮省會,省會不要才會輪到非省會。

 

除了爭項目,還有爭高鐵。一旦爭到了,對於民眾,意味著便捷的交通;對於商家,意味著更多的人流;對於開發商,意味著更高的房價;對於政府,意味著政績。

 

比如滬昆高鐵在制定規劃時,湖南省的邵陽市與婁底市競爭激烈。10萬邵陽群眾喊出了「爭不到高鐵,書記、市長下課」的口號。

 

市委班子的壓力很大。為此,邵陽市市委常委會議天天開,經常開到晚上十一二點。可苦壞了秘書,通宵達旦撰寫文件、整理資料。最終,滬昆高鐵同時在兩市設站。

 

有爭得兩地反目,但也有親上加親的。比如鄭濟高鐵的浚(xùn)縣和滑縣。最後的結果是設在交界處,兩邊都有站房和廣場,而且創造性地叫了滑浚站,距離兩個縣城都不遠。



(二)做強省會,中部的無奈之舉

但是,限於地理等客觀條件以及國家整體布局和歷史原因,有些競爭參與者具有先天的劣勢,比如內地與沿海,山區與平原等。

 

沿海地區,地勢平坦、便於耕種氣候優良,尤其是運輸條件好,畢竟海運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發展製造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全世界都是如此,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裡範圍內,其中大部分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區域。

 

美國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及五大湖附近。加州、德州、紐約州、佛州四個州,佔了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人口最多的加州(四千萬),70%的人口又居住在北加州的舊金山灣區和南加州的洛杉磯都市片區。佛羅裡達州的人口30%集中在邁阿密。

 

所以我們看拜登的支持率雖然領先10個點,但看地圖似乎沒啥領先優勢,藍州的數量比紅州少多了,也是因為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中國大陸可以說是一個統一的自由貿易區,資本、資源、信息、勞動力、智慧財產權等,可以在國內可以自由流動。

 

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沿海對內地形成虹吸效應,讓沿海和內地的經濟出現了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比如大量的農民工到沿海打工,大量的內地省份的大學畢業生去沿海工作,大量的內地創業者去沿海淘金。畢竟,人們都追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多的發展機會。

 

我的同學,有不少在北上廣深杭發展,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都很大,每個人身上都背負了上百萬甚至數百萬的貸款。我一哥們兒,在上海買了一套學區房,一千萬出頭。

 

上海壓力大,但是他們發展機會也多。更重要的,上海的教育資源非內地省份能比。比如復旦和上交,一年在上海招收1300多人,在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總共只招收350人。

 

要知道上海每年高考考生人數才五萬,而河南高考考生高達百萬。不僅如此,上海985和211高校十所,河南沒有985高校,只有一所211學校——鄭州大學。

 

在教育領域,已經出現了馬太效應。北上廣深等沿海大城市,在教育的軍備競賽中已經遙遙領先,深圳、杭州、杭州名校招錄的教師,大部分都是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

 

正因為沿海和大城市,積聚了各種優質的資源,不斷地從中西部、從中小城市、從農村吸引人口湧入。

2018年,東部十個省市有七個為人口淨流入地區,南方省份流入人口也高達170萬人。從具體省份來看,廣東、浙江、安徽人口淨流入最多,陝西也在淨流入。

 

可以看出,貴州、湖北、山東、河南、北京、遼寧、黑龍江等省份的人口,都在流失。有了人就有一切,沒有人一切都沒了,人口竟然成了各省市爭奪的對象。

安徽內陸省份,人口竟然實現了淨流入,是因為安徽各地競相出臺了搶人措施,用真金白銀吸引人口流入。

 

比如合肥,放寬了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條件,以及各類人才的落戶政策。技校以上文憑,都算人才。沒有技校文憑,買了房甚至租了房,只要有工作就可以落戶到集體戶。

 

沒有工作也行,只要有能說明親屬關係的承諾書等材料,也可以掛靠在親戚戶上。親戚的門檻也不高,不要求直系親屬,三代或以內的旁系血親也可以。

 

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等,都屬於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總之,安徽各地的人口流入幾乎已經實現了零門檻。

 

陝西尤其是西安,也是搶人大戰的勝出者。看下圖,西安警察的一場搶人誓師大會,氣氛十分莊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掃黑除惡動員大會。


再看全國,成都在搶人,武漢在搶人,鄭州在搶人,南京、蘭州、上海都在搶人,搶到了人,就搶到了未來。

 

西安的搶人大戰卓有成效,2017年全年搶了25.7萬人,2018年前三個月搶了21萬人。2019年3月22日當天,1.8萬人落戶西安。

 

大家一方面考慮搶人,一方面也要考慮留住人。如何留住人呢?那就要看人口流動的趨勢。人們普遍喜歡大城市、普遍喜歡發達地區,普遍喜歡掙錢多的城市,普遍喜歡環境好的城市。

 

站到省級的角度,一個解決方案成了各省的都在做事情——追求省會的首位度。這個思路就是與其讓省內的人口向省外大城市流動,不如在省內打造一個大城市。


這也是一個無奈之舉。雖然各省都希望能像散裝江蘇一樣實現均衡發展,各地市都躋身全國百強城市,但對中西部省份來說,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在安徽,全省正在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一個強省會,先是拆分巢湖,讓合肥變成通江達海的濱湖城市,再是將省府搬遷至濱湖新區。

 

進一步做大合肥,還提出了米字型高鐵戰略。在最新發布的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合肥還與南京、杭州等量齊觀,並列為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

 

最近貴陽也是明星城市,發展得風生水起,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它以超級樓盤聞名全國,體量之巨、規模之大,均冠蓋全國。

 

現在,它還辦起了高端峰會,一年一度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這裡召開,一年一度的大數據博覽會也在這裡舉辦,騰訊、阿里、富士康在這裡開建大數據機房。

 

福建的省會福州正在提速,汽車、電子、玻璃等支柱產業穩步發展,經濟總量與泉州的差距正在縮小。

 

有人說,打造強省會,等於從地方吸血。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因為你自己的省會不吸,別的省會也會吸的。

 

畢竟,中國的人口流動是全國性的。東北人喜歡去海南,哈爾濱的派出所已經派出到了三亞。同樣,河北人喜歡去北京,湖南人喜歡去廣東。

 

就好比安徽,如果不做大合肥,皖北的人跑去了上海,皖南的跑去了浙江,滁州、蚌埠、蕪湖、馬鞍山的人去了南京,南京的地鐵已經修到了馬鞍山。

 

提高省會首位度,是省際競爭必然的結果,是為了提高本省在全國的競爭力,是先富帶動後富在省域的體現。

 

省會做大了,規模效應出來了,財力也集中了,既能承接大項目、開闢新型大產業,又能留住各層次人才,還能爭取到國家各種政策的支持。

 

比如國家要在中西部建立一個金融中心或物流中心或某個產業基地,從國家的角度,必然要考慮城市規模,肯定優先選擇一線城市。

 

因為放在二線或三線城市,可能會血本無歸。如果某省省會相對於周邊省會不強,那麼幾乎沒有什麼爭取機會,因為國家也要考慮投資的風險。

 

還比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也很現實。只有榮膺國家中心城市,才能從國家層面爭取到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才能對周邊城市起到輻射作用,才能促進周邊地區的發展。

 

而省會城市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在過去十年中,合肥無疑是中部省會的超級大贏家,進步速度最快,進步幅度超過了深圳。

 

這跟合肥各屆領導有關係,比如孫金龍大拆違改善了合肥面貌,搞濱湖新區打下了大城市的框架,確立了工業立市的戰略,給合肥的騰飛撞上了引擎。

 

合肥市政府被譽為最牛的風險投資機構。1969年收了沒人要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花了近百億收了同樣萬人嫌的京東方……

 

2016年又上了風險很大的內存條項目——合肥長鑫;2020年投資70億籤下了大家不太看好的蔚來汽車……

 

當然合肥還有一個優勢,我簡單的說一串名字:胡錦濤、吳邦國、李克強、汪洋,大家自己去體會。


(三)壓力之下,你造南昌有多拼

過去20年,南昌則是比較失落的。整個90年代,合肥的發展落後於南昌。1995年時,合肥的GDP只有南昌的70%。而現如今,南昌卻不足合肥的70%。

 

但是最近,我感覺南昌要起飛了。首先是江西省首先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也感受到了競爭壓力,有了壓力也就有了動力。

 

2019年5月,南昌被江西省賦予了「彰顯省會擔當」的重大使命。把南昌做大做強,才能減緩外省對江西人口、資本、資源的虹吸。

 

形勢有多緊迫?2017年春運大數據顯示,江西堪稱全國最拼省份,外出打工的人數佔全省總人數的7.25%,位居全國榜首。

 

更令人捉急的是,2019年,南昌GDP首位度不升反降,從2018年23.2%下滑至22.6%,在中部省會城市中落後。

 

所以江西省在2019年8月出臺了《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明確提出「支持南昌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這可是個宏偉的目標,目前只有上海、北京、廣州、重慶、天津、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連南京都不是。入選的要麼是直轄市,要麼是副省級城市(除了鄭州)。

 

江西省為了支持南昌的工作,在人事布局上也煞費苦心。2020年3月,南昌市委書記吳曉軍履新。在南昌市領導幹部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奇的講話可以說是語重心長,他說:

 

南昌是省會、是龍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核心龍頭作用,引領帶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是南昌最強的擔當、最重的使命。

 

吳曉軍是一位經濟學博士,曾在江西省發改委當主任,後來任副省長。目前他擔任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可以統籌全省資源。

這位吳曉軍書記履新之後,先給南昌市的各級幹部來了一場頭腦風暴人。4月23日,南昌召開了「彰顯省會擔當,我們怎麼幹」的解放思想討論動員大會。

 

他指出,要跳出南昌看南昌,將南昌置身全國乃至世界大格局中尋找定位、謀劃發展,向好的學、跟強的比、與快的賽。

他向幹部們推薦了一本書,原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的《城市論》。推薦的原因是十年前的杭州跟現在的南昌很相似。

 

隨後,南昌制定了新的目標,明確提出對標成都、長沙、合肥等省會城市,對標成都,打造山水名城;對標長沙,發展流量經濟;對標合肥,加強科技創新。

南昌也當之無愧為2020年最具學習精神的城市。這也說明,南昌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正在知恥而後勇的路上。

一般情況下,再先進的經驗都不能照抄照搬,都要因地制宜。老在別人屁股後邊追,恐怕永遠追不上。南昌的思路是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同時努力抓住風口,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自身優勢和產業未來趨勢,在「強攻產業、決戰工業」戰略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以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航空裝備產業四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


LED產業,本來就是南昌的優勢產業。南昌大學教授江風益,號稱江瘋子,潛心研發20多年,攻克了世界性難題,發明了矽襯底藍港二極體技術。

 

這什麼概念?這項技術打破了美國和日本的壟斷,2016年被授予國際範一等獎。南昌大學得到了川普認證,被列上了黑名單,就跟這項技術有關。

 

VR產業,南昌已經捷足先登。2016年,南昌就宣布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2017年發布第一個虛擬實境產業聯盟團體標準;2018年、2019年成功舉辦世界VR產業大會。

 

2020年的世界VR大會於10月19日在南昌召開。今年共收集梳理重點項目167個,總投資額約1200億元。目前籤約金額660億。

而南昌也積極布局數字經濟,布局5G產業和人工智慧產業,畢竟這些產業,全國各個城市都處在同一起跑線,就看誰能布局成功了。

 

南昌最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實施了「產業鏈鏈長」制度,主要領導都要親自掛帥,負責服務於一兩條產業鏈,招商引資、對接幫扶,推動產業做大做強,這個制度令人感動。

 

吳書記負責的就是VR產業鏈和5G產業鏈,因為這是南昌戰略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對象。為了當好鏈長,他也成了招商狂魔。

 

一位南昌的朋友評價他,吳書記是一位拼命三郎。他上任之後,就一直衝殺在為南昌招商引資的第一線上,掀起了南昌招商引資的小高潮。不久前還在VR科創城全球招商會上推介南昌。

 

南昌市的市長黃喜忠,也是2019年也是從廣東省調來的,更有利於南昌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他負責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產業鏈、新材料產業鏈。

 

可以看出,南昌目前很拼,領導帶頭白加黑五加二地幹。我有一種預感,南昌將是下一個明星城市的有力競爭者。作為一個在合肥發展的河南人,我替鄭州和合肥感到了壓力。

不過這就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秘訣——雙引擎之下,各個城市你追我趕,進行著一場永不落幕的發展競賽。

-END-

熱文精選: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人類正面臨一個可怕的未來!

警報!美女色誘陸生、教授參會刺探…灣灣還有什麼手段滲透大陸?

川普:拜登你不講武德,我大意了沒有閃

美國新政府 | 聯合國 | 駐華使館 | 一帶一路 | 國家部委 | 中國企業家 | 大使訪談 | 國際公務員 | 外交高翻 | 領導人出訪 | 商務禮儀 | 外交發言人 | 國考乾貨 | 國別報告 | 海外官員 | 企業走出去 | 華人僑領 | 領事保護 | 外交官故事

相關焦點

  • 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三年多來,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創新千帆盡舉,有力地引領著中國經濟航船破浪前行。「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  新常態下,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偏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急迫問題,兼顧發展速度與質量、統籌發展規模與結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如此,方能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 看了這些,終於明白為什麼進博會「永不落幕」
    《新聞聯播》曾經報導過,首屆進博會雖然只有6天,但同時又提供「6天+365天」的一站式交易服務線上平臺,常年為海外參展商和國內外採購商提供在線展示、在線撮合,助力全球商品、服務、技術等順利進入中國市場,進博會正在成為「永不落幕的進博會」。
  • 重型運載火箭:藍色起源下一個火箭引擎將助力人類重返月球
    第一艘 「新謝帕德號」(New Shepard)亞軌道太空旅行飛船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下一枚巨型火箭「新格倫」(New Glenn)將降低月球探測任務的成本,啟動貝佐斯「讓人類生活在整個太陽系」的宏偉願景。「新格倫」火箭的第一階段將使用7臺巨型新式BE-4引擎,每臺引擎由甲烷驅動(亞馬遜在歐洲的部分輕汙染送貨車使用的是相同的燃料)。
  • 8000字詳解導向衝鋒的「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導讀:今年2月,華為正式成立煤礦軍團,10月11日華為又正式成立了四個軍團,分別是海關和港口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數據中心能源軍團和智能光伏軍團。「多打糧食,增加土地肥力」,華為為避免組織的板結,不斷激發組織活力,不斷從人力資源系統、戰略、組織結構和文化等方面著手,激發組織做大事的必勝信念和大軍團作戰勢能。華為激發組織活力的基本假設是什麼?其核心邏輯是什麼?本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對複雜的華為活力引擎模型進行了解讀。
  • 揭開電磁驅動引擎的面紗:70天到達火星
    一個EmDrive引擎原型機。有些人認為該引擎可以讓飛行器在10周內就能到達火星,但更多人認為該系統違反了物理學定律。火箭推進技術對火箭的性能至關重要,其每一次進步,都預示著航天事業的巨大發展,促進著人類星際旅行的夢想變為現實,並不斷提升飛彈等武器裝備的水平。
  • 印甘地發展研究院教授:印度經濟超中國是錯覺
    近日,印度財政部高官傑揚特·辛哈說,印度已經準備好從中國手中「接過全球增長的接力棒」,「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將在增長和發展方面把中國甩在身後」。  但在一連串漂亮的數字背後,也有聲音質疑印度高速增長的真實性。有人認為,印度GDP增速突然加快,不過是一場「數字遊戲」。今年2月份,印度中央統計局修改了GDP的統計方法。
  • 【中經視點】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引擎地位將更加突出
    二、數字經濟平穩快速,將為未來增長引擎 疫情催生了新型商業模式,推動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在線娛樂、在線營銷逆勢增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模式成長壯大,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一部新視角下的中國財政史詩
    漢武帝是中國集權財政模式的開創者,他的制度在多方面影響了中國未來兩千年的歷史。後世的人們往往敬畏漢武帝的赫赫戰功,卻沒有看到,他的戰爭將文景之治時期積累的國庫儲蓄全部耗空,形成了巨大的財政包袱。 在漢代,一場戰爭的花費,就可以達到中央官吏俸祿的幾十倍,戰爭可謂消耗巨大的遊戲。
  • 衣索比亞:最具經濟活力的「非洲之角」
    其首都阿迪斯阿貝巴是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ECA)和非洲聯盟(AU)總部所在地,被譽為「非洲的政治心臟」,在非洲具有獨特的政治地位。由於靠近歐洲和中東國家,衣索比亞對中國企業極具吸引力。中國已成為衣索比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工程承包方和主要的投資來源國。
  • 2021中國(上海)國際重型機械裝備展覽會圓滿落幕
    中國(上海)國際重型機械裝備展覽會」(Heavy Machinery 2021)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本屆展會以高端裝備製造和創新產品為重點,展示了近年來重型機械製造業在創新升級、綠色發展、人工智慧中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取得的成果。
  • 年度盤點 | 2020中國經濟社會八項重大成就
    可以說,在錯綜複雜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兩條戰線均取得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中國的凝聚力、影響力大幅提升。成就二: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戰勝利收官伴隨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完成脫貧,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在這一領域,亞洲國家正在追趕中國——
    亞洲出現太空競賽的原因並不單一,追求名譽、地區緊張關係、利益驅動、力量平衡的改變和科學熱情是推動這一發展的因素。只要亞洲經濟和影響力繼續增長,亞洲國家在太空領域的開發就會增加。或許幾十年後我們就將看到多極化的太空世界。
  • 新老玩家決戰「雙11」 線下戰火蔓延
    同時,在線教育、代餐產品等「新兵」湧現,為「雙11」帶來了更多的活力。「你方低價課,我方折上折」,在線教育將暑期營銷戰火延續到初冬。而經過長時間的營銷,代餐行業終於在「雙11」迎來了爆發。另一方面,「戰火」已然延伸至了線下商超的到家服務上。家樂福、盒馬、永輝超市等零售巨頭也紛紛入局,分食「雙11」的「蛋糕」。
  • 航天基地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十五年來,航天基地實現了產業發展的蒸蒸日上、營商環境的「改天換地」、改革創新的銳意突破、民生建設的共進齊升。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速8.1%,兩年平均增速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6.1%,兩年平均增速17.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8.6%,兩年平均增速28.7%。謀定而動,蓄勢待發。
  • 軍備經濟:中國獨有的「新經濟」
    刻值每年一度的兩會到來,各方無不關注中國國防預算的增長率,有輿論呼籲中國軍費增幅應重回兩位數,主要論點是中國近年軍費增長雖快,但起點太低,至今中國國防預算佔GDP比例僅1.5%左右,不僅遠低於美國的3.5%,也低於美國要求北約國家應達到的2%的標準,因此主張此一比例至少應逐漸向2%靠攏。當然,也一定有不同的意見,認為中國必須克制軍費的增長,避免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從而重蹈當年前蘇聯的覆轍。
  • 上海航天805所高鵬團隊開創設計機器人雙輸入差速驅動裝置
    原標題:上海航天805所高鵬團隊開創設計機器人雙輸入差速驅動裝置多搭一條「骨骼肌」讓機械臂更柔軟  據《青年報》報導,機器人的「肌肉」系統一般都是「一個輸入一個輸出」,為了讓機器人的「肌肉」更加靈活與強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805所的高鵬團隊,開創了「兩個輸入一個輸出」。這就好比為機器人多搭了一條「骨骼肌」,由此提高了機器人的性能與可靠性。
  • 維基精選:【太空競賽】
    1969年7月20日,伴隨美國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太空競賽達到頂峰。1972年4月,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達成合作協議,並在1975年7月,美國航天人員與蘇聯航天人員在地球軌道相遇,雙方局面得到一定時期的緩和。太空競賽促進了地球通訊和氣象衛星的發展,以及國際空間站的持續太空移民。同時,太空競賽也增加了在教育科研發展領域的支出,促進了衍生技術的發展。
  • 美國打壓下,中國的海外發展
    畢竟那個時候,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糾葛很深,想要快速斬斷聯繫可沒那麼容易。更何況川普之前的歐巴馬對華也有遏制政策,但只是慢工夫,拉攏起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聯合盟友來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站在美國的角度看,這種辦法用來對付中國肯定更有效,畢竟溫水煮青蛙最為致命,還能不像現在這樣撕破臉皮,把道德制高點都丟了。
  • 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勝戰密碼代代傳
    勝戰密碼代代傳——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強軍標兵記事「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