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虜湖的志願軍遺骸屬於哪支部隊?

2021-03-01 幻影迷蹤

        「破虜湖」,華川水庫,對大多數人來說,肯定是個陌生的名詞。

  據韓國《韓民族報》26日報導,韓國國防部軍事編撰研究所25日發表「美第9軍團指揮報告書」,聲稱在1951年5月的「破虜湖」戰鬥中,2.4萬名中國人民志願軍陣亡後,被水葬在江原道「破虜湖」內。

  報導說,據參與那場戰鬥的韓國士兵回憶:「當時屍體太多,天氣又炎熱,處理屍體最快捷的方法是扔到湖裡水葬。韓美聯合軍動用推土機等重裝備將散落在四處的中國軍人屍體推到破虜湖中。」

  韓國民間人士呼籲把「破虜湖」裡面志願軍遺骸打撈出來交還中國。在這篇報導中,一個叫「破虜湖」的地名浮出了水面。根據韓媒報導,韓戰期間的1951年5月24日至30日,韓軍在三八線附近的江原道華川附近取得「大捷」,殲滅了大量志願軍,其中有2.4萬餘名志願軍官兵屍體被推入華川水庫。當時「偽」總統李承晚為了鼓舞士氣,將華川水庫改名為「破虜湖」。

  破虜湖位於北漢江以南的華川地區的華川水庫,1938 年日本為了侵略亞洲大陸在韓國華川建設了一個水力發電站,而韓國破虜湖就是為此而建的一個人工水庫,該水庫可以容納10億噸水,是一個大型水庫,1955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承晚在周圍建設了總統別墅,之後經常光臨此地。

  對韓戰有一定研究的人應該會得知,韓軍在韓戰中戰果統計,往往都有誇大成分。比如涉及到此戰的所謂「芝巖裡·破虜湖戰役」,所謂2.4萬人戰果和韓軍軍史紀錄相比,已經低調很多了。

  據韓軍第6師記載,從5月22日起到6月初華川附近一系列戰鬥中,僅自己一師就殲滅了志願軍10.5萬人。

  白善燁回憶錄裡寫的此戰,偽6師採取一個團正面吸引進攻,兩個團側後包抄的戰術,擊斃和俘虜志願軍6.2萬人……尼瑪真敢吹,五次戰役志願軍總共才損失8萬多人,結果六萬多是韓6師的,這麼吹美國粑粑要打屁股的。

  「6師團成功地將兩個團分布在龍門山的後方,形成主要防禦戰線,並把一個團的兵力置於前方,用來引誘敵軍。中共軍誤以為衝在前面的團是主要防禦線,於是把有兵力都傾注於此,而此時6師團卻命令兩個團迂迴進攻,將其包圍。接著,6師團迎來了他們的勝利。被包圍的中共軍向後方撤退,一直逃到了華川水庫。6師團有組織地、沉著冷靜地擊退了敵軍。僅5月28日一天,他們就抓獲了3萬8000多名中共軍俘虜,獲得了一場了不起的勝利。在這場戰鬥中,共有6萬2000多名中共軍被殺或被俘,水庫一帶被鮮血染得鮮紅。後來,李承晚總統給華川水庫取名「破虜湖」,以示紀念。」

  而然根據志願軍軍史記載,所謂「破虜湖戰役」應該是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在華川附近一系列狙擊戰鬥。應該說韓軍配屬給美第八集團軍後,在李奇微的兇狠下指揮和所謂「範弗裡特彈藥量」加持下,的確佔得不小的便宜,從富川一線推進到了金城一線,但所謂打死志願軍2.4萬人乃至殲滅志願軍6.2萬人或10.5萬人則是大大的吹牛成分了。因為整個五次戰役志願軍一共才損失8.5萬人,這數據還不夠韓6師一個師的戰績,由此可見水分有多大。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戰鬥:「加平地區野戰陣地防禦之敵穿插戰鬥」,故事的主角是志願軍第40軍,這是一個大量使用美械裝備,兵強馬壯的部隊,該戰鬥是典型朝鮮戰場式的快速穿插戰鬥,志願軍集中兵力炮火,在4月22日對敵偽6師和陸戰1師實施穿插進攻,僅22日,118和120師就突破了6師兩個團的陣地,偽6師在一個晚上就不得不潰退,潰散速度之快以至於臨近的24師和美國騎兵1師來不及接應。此役雖然僅僅殲敵2200人,但是40軍繳獲了220輛汽車,39門火炮,坦克17輛。

  在持續的失敗中,韓軍必須得找一場像樣的勝利來穩定自己的軍心,就算找不到自己也得製造一場「大捷」。而五次戰役轉移階段的作戰正巧成為韓軍為自己製造「大捷」最後的材料。

  在兵力兵器不佔劣勢卻被兩個師打的丟盔棄甲的韓6師,自然要找點面子,這個面子就是之後的轉移階段作戰了。6師團成功地將兩個團分布在龍門山的後方,形成主要防禦戰線,並把一個團的兵力置於前方,用來引誘敵軍。中共軍誤以為衝在前面的團是主要防禦線,於是把有兵力都傾注於此,而此時6師團卻命令兩個團迂迴進攻,將其包圍。接著,6師團迎來了他們的勝利。被包圍的中共軍向後方撤退,一直逃到了華川水庫。6師團有組織地、沉著冷靜地擊退了敵軍。

  除了韓國人一貫的誇大其詞,這種語焉不詳的記載,三國演義式的戰術戰法,自然不能令人信服,韓國戰史中,這段戰史他們也是頗為矛盾,首先,韓國6師團,將這段戰役稱為:破虜湖大捷。

  此役按照韓方觀點,這戰役是從轉移階段一開始,也就是24日就打的,韓方先追擊了我63軍,隨後攻擊20軍陣地,在5月22日至6月份的追擊作戰中,韓6師團號稱共殲滅志願軍63軍以及20軍共10.5萬人,其中在龍門山配合美軍24師大量殲滅了63軍。

  這些都不影響韓軍的「大捷」,因為他們之後對58師又來了一次「大捷」,在早期的資料中,他們是這樣描述針對58師防禦作戰的。韓軍將華川湖附近戰鬥稱為「鷲峰附近戰鬥」,在早期,華川湖僅僅是韓6師集結的地點,並非戰役發生的地點。那麼,韓6師在戰役發起地找到了兩萬四千個屍體,他們打死的是誰?

  根據查到的資料,韓國在70年代的戰史裡吹噓有1.7萬,如今漲到2.4萬了.而且戰前該地屬於北朝鮮,李承晚匪軍多半是殺了不少老百姓呢。我方稱那個戰場為華川水庫。五次戰役中,20軍58師在華川地區堅守至6月8日,殲敵4769人,58師參戰部隊傷亡2795人,其中陣亡933人。再次證明了韓國人臉皮之厚,宣布全殲了63和20軍共10.5萬人。

  當然,雖然韓軍吹牛成分很高,我們並不能否認的是,當年華川一帶的狙擊作戰非常激烈和殘酷。包括美軍王牌師陸戰一師、美7師、美24師、178空降旅和特種部隊在內大量精銳部隊,在大量技術兵器的掩護下,試圖一口氣打穿華川到金城一線,進而截斷和圍殲整個東線志願軍主力。但在華川志願軍部隊付出巨大代價的頑強戰鬥下,這一戰略陰謀並沒有得逞。確實有大量志願軍官兵在此傷亡,也不排除他們的屍體被推出華川水庫的情況。那麼,至今仍躺在華川水庫底下的志願軍遺憾究竟是哪些志願軍部隊的?根據查到的軍史資料,猜測可能來自以下幾個部隊。

  60軍180師

  180師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損失最慘重的師級部隊,全師一萬餘人五次戰役結束後僅歸隊4000餘人。

  根據戰後《180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180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其中師級幹部1人,團級幹部9人,營級幹部49人,連級幹部201人,排級幹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其實,前面成建制戰鬥中,180師的損失並不算很大,真正大的損失是在突圍過程中產生的。相信華川地區戰死的志願軍官兵中,很大一部分來自180師。

  20軍58師

  58師,下轄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配備82毫米迫擊炮27門,75毫米美制山炮16門,高射機槍27挺,沒有上級火力加強,是標準的志願軍師。58師在連續經過一個月的作戰以後疲憊不堪,該師在五次戰役中減員20%,173團缺編4個連,174團缺編3個連,每個連缺編一個排,全師額定1萬1千人,但是實際上只有9471人,所幸師團後勤減員不多,且在之前的戰鬥繳獲了敵軍的火箭筒,山炮和步槍,衝鋒鎗,輕重機槍等武器。尤其是繳獲的山炮和火箭筒,在遲滯敵軍機械化部隊進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就是58師出來的,英雄背後果然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9兵團、3兵團傷員和直屬後勤部隊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時,志願軍集中3兵團,9兵團和19兵團共11個軍及朝鮮人民軍1個軍團共70萬人,對「聯合國軍」發起全面進攻,戰役目的是集中兵力殲滅敵數個師,為中朝創造有利態勢。

  在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志願軍司令部在東線判斷當面敵軍均為南朝鮮偽軍,比較好打,志願軍司令部遂決心集中第9兵團(欠第26 軍,配署第12軍)與朝鮮人民軍集團(第2,第3,第5軍團)共六個軍於東線,計劃首先殲滅縣裡地區韓偽軍第5師,第7師,第9師,第3師,而後視情況再殲滅偽首都師及偽第11師。以第3兵團(欠第12軍,配署第39軍兩個師)鉗制美第10軍,割裂美軍第9軍和韓偽軍的聯繫,不使其東援。第19兵團(指揮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鉗制美軍主力,配合東線作戰。

  華川方向反擊也是李奇微蓄謀已久的「右勾拳」。實際戰鬥中,這個方向集中了包括美陸戰一師、遊騎兵以及韓軍首都師等王牌部隊。反擊伊始,聯軍就出動大量空軍對華川地區的軍事目標進行地長時間毯式轟炸,而後還出動了空降兵和配屬有裝甲力量的特遣隊直插華川,給志願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據一些老兵回憶,很多志願軍醫院在倉猝後撤中遭遇襲擊和轟炸,傷亡慘重,甚至有師級醫院後撤途中遭遇轟炸醫護人員和傷員幾乎全部陣亡,僅剩一名被炸瞎雙眼的女護士爬回部隊的事例。由於這些後勤部隊和各部隊傷員來源較廣、數量龐大,加之撤退十分混亂,所以具體來說很難統計到底有多少人犧牲在華川附近。當然,這個數量也不會太過於誇張,比較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傷亡總數就那麼多。

  目前,並沒有資料準確說明,當年,志願軍招募了多少民工組建擔架團、運輸隊。以及他們陣亡是否計算進入志願軍陣亡數字。

  唯一有記載的是,也就在聯合國軍切入志願軍第9、第3兵團結合部後,第3兵團第180師主要撤退方向,也是「破虜湖」即華川水庫區域。

  更為痛心的是,第15軍快速撤退,第60軍防線潰亂後,第三兵團8000餘名傷員和兵團整個擔架團、運輸隊等全部潰散。

  其中,很大部分,無聲無息都消失在「破虜湖」即華川水庫地區。

  至今,尚無資料準確記載,當時,困在華川一帶的被打散的志願軍後勤機關、兵站、醫院、文工團、擔架團、運輸隊、傷病員,在經歷九死一生後,到底有多少人能夠生還。

  事實上,在韓戰中,很多民工一直以來,就被大家萬眾一心地遺忘著,少見片紙記載。

  可能,他們部分人不是軍人。可是,他們全部都是中國人。

  他們打出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打出了國家一百多年來的安全環境,也讓我們民族重新有了尊嚴。

  不管那湖底到底有多少志願軍烈士遺骸,那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如果有可能,請迎回他們,讓他們回國安息。

  壯士,魂兮歸來!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堅持原創不易,歡迎讚賞

點擊閱讀原文,進讀者群交流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歷史過往:破虜湖戰役韓媒稱10萬志願軍遺骸沉湖底是真的嗎真實戰況揭秘
    就在中國烈士遺骸陸陸續續回國的這一時期,韓國有媒體報導,有為數不少的韓國熱愛和平人士,呼籲韓國政府把「破虜湖」裡死難的志願軍遺骸打撈出來,歸還中國,由此,「破虜湖」這個韓國地名,也在中國逐漸被傳開。「破虜湖」最初並不叫此名,而是叫華川水庫,因為它地處在三八線附近的江原道華川而得此名,那麼它為什麼後來要改名叫「破虜湖」呢?
  • 這支部隊有來頭……
    美軍日出動400至600架次飛機,企圖進行「絞殺戰」來轟炸摧毀志願軍後勤供應線。空四師協同友軍與敵激烈空戰,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粉碎了美空軍「絞殺戰」計劃。在一次戰鬥中,志願軍飛行員陶偉創造了首次近戰殲敵的戰例。
  • 北極熊團覆滅記:美軍中校遺骸時隔63年才歸國,志願軍英名永存長津湖
    長津湖,會讓中國人瞬間想起那在冰天雪地中苦戰的志願軍勇士;而在美國人心裡,那是不堪回首的地獄——尤其是費斯指揮的這支部隊,在悼念這位美軍榮譽勳章獲得者的網站「EXHAUSTING & DIRTY WORK」上,有這樣的評價:「只有很少數人活了下來,而且他們幾乎都選擇忘卻。
  • 【讀圖時刻】戰死他鄉的志願軍
    由於很多作戰部隊快速投入作戰,很多戰士都沒來得及換上棉衣,就在冰天雪地裡投入戰鬥,後方供應線又屢遭破壞,幾十萬志願軍既得不到充足的糧食和炒麵供應,更吃不到新鮮蔬菜,第一線部隊只能靠一把炒麵一把雪堅持作戰。
  • 1950年,當志願軍血戰長津湖時,蔣介石在臺灣都做了什麼?
    那麼,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吹響抗美援朝的號角,在朝鮮的長津湖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時,蔣介石在臺灣都做了些什麼呢?01、身在臺灣的蔣介石蔣介石在1949年12月乘飛機逃到臺灣,到韓戰爆發時,他在臺灣不過居住了半年的時間。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覺得蔣介石大勢已去,不想在他身上多浪費時間,在政策上也有了不插手中國內戰的傾向。
  • 運20接回烈士遺骸,戰友手捧遺像鳴槍致敬,五大戰區一齊發聲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據《人民日報》2月19日報導,4名在中印邊境衝突中犧牲戰士的遺骸由一架運-20專機送回。《人民日報》還公布了遺骸交接的現場畫面:交接儀式上,戰友們整齊列隊,手捧遺像,鳴槍致敬。運-20專機護送,戰士們朝天鳴槍,這是志願軍烈士才有的待遇值得一提的是,運-20承擔了此次護送4名烈士遺骸的任務。運-20 是我國現在最先進的大型運輸機,從去年才開始執行運送中國軍人烈士遺骸的任務。
  • 駐港部隊和香港飛虎隊, 哪支部隊更有實力更強大?
    飛虎隊,這支部隊,相信很多喜歡香港電影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其由周星馳先生主演的電影《逃學威龍》系列就充分的展示了飛虎隊的厲害,當然了電影畢竟是電影
  • 1950年的長津湖和漢江雪!
    你想想,美國人跟中國軍隊合作過,在蔣介石的部隊裡,曾擔任過教官,武裝過這支部隊,他們了解的中國軍人,是蔣介石手下的中國軍人。他們也很不解,為什麼這些美械部隊,在中原戰場上一觸即潰,趕鴨子一樣,百萬大軍,幾天就報銷了。
  • 起底這支特殊部隊!
    《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臺防務部門將原本駐紮臺中清泉崗的陸戰隊66旅,北調至臺北盆地西側的林口臺地,作為參謀本部的戰略預備隊使用,戍衛性質非常明顯。之所以選擇66旅擔任臺北外環的防禦,是因為淡水河兩岸腹地狹窄,主戰坦克等重裝備難以展開陣型,但高機動性的陸戰隊輕裝步兵則非常適合這種地形,其兩棲能力可在橋梁被炸斷時無障礙往來淡水河兩岸,利於執行關渡指揮部的淡水河防任務。
  • 1950年長津湖戰役爆發,國軍戰犯得知結果後,淚流不止紛紛請戰
    蔣介石和功德林裡的戰犯都認為,志願軍裝備落後,很難與美國的精銳部隊抗衡,他們肯定能夠通過韓戰獲取大量利益,結果事實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負責領導美軍的指揮官麥克阿瑟,原本一直認為,中國就算是派兵朝鮮,也只會安排一小支部隊,根本沒有辦法抵抗美軍。
  • 中俄首次聯合搜尋蘇軍烈士遺骸活動啟動 已有村民發現遺骸
    中俄首次聯合搜尋蘇軍烈士遺骸活動正式啟動  中俄首次聯合搜尋蘇聯烈士遺骸活動5月12日在黑龍江省穆稜市正式啟動。這是中俄雙方針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中國境內對日作戰犧牲的蘇軍烈士遺骸開展的首次搜尋行動。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中俄雙方專家將在尋找精確坐標、遺骸挖掘與辨認等方面通力合作。
  • 抗美援朝志願軍裝備的11款步槍
    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是二戰期間著名狙擊步槍之一,其對手是德國毛瑟98K狙擊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定型了一種新的卡賓槍型,被命名為1944型卡賓槍,不過因為戰爭在第二年就結束了,所以戰時裝備部隊的M1944卡賓槍並不多。該槍在1950年代中期取代M1891/30步槍和M1938卡賓槍,成為蘇聯紅軍 的制式輕武器。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張桃芳曾使用它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 德軍絕望的反擊,慘敗的巴拉頓湖之戰,損兵折將14800人
    ,共計三支強大的集團軍,總兵力達到了43萬人之多,各型火炮6800門,各型坦克,突擊炮,裝甲車和戰鬥車輛多達800餘輛,其中僅坦克就有407輛之多,戰機多達965架。駐留在匈牙利的蘇軍主要是烏克蘭第四集團軍和第二十六集團軍,第五十七集團軍,以及羅馬尼亞僕從軍和保加利亞志願軍。
  • 冰雕連,零下四十度,長津湖之戰志願軍最悲壯的一幕
    在抗美援朝過程中出現了不少著名戰役,比方說人們所熟知的上甘嶺戰役以及長津湖血戰等。而其中的長津湖血戰中更是出現了舉世震驚的志願軍「冰雕連」,他們只有停止呼吸才會停止戰鬥,令美陸戰1師膽寒,我們應該致敬這些英雄。在長津湖血戰中,我國志願軍第九兵團3個軍合15萬人,對美陸戰1師和步兵7師進行了圍殲。由於當時的美軍數量只有2萬多人,這使得很多人都以為這場戰爭是一場絕對的殲滅戰。
  • 只配發精銳部隊!M1903為何被稱為志願軍最好的栓動步槍!|輕武專欄
    ▲《集結號》中的春田步槍但韓戰爆發後,解放軍第13兵團作為第四野戰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改為東北邊防軍,入朝後又直接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最早入朝的部隊中,第13兵團的第39軍和第40軍裝備了最多的M1903型步槍,其中號稱美械軍的第39軍,裝備的M1903步槍達2408支,佔該軍步槍數百分之二十。
  • 志願軍繳獲美軍天頂星科技步槍,卻因為看不懂險些當垃圾丟棄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99期】由於當時中國工業和科技基礎均相當薄弱,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武器也都很落後,志願軍幹部戰士的高科技武器知識也不足,以至於在戰場上出現過繳獲了美軍的新式武器,卻不懂得不認識,險些當垃圾丟棄的事例。
  • 日本海上自衛隊哪支部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之所以說是數一數二,因為海自計擁有6支音樂隊,分別是隸屬於海自總部的東京音樂隊,及分別隸屬於5個地方隊的吳音樂隊、舞鶴音樂隊、大湊音樂隊、橫須賀音樂隊、佐世保音樂隊。地方隊音樂隊隊長為一等海尉軍銜(北約識別碼:OF-2,上尉)。
  • 配合志願軍新戰術,東北小城造數十萬衝鋒鎗,成我軍坑道戰鬥利器
    在瀋陽和初到北安時,626廠主要生產「中正式」步槍、三八大蓋,也少量仿製蘇聯PPSh-41式7.62毫米衝鋒鎗,並且已經交付部隊2.3萬餘支。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排山倒海般投入朝鮮戰場。當時,朝鮮人民軍因為接收了大量蘇聯援助,所以部隊中有不少PPSh-41衝鋒鎗。與之相比,入朝的志願軍戰士們卻沒有足夠的50式衝鋒鎗。
  •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究竟誰聽誰的?
    這方面,哪怕是多國部隊聯合作戰經驗極為豐富的美國,依然頻頻犯錯。例如,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佔據了絕對優勢,然而即便如此,擁有高科技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仍頻頻誤炸友軍——英國軍隊,給英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尚且出現如此情況,可想而知,在上個世紀50年代爆發的韓戰,志願軍與人民軍聯合作戰、尤其是指揮權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