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自行火炮高大威武,配備艦炮曾在危急關頭使用

2021-02-23 雲上的空母

在俄羅斯的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有一臺身形異常高大的重型戰車,它便是SU-100Y型自行火炮。該型車重量達60噸,配備有一門B-13型130毫米的艦炮,這種艦炮我國的鞍山級驅逐艦上也有配備。

圖為被用作岸防炮的B-13型艦炮,其最大射程為25千米,初速820~870米/秒。這種艦炮有著強大的穿甲能力和威力,將它裝備到地面車輛上,無疑是恐龍級別的怪物。

SU-100Y型自行火炮的淵源要從T-100型戰車說起。最開始的時候,蘇聯準備研製一種威力大,能夠摧毀掩體和要塞的戰車。這種戰車便是T-100,將配備口徑為152毫米的火炮。

後來,工廠的管理者建議使用100毫米或130毫米的艦炮。1940年,此項建議得到批准,T-100-X型車上馬。該型車的設計進行了調整,採用巨大的方塊炮塔。

T-100-X型車的代號後來被改為Su-100Y,但有的地方也繼續沿用T-100-X的稱謂。1940年2月24日,樣車開始組裝。3月14日,對樣車進行了實地試驗。

該型車總共有8對負重輪,全長10.9米,寬3.4米,高3.29米,除130毫米主炮之外,還配備有機槍3挺,發動機使用的是GAM-34BT型柴油機。

圖為Su-100Y的底盤側面特寫。該自行火炮全車總共配備有6人,分別為車長、駕駛員、2名機槍手和2名裝彈手。其時速為3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10千米。

該車配備的B-13艦炮最大射程25千米,這個射程是非常逆天的了,其備彈量為65發。將它用於轟擊坦克,即便打不成零件狀態,裡面的人十之八九也會被震死。

注意人同Su-100Y自行火炮的高度對比。在展覽館的另一側,還有些坦克,就沒有Su-100Y那麼身姿偉岸了。該車的駕駛員位於正中央,視野非常狹窄。

注意人同Su-100Y自行火炮的高度對比。在展覽館的另一側,還有些坦克,就沒有Su-100Y那麼身姿偉岸了。該車的駕駛員位於正中央,視野非常狹窄。

隨著德國入侵,蘇聯的抵抗節節失利。德軍的攻勢直指莫斯科,蘇聯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於是,這臺Su-100Y樣車被從倉庫裡面拉了出來,用於保衛莫斯科。

可惜的是,目前的資料僅顯示它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但沒有更詳細的記錄。但可以想像,Su-100Y樣車的130毫米艦炮在發出怒吼的時候,一定是驚天動地的。

圖為Su-100Y自行火炮的側前方特寫。當時,這輛車被編入蘇聯的獨立炮兵師,同配備152毫米炮的SU-14和SU-14-1編在一起使用。與T-100不同,Su-100Y自行火炮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當初戰爭的見證。

歷史就是這麼奇特,曾經龐大的紅色帝國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卻在多年以後轟然解體,其速度之快,令當時的不少人始料未及。如今,Su-100Y自行火炮猶如一位老兵,在博物館裡面靜靜地供世人瞻仰。


相關焦點

  • SU-26自行火炮將開始整修 曾在列寧格勒苦戰 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這種自行火炮是蘇聯早期設計,採用T-26輕型坦克底盤,配備一門76.2mm榴彈炮。儘管看起來原始,但半封閉的炮塔可以全向旋轉,因此戰鬥力相當不錯。主要武器是一門M1927團屬76.2mm榴彈炮,並沒有因為裝在自行火炮上進行什麼特殊改裝。注意防盾下方有豎著排列的DT機槍彈盤。
  • 淺嘗輒止——蘇聯早期T-34底盤的自行火炮
    原作:尤裡·巴沙洛克在經歷了30年代末自行火炮發展停滯期之後,蘇聯的自行火炮項目於40年代初重啟。
  • 國產「某型76毫米自行火炮」解析!
    之所以用「自行火炮」而不是「自行高炮」的名稱,是因為該炮的功能不僅限於「防空」。從外形和功能來看,其與義大利的奧託B1「天龍座」相當的類似。不過在此本炮霸想說,國產新型76毫米輪式自行火炮比起奧託B1「天龍座」來,性能更加優秀,且創新的程度超乎想像。
  • 小專題:蘇聯SG-122自行火炮
    SG-122自行火炮是二戰期間蘇聯在繳獲的德國三號突擊炮的基礎上改裝122mm榴彈炮和大型戰鬥室的產物,只生產了很少的數量,參戰經歷也很短暫
  • 巴鐵裝備的五大自行火炮 軍迷:中國SH-1火炮排第一
    是盟軍中的第一種重要的自行火炮。它首先提供給英軍,在阿拉曼戰役中,英軍用它來對付德軍掩體中的88毫米火炮,佔有明顯優勢 。其後參加了義大利戰役和諾曼第登陸戰役。諾曼第戰役後,M7的性能已顯落後,為此盟軍往往把M7自行榴彈炮的火炮去掉,改裝成裝甲輸送車。巴鐵尚有50門,性能已大大落伍了。
  • 三號突擊炮的蘇聯模仿之作——SU-122自行火炮
    當時三號突擊炮配備的還是75毫米短倍徑火炮,反坦克能力雖然不如其餘德國坦克,但是這玩意對付工事可是一絕。現在看到德軍把這等好東西留在了戰場上,那自然是被蘇軍統統笑納了成為了自己的武器裝備。可是,蘇聯高層實在是低估了自家設計師的雄心壯志,他們根本就不打算山寨三號突擊炮,而是打算在三號突擊炮的基礎下製造一款更為強大的自行火炮。說簡單點吧,這群蘇聯設計師打算來一次同人逼死官方,搞一個超越三號突擊炮的產品出來。
  • 潛入勒熱夫克靶場:觸摸蘇聯406mm巨型艦炮
    勒熱夫克靶場成立於1854年,是當時沙俄重要的火炮試驗靶場。蘇聯時代,這裡是重要的主戰坦克靶場。蘇聯解體後,這座擁有140多年歷史的靶場被廢棄。一個艦炮炮塔。2S31「維納」120mm自行迫榴炮的彈藥箱。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其實早在1939-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基洛夫」號巡洋艦曾用艦炮支援了蘇聯紅軍在芬蘭灣附近的一系列攻擊行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蘇聯紅海軍巡洋艦發展的草創階段雖然進行了不到10年就被戰爭打斷並停滯下來,但蘇聯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技術影響了戰後新一代艦艇的設計和建造,有些設計理念甚至到今天還能看到痕跡。
  • 曾讓美軍以為被408毫米艦炮攻擊 |軍情晚報
    在我軍歷史上也曾出現過類似於煤氣罐火箭炮的自製武器,並且在朝鮮戰場上打的美軍一時找不到北。這種武器還曾出現在電影《集結號》中。1951年,朝鮮戰場第五次戰役完成戰鬥任務後,按預定計劃後撤,不幸遭到敵軍的摩託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的「特遣隊」追擊。
  • 人民軍的防空鐵拳:M1985型自行高炮小傳
    為了應對敵人強大的空中力量,人民軍在1950年前就曾引進過一批較為簡易的自行高炮,比如將12.7毫米「德什卡」加裝在蘇制「嘎斯」卡車上,以實現機動作戰。但要說朝鮮自主開發的自行高炮,恐怕要到1970年代。此時,人民軍已經完成了蘇制T-55中型坦克、PT-76輕型坦克的生產線,有了多樣化坦克底盤,朝方開始引進更多蘇聯、中國的技術,以積累更多經驗開發國產自行高炮。
  • 細看:BR-2型152mm加農炮 蘇聯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大威力火炮
    「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俄政權非常注重軍隊的建設,他們認真維護和使用沙俄留下的重型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世界各國軍隊意識到大威力火炮的重要性,全世界都在利用新技術研製更先進的武器裝備。蘇俄紅軍當然對火炮非常重視,但遺憾的是,所有的大威力火炮都是沙俄時代的產品,以及少數繳獲自外國幹涉軍的戰利品。
  • 美海軍為「星座」級護衛艦配備全自動Mk110艦炮
    《海上力量》雜誌網站10月28日消息,BAE系統公司當天發表新聞稿稱,該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2600萬美元的合同,為美國海軍的「星座」級護衛艦配備全自動
  • 國產新型自行火炮升級七對負重輪 — 石油大戶曾引進上一代
    而即便如此,這次出現的國產新型自行火炮依然升級了部分性能,而這可能也和PLC-181型火炮不無關係。這是由於PLC-181車載輪式火炮被稱為「世界第一卡車炮」整體體積緊湊性非常完美,而性能和05/05A型履帶式自行火炮也沒有太大差距,而機動性能還有很大優勢。這或許也導致了05/05A自行火炮的新一輪升級,而結果就是這次看到的國產新型自行火炮。
  • 自行火炮的始祖,英國MK.I型火炮運載車
    如果說菱形坦克的外形和後世坦克區別較大的話,新型火炮運載車從正面看倒和後世的一些自行火炮頗有相似(坦克世界的玩家對這種外形肯定不會陌生)。運輸火炮的時候需要先拆去炮輪,然後用卷揚機和滾筒沿車首坡道將炮架倒著拖上平臺,火炮炮輪則被固定在車體兩側。到達目的地後需將火炮放下,然後重新組裝炮輪。在火炮平臺兩側設置了兩個獨立的裝甲駕駛室,左側為駕駛員,使用方向盤操作;右側為負責右側分動箱的剎車員,使用操縱杆。在車體後部是凸起的長方形裝甲箱體,除發動機外還能容納8名炮組人員。
  • 盤點朝鮮戰場志願軍裝備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T-34/85中型坦克:是蘇聯為了對抗德國的黑豹坦克而專門研製的。但是其性能已經超越了黑豹。達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T-34安裝85mm火炮,定名T-34/85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前蘇聯在二戰末期推出的重型坦克,重量 45噸,主要武器是一門D-25 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有著優秀的裝甲防護性,其早期型裝甲厚度比虎式坦克略差,後期改進型接近並可能略強於虎式坦克,IS-
  • 新中國海軍大口徑艦炮發展史,從引進仿製到奮起直追再到彎道超車,目前已經是領先水平
    前蘇聯送給印尼的火炮巡洋艦裝備的也是152毫米艦炮重慶號由於諸多原因並沒有真正在新中國海軍服役。四大金剛使用的也是B13型130毫米艦炮該型艦炮是前蘇聯在上世紀30年代研製的驅逐艦主炮,秉承了前蘇聯一貫的「結實耐用,威力大,科技含量低」的特點。
  • 你設計的自行火炮有問題,史達林同志決定送你去前線!
    蘇聯當時的外交部長莫洛託夫對此曾有一個生動的評價,他聲稱:「蘇聯當局下達的指令,就是保證這些設計師有最好的條件,但不能放他們出去!讓他們在牢房裡設計國家需要的東西!」。可能有些人不明白了,這SU-76自行火炮不是早在1941年末就有了嗎?怎麼他還在1943年又搞出來一個呢?其實啊,這列寧格勒的SU-76自行火炮是臨時用T-26輕型坦克底盤改裝的,屬於不能大規模投產的應急產品,而在這種應急貨立下戰功之後,蘇聯就決定將其生產規範化,用輕型坦克底盤搞出一款真正的SU-76自行火炮。
  • 軍艦為何不取消艦炮,直接用飛彈打仗?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艦炮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光輝歷程。無論是風帆戰列艦上的前裝滑膛炮,還是戰列艦上的大口徑主炮,到現代艦船所使用的全自動速射炮,每一種艦炮都有著只屬於自己的榮譽。前裝滑膛炮見證了「海上馬車夫」荷蘭的衰落,見證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也同樣見證了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崛起。
  • 中國新一代155自行火炮曝光,美國火炮輸在了起跑線上
    05B也解決了05A由於設計年代較早而遺留的動力不足、底盤空間有限的缺點,整體性能全面對標德國著名的PZH2000自行火炮。自行加榴炮是當今世界上各個國家陸軍裝備排名靠前的武器裝備,也是最重要的武器裝備,各軍事大國爭先配備的新型突擊兵器。PLZ-05最先開發是在1990年中期,是在PLZ-45的基礎上發展而來。PLZ-45火炮因技術標準沒能裝備我軍現役炮兵部隊,但卻在外貿市場上PLZ-45斬獲了多個訂單,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第一輛PLZ-05是在2005年交付給解放軍的,所以被命名為PLZ-05式。
  • 【講堂476期】四管狂魔,蘇聯第二代自行高炮: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
    文|老白476 四管狂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噴氣式戰鬥機的成熟和普及,蘇聯發現本國配備的第一代自行高炮不僅射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