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有聲書 | 否極泰來與德川家康的守望

2021-02-13 北川闇然日章

「 一次意想不到的轉機,讓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這對焦頭爛額的小夥伴,頭頂的天空又突然晴朗起來。然而,當外部壓力緩解,再堅固的同盟,也逃不過人性的弱點。讀歷史,終究讀得還是人心。如果你是當時的德川家康,你會怎麼做?而當本能寺之變後,盟友織田信長突然隕落,這時的家康,又做了些什麼?」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

否極泰來與德川家康的守望

上回我們說到,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用兵如神,節節勝利,「織田-德川」同盟,正面臨全然敗潰的危機。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了。

看過很多的名人傳記,現代的,古代的。說老實話,好運氣,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從甲斐出徵時,就已經染病。至1573年2月,在攻佔三河國的野田城不久後,他因為過於勞累,病情惡化,不能再指揮作戰。由於主帥臥病,武田軍不得不在連戰連捷後,停下了西進的腳步,全軍被迫休整。

 

至4月初,因為信玄的病情一直未見好轉,武田軍決意放棄上洛,返回甲斐國。4月12日,武田信玄在還沒回到甲斐時,病逝於信濃國的駒場(此處已經是武田家的領地,所以信玄也不算是客死他鄉)。隨著戰國第一名將離世,信長和家康這對小夥伴,也抹了抹滿腦門的汗珠,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他們總算是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神一樣的武田信玄死後,這個織田信長最強大的對手在尚未和他交手之前,就永遠消失了。而所謂的「信長包圍網」,也因為信玄離世而迅速崩壞。織德同盟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越發穩固和強大了。到了1575年,織德聯軍又在長筱之戰中重創信玄的繼任者武田勝賴,武田家因此而迅速衰落,再也無力威脅織德同盟,當年清州城內兩個小夥伴頭上的天空,越發晴朗了。這再一次證明了前文所述的遊戲經典語錄:不怕God一樣的對手,就怕pig一樣的隊友。有了織田信長這樣靠譜的隊友,哪怕對手是神一樣的武田信玄,小夥伴們依然可以度過難關。

 

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就這樣隕落了,留下了一個碩大的家業和一個還沒有準備好的接班人。關於他的故事,在德川家康系列結束後,我們會繼續聊聊這位日本史上的傳奇。

不過,隨著信長勢力的急劇膨脹,原本是平等的同盟關係,也漸漸變成了德川家半從屬於織田家,無論從年齡還是地位,家康都真正成了小弟。不過暫時看上去也無妨,大哥在前面吃肉,小弟在後面至少也可以喝湯,織田家的實力本來就比德川家強,信長也比家康年長,所以即使逐漸成了小弟,家康似乎也沒什麼不滿,織德同盟還是非常穩固。

 

但是,人世間的事情往往就不會一帆風順。面對強敵重壓時,信長和家康能夠守望相助、共度難關,但是當外部壓力開始減輕時,哪怕是戰國時期最穩固的同盟,也會出現不小的裂縫,人性之私,永遠在最陰暗的角落裡,呈現出它最可怕的殺傷力。

 

咄咄逼人,很可能會讓對手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有時候戰術上放鬆一下,反而容易在對手內部找到突破口。

1579年,信長突然給家康一封書信,要他處死自己的正妻築山殿和嫡長子德川信康,理由是築山殿和信康一起欲背叛織田家而投靠武田家,而且此母子二人對信長的次女徳姬長期不待見(徳姬是信康的妻子,你可以理解為老套的婆媳關係惡劣,而兒子又傾向於護著老媽)。信長認為,於公於私,這對母子都對不起織田家,所以應該以死謝罪。

 

家康接信後,不顧眾多家臣的強烈反對,派人殺死了三十八歲的築山殿,又逼二十一歲的嫡子信康切腹,以此方法平息了信長的怒火,也給後人留下了善於隱忍的形象和諸多疑點。

 

築山殿母子到底為何而死,四百年來中說紛紜。所謂暗通武田家和虐待徳姬,只是看似比較合理的說法,還有其他更加離奇和陰謀的觀點,比如信長欲消滅德川家的優秀子嗣、德川家內部父子權鬥、家康和築山殿夫妻感情不和、甚至還有影武者殺人滅口,等等,在此就不多說了。但是,無論是什麼原因,是合理還是狗血,我都看到了人性之私在這一事件中所起到的根本作用,無論是信長、家康、築山殿、信康乃至徳姬,都被私心驅動著,共同上演了這一幕豪門恩怨。

 

如果你是德川家康,你會如何處理當時的情況呢?

當然,回顧這段歷史,站在德川家康的角度,他的應對方式,我個人覺得也很有問題。一個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下得了手的人,織田信長會放心把他留在身邊嗎?其實類似的「考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經常碰到。譬如說,現任老闆要求你透露一些你前任公司的重要信息;譬如說你的閨蜜開始向你埋怨起你的另一位好友,你會為了迎合他們而暢所欲言嗎?

 

再來說說織田信長,如果一個人希望用類似「先救我還是先救媽」的問題來考驗別人,一般除了會逼對方離開,基本不會有什麼收穫。從這點來看,織田信長對待下屬的態度,以及對人心的了解,實在是有些問題。換了別人,這樣的無禮要求,很有可能對方就被逼無奈,倒戈相向了。

 

不過總體而言,類似這樣否極泰來又樂極生悲的案例,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這一人性的規律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情。它至少告訴了我們兩個看點:

 

第一,咄咄逼人的架勢,很可能會讓對手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有時候戰術上放鬆一下,反而容易在對手內部找到突破口。

 

其次,如果你的團隊內部一下子矛盾重重,暫時無解,與其糾結在具體問題,不妨試著在外部,給團隊找一個強有力的目標。如此一來,可能團隊內部的問題一下子就緩解了。

 

現任老闆要求你透露一些你前任公司的重要信息;你的閨蜜開始向你埋怨起你的另一位好友,你會為了迎合他們而暢所欲言嗎?

1582年,織田信長發起「甲斐徵伐」,聯合眾多大名討伐武田家,家康毫無疑問地成為聯軍的一支。此次徵伐出乎異常地順利,在聯軍的打擊下,人心盡失的武田家迅速崩潰,眾多家臣倒戈,僅僅一個多月後,武田勝賴父子就在天目山自盡,甲斐武田家滅亡。

 

武田家滅亡後,信長下達「武田狩獵令」,即任何與武田家有關係的人,都要追殺,可見信長對武田家有多麼憎惡。一直堅定站在信長一邊的家康,此時卻悄悄藏匿了很多武田家的一門(即宗親)和遺臣,為武田家保留了血脈,也暗中為自己積累了人才和聲望,當時的家康,心裡在想什麼,你我大致應該能夠猜到。

 

武田家滅亡後,信長因為家康的功績,把駿河一國封給他,使德川家的領地達到了三河、遠江、駿河三國,這正是當年今川家鼎盛時期所擁有的領地。昔日的從屬,今天卻佔據了當年主家的全部領地,世事的無常變遷,怎能不令人唏噓?

 

人生總是無常的。無論現在過得是好、是壞,是順、是逆,一切都會過去的。

不過,家康這種程度的變化,在1582年的日本,實在算不得顯眼。1582年,註定是日本戰國史上不同尋常的一年。就在這一年,曾經被認為極有希望稱霸天下的甲斐武田家以極為慘烈的方式滅亡;織田信長則在這一年達到了自己事業的頂峰,但迅即就幾乎是戲謔般地在「本能寺之變」中突然隕落;而豐臣秀吉,這個草根,也是在這一年,趁著信長暴亡的亂局,精準地把握住了機會,巧妙地竊取了信長一生的果實,開啟了自己事業的全新篇章;明智光秀,這個智勇雙全的軍政奇才,也是這一年變臉似的從大忠臣變成了大反賊,背上了弒主叛逆的惡名,最終兵敗身死,留下可能是戰國史上最令人不解的千古疑團。

 

而和上述轟轟烈烈的變化相比,僅僅增加了一國領地的德川家康實在不算什麼了。不過,家康就是在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進程中,默默地積蓄著自己的力量,此時,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伴隨著種種巨變,他的人生又將迎來新的拐點。

 

本能寺之變,突如其來。

本能寺之變時,家康剛剛離開京都,在附近地區遊覽。驚聞信長被弒後,家康第一時間繞道回到了自己的領地,確保安全的同時,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隨後,他機敏地利用這一混亂時期,發兵進攻武田家昔日的領地(老大死了,小弟趁著沒人管,可以搶點東西)。在和同樣覬覦武田家領地的北條家打了幾仗之後,兩家達成了和解,根據協議,德川家佔據了原本是武田家的甲斐國和信濃國的一部分,家康成功地利用信長死後的混亂局面,擴張了自己的勢力。

 

而之后豐臣秀吉通過種種手段取代了信長,掌握了織田家的實權。面對新的大哥,家康也曾經不服,和信長的次子聯手反對過秀吉,但效果不太理想。也許是覺得時機尚不成熟,家康並沒有堅持,而是和秀吉達成了和解,把次子送去秀吉那裡做人質,和秀吉形成了一種類似同盟的關係。

 

從這個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忍者神龜」的隱忍。

但是反觀秀吉,在對待家康的態度上,卻顯得很有意思。他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和家康達成同盟,他強烈希望家康成為自己的家臣,正式為豐臣家服務。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秀吉可以說是極盡所能,甚至把自己的至親之人,都用作換取家康願意臣服的籌碼。

 

前文說過,家康的正室(妻子)築山殿在1579年時被殺,所以家康雖然有眾多側室,但正室這個位置,一直是空缺的。秀吉為了籠絡家康,強令自己已婚的妹妹旭姬離婚,嫁給家康做正室。而家康呢,似乎並不領情,雖然娶了秀吉的妹妹,但依然不願意臣服秀吉。於是秀吉再放大招,把自己的老媽大政所送到家康那裡做人質,表現出了滿滿的誠意。

 

雖然相比於中國,日本似乎不是那麼重視孝道,但也只是相比於中國而言。作為源於中國文化的日本文化,對「孝」其實也是很重視的,只是看上去被更加重視的「忠」掩蓋了而已。秀吉把老媽都送去做了人質,這種在中國人看來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相信在日本也不會有太多的容忍。

 

還記得嗎?在日本歷史後世的評論中,把豐臣秀吉比作「猴子」,因為夠聰明。說實話,這個評價真的不咋地,雖然他曾經徵服了全日本。

但是,越是令人無法容忍的事情,越是能顯示出秀吉的誠意。也許是因為家康自幼缺少母親的照顧,對母愛有著格外的渴望和重視,所以現在面對秀吉的母親,家康可能認為秀吉獻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來表露心跡,他再也無法不回應這種誠意。於是,在1584年的10月,家康親自趕赴大阪面見秀吉,正式成為了豐臣家的家臣。作為回報,家康受到了秀吉極大的禮遇,他在豐臣家的地位也非常高,這為他在秀吉身後攫取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做到了千軍萬馬也無法做到的事情,當然,這個特殊的人質也許只會對自幼和母親分離的德川家康有用。我必須承認,豐臣秀吉,真的很聰明。

 

當然,過於聰明了,有時候也許就會被聰明耽誤。豐臣秀吉在當時也許並沒有想到,正是他費盡心機要籠絡的德川家康,在他身後,覆滅了豐臣家,使得豐臣家看起來和織田家一樣,只是替德川家暫時看管一陣子天下,做了幾天的守夜人,最終還是要把天下還給德川家。

 

那到底如何把握以德服人和權謀手段?分寸在哪裡?送君兩句話,一句是曾國藩說的:「平日非至穩之兵,必不可輕用險招;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輕用奇謀。」另一句是弘一法師《格言別錄》裡的:「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供君慢慢品味

正所謂,機關算盡,卻誤了卿卿性命!歷史,總是讓人如此無語,也是如此得真實。而一個新時代的序幕,正緩緩地展開在我們的眼前。

- 未完待續 -

相關焦點

  • 北川有聲書 | 序章:改變歷史的奇襲,桶狹間合戰
    —— 北川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改變歷史的奇襲,桶狹間合戰大家好,上回我們說到,面對來勢洶洶的今川義元大軍,年輕的織田信長也覺得希望渺茫。待他舞起《敦盛》,跨刀上馬,這時的信長,已經有了赴死的準備。
  • 北川有聲書 | 武田信玄,彪悍人生的代價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彪悍的代價與善德寺同盟1542年6月,晴信趁信濃國的土豪們互掐之際,出兵信濃,揭開了為期十一年的「信濃徵伐」。 一開始,晴信進行地非常順手,數年間連戰連捷,吞併了不少信濃的領土。然而,晴信一次比較出格的行為,給自己吞併信濃的進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德川家康 攻城不如攻心
    不錯,這一仗,家康沒有勝在臺面,而是勝在攻心。 豐臣家內部不和,這早就不是新聞了。文臣、武將兩派從韓戰結下梁子,經由豐臣秀次事件(豐臣秀吉殺死外甥)激化,再到定海神針前田利家去世徹底爆發,七名武將從大坂追殺石田三成一直追到伏見城。 但身處伏見城的德川家康不但沒有殺掉石田三成,反而出面調停,保住了這個對手。
  • 德川家康:家訓八條
    他曾說過,「如果想要想聽到鳥的啼叫聲,最好的辦法莫若等待它啼」。他是一個很願意等待的人,是一個摒棄浮躁,沉得住氣的人。那麼,「」忍「的精神內涵和行為要求如何貫穿其一生,我們從德川家康八條家訓來看:一  人生有如負重致遠,不可急躁概括下來,就是戒急用忍。我國有句俗話,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
  • 德川家康(2)——心懷詭譎
    秀吉去世後,按照遺囑,權力交由五大老掌管,五大老中,宇喜多秀家年輕(秀吉去世時他才二三十歲);前田利家多病,不能掌權,秀吉去世後第二年便病沒;毛利輝元才能不夠;上杉景勝代替小早川秀秋的位置,根基不穩,遺囑所交付的權力基本上都在德川家康手上。
  • 滅頂之災——驚天大地震拯救了德川家康的命運?
    同時,羽柴秀吉寫信給德川家康,許可德川家康奪取本能寺之變後織田家無力控制的武田氏遺領甲斐國、信濃國。隨著德川家康對甲信的攻略,織田家的內部矛盾也開始爆發,織田信孝拒絕履行清須會議的約定,將織田家的家督三法師送入安土城,並與佔有北陸的柴田勝家結盟。
  • 德川家康(4)——直江狀
    不僅如此,《直江狀》更是完美預言了家康後來成立幕府,消滅豐臣的行為,說是後人偽造的我都信。家康看完《直江狀》,心裡是翻江倒海,他是多年的老狐狸,很清楚明嘲暗諷的是誰。前恭後倨,大肆聯姻不正是指的自己?上杉家如此,家康不能不打,不過家康到底是老謀深算,他預感到接下來會有一場足以影響歷史走向的大戰,所以在攻打的時候使了一個心眼——他以秀賴的名義發號施令,命令諸大名參與進討伐上杉的軍隊中,否則按逆黨處理。(上杉家的旗幟,因謙信信仰毘沙門天,故用此軍旗)1600年5月,德川家康率領諸大名的軍隊出發。
  • 德川家康時的日本對外交流
    大航海時代日本與西方的接觸中不僅引入了包括鐵炮在內的各種新技術,德川家康還萌發了走出去的念頭:慶長十八年九月十五(公元1613
  • 武將攻略丨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作為首位幕府將軍,建立了江戶幕府,實現了日本大一統,所以他的定位上統率屬性特別高,其技能又是通用的強勁技能,所以德川家康絕對是必須拜訪的神將之一。德川家康擔任主將時,自身基礎帶兵數增加30%,是現階段帶兵增幅最多的武將,該技能是德川家康的核心技能,讓德川家康穩坐主將位置,成為缺一不可的統率武將。
  • 五國大名:德川家康是如何趁著本能寺之變崛起的
    當時德川家康已經將居城遷至浜松城,岡崎城由嫡子德川信康駐守。由於德川家的領地從松平時代的西三河擴張至東三河、遠江國等地,德川家的家臣團也發生了變化,許多新晉家臣(浜松眾)追隨在德川家康身邊,受到重用,相反許多三河時代的老臣(安城眾)則日益失寵。
  • 最後的收官人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的戰後處理
    在家康方面的豐臣系大名的斡旋下,小早川秀秋在戰場上倒戈投向東軍。在西軍大勢已去,東軍的勝利幾成定局的時候,家康的直屬部隊才剛剛趕到戰場。把德川家康氣得好幾天不見德川秀忠的面。因為,這造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德川家康是依靠豐臣系大名的擁戴才取得勝利的,這意味著要在戰後論功行賞賜給他們大量的土地。按照武家社會的慣例,戰後的論功行賞要以原有的石高數為基礎。
  • 日本基督教歷史5~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的關係
    後來德川家康執政,德川家康時期,對基督徒打壓更為嚴重,德川幕府時代,用踏繪來逼迫基督徒,就是讓大家踩瑪利亞相,耶穌相和十字架,不踩就會收到懲罰甚至殺害,甚至關門禁教。前面幾篇都有介紹,可以翻看前面幾天的介紹。先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尾張國的少主,德川家康小名竹千代,是三河國少主。尾張和三河靠的比較近,兩家幾十年來打來打去,都想吞併對方,用盡各種陰謀詭計。
  • 豐臣秀吉臨終前為何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德川家康這一隱患?
    然而,歷史竟然有驚人的相似,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國二世而亡,豐臣秀吉的帝國,傳到第二世豐臣秀賴的時候,也被德川家康給取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的狀態,又有點像三國時期司馬懿和曹操的狀態。很多人提出過一個問題,曹操當年就知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絕不會「久居人下」,可是,他為什麼沒有殺掉司馬懿,以至於司馬懿與他的後代奪取了曹操的帝國呢?
  • 日本戰國三傑一死,德川家康註定已無敵手,一統天下勢在必得
    最終在德川家康的第一猛將本多忠勝的強烈猛攻下,最武田信賴等眾家臣在大勢已去後,在天目山集體自殺,武田家族從此滅亡。由於家康軍中的第一猛將——本多忠勝在大戰武田軍的突出表現,被織田信長召見,並被大讚為「『花實兼備』之勇將也!」
  • 歷史時光機 · 第十三期 德川家康:日本版司馬懿?被武神信玄暴打的老烏龜?
    今天是1月25日,公元1573年的今天,日本戰國大名【武田信玄】與【織田信長】的盟友兼臣下【德川家康】大戰於三方原,德川家康敗北,武田信玄繼續「上洛」(舉兵入京師洛陽,即戰國大名爭霸天下之意),然途中病重身死,武田家自此式微。此戰最大影響並非戰役本身,而是對德川家康的歷史風評造成了長遠的負面影響。
  • 東渡日本的天主教:戰國時期開始壯大,卻被德川家康驅趕出境
    對於當時的九州軍閥們,如島津家、大友家來說,他們對於與葡萄牙人商貿持歡迎態度,自然也就不會阻止三三兩兩的傳教士在九州傳教(1549年島津貴久,最先允許西班牙傳教士在)。而這也為天主教在九州等地傳播奠定了的平穩的基礎。
  • 信長與家康——清洲同盟變質小史
    不過,在日本戰國大名之間的同盟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異例,那就是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之間締結的「清州同盟」,也稱「尾三同盟」、「織德同盟」。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締結盟約之後,終其一生都未與德川家康破盟,而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不離不棄地默默守護著織田家領地的東側,也成為了後世稱讚的忠義典範。
  • 北川有聲書 | 龍爭虎鬥,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甲斐之虎 與 越後之龍從1553年至1564年,十一年間,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和「軍神」上杉謙信在川中島地區出現過五次大規模的對峙或衝突,史稱「川中島合戰」。這其中,尤以發生在1561年的第四次最為著名。
  • 無節操政客德川家康vs固執的官僚石田三成!關原之戰結局早已註定?
    老狐狸德川家康自然就是那個成熟的政客,他的原則就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德川家康為了和織田信長保持良好的關係,可以看著自己的愛子自殺,在兒子自殺後依舊對織田信長畢恭畢敬。他也可以接受豐臣秀吉的招攬,接盤了豐臣秀吉的姐妹.。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三十六期】德川家康被嚇到大小便失禁?1573年1月25日日本三方原合戰爆發(軍事系列第456講)
    長篠合戰,武田勝賴15000人,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聯軍共38000人。小牧山長久手合戰,時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差不多10萬人,而德川家康30000人。到了豐臣秀吉第一次侵略朝鮮的文祿之役,日本一共出動9個軍團共14萬人的部隊。其實,日本的軍事潛力還遠不止如此。日本戰國後期,人口至少超過12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