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有聲書 | 龍爭虎鬥,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

2021-02-08 北川闇然日章

「 獨孤求敗一直是很多人都嚮往的境界,然而,中國人自古就認為,天道的規律從來就不會讓一種力量過份得強大,一定會有一股能夠克制它的力量相對地存在。自然界是如此,人事也是如此。事實上,歷史中從來就沒有什麼『獨孤求敗』,即使是甲斐之虎也會遇到越後之龍。那麼,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命中的宿敵到底是誰?戰場上真正的棋逢對手又是怎樣的?請聽這段日本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龍爭虎鬥』!」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

甲斐之虎 與 越後之龍


從1553年至1564年,十一年間,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和「軍神」上杉謙信在川中島地區出現過五次大規模的對峙或衝突,史稱「川中島合戰」。這其中,尤以發生在1561年的第四次最為著名。此役,雙方主帥的鬥智,雙方將士的鬥勇,以及戰鬥的慘烈情形,都在日本戰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  峙


1561年8月,上杉謙信親率一萬六千大軍徵伐信濃國。在到達善光寺後,謙信留下三千人,作為預備隊和撤兵時的接應,然後率主力一萬三千人繼續南下,最終在妻女山上安營紮寨,建立了自己的本陣,以此俯瞰三公裡外的海津城。此城是武田家的領地,當時由武田家的重臣高坂昌信率軍兩千人駐守。

 

川中島合戰。


而武田家這邊,信玄在得知謙信出兵的消息後,也親率一萬八千人北上迎敵。在到達妻女山附近後,雖然佔據主場之利和兵力的優勢,但由於搞不清楚謙信的意圖,信玄也不敢貿然發起進攻,而是先駐紮在附近的茶臼山,數日後,又全軍進入海津城。

 

於是,妻女山上的謙信和海津城裡的信玄,就這樣互相遙望,互相揣摩著對方的意圖。兩個腦子都超級好使的主帥,似乎都抱定「敵不動,我不動」的態度,就這麼一直對眼對了二十多天。

 

高手過招,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相互揣測,都不敢輕舉妄動。謙信在妻女山上按兵不動二十多天。



躁  動


二十多天過去後,畢竟是客場作戰,遠道而來,謙信的兵糧有些不足了。加之山上的環境肯定不如城裡,風餐露宿的,謙信部隊的士氣,也逐漸開始低落下去,這一切,都迫使謙信要開始採取行動。

 

而這邊廂,海津城裡的武田君臣,也開始有點坐不住了,丫每天窩在山上,到底想幹嘛?9月9日,信玄召開了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會上,幾個性急的將軍,嚷嚷著要包圍妻女山,對謙信發動攻擊,說這是我們的地盤,而且我們人還比他多,居然任由他二十多天趴在山上一直俯瞰我們,而我們則是龜縮在城裡不敢動,這要傳出去,還不被天下諸侯笑死我們武田家?

 

信玄聽了這些牢騷,一言不發。他承認將軍們講的有道理,但他總是覺得,上杉謙信不可能吃飽了撐的,沒事帶著一萬三千人跑到妻女山上觀光旅遊,如果貿然進兵,萬一中了謙信的圈套,則悔之晚矣。

 

對峙二十多天之後,雙方軍中都有人坐不住了。開始出現了質疑的聲音。圖為駐紮妻女山上二十多天的上杉謙信。



人算:啄木鳥戰法


此時,一個很詭異的人物出現了(此人詭異到,歷史上是否存在過這個人,都一直有爭議):山本勘助。


山本獻計說:全軍突進妻女山,是有風險,萬一失利,連接應的部隊都沒有,所以不妨採取分兵的策略。至於如何分兵,山本提出了著名的「啄木鳥戰法」。

 

- 山本勘助 -

謎一樣的人物

 

據說啄木鳥吃蟲,有時採取一種戰術。它先在樹幹的一側敲擊,以驚動樹洞裡的蟲子,使蟲子覺得被敲擊的這一側有危險,進而逃向樹幹的另一側。而此時啄木鳥再去另一側等著蟲子自己送上門來。

 

這種戰術,在軍事應用上,則是「聲東擊西」加上「以逸待勞」的組合。山本建議,當前以一部兵力攻擊妻女山,而另一部兵力則提前布置在敵人的退兵道路上。上山攻擊的部隊,主要意圖不是消滅敵軍,而是要驅趕敵軍;當敵軍被驅趕下山,要往善光寺方向退卻之時,正好碰上我們事先在那裡等待的部隊。此時山上的部隊再下山,和山下的部隊一起前後夾擊敵軍,可獲全勝。

 

即,把山上的敵軍當做蟲子,上山的部隊當做啄木鳥的敲擊,山下的部隊當做啄木鳥的等待,如此前後夾攻,敵軍必敗。

 

這個計策使信玄眼前一亮,他反覆考慮了很久,覺得應該能行得通,而且獲勝概率非常大,於是就批准了這個計劃,下令馬上進行準備,明日開始行動,以「啄木鳥戰法」攻擊上杉謙信。

 

所謂啄木鳥戰法,是「聲東擊西」加「以逸待勞」的組合。



天算:軍神上杉謙信


第二天凌晨,武田軍以高坂昌信為主將,率兵一萬二千人,出南門,然後向西迂迴,直撲妻女山。而幾個小時後,信玄親率剩餘的八千人,出北門,去上杉軍退兵的必經之路八幡原設伏,等待謙信從山上下來。

 

你說為什麼信玄自己只帶八千人,而讓高坂昌信帶一萬二千人上山?主帥身邊不是應該人更多一些才安全麼?這是因為,山上有謙信的一萬三千人,如果上山攻擊驅趕的部隊太少,則起不到把謙信趕下山來的目的,而山下設伏的部隊,由於面對的是已經驚慌失措、奪路逃命、戰力喪失的敵軍,所以不需要太多人,就可以起到伏擊阻攔的效果。信玄自信自己身邊即使只有八千人,面對一萬三千驚慌失措的敵軍,也足以擊敗他們。

 

按理說,這個計劃是非常不錯的,從山本的策略,到信玄的兵力分配,都很合理。但是,山本和信玄千算萬算,偏偏漏算了一點。就是這漏算的一點,導致武田軍在此戰前半段陷入極為不利的被動境地,信玄本人也遭受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打擊,山本勘助則更是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上杉謙信,居然提前下山了!!!

 

換句話說,由于謙信提前下山了,高坂昌信所帶的一萬二千人撲了個空,卻白白浪費了和信玄匯合的時間;而在八幡原,信玄所部八千人,面對的不是什麼驚慌失措的逃兵,而是軍容嚴整、有序進擊的一萬二千敵軍!

 

至于謙信為什麼會提前下山,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他識破了信玄的計策;也有說是他迫於糧草不足、士氣低落而要退兵。但不管怎麼樣,事實就是:當天凌晨,就在高坂昌信率兵出城不久,謙信留一千人在山上,阻滯高坂昌信的上山部隊,而自己則帶領剩餘的一萬二千人下山,往八幡原緩緩而進,在那裡,他將遭遇信玄的本隊,那毫不知情的八千人。

 

到底是看穿了武田信玄的計策,還是迫於無奈的巧合?上杉謙信當初為什麼提前下山,一直眾說紛紜。



苦  戰


9月10日清晨,當地發生濃霧,一片白茫茫中,八幡原的信玄本隊,焦急地等待著妻女山上的動靜。但是,左等右等,就是沒有高坂昌信的消息,相反,在迷霧中,信玄漸漸聽到步兵的腳步和騎兵的馬蹄聲,非常整齊劃一,絕對不像是潰逃之師。

 

當這些聲音越來越近時,武田軍才透過濃霧發現,這是上杉軍,但卻不是潰敗中的上杉軍。倉促間,信玄命令布陣迎敵,但事發突然,武田軍完全沒有思想準備,頓時陷入苦戰。

 

而此時,武田軍的主力,高坂昌信所部一萬二千人,卻在妻女山上被謙信留下來的一千人糾纏,無法脫身去和信玄匯合。在八幡原,信玄本陣不斷遭受強力攻擊,眾多重臣戰死,其中包括信玄的親弟弟,當年差點要取代他的武田信繁。而山本勘助,此戰的獻計者,見到這個情景,知道「啄木鳥戰法」已經失敗,為了承擔責任,他不顧眾人的阻攔,單騎衝入敵陣,力戰而亡。

 

重臣和弟弟的陣亡,令信玄悲傷不已。但此時,他已經沒有更多時間去傷感,因為敵軍攻勢猛烈,他必須全心用於布置抵抗,同時苦苦等待高坂部援軍的到來。

 

啄木鳥戰法意外失敗,武田信玄陷入苦戰。



龍虎單挑


而在妻女山上,高坂昌信終於擊退了謙信留下了的一千人,然後迅速向八幡原的信玄本隊靠攏,並在接近中午時分趕到。隨著援軍的到來,武田軍士氣大振,開始強力反擊,上杉軍畢竟人少,開始向後退卻。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傳說中的「龍虎單挑」出現了。

 

據說,就在上杉軍整體退卻之時,謙信本人卻一馬當先,直逼信玄本陣。當時信玄身邊人已經不多,所以謙信得以直接殺到信玄跟前,並向信玄連砍三刀。由于謙信速度太快,信玄都來不及拔刀迎敵,只好以手中指揮作戰的鐵扇來做武器,擋住了謙信的前兩刀,但第三刀卻沒有能夠躲開,被砍傷了肩膀。此時,護衛信玄的武田軍蜂擁而至,謙信不得已策馬返回。據說這是信玄和謙信兩人之間唯一的一次見面,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完成的。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在歷史上唯一一次見面 



結  局


最終,在援軍的幫助下,武田軍擊退了上杉軍,但自己也損失極為慘重。有資料說,此戰雙方的傷亡人數大致是武田軍戰死四千六百三十人,傷九千五百人;上杉軍戰死三千四百七十人,傷九千四百人。這在戰國時期,是非常大的傷亡數字,故此戰也以慘烈而聞名天下。

 

除了士兵的傷亡,武田家在此戰還失去了眾多勇將重臣,包括像武田信繁這樣的一門(即武田家的親戚),可謂元氣大傷。但是,此後數年間,武田軍卻保持了對上杉家的戰略優勢,在武藏、上野、飛驒等國均取得對上杉家的勝利,可見就綜合國力而言,武田家還是佔據很大的優勢,信玄在位時期,的確是武田家最鼎盛的階段。

 

此戰在歷史上很有名,卻也疑點甚多,比如謙信在山上想什麼?他為何提前下山?啄木鳥戰法是誰提出的?有沒有山本勘助這個人?龍虎單挑是否屬實?等等。這些事情,要全搞清楚,可能不太容易,甚至沒有可能性,就交由歷史學家去做吧。對於我們這些票友來說,了解一些大致通行的說法,並從中得到對自己生活有幫助的感悟,應該也就足夠了。

 


至於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這對彼此生命中難得的好「對手」。一般在這樣的「對手」之間,總會產生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此二人也不例外。信玄曾經評價謙信,說他是「日本無雙的名將」;而謙信在獲悉信玄去世的消息後,也唏噓不已,發誓此生再也不與武田家為敵,而他也真實地做到了這一點。


- 未完待續 -



相關焦點

  • 北川有聲書 | 武田信玄,彪悍人生的代價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彪悍的代價與善德寺同盟1542年6月,晴信趁信濃國的土豪們互掐之際,出兵信濃,揭開了為期十一年的「信濃徵伐」。 一開始,晴信進行地非常順手,數年間連戰連捷,吞併了不少信濃的領土。然而,晴信一次比較出格的行為,給自己吞併信濃的進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山梨|風林山火,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1521-1573),日本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武將與軍事家之一,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 甲斐善光寺,山號定額山,是一座淨土宗寺廟。1558年由武田信玄開基。五次川中島合戰,是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在北信濃(今長野北部)地區的直接對壘,也是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一生爭鬥的縮影。
  • 北川有聲書 | 否極泰來與德川家康的守望
    而當本能寺之變後,盟友織田信長突然隕落,這時的家康,又做了些什麼?」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否極泰來與德川家康的守望上回我們說到,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用兵如神,節節勝利,「織田-德川」同盟,正面臨全然敗潰的危機。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了。
  • 【人物誌】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甲斐守,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勝千代,通稱太郎,出家後法號德榮軒信玄,清和源氏源義光之後,武田信虎嫡長子 。武田信玄在21歲的時候,武田的家臣團聯手放逐了武田信虎,武田信玄上位成為新任大名。不過這個時候的家臣團並不臣服於武田信玄。這讓他感到非常無奈,並做了一首和歌表示自己的心境:「不可求,人心之無情,愈恨愈深。」這也表明了自己雖然當上國主,去沒有辦法駕馭眾臣的苦惱。
  • 北川有聲書 | 序章:改變歷史的奇襲,桶狹間合戰
    「 我時常在想,當幾百年後我們談起這些往事的時候,歷史對於很多人來講,只是一些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的故事。但是對於那些曾經的當事人來講,這些故事卻是充滿無限不確定性和迷惑的未來。人生就是這樣,命運之神經常在你最不經意的時候,把「禮物」交到你的手上,而你在打開它之前,永遠不知道在這個簡陋的盒子裡,正靜靜等待著你的,會是什麼。—— 北川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改變歷史的奇襲,桶狹間合戰大家好,上回我們說到,面對來勢洶洶的今川義元大軍,年輕的織田信長也覺得希望渺茫。
  • 流浪的戰國大名:甲斐武田家真正的奠基之人武田信虎
    年幼的武田信直出任家督後,叔父油川信惠欺侮侄子年輕,再度掀起了內亂,連甲斐國都留郡的有力領主小山田氏都加入了油川信惠的一方作亂。武田信直(信虎)武田信直和爺爺武田信昌一樣,並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人,他親自率領武田軍與叛軍交戰,在永正五年(1508年)十月殺死了油川信惠、巖手繩美兩個叔叔,連油川信惠的子嗣也全部被處死。
  • 【有聲書/配音兼職】23本高質量有聲小說試音書單0103
    圖片來源網路1、逐夢之聲 9本有聲書試音書單,100-120.2、竹石文化 1本男頻單播,130,有參考音頻.
  • 彼岸花開:如虎,風林火山(2)
    甲斐武士集結成陣,靜靜等待夜襲妻女山的搦手軍驅趕越後上杉前來決戰川中島。走時尚未到約定的時刻,本陣外忽然傳來萬馬奔騰與刀劍崩擊的聲音,間雜銳利的呼嘯喊叫,如山崩海裂,天地倒懸。黃沙萬裡關山愁,無人知是上杉來。眼見大隊敵軍洶湧來襲,武田本陣不及防備,一時間險些失掉陣腳。
  • 日本戰國史談之北條家的興亡(氏康篇上)
    與戰國龍虎(即越後之龍和甲斐之虎)數次相爭不分上下,憑三國聯盟鞏固後方,以河越之戰和第二次國府臺之戰奠定霸主地位。早在氏綱時代,出兵駿府河東是明顯錯誤的,牽扯了大量資源於西線,也讓老對手兩雙上杉家找到了復仇的時機。此時扇谷上杉家已經沒落,與氏康對抗的是山內上杉的上杉憲政,正是他,啟動了北條包圍網計劃。
  • 彼岸花開:如虎,風林火山(8)天目山
    血統純正的接班後見狼狽走竄,高呼口號的鍵政英雄屈膝跪倒,兩朝清明雨紛紛,夷齊無端下首陽。武田勝賴送信給高遠城的仁科盛信,勸他放棄城池,到新府城匯合。盛信自認守土有責,不願意把高遠城白白交給織田。此時的盛信已有必死之決心。夜沉沉風蕭蕭滿地銀霜,月朦朦雲迷迷越覺悲傷,山河破社稷倒一場惡夢,到如今大勢去淚滿胸膛。列國滅絕,無不血流塞川,甲斐之流血,請自盛信始。
  • 北川禹裡《岣嶁碑·跋》——官方偃武修文的政治宣言
    岣嶁碑文字奇古,相傳為大禹所書,故又稱夏碑、禹碑,歷來被看得十分神聖。▲2009年在禹裡酉山新建的岣嶁碑亭,亭內收藏著明代石泉兵備周宗於1561年刻建的岣嶁碑。 據現有資料記載,早在唐代就有了關於岣嶁碑的傳聞。唐代文學家韓愈於公元805年路過衡山時,登臨遊覽,遍尋岣嶁碑,終未找到。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北宋文學家蘇軾在他們的詩文中也都引述過岣嶁碑的傳聞。
  •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另一面
    1509年,上杉顯定、上杉憲房父子更率大軍自關東攻入越後,上田長尾房長等越後長尾氏的同族都倒到管領一邊,為景抵擋不得,只能和守護定實一道退向越中,在那裡站穩了腳跟,在第二年4月反攻越後,在6月的椎谷戰鬥中大敗管領方,從而扭轉了局勢,上杉顯定最後在長森原之戰中死在為景一方的北信國眾高梨政盛的手裡。於是定實、為景又奪回了政權,為景奉定實為守護,他利用守護的奉行人組織發號施令,逐漸地掌握了實際權力。
  • 甲斐武田滅亡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長筱合戰不敵織田信長嗎?
    甲斐武田是一個以」風林火山「之名享譽日本戰國時代的家族,正是這個家族發明的新式騎兵戰術將日本的戰爭模式提升到全新境界。
  • 日本通史:河越奇襲戰,相模雄獅成名之戰
    日本通史:河越奇襲戰,相模雄獅成名之戰關鍵詞:享德之亂,古河公方瓦解前因:享德之亂1454年(享德三年
  • 話說日本(50)——花倉之亂
    二人婚後共育有十二個孩子,很多孩子以養子或結婚的方式來構建北條家的未來,這些孩子長大後沒有人為了爭奪權力而自相殘殺,這在殘酷的戰國時代還是比較少見的。從這一點來看,瑞溪院的功績是無法抹殺的。正因為沒有內憂,北條氏康才得以大展拳腳,大力的發展了北條家的事業。1535年,武田信虎與今川氏輝的關係破裂。
  • 劈掛長拳氣軒昂,右龍左虎輔兩旁
    黃林彪先生傳下來的劈掛
  • 代代英傑:室町與戰國時代早期的甲斐武田家
    平安時代末期,武田家遷居至甲斐國,成為甲斐國的一大勢力。源平合戰時期的關東「源平合戰」期間,武田家舉起打倒平家的大旗,「甲斐源氏」與源賴朝的「鎌倉源氏」、木曾義仲的「信濃源氏」並列當時的幾大勢力。到了鎌倉幕府時期,武田信光因為在「承久之亂」時立下戰功,受封安藝國守護,武田家的嫡流便遷移到了安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