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帶病在跑』,什麼時候跌倒起不來也未可知。」臺灣「交通部」原官員周勝次向大公報表示,臺鐵組織僵化,且因管理失當而長年虧損,內部充斥官僚氣氛,「多重併發症」之下,10月發生37年來最嚴重出軌事故。
此外,製造「普悠瑪」的「日本車輛」日前承認防止超速的「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在設計上有疏失,可見該車型早就埋下發生事故的隱患。周勝次認為,兩岸鐵路系統合作對臺鐵會有很大幫助。
上月21日臺鐵「普悠瑪」列車在宜蘭附近出軌翻覆,造成18人死亡逾200人受傷,震驚臺灣社會。「普悠瑪」是臺鐵2012年引進的日本製造傾斜式電聯車,因時速相當接近臺灣高鐵,因此號稱「高鐵二軍」。不少遊客前往宜蘭、臺東都會乘搭「普悠瑪」,它是臺東對外主要幹線。
對於出軌事故,臺鐵方面稱,司機關閉ATP,卻沒有通報調度員,以致列車超速行駛。
沒自動鎖定減速模式
臺灣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單信瑜向大公報表示,「普悠瑪」列車沒有安裝ATP遠程監控系統。若司機關閉ATP,列車行駛安全風險提高,而ATP遠程監控系統會讓行控中心掌握和監控列車情況。
連日來,島內輿論紛紛質疑「普悠瑪」為何沒有安裝ATP監控系統。「日本車輛」表示,如果司機關閉ATP,相關信息應該會自動傳輸到行控中心,但因設計有疏失,所以沒有自動傳輸信息。單信瑜指出,日商在設計和製造上的疏失不只是關閉ATP後無法向遠端監控自動傳輸信息,還有ATP關閉後沒有自動鎖在減速運轉模式。
據臺媒報導,有臺鐵司機表示,在19組「普悠瑪」列車中有3組經常出故障,其中2組在最近3個月經常發生空氣壓力不足、ATP故障狀況,但臺鐵疑似還在等待日本物料,所以一直無法修復。
平均每年500多次事故
臺鐵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8月,臺鐵行車事故達2000多件,傷亡人數至少448人,重大行車事故原因包含出軌、衝撞、失火等。換言之,臺鐵平均每年500多次事故。僅2016年6月4日至2017年10月24日一年半的時間裡,「普悠瑪」列車就發生了6次脫軌事故。
事故頻發,暴露了臺鐵弊病叢生。據公開資料,臺鐵自1990年後就處於虧損狀態,至今虧損了上千億新臺幣。巨額虧損之下,服務和安全品質已是一句空話。周勝次指出,「普悠瑪」出軌固然存在技術缺失,但臺鐵管理不善也是禍端之一。
「臺鐵是政府機關,也是公營事業,成立於『日據時代』,也沿襲了那時的制度,與現代化鐵路制度脫節。」周勝次在島內「交通部」任職期間,曾就臺鐵賣票營收核算後發現,其收入僅勉強維持人事支出,無力承擔設備維護、服務品質及安全等方面支出。
司機曾連續工作17小時
車票收入是臺鐵營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票價竟然23年沒有調升。單信瑜說,因為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不準臺鐵調整票價,造成臺鐵維運經費不足,難以改善虧損情況,加之臺鐵薪資不合理造成人員素質與人員數量不符要求,必然影響安全服務品質。
臺灣「鐵道與國土規劃學會」向大公報表示,臺鐵在管理層和司機方面都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上月出軌事故中的尤姓司機,平時是負責行政的副主任,假日不得不兼任司機,自然就會有超時加班的情形。據報導,臺「職安署」近日發現,尤姓司機在出事前一周,曾連續工作長達17小時,臺鐵違反勞基法,將依法裁處。
有故障仍續駛違反程序
此外,上月出軌的「普悠瑪」列車行駛時已發現有故障,外界質疑為何仍要繼續前行。周勝次表示,由於長期虧損,臺鐵面臨巨大運量但備用車廂不足,火車高頻次運營但檢修不及的問題,司機也可能在火車誤點、旅客退票等巨大壓力下而堅持開車,正正暴露了臺鐵管理失當的弊端。
事發當日,列車確實有故障,只是當時分析列車還有動力,希望硬撐到花蓮換車,卻沒料到就在新馬站發生出軌覆翻的意外,造成慘重傷亡。周勝次說,「如果嚴格執行標準作業程序(SOP),或者備用車廂充足,不用硬撐至花蓮而在宜蘭站更換編組,事故就不會發生。」
有臺灣鐵路方面人士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對公共安全重視不足,放鬆對臺鐵內部管理,以縮減臺鐵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諸多問題導致臺鐵事故爆發。
周勝次認為,大陸在高鐵方面已經領先臺灣很多,尤其近年來大陸積極發展高鐵技術且不斷對外輸出,「若兩岸能夠在鐵路方面合作,對臺鐵會有很大的幫助」。
臺鐵「民營化」難度較港鐵高
圖:臺鐵員工抗議工時過長,要求臺鐵改善員工待遇\資料圖片
自上月發生嚴重出軌事故後,臺當局就聲言要對臺鐵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而關於臺鐵「民營化」的議題再次浮出水面。臺灣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單信瑜向大公報表示,臺鐵一定要民營化,但是難度遠比香港地鐵高,要有更妥善的規劃。
相較於香港地鐵,臺鐵運量、路線長度、涵蓋範圍遠較香港地鐵大。臺鐵負擔臺灣本島環島客貨運輸的重任,因此臺灣鐵路運輸的重要性比香港地鐵更重要。單信瑜說,在民營化條件上,臺鐵的資產總值與類型、軌道長度、列車種類、人員數量也遠較香港地鐵龐大。愈是龐大的資產和組織,管理的困難度愈高,更何況是民營化呢?
臺鐵自創建以來就屬於公務機關,本身的經營受「交通部」監督與指導,以及「立法院」監督,實際上缺乏具有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領導者帶領。臺鐵管理體制僵化,欠缺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安全與風險管理的觀念,導致臺鐵不僅經營績效不彰,在財務結構上難以釐清實際上的經營管理績效,甚至資產價值都沒有被嚴謹地估計過。
單信瑜表示,臺鐵的公司化或民營化,比過去電信局民營化為中華電信、公路局客運業務民營化為國光客運、中鋼中船等公營企業的民營化更為困難,需要由領導人這個層級下決心,以及行政、立法兩院的主導,監察、考試兩院的配合,由海外第三方公正單位,對臺鐵的資產價值進行估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