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集體「趴窩」,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來了?「東風快遞」說,也太看得起她們了

2021-02-25 新民晚報

美國在太平洋部署的4艘航母上全都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後,國內外都有人注意到這不尋常的一幕。

 

在國外,哪怕是對「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布羅澤爾高度同情的美國主流媒體,也紛紛對航母真空留下的「空窗」感到憂慮,擔憂中國藉機「經略」南海。在國內,臺灣媒體擔憂大陸藉機「攻臺」,不少自媒體則跟風鼓吹這是「難得的戰略機遇期」,甚至呼籲藉機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美國航母「趴窩」,外媒集體焦慮對此,筆者只有一句話奉上:你們未免太看得起美國航母了。

無論是杞人憂天的外媒,還是興奮不已的國人,其實邏輯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中國之所以沒解決臺灣問題,主要都是因為美國航母的存在。
換句話說,只要西太平洋還有美國航母存在,美國的戰略威懾就在,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果放在20年前,這麼說倒也不算過分。許多軍迷都記得,在那個舉國還靠幾十架進口俄制蘇-27撐門面的時代,兩艘抵近家門口的美國航母上一百多架現代化戰機的壓力是多麼巨大。美國海軍「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母,1997年初攝於日本。可是現在是2020年了。在東風-21D、東風-26等反艦彈道飛彈服役後,壓力更多地來到美國航母這邊。一旦衝突爆發,「她們」(美軍習慣以女性稱謂代指軍艦)的首要任務已不是威懾,而是保命。再加上中國空軍越發頻繁地躍出第一島鏈進行綜合演練,還時不時對臺灣來個環島飛行,美國航母上的F/A-18「大黃蜂」引以為傲的制空能力也在受到空前挑戰。這種情況下,美國航母在戰時若輕率接近第一島鏈,可以說就是現成的靶子。所以,中國現在是否立即解決臺灣問題,雖然軍事要素依然重要,但早已讓位於政治需要。可行性已非首要顧慮,必要性才是現實關切。所以,這種時候只憑美國航母缺位就妄言所謂「戰略機遇」,無疑是太把航母當回事了,可算真正被外媒帶了節奏。2015年「勝利日」閱兵,DF-26首秀讓西方觀察家們「後脖發涼」 
同時,這些風靡自媒體的內容裡面,本身就有太多謬誤。美國太平洋上的4艘航母出現疫情不假,但這絕不是「太平洋上已沒有航母可用」。美國現役11艘航母中,刨除尚不具備實戰能力的「福特」號,剩餘10艘。那麼,這10艘航母是什麼狀態?大修3艘:「布希」號、「斯坦尼斯」號和「華盛頓」號。這三艘航母正在進行長達近3年的重大維護和保養,包括核燃料加注、艦體翻新、設備更換等,最早也要到2021年才能恢復使用。實際部署2艘:「艾森豪」號目前已抵達波斯灣附近,被她接替的「杜魯門」號正在返回美國大西洋沿岸休整的途中。休整1艘:「林肯」號今年1月返回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的聖地牙哥軍港,目前已經完成休整與保養。出現疫情4艘:「裡根」號、「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尼米茲」號。目前,這四艘航母都停泊在港內,其中「羅斯福」號絕大多數船員正在船下接受隔離。僅「林肯」號的狀態足以表明,美國在太平洋絕非「無航母可用」。更值得注意的是,航母出現疫情,並不代表就不能使用。多數媒體忽略的是,即使是確診病例最嚴重的「羅斯福」號,美軍仍在艦上保留了數百名水手來保持其核反應堆和消防等設施的運轉,為的就是隨時保持戰備。在已確診的416人中,危重患者十分有限。即使是被解職的前任艦長克羅澤爾,在請求高層讓艦員下船隔離的求援信中也表示,一旦出現戰事,全艦官兵將履行職責。克羅澤爾為官兵請命不假,但他也沒有忘記「備戰」的本職。
至於其它3艘航母,目前都只有數例確診,尤其是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的「裡根」號,兩例確診病例都發生在3月末,至今尚無新增。我們不能排除美軍刻意掩蓋病情的可能性,可一旦周邊有事,你確定美國軍方會讓航母癱在港裡坐等攻擊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稱霸世界多年的老牌帝國,美國為了遏制中國早已在西太平洋構建了多層次的威懾體系,航母只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甚至還不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二戰結束後,美軍在西太平洋構築了龐大的基地群,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經過幾十年的營建,美軍在這些基地建設了完備的保障體系,駐紮有大批兵力與裝備。以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為例,這裡有兩條3700米的跑道,駐紮有將近200架軍機,是美軍在東北亞最大的空軍基地。在東京附近的橫田空軍基地雖然平時不部署戰鬥部隊,但並不是不能。相比於航母,這些地面基地的面積更大,出勤率更高,彈藥儲備更豐富。當然,這些基地面對飛彈攻擊缺乏航母那樣的機動規避能力,但美軍除了更重視修復能力建設外,近年來開始加速西太平洋基地體系的調整,其中重點就是把軍力部署的側重從第一島鏈推後至第二島鏈和澳大利亞。如此次「羅斯福」號航母歇腳的關島,就是美軍近年重點打造的超級軍事堡壘。這個距離中國大陸直線距離2600餘公裡的島嶼,約1/4的面積都被建造成美軍基地。除常年部署有海空軍常規兵力外,這裡還是美國戰略轟炸機前沿部署的首選。遠的不說,在「羅斯福」號航母因疫情開始後撤後,美軍立即派出2架B-52H戰略轟炸機從關島飛至中國東海附近,並從域外增調戰略轟炸機趕赴西太。這些戰略轟炸機除了具備核打擊能力外,還可以攜帶儲存在關島的AGM-86空射巡航飛彈,對亞歐大陸縱深目標實施打擊。但是,相比於到處拉風的航母,肉眼可見的地面基地,潛伏於深海、行蹤詭異的核潛艇才是美軍真正的殺手鐧。不信?美軍航母的行蹤可以見諸世界媒體的報導,美國海軍研究所甚至每周會公布航母在世界各地的位置,但是美國幾乎從來沒有主動披露過自己核潛艇的蹤跡。在這點上,向來鼓吹自信的美軍從來沒有自信過。說到底,有形的威懾必不可少,但潛艇這樣的無形威懾更具威力。除了執行戰略核打擊的戰略核潛艇外,美軍還改裝了4艘潛艇專門搭載射程超過2000公裡的「戰斧」巡航飛彈。這些潛艇每艘最多可攜帶154枚「戰斧」,打擊能力可絲毫不亞於一艘航母,且具備極強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同時,熟悉軍事的讀者想來都知道,我軍反潛能力雖然近年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相較之下仍是明顯的短板。說了這麼多,並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是希望我們在看到美軍航母戰力出現空缺的時候,不要盲目樂觀,更不要雞血上頭。美軍航母暫時集體「趴窩」,對我們來說當然是機遇,否則美軍也不會急於向西太增兵,加強在中國周邊的偵察活動。對中國來說,雖然我們希望全球同心抗疫,怎奈何有人急於炫耀武力,所以我們也必須做好準備。下一步,美軍軍機在中國周邊可能更加活躍,美軍核潛艇的行蹤甚至有可能「不小心」暴露下。但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我軍的飛機也可以再繞一繞某島,去搞下觀光也很不錯嘛。

推薦閱讀

星標☆小新了麼?

相關焦點

  • 東風26原來比東風31更大?「東風快遞」集體亮相,真實尺寸看清楚!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這是一句讓敵人魂飛魄散的口號,而就在最近,我們以航拍的角度展現了「東風快遞」的送貨利器,5種公路機動式車載彈道飛彈首次同框,讓人感受到了「快遞員」們「使命必達」的信心。5種東風快遞同框亮相 這組同框圖片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各種「東風快遞」的真實大小和比例,最左邊的應該是東風15B,或者是東風15C,這是一種短程彈道飛彈。
  • 東風快遞送貨上門,旨在警告美國不要在南海冒險
    作為一款專門用以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彈道飛彈,東風-21D同樣做到了「東風快遞,使命必達」。而其兩發全中的消息,也讓七月份派出「雙航母艦隊」的美海軍背脊發涼。飛彈發射後不久,美軍駐日內瓦武官就向中國提出了強烈抗議,宣稱「飛彈一旦誤擊了美方的航母,那中國就要承擔嚴重的後果。」但事實上,中國當初研發東風-21D,就是為了對付美國頻繁侵犯我南海主權的航母,因此也被稱為「航母殺手」。
  • 「 東風快遞」是國營企業?臺灣節目又出「高論」
    前幾天,中國大陸北方一些地區驚現「UFO」,解放軍火箭軍官微@東風快遞 於6月3日夜間發布了一張東風-21中程彈道飛彈起豎的照片,暗示這其實是我國新型戰略彈道飛彈試驗。對此,6月5日,臺灣媒體人馬西屏在臺著名談話節目《關鍵時刻》上發表了一番「高論」,逗樂一眾網友。
  • 美媒:轟-6模擬攻擊「羅斯福」號航母.秦安:東風-26已上膛
    但美國軍方並不一樣。美國印太司令部發言人邁克·卡夫卡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密切監視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和空軍的所有活動,他們從未對美國海軍軍艦、飛機或水手構成威脅。」情況到底如何,秦安戰略智庫進行了分析。
  • 武力解放臺灣的時機已經成熟
    8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警告說:對於美方的錯誤行徑,中方將會採取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但是,美方置若罔聞。不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8月9日深夜,專訪臺灣問題專家奎安寧——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臺灣問題事關中華民族核心利益。
  • 恭喜「東風快遞公司」喜提DF-26「關島快遞車」
    下面是廣告時間,插播一條來自「東風快遞公司」的廣告,幫助您更好的了解「東風快遞」~我們的口號是:東風快遞,使命直達!公司現擁有數量龐大,品種齊全的「快遞車」:像東風-31、東風-41等「長途洲際快遞車」,以及東風-21D等「中程快遞車」,服務長途和中短途的快遞需求,為你提供「私人訂製」般的優質服務。
  • 東風快遞送達美軍航母...先廢掉臺灣「千裡眼」鋪路爪雷達
    據《南華早報》報導,2020年8月26日,解放軍在演習中向南海發射了2枚「航母殺手
  • 解放臺灣的四個戰略問題之一:武統時機是否成熟?
    臺灣問題是每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中國人的「傷疤」,是幾代中國人的心頭之痛。解放臺灣、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期盼。這個期盼實在太久了,一個甲子,還要加上11年。眼下,武統時機是否成熟?作為一位退役老兵,我認為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等了。有以下四點原因:一、臺灣的戰略價值不允許我們在臺灣問題上有任何閃失。
  • 「武統」方式與時機選擇!
    今年三至五月份,隨著美國海軍多艘航母深陷疫情困擾,美軍在西太平洋一度出現「航母真空」,把握窗口期順勢實現兩岸統一的呼聲達到頂峰。在此背景下,有解放軍將領撰寫《臺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判斷》一文,開門見山地提出「臺灣問題的解決需要為民族復興大業讓路,只憑決心或信心就拍腦袋做決策的主張,名曰愛國實為害國。」該文章還提出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在於中美角力分出高下之時。
  • 全球最科幻戰艦集體趴窩,美國艦艇工業還能否造精品軍艦
    而「邁克·蒙索爾」號發生故障,意味著美國所有建造完工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集體趴窩。「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算上科技研發成本,單艦的造價高達41億美元。在同類作戰艦艇之中,「朱姆沃爾特」級是最貴的。該級驅逐艦最開始有著一個龐大的建造計劃,準備建造30艘,但後來建造數量被大幅縮減。
  • 從世界屋脊上反航母!「關島快遞」更換目標,劍鋒直指印度洋
    東風-26型飛彈是一種遠程,可執行反艦作戰任務的彈道飛彈,而且該飛彈使用模塊化設計,可以在核彈頭和常規彈頭之間自由替換,是一種核常兼備的先進中程彈道飛彈。中國網友依照東風系列彈道飛彈的射程,將其形象的分類為:「寶島快遞」、「日本快遞」、「關島快遞、「夏威夷快遞」和「北美快遞」等等,東風-26正是著名的「關島快遞」。
  • 千載難逢:解放臺灣進入最佳窗口期!
    不得不說,「遼寧」艦此前多次穿越臺海,甚至完成過繞島航行,儘管也受到臺灣地區矚目,可這次臺灣有人如此緊張,雞飛狗跳亂紛紛,還真少見。在笑飲看來,臺灣當局也好,臺軍也罷,著實沒必要如此一驚一乍。如果論對臺軍事鬥爭能力,是否需要動用航母,還真要兩說。然而,對於「臺獨」分子來說,草木皆兵都是正常的,何況那麼大噸位的航母!為何臺灣地區這次如此緊張兮兮?不得不說,很大程度上源自美軍航母接連因新冠疫情趴窩。
  • 東風快遞,即日「營業」!
    剛剛,火箭軍官方微博@中國火箭軍 @東風快遞 同時發布了開通微博帳號以來的第一條微博,官方微信@中國火箭軍 發送了第一條推文
  • 美國雙航母戰鬥群,來了
    2月9日,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和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闖入中國南海開展聯合演練美國海軍稱,此次進入南海的是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和「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兩個航母打擊群進行了「大量的演練」,旨在提高美國海軍兩大骨幹力量之間的協作性以及指揮和控制能力。
  • 美國促使中國早日解決臺灣問題
    美國總統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在臺灣問題上鋌而走險,臺灣民進黨執政當局認為時機已到,上竄下跳。殊不知,這是促使中國大陸儘快解決臺灣問題。
  • 美國東海岸六航母同時趴窩,背後傳遞一個兇兆,海軍進入緊急狀態
    因為在美國東海岸上,停留著對美國海軍意義可謂重大的6艘超級航母,這6艘超級航母都布局於美國東海岸地區,如果有一艘出了閃失,那麼對於美國來說,首都華盛頓將面臨著重大危機,那麼為什麼深知背後的危害,美軍還要這六艘超級航母停留在東海岸?這是在幹什麼?
  •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悄悄在網上搞了個大動作,一下子開通了兩個官方微博帳號,分別是 @中國火箭軍 和 @東風快遞 。
  • 大陸用4個航母戰鬥群「解放臺灣」?灣灣腦洞開得好大
    而在選舉之前,灣灣一些人最擅長的就是製造「反中情緒」、炒作「臺灣悲情」。當年,那個阿扁就是不惜「犧牲」自己肚皮上的半斤脂肪,上演了槍擊鬧劇,才換來了選舉勝利。蔡小英也是一個煽動選情的高手。報告說,根據美國著名軍事家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提出的「海權論」,國家繁榮與國力,有賴海上交通線的控制,並稱「誰控制海洋,誰就控制世界」。而控制海洋除了擁有一支強大海軍,同時必須擁海外基地與補給站。
  • 臺海新較量,美國航母裡根號能不能扛得住中國東風17?
    川普住院三天,美國軍機三天缺席對中國沿海的偵察,沒有飛來。川普出院後,美國偵察機又飛來了。可見,美軍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是川普親自指揮。有意思的是,川普住院的這幾天,在關島軍演的美國裡根號航母艦隊卻離開西太開往印度洋,10月8日接到命令回頭又進南海。
  • 平戎 | 軍民融合更緊密、大陸漁民被臺扣、東風快遞核威懾
    事發圖平戎解答:臺灣屬於中國內部歷史遺留問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臺灣海峽自然也是中國海域,兩岸的漁民在祖宗留下的海域捕魚沒什麼問題。大部分時期,兩岸漁民都是互相幫助,在同一片海域捕魚,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越爆發西沙海戰時期,大陸東海艦隊穿過臺灣海峽趕赴增援時,臺灣軍艦還打出標語助威呢。兩岸對於臺灣海峽,有一個默認的分界線,即臺灣海峽中線,兩岸關係融洽時自然一家親,關係不好時,大陸對臺灣漁民也從來沒有什麼限制,而臺灣當局則是時不時以所謂越界來「對付」大陸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