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長五」之後看「東五」,我國衛星研製歷史或迎來又一座裡程碑!

2021-02-07 經濟日報

好消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抓總研製的我國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技術有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離走向應用又進了一大步!

和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運載火箭跨時代的標誌一樣,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在我國衛星研製歷史上,也將是一座裡程碑。

一旦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衛星發射取得成功,這將使我國真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的「俱樂部」。

那麼,究竟什麼是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呢?

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簡稱「東五平臺」,是我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臺。

什麼?還不知道衛星平臺是什麼?

專業人士是這樣解釋的:

從已研製成功的衛星分析,衛星平臺不論安裝什麼有效載荷,其基本功能是一致的,只是具體的技術性能會有所差別。

根據這一特點,世界上許多國家在衛星研製中,都採取了衛星公用平臺的設計思路,使衛星平臺具有通用性,在一定範圍內適應不同有效載荷的要求。 

也就是說,裝載不同的有效載荷,衛星平臺只做少量適應性修改就可以了。

 

而採用這種公用平臺的設計方法,可以縮短衛星研製周期,節省研製經費,提高衛星可靠性。

話說回來,目前我國通信衛星領域已經形成了「東方紅」平臺家族,除東五平臺外,還有東三平臺、東三B平臺,東四平臺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個大家族。

事實上,目前這個家族已經在為我們的生活進行很好的服務了。我們每天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上網都離不開「東方紅」平臺家族。

更直接地說,這個家族是我們現代生活步入「信息快車道」必不可少的工具,離開了通信衛星平臺,你的很多電器、電子設備信號都會「玩兒不轉」。

不得不說的是,如果東五平臺誕生,將把「東方紅」平臺家族的level再向上提升一個檔次——較目前通信衛星性能提升至少1倍以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總師李峰介紹,東五平臺將主要滿足未來通信、對地觀測和微波遙感類衛星的需求,同時兼顧光學遙感類衛星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東五平臺的誕生不僅將在世界上展示「中國創造」的魅力,就是對於我們普通的民眾來說,帶來的利益也是實實在在的。

有了它,普通百姓可以——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設計思路讓東五平臺如此優秀呢?

在未來,基於東五平臺研製的衛星上天后,將有力帶動我國空間技術設施的跨越式升級。

讓我們期待著東五平臺巡天大幕華麗麗地拉開!

相關焦點

  • 裡程碑? | 臺灣首顆自主研製衛星「福衛五號」在美升空
    儘管「福衛五號」被臺當局吹捧為「太空裡程碑」。但臺灣學者鍾堅此前就分析認為,因為美國幹涉,臺灣根本沒有發展太空科技的空間,所謂「臺灣衛星科技工業」是「花錢請別人買鞭炮,再花錢請別人放鞭炮」。「福衛五號」發射升空據臺媒25日報導,臺灣地區首顆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北京時間25日凌晨2點51分(美西時間24日上午11點51分)在美國正式發射升空,並經過兩次火箭脫離,飛到離地表723公裡的外太空,完成衛星主體與火箭脫離程序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十四五」「風雲」再起
    近日,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發射計劃發布。2021年,我國計劃發射風雲四號B星和風雲三號E星2顆衛星,並在此基礎上,「十四五」時期還要再發射5顆風雲氣象衛星。據了解,風雲氣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今年計劃發射的兩顆衛星已經完成研製,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檢查工作。這意味著今年我國即將擁有風雲四號系列衛星首顆業務星,世界也將迎來首顆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 我國開展新一代原子鐘研製
    據科技日報報導,2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
  • 「東五乙」核飛彈發射質量近200噸,機動力為零,為啥還要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的飛彈體系非常厲害,而在我國的飛彈體系中有一款東五乙核飛彈,其發射質量近200噸,並且機動力為零,那為何中國還要發展這款核飛彈呢?事實上,東五乙核飛彈就是2006年試射成功的,可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東風-5乙」飛彈,東風系列飛彈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飛彈武器,其中東風5飛彈研製至今已經有55年的歷史了。
  • 臺灣在美國發射自主研製衛星 自吹"裡程碑" 遭諷:自己買的鞭炮花錢請別人放
    「福衛五號」發射北京時間25日凌晨,臺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簡稱「福衛五號」)在美國西岸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臺媒稱「福衛五號」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九號(Falcon-9)火箭發射,並「成功升空」。據臺灣「中時電子報」消息,「『福衛五號』系臺灣首個自主研製」,臺科技部門負責人陳良基赴「太空中心」詢問實況。
  • 臺灣首枚自主研製衛星在加州升空
  • 實踐二十號衛星之最:世界最重通信衛星,也是中國最先進衛星
    該衛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下簡稱東五平臺)首飛試驗星,將對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進行全面在軌驗證,對提升新技術成熟度、促進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推動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星工廠」我國衛星生產線年產240顆
    從事過飛彈、運載火箭和衛星研究的戚發軔,接到擔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任務時,已經59歲了,他原本準備再過一年就退休。接到任務之初,戚發軔坦言,「內心確實比較糾結,覺得壓力很大。」更重要的原因是,「載人航天、人命關天」,戚發軔深感責任太重。當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確立研製飛船,但究竟選用兩艙方案還是三艙方案?這道選擇題擺在了團隊面前。
  • 潘建偉:「九章」凝結著我國對戰略性前沿基礎科學研究的判斷力和...
    製圖/陸朝陽 彭禮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在競爭激烈的量子科技前沿,中國科學家又樹立起了一座舉世矚目的裡程碑。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張蒼、耿壽昌所撰寫的一部數學專著,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歷史著作。而這臺名為「九章」的新機器,同樣具有裡程碑意義。  量子計算機具有超快並行計算能力,它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重大問題方面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
  • 我國成功發射亞太6D衛星
    >解放軍報西昌7月9日電 朱霄雄、記者安普忠報導:今天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亞太6D衛星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採購的一顆商業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將在軌為機載、船載、車載等移動通信應用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衛星寬帶通信服務。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9次飛行。
  • 東方紅衛星步履維艱的研製歷程
    ——「上得去」,是指把衛星安全地送上太空。1965年10月,上海機電設計院從上海搬遷到北京,成為七機部第八設計院,開始了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長徵一號」的總體方案論證。王希季作為上海機電設計院的總工程師,承擔了研製我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的重任。
  • 航天科技集團再創歷史!我國首款大型太陽能無人機成功完成兩萬米高空飛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又創造了新的歷史!這一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飛行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已成為繼美、英之後第三個掌握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技術的國家,是中國製造的又一經典之作。天了嚕!厲害了!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十一院無人機總師石文介紹,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採用太陽能作為動力源,它具備超長航時的特點,未來留空時間可長達數月至數年,且飛行高度高,超過20km,任務區域廣闊,具備「準衛星」特徵,具有部署靈活、經濟性好等優勢。
  • 衛星雲圖顯示,中國建造了一座美軍基地,目標很明確
    衛星雲圖近來,中美之間關係直線下滑。
  • 看歷史|是誰導致了東巴基斯坦的獨立?
    了解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歷史的人,有不少人都認為,當年東巴基斯坦獨立是印度使的壞,事實上並非如此,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巴基斯坦內部,印度充其量也就是個趁火打劫而已。作為軍人出身葉海亞·汗總統,在位兩年中,執行了明顯偏向西巴基斯坦而欺壓東巴基斯坦的政策,最終官逼民反使得東巴基斯坦鬧起獨立,分裂成國。那麼,他都執行了什麼政策會引起東巴基斯坦起來鬧獨立呢?
  • 俄羅斯6P35「亞雷金」手槍 伊熱夫斯克機械廠的一座裡程碑
    6P35成為俄軍制式裝備可以說成為伊熱夫斯克機械廠歷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這是該廠成立61年以來,第一款被俄軍裝備的手槍。6P35可以發射標準的9×19mm彈藥,還能夠發射俄羅斯研製的7N21高壓彈藥。這種彈藥膛壓較高,初速大,採用鋼芯外露的彈丸,穿甲效果更好。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 其中兩個衛星湖南參與研製
    比如上個月剛剛發射嫦娥的胖五(長徵五號)是能把15噸的衛星送到太陽同步軌道的「大」火箭;長徵六號是只有1噸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小」火箭。而長徵八號最大能發射4.5噸重的衛星到太陽同步軌道。在技術成熟之後,會跟長徵六號一起逐步替代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為中國的主力運載火箭。 此次長徵八號火箭圓滿首飛,將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能力的空白。
  • 厲害了,我的國(又一波)
    久等了,久等了上篇的《厲害了,我的國》是不是仍記憶猶新接下來福利來了《厲害了,我的國(二)》
  • 中國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2020年1月5日,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從此,當中國人仰望星空的時候,會知道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星是「中國星」,有一縷星光叫「東方紅」。
  • 臺灣首顆自主研製衛星「臺衛五號」在美升空
    據臺媒25日報導,臺灣地區首顆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臺衛五號」(臺方稱「福衛五號」),於25日凌晨2點51分(美西時間24日上午11點51
  • 我國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 這顆親民衛星將發揮哪些作用?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第4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第3顆海洋業務衛星。它與此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共同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雙星上、下午組網觀測,不僅填補了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還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建設海洋強國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