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二十號定點!中國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2021-02-10 崑崙策網

(點擊上方【崑崙策網】可關注)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從此,當中國人仰望星空的時候,會知道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星是「中國星」,有一縷星光叫「東方紅」。

2020年1月5日,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從此,當中國人仰望星空的時候,會知道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星是「中國星」,有一縷星光叫「東方紅」。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研製的實踐二十號衛星,重達8噸多,平臺單機國產化率達100%,設計壽命長達16年,搭載了十多項國際領先的技術驗證載荷。作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目前衛星已完成轉移軌道變軌工作,對東五平臺的主要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後續將繼續開展在軌試驗與驗證工作。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標誌著東方紅五號平臺驗證取得重大突破,更預示我國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俱樂部」。東五平臺是我國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按照設計指標,基於「東五」平臺的衛星起飛重量可達8000kg~9000kg,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500kg~1800kg;設計壽命長達16年。 更為重要的是,東五平臺可以滿足不同功能衛星研製需求,可廣泛應用於高軌通信、微波遙感、光學遙感、空間科學探測、科學試驗、在軌服務等多個領域,是世界航天領域少有的多適應性平臺。和我國現役「主力產品」東三、東四平臺相比,東五平臺重量、功率、在軌壽命等關鍵性能指標上又有了跨越式提升,將填補我國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可滿足未來20年的大容量衛星應用需求。此外,平臺的單機國產化率達100%,將有力牽引我國航天裝備發展。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飛控試驗隊獲悉,實踐二十號衛星自2019年12月27日發射成功後,在短短九天內完成了一系列 「高難度」動作,並開展一系列新技術的在軌試驗驗證,取得了重要試驗成果。我國面積最大、展開方式最複雜太陽翼完成「一次展開和二次二維展開」動作。實踐二十衛星擁有一副巨型太陽翼,比波音737飛機的翼展還要寬上10米。當火箭將衛星發射入軌後,不需要太多的能源,因此太陽翼第一次展開,只展開一小部分;當衛星在太空飛行約一周後,太陽翼在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進行二次展開。太陽翼全部展開後面積大大增加,就能帶來源源不斷超強電流供給,讓實踐二十號衛星始終擁有充沛體力,為更多的小夥伴提供廣播、電視、移動通信等服務。

實踐二十號衛星電推進研製

1月4日凌晨,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衛星成功抵達地球同步軌道。軌道機動的主角是化學推進系統,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接替運載火箭,使用高性能化學推進系統將衛星送到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軌道機動是對化學推進系統主要性能的全面考核,在這7次軌道機動中,化學推進系統表現優異。據悉,後續實踐二十號衛星的電推進系統將接過化學推進的接力棒,推動衛星精確「飄浮」在我們頭頂上空36000公裡高度的定點位置,化學推進系統將作為「如果組織需要可隨時頂上」的角色而「退居二線」靜靜休息。1月4日,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完成了雙軸矢量調節機構首次在軌操作,四臺機構順利解鎖,並高精度轉動至目標角度,為後續電推進系統的順利點火奠定了堅實基礎。 矢量調節機構是為實現實踐二十號衛星電推進系統效果最大化而配備的關鍵產品,可以調整發動機推力的方向。後續,電推進系統將根據衛星任務計劃開始點火,然後將在衛星的全壽命周期內一直擔負起衛星長期的位置保持和動量輪卸載任務,確保實踐二十號始終堅守崗位,而不「離家」出走。1月4日,實踐二十雷射終端在軌解鎖成功,隨即開展了大範圍轉動機構功能檢查,產品目前狀態良好,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後續產品將開展高速相干雷射通信等一系列試驗,充分積累衛星雷射通信鏈路的工程數據,為研製後續更高速率雷射通信載荷奠定技術基礎,滿足高速星間、星地信息傳輸的迫切需求。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崑崙策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後左下角「閱讀原文」

     【崑崙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於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崑崙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崑崙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共享【新文化研究員】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宇宙人1.6|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四手獵鷹九號將發60顆星鏈衛星,SpaceX成最大衛星公司
    來源 | 微博@我們的太空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2020年1月5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實踐二十號衛星經歷七次軌道機動後,在3.6萬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定點於東經105.5°,這也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總設計師李峰表示,目前衛星已完成轉移軌道變軌工作,對東五平臺的主要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東五平臺首飛取得成功,後續將繼續開展在軌試驗與驗證工作。
  • 實踐二十號衛星之最:世界最重通信衛星,也是中國最先進衛星
    「實踐二十號衛星重達8噸,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通信衛星,也是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的衛星,還是目前中國技術含金量最高的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工程師、實踐二十號衛星總指揮、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總指揮周志成院士介紹說。
  • 中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
    平臺總體設計東五平臺可採用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並且具備使用國際主流運載火箭發射的能力。東五平臺在配置化學推進分系統的基礎上,採用電推進技術,實現衛星在軌全電推進位置保持與角動量卸載,大幅減少衛星推進劑攜帶量,提高有效載荷承載效率。同時,基於東五平臺的衛星可以採用化學推進分系統的軌控發動機實現軌道轉移,也可以採用軌控發動機與電推力器聯合變軌的入軌策略。
  • 長徵五號首飛成功 中國「奔月」「探火」就靠它了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首枚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將所搭載的實踐十七號衛星成功送至距地球36000公裡的地球靜止衛星軌道。  而以液氧煤油發動機為主動力的長徵五號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通過不同發動機臺數的模塊化組合,可以形成低軌道10~25噸、太陽同步軌道5~1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6~13噸的運載能力,與國外最先進的「阿里安5」、「宇宙神5」、「德爾它4」以及正在研製的「安加拉」運載火箭達到同一水平。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平臺首亮相
    亞太6D通信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寬帶通信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公用平臺(DFH-4E平臺)建造,發射重量約5550公斤,在軌服務壽命15年。截至目前,五院已研製發射304顆太空飛行器。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 長徵八號首飛告捷
    圖為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  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將1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和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圓滿成功。  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它是怎樣誕生的?
  • 每日大新聞 | 哈薩科客機墜毀;「胖五」發射成功;日向中東派遣自衛隊;盧安達暴雨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北京時間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也是時隔兩年多後再次執行發射任務。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這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12月22日12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長徵火箭400發,長四乙成功發射實踐六號05組衛星
    2021年12月10日08時11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實踐六號05組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和五院抓總研製,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及新技術試驗驗證。按照既定計劃,由長徵四號乙火箭承擔這次光榮的任務。型號團隊既感到榮幸,又感到壓力。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 其中兩個衛星湖南參與研製
    這支「綠箭」飛起來更划算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質量較輕、可回收,未來面向商業衛星發射任務 當天12時37分,長徵八號首飛一箭成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並為未來五年左右復用型火箭首飛亮出開門紅。 而其中來自湖南的「兩顆星」,同樣引起了關注。 瀟湘晨報長沙訊 12月22日12時37分許,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廣播傳來指揮員「十秒準備」口令後,全場一起倒計時,見證了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簡稱長徵八號)的首次發射。
  • 中國「寬帶衛星」到底慢在哪?
    圖為將在年內發射,強信號區域基本覆蓋東亞的"亞太6D"寬帶衛星。具體來說,"亞太6D"寬帶衛星基於中國目前最先進且成熟的"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研發,通過搭載32路Ka波段轉發器的方式達到了50Gbps的總帶寬容量,是中國目前在軌最強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帶寬20Gbps的2.5倍。
  •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十大成就盤點
    2020年12月6日,中國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從2013年4月26日發射高分一號至今,中國在7年內發射了十四個系列、二十餘顆衛星組成高分衛星網絡,它們分別分布在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它將長徵火箭家族近地軌道運力上限從8噸級提到25噸以上,能將東方紅五號平臺這類大型載荷發射到高軌,能執行大型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任務等,是一個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大型運載火箭平臺。
  • 中國近地軌道最強火箭首飛成功,揭秘長五B火箭四大「黑科技」!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級太空飛行器,同時也拉開中國載人航天「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揭秘中國航天背後的科技力量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這意味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國航天「十三五」期間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 大國重器背後的人們:中國軍工25大國寶級人物
    第七屆中國航空學會飛機總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某系統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今年2月27日,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新型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型多用途無人機系統――翼龍Ⅱ無人機成功首飛,牢牢自主掌握航空裝備的關鍵技術,中國進入全球大型察打型無人機一流水平。翼龍Ⅱ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4.2噸,外掛能力480千克,可實現20小時持續任務續航。
  • 【厲害】「長五」之後看「東五」,我國衛星研製歷史或迎來又一座裡程碑!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抓總研製的我國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技術有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離走向應用又進了一大步!和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運載火箭跨時代的標誌一樣,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在我國衛星研製歷史上,也將是一座裡程碑。
  • 中國空間站來了!2022年前後「天宮」將建成!
    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核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 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 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
  • 長二丁西昌首秀「一箭四星」發射成功
    2月20日5時07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一飛沖天,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C星、D星、E星、F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C星、D星試驗隊員在機場集結四顆新技術試驗衛星用於在軌開展星間鏈路組網及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其中,C星、D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E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抓總研製,F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
  • 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亞太6D」成功發射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