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米海底,妙不可言

2021-02-18 中國青年雜誌

馬裡亞納海溝,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


2020年11月10日,中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潛水器第一次把3名國人送達地球的「第四極」,而「奮鬥者」號也是人類歷史上第四臺抵達「挑戰者深淵」的載人深潛器,更是其中能力最強、技術最先進的一臺。


18天後,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並表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這一路,幾代中國載人深潛科研工作者,奮鬥了幾十年。


2020年12月15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發布《關於授予「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研團隊和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決定》:「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發團隊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聲學團隊為代表的青年科技攻堅團隊,繼承和發揚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大力協同、勇克難關,為實施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攻關樹立了榜樣。以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燁瑤、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項目研究員嚴開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偉為代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記青春使命、勇挑創新重擔,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充分詮釋了當代青年的價值追求,在強國偉業奮鬥史中寫下了亮麗的青春註腳。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決定授予以上2個團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授予以上3名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為此,《中國青年》記者採訪了其中兩位代表張偉和嚴開祺。百舸爭流,唯堅定者方可行穩致遠;千帆競渡,唯奮鬥者才能勇往直「潛」

相關焦點

  • 在海底一萬米,我們發現了……
    四次下潛 多項第一本次科考任務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4次萬米下潛,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近海底工作時間、聲學探測與定位、聲學通信作用距離及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載3人深潛10909米海溝反超美俄,萬米海底迎來中國軍事利器
    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木衛二歐羅巴可能在黑暗中發光
    國之重器又傳來好消息!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如潛航員所說,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中國深潛加油!
  • 填補空白,「海鬥一號」深潛萬米
    ,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機械手抓取海底沉積物樣品「海鬥一號」利用其搭載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海深機械手,完成了多次萬米深淵坐底作業,在國際上首次利用七功能電動機械手完成了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沉積物取樣、標誌物布放、水樣採集等科考作業,獲得了深淵專屬性物理、化學、地質及生物相關的數據。
  • 朱敏,讓萬米深海傳來「中國之聲」
    海溝深達萬米,海底仿佛毫無生機,唯有黑暗、荒涼與寂靜……然而,這片深海的寂靜不久前被一個來自中國的「小傢伙」打破了。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坐底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此時此刻,全世界的觀眾第一次通過電視直播聽到了來自地球上這片最神秘的深海的聲音。 從萬米深海之中將聲音即時分享給海面上的人們靠的是水聲通信。
  • 5000米海底沉睡77年,日本加賀號航母被找到,火炮仍完好無損!
    「加賀」號在夏威夷群島西北部一處深達5400米的海底被尋獲,視頻中「加賀」號船身大致完整,甚至從部分槍炮的外型上看甚至仍然完好無損。圖片: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加賀號直升機航母,沿用了舊日本海軍加賀的艦名。經過數個月網格式的搜索,沉船搜索團隊最終確定了「加賀」號航母的位置,並通過使用聲納等設備研究這艘沉船。
  • 萬米深海中國「海燕」智慧潛泳
    在為期6天的綜合科考中,我國自主研發的2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共獲得觀測剖面45個,其中3000米級、6000米級和7000米級剖面各1個,萬米級剖面3個,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  2005年,我國成功研製出第一代溫差能驅動水下滑翔機,工作深度100米。2009年,第二代混合推進型水下滑翔機「海燕」研製成功,工作深度500米。
  • 馬裡亞納海溝1.1萬米深度處的水壓會有多麼恐怖?
    在深海8000多米的海底,人類通過載人深潛器發現過大量的生物生活在永不陽光的海底,甚至還有魚類。而在這片陽光和人類無法觸及的區域裡,水強已經強大到極其變態的水平,在這個海底區域,幾乎已經看不到完整的石塊,因為這些固體石塊在沉入海底時基本就已經被強大的水壓壓得粉碎。但是,這麼多生物還是在勉強的生存著,它們的身體內甚至都已經沒有骨骼或者只是擁有極薄的骨骼,身體基本都是軟體組織構成,能夠讓水更易透過,從而使體內外保持相同的壓強。
  • ...視頻解碼系統 西安智造助力我國首次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潛直播
    1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牽頭完成的我國首次馬裡亞納海溝10000米級海試實時直播任務圓滿完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像所承擔了「滄海」號「御用攝影師」的多通道影院級4K超高清視頻編碼系統,以及水面母船4K超高清視頻解碼系統的研製任務,清晰圖像為實時直播提供了堅實後盾。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人背上
    為了承受萬米海壓,做成又大又輕又堅固的載人艙至關重要。       國產新型鈦合金材料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經過多年的不斷優化和上千次的測試,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鈦合金終於問世。強度高、韌性好,可以容納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進行科考任務。現在,「奮鬥者」號終於可以頂住巨大的海底壓力,安全載人潛入萬米深海。
  • 海底地形及其特點,四大海洋
    大洋最深點深11034米,位於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這一深度超過了陸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島上的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而島嶼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納羅亞火山實際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約萬米的山體。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
  • 我們為什麼要千辛萬苦鑽進萬米深的「黑窟窿」?
    圖源:China Daily馬裡亞納海溝沿太平洋海底綿延2500公裡,寬70公裡,最深處接近11000米。海溝底下水壓極高,陽光完全無法到達,漆黑一片,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那麼,科學家究竟為何要拼了命往這危險的深溝裡鑽?
  • 兒潛萬米母驕傲,帶你認識「奮鬥者」者號背後的「英雄媽媽」
    2016年6月22日,「探索一號」船揚帆起航,首次航行就挑戰了我國第一次綜合性萬米深淵科考。2016年8月12日,探索一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執行84項科考任務後返回三亞,在海溝的不同深度斷面上,取得了大批珍貴的樣品和數據,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無法獲得超大深度、特別是萬米海底數據和樣品的空白,圓滿完成了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史上的第一次萬米級深淵科考任務。
  • 中國「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深海,製造一個深潛器到底有多難?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雲海科普團隊 上周,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兩次「打卡」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標誌著我國的深潛事業又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昨天, 「奮鬥者」號再次進行了萬米級海試。
  • 跟著「蛟龍」去尋寶:神奇的海底生物
    茫茫海底寒冷、漆黑、高壓,但其實也和我們陸地一樣,有著多種多樣的地形,高山、平原、洋脊、深淵……在海洋的不同地理環境下,居住著不同的海底生物。據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生介紹:海山區域主要生活著海綿、珊瑚等固著類生物,而海溝區域則多生活著魚、蝦、海參等遊泳動物。多深的海底仍有生命活動跡象?
  • 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 1000米深海底,臺灣墜毀F16被找到,如何打撈成了大難題
    ▲客機黑匣子示意圖位置已經標定了,趕緊打撈,但這個地方非常特殊,海底深度已經超過1000米,再加上海流強大造成探測儀器與水下攝影機操作困難,危險程度高,暫時無法完成水下作業,將待天氣,海流暫時穩定時才能展開精確攝影與打撈
  • 侵略者的墳墓丨目擊罪有應得的「海底墳場」
    米,尚未斷裂殘存的桅杆離水面還不到10米。  5米、10米、15米——「石廊」號艦艏就在眼前。巨大的艦體鏽跡斑斑、傷痕累累,上面長滿了珊瑚、海草,魚兒悠閒,穿遊其間。前甲板的主炮早已坍塌,炮管炮塔都不見了蹤影。海水能見度不好,抬頭上望,還有幾根尚未倒塌的鋼架、桅杆和艦橋隱約顯現在藍色的海中,如海底怪獸伸出的臂爪。  調整心情、均勻呼吸,沿著左舷向後遊去。
  • 深潛1萬米!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
    這部分海洋深度超過1800米。地球上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溝共有37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被稱作海鬥深淵,其中,包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9條最深的海溝分布在西太平洋,其中有5條深度均超過1萬米。雖然人類對深海的認知還非常有限,但毋庸置疑的是,各國都認為海底蘊藏了豐富的資源,探索海洋既關係資源獲取,更關係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