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在「奮鬥者」號成功的背後,有一艘船功不可沒,那就是為其提供主要支持保障的母船——「探索一號」支持船。
就在「奮鬥者」號出徵執行此次萬米海試任務前,其改建單位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所屬文衝修造剛剛經過12天的連續奮戰,完成了對其母船「探索一號」的維保「體檢」。
「探索一號」是為「奮鬥者」號提供支持保障的「雙母船」之一,為該船完成海試任務提供主要支持。「奮鬥者」號正是從這艘「探索一號」上出發,踏上了徵服萬米海試的徵程。
其實,「探索一號」見證過的歷史性時刻可不止這一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聽聽「奮鬥者」號母船「探索一號」的故事。
「探索一號」總長94.45米,型寬17.9米,排水量6250噸,續航能力大於1萬海裡,原為「海洋石油299」號多功能作業船,2016年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所屬文衝修造改造為載人潛水器工作母船。
2015年3月13日10時18分,「探索一號」開工典禮在文衝修造船體工程部內場車間舉行。
為滿足萬米載人潛器科考的升級要求,文衝修造曾先後3次對「探索一號」支持船進行了改建,一路見證了我國海洋科學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巨大飛躍。
2016年5月5日,廣船國際文衝修造按照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要求,完成了對「海洋石油299」號多功能作業船的第一次改建。改建後的船舶性能指標各項技術參數均達到甚至超過了原設計要求,完美通過了中國船級社的現場測試和檢驗。
「海洋石油299」號從此「蛻變」成為了我國第一艘具備DP2動力定位能力及較強工程作業能力的綜合科考船舶——「探索一號」科考船。
2016年6月22日,「探索一號」船揚帆起航,首次航行就挑戰了我國第一次綜合性萬米深淵科考。
2016年8月12日,探索一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執行84項科考任務後返回三亞,在海溝的不同深度斷面上,取得了大批珍貴的樣品和數據,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無法獲得超大深度、特別是萬米海底數據和樣品的空白,圓滿完成了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史上的第一次萬米級深淵科考任務。
2017年4月,「探索一號」二期改建項目在廣船國際文衝修造正式啟動。此次改建的主要目標是使其具備擔任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母船的能力。
「深海勇士」號是我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作業能力可達水下4500米,其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91.3%、主要部件國產化率達86.4%,實現了中國深海裝備由集成創新向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
完成第二次改造後的「探索一號」
「探索一號」的二期改建項目工程首次增裝了國內自主研發的潛水器布放與回收系統、水聲高速數字通訊,水聲定位系統等,完成了A字架、4500米載人潛水器聲學環境系統改造等工程,使我國不僅僅具備了深海潛水器的自主研發能力,還具備了對應的水面支持系統設備的自主研發和船舶的相關施工設計及增裝能力。
2017年8月16日,「探索一號」作業母船搭載著「深海勇士」號出發開展海試,10月3日返航,在「探索一號」的支持保障下,「「深海勇士」在海試的過程當中完成了從50米到4500米,不同深度的總計28次下潛。
2019年3月10日,「探索一號」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開啟了西南印度洋熱液科學考察航次(TS10航次)任務,「探索一號」經受住了魔鬼西風帶——西南印度洋惡劣海況的考驗,經過121天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預定任務,順利返航海南三亞,表現出了優異的技術性能,再次證明了「探索一號」作為「勇士之家」的雄厚實力。
2019年3月15日,「探索一號」再次回到廣船國際文衝修造,開始進行第三次升級改建。此次改建主要完成了萬米載人潛水器的布放回收及輸轉系統的能力提升、萬米水聲通訊及定位系統的軟硬體升級等工程,其中多項改造工程都屬國內首次,尚無先例可循。
對於改造難題,文衝修造立即組織成立了聯合技術攻關小組,對設計方案及施工工藝進行優化,同時想方設法提高改造效率。通過採用國際先進的ITR項目過程管理方法,文衝修造僅用時88天便完成了第三期的改建工作。
2019年6月12日,該船順利完成三期改造交付中國科學院,自此,我國擁有了第一套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萬米載人深潛水面支持系統,為挑戰萬米深海創造了條件。
「探索一號」第三期改建完工交付現場
改建後的「探索一號」一刻都沒有停歇,立刻就投入到了科考任務中去。
2020年4月23日,「探索一號」搭載無人深潛器「海鬥一號」赴馬裡亞納海溝執行TS-17深淵科考航次任務。
5月9日,「探索一號」在超4級海況下保障「海鬥一號」實現了萬米「首秀」。「海鬥一號」在深度為10884米海底軟著陸,完成了高清視頻探測深淵海底及底棲生物,實現了機械手觸發採集萬米海底水樣等全部作業內容,遙控拋載上浮,安全回收。
6月8日,「探索一號」搭載「海鬥一號」載譽而歸,歷經40餘天,克服了諸多困難,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11月28日,「探索一號」搭載著「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海試勝利返航,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探索一號」再一次見證了歷史性的突破。
在看過祝賀「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返航的賀信後,當年「探索一號」的參建人員也感慨良多。
賀信中指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這段話我認真的看了幾遍,心情很激動,也很欣慰。
我從2016年至2020年以來,有幸參與了該輪的改裝與修理。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在本職崗位上,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咬盯目標不放鬆,大膽創新,以「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宏闊視野,肩負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任,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品質應對更多挑戰,在奮鬥中為公司實現成為「國際領先 國內一流的海工船舶改裝修理企業」、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自己畢生力量和智慧!
廣州市勞動模範
廣船國際文衝修造
船塢作業課課長
歐海真
文衝修造完成了「奮鬥者」號潛器母船「探索一號」輪總共三期的改造工程以及維護保養工作,作為第三期萬米載人深潛支持改造項目的項目經理,我為「奮鬥者」號海試成功感到無比驕傲,也為「探索一號」輪順利完成科考任務感到無比光榮。我將繼續弘揚科學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全力支持我國深海科考事業,為各類深海科考裝備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為海洋開發及保護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廣船國際文衝修造
生產管理部部長助理
周 甦
隨著11月28日8時30分許「探索一號」輪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記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我作為承接「奮鬥者」號支持母船「探索一號」改裝項目的商務經理,深感驕傲和自豪。
我見證了該輪從一艘普通的海工多功能工作船歷經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次改造,最終成為可以搭載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母船,感慨於與國內數十家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的院所、機構一起工作的兩千多個日日夜夜,也感慨這個項目讓我第一次有了一種可以為國家深海科考工作貢獻一份力量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做好每一次維保服務、做好每一次與參研單位的溝通,也就是為深潛器下潛深一米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我一定會在之後的工作中,繼續服務好「探索一號」的維保工作,繼續發揮文衝修造在科考船改裝上的優勢,承接更多的科考船項目,為中國的深海裝備製造貢獻更多的力量。
廣船國際文衝修造
市場部
王菁菁
在收到「奮鬥者」號潛水器母船「探索一號」輪完成萬米深潛任務並成功返航的消息後,作為「探索一號」輪改造工程的生產管理骨幹,內心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賀信讓我深受鼓舞,我將秉承建設海洋強國的崇高使命,繼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全力以赴為祖國海洋裝備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廣船國際文衝修造
生產管理部部長
陳興文
—— END ——
供稿:李丹娜 王周樂
責任編輯:符致冠
歡迎寫留言分享你的觀點!猛戳在看為廣船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