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吉普車 多種不同型號 深受蘇軍歡迎

2022-01-24 hawk26講武堂

作為二戰中,美國最著名的軍車——威利斯MB吉普很自然地通過《租借法案》抵達蘇聯。


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最高領導人反對仿製外國軍用車輛的態度,加上缺乏技術人員、製造資源等客觀因素,讓蘇軍失去了獲得新型輪式車輛的機會。1941年9月,蘇聯與美國籤訂第一份協議,大批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美國車輛,解決了困擾蘇軍的裝備問題。本文將詳細講述蘇軍裝備美國吉普車的歷史,作者葉夫根尼·科赫涅夫(Evgeny Kochnev),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1942年,福特汽車公司總裝流水線上的福特GPW吉普。

1941年7月1日,戰火已經燒到蘇聯境內,而此時,美國決定開始批量生產威利斯吉普。11月18日,就好像已經知道美國即將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新型的威利斯MB吉普車的裝配線在託萊多市投產。1942年,福特汽車公司的六家企業幾乎同時開始生產與威利斯MB相同設計的福特GPW。

威利斯MB吉普最有名的是什麼?



二戰紀念活動上,整排的威利斯吉普車。

威利斯MB是一種多用途,便於駕駛的越野車輛。歸根結底還是一款普通的輕型軍車,有四個座椅,沒有車門和車頂,採用帆布遮陽篷,特別加固的擋風玻璃可以放下。


1941年12月,早期生產的威利斯MB配備了輕型防護格柵,以保護散熱水箱。

從外觀上看,它與威利斯MA吉普的區別在於前大燈從擋泥板上轉移到散熱器兩側,而且車身部分也有所不同。首批威利斯MB還配備了單獨焊接的輕型散熱格柵,以及鉸接的原始大燈,這樣更換燈泡更加容易。另外,威利斯MA的尾燈呈對角線布置,威利斯MB對此進行了改進。


威利斯MB吉普幾乎被應用到各種地方,這是機場上牽引拖車的吉普車,它後面是一架中型轟炸機。

1942年,所有的威利斯MB都採用了大家更熟悉的衝壓散熱器格柵。從技術角度上看,威利斯MB與之前的Quad、威利斯MA沒有什麼不同,都採用了老式的威利斯442發動機,功率都是54馬力(根據SAE標準則是60馬力)。配備乘用車的三檔變速箱,兩級分動箱,彈簧懸掛,液壓鼓式制動器,前轉向軸連接等速傳動軸,6.00-16輪胎。


威利斯MB吉普典型的配置情況,配備了通訊電臺和挖掘工具。

 


通過《租借法案》,蘇軍得到了亟需的輕型軍車。

直至1944年6月,威利斯MB都在批量生產過程中進行不斷的細微改進,增加了各種輔助設備,其中包括:新型發電機、蓄電池和液壓減震器、升級的制動器和轉向柱。這種改進同樣體現在油箱上,威利斯MB的油箱容積從38升到57升,有多種樣式。


威利斯MB的駕駛室,只配備了最簡單的操縱裝置和儀表。


配備焊接散熱器格柵的威利斯MB早期型。


帶有遮陽篷和挖掘工具的威利斯MB,這是該車的典型配置。


配備透明側門的威利斯MB,後面是M-100拖車。


Mosfilm電影製片廠收藏的重新設計的威利斯MB。

威利斯MB吉普的軸距沒有變化(2032mm),離地間隙222mm,最高速度105千米/小時,每100千米平均油耗11~12升。


福特為威利斯打下手


1942年,福特GPW偵察吉普,與威利斯MB設計相同。

隨著威利斯MB的批量生產,福特擔憂這種使用老式拖拉機發動機的車型無法勝任作戰任務,並與班塔姆(Bantam)和威利斯兩家公司進行了法律訴訟,這個問題最終只能由美國總統領導的委員會解決。



福特GPW輕型戰鬥車,車身中部支架上安裝了一挺M2HB重機槍。

同時,美軍擔心吉普車的訂單數量巨大,因此決定讓位於迪爾伯恩的福特汽車總公司投入生產。最終,福特汽車公司勉強同意在1942年2月開始批量生產具有GPW特徵(GP-威利斯)「完全不同」的軍用車輛,其中包括所有車輪都能轉向的版本。


後輪可以轉向的福特GPW吉普,這是一種稀有型號。


福特GPW的儀錶板右側帶有識別銘牌,標明自己的身份。

從外觀上看,福特GPW與通常的威利斯MB沒有什麼不同,而且生產時使用的選配件數量有限,這些選配件用於安裝各種車載設備、無線電臺和機槍。兩者的細微差異幾乎都是看不到的零部件上,比如:散熱器下方的衝壓U形框架橫梁,在威利斯MB上為管狀;福特採用了鑄造腳踏板而非威利斯MB的衝壓件;儀錶板上的銘牌同樣可以進行識別;最後就是特殊的備用輪胎固定架。在首批GPW上,可以在車身後部和踏板上看到福特的商標。

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的吉普車


1942年,戰地記者尼古拉·菲尼科夫(Nikolai Finikov)駕駛的班塔姆BRC-40吉普。

值得注意的是,不斷改進的威利斯MB並非蘇聯接收的第一批吉普車。美國已經向蘇聯交付了一些使用過的,已經過時的,並不成功的吉普型號,如:班塔姆BRC-40、福特GP和威利斯MA。同樣,中國、巴西、南非、菲律賓獲得的吉普車也是這樣的情況。


1942年,英國空降部隊通過《租借法案》獲得的福特GP。


1941年,裝配線上的威利斯MA吉普,這些車輛將運往蘇聯,右側就是一輛Americar民用車輛。


美國碼頭上的大批威利斯MB吉普,即將運往其他國家。

1942年春,威利斯MB通過《租借法案》交付蘇聯,分別通過北部、南部和遠東港口等三條海上航線運往蘇聯。基本上,這些吉普車都是組裝完成後交付的,只有少數是分解之後裝入特殊的木箱。這樣木箱可以堆疊到運輸船內,提高運輸效率。這種裝在木箱中交付的吉普車,在伊朗布希爾港口、史達林莫斯科汽車廠,以及科洛姆納和鄂木斯克的軍工廠內完成組裝之後,交付蘇軍部隊。


威利斯MB吉普護送參加德黑蘭會議的領導人(電影《德黑蘭1943》劇照)。


1945年2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乘坐威利斯MB,參加雅爾達會議。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蘇軍隊的首次會議。


1945年5月,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軍官們在威利斯MB吉普的發動機蓋上舉行了一次傳奇性的會議,這輛吉普車還裝了一挺M2HB機槍。

威利斯MB和福特GPW的生產分別於1945年8月20日、8月15日完成。根據蘇聯方面的統計數據,共通過《租借法案》接收了39800輛吉普車,而美國方面的統計數字則超過了49000輛(不包括運輸過程中的損失)。與之相比:1941~1945年,高爾基汽車廠生產了約14000輛嘎斯-64、嘎斯-67,以及改裝而成的裝甲車。這對於戰爭期間,備受人員、物資缺乏困擾,又遭到德軍轟炸的軍工廠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1944年10月,在剛剛解放的貝爾格勒,弗拉基米爾上將坐在威利斯MB吉普車上。 


福特GPW同樣受到蘇軍官兵的歡迎。


1944年,蘇軍士兵開著美國吉普車駛入剛剛解放的索菲亞,注意這輛吉普後面牽引著拖車。


1945年,蘇軍解放基輔,入城式上威利斯MB吉普作為前導車。


設計師和駕駛員如何看待威利斯MB吉普?

傳奇的威利斯MB,及其仿製型福特GPW成為二戰中,蘇聯軍隊最常見的輕型車輛。它們大多採用一個設計,即一個四座車身,帆布遮陽篷,可向前翻倒的擋風玻璃,九個垂直進氣口的散熱器格柵,散熱格柵旁邊的兩個大燈,以及車身側面供乘員上下的開口。
 


威利斯MB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同樣式的遮陽篷。

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蘇聯製造的嘎斯-64和嘎斯-67可以很好地與美國同類型號進行競爭。兩者的發動機嘎斯-64-6004、L134「Go Devil」在鑄鐵缸體,化油器等部分的設計類似,美國發動機功率稍高一些。這主要由壓縮比決定,蘇聯發動機壓縮比為4.6,而美國發動機壓縮比達到了6.5,不過考慮到嘎斯-64-6004發動機專為低辛烷值燃料設計,這方面的差距似乎也是很正常的。L134唯一的優勢就是它的緊湊型,2.2升的汽缸容積就能夠發出60馬力,而嘎斯-64-6004的汽缸容積為3.3升,功率卻只有54馬力。


帶有無線電臺和拖車的威利斯MB。

嘎斯-67輪距為1446mm,威利斯MB輪距為1230mm,這導致了後者缺乏橫向穩定性。據一位蘇軍老兵回憶,美國吉普車的主要缺點就是側傾超過17°時,就會造成不穩定,越野能力差,電氣設備簡單,對燃料和機油質量要求高。不得不吐槽一句,只能說這是蘇聯特色導致的局面:糟糕的路況、質量低劣的油料,為什麼其他軍隊沒有抱怨過威利斯MB的越野性能差,對油料挑剔?


有意思的是,威利斯MB有四個座椅,而美軍很少坐滿四個人。正因為這個習慣,英國和自由法國軍隊經常據此攔截坐了四個人的吉普車,居然還真的抓住過德軍間諜。而蘇軍使用威利斯MB則永遠會坐滿,甚至還會超載,經常看到吉普車上坐著五六個人。


1943年,牽引45mm反坦克炮的威利斯MB吉普車。美軍裝備的威利斯MB最多只拉個拖車,而蘇軍似乎總變著花樣挑戰這輛美國車的極限。右邊這輛威利斯MB上面坐了五個人,拖著45mm反坦克炮和火炮前車,裝滿炮彈的火炮前車上還坐了兩個士兵。


1943年,德黑蘭會議現場外面的威利斯MB,車上搭載了無線電臺。


福特GPW配備了當時功率最強大的車載無線電臺。


蘇軍裝備的威利斯MB,除了駕駛員,還有一個四人戰鬥小組,他們的重要武器是西蒙諾夫PTRS半自動反坦克槍。

在戰爭中,蘇軍總是會把威利斯MB吉普車塞得滿滿當當,讓它的整備重量達到1420千克,接近嘎斯-67的水平。油耗方面比蘇聯車輛低,而最高速度還要快15千米/小時。這種世界著名的輕型軍車,在東線同樣擁有著閃亮的光環。蘇軍官兵對這種來自美國的吉普車非常喜愛,將其稱為「伊萬-威利斯(Ivan-Willis)」。


1944年,搭載ChK-M1型37mm反坦克炮的威利斯MB,可以成為世界上火力最強的吉普車。


如果問普通的蘇軍駕駛員,他對威利斯MB的看法,在缺乏蘇聯國產汽車的情況下,他們毫無保留地將這種吉普車視為蘇軍最完美、最強大、最經濟、最簡單的汽車。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道奇軍車 中吉普和大吉普都是什麼?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全輪驅動卡車 填補二戰蘇軍裝備空白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美英重型卡車 鮮為人知卻作用重大

本人是原SC軍事貼圖區版主hawk26,為大家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家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hawk26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可以關注收聽,謝謝!

相關焦點

  • 美制M3A1裝甲偵察車隨蘇軍徵戰 性能出色深受歡迎 催生蘇聯後裔
    二戰時期,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3000多輛M3A1裝甲偵察車,這些裝甲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道奇軍車 中吉普和大吉普都是什麼?
    在《租借法案》開始之初,蘇聯軍隊收到的車輛遠非最新的先進型號。
  • 鑽進M24「霞飛」輕型坦克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測試樣車
    M24以「美國裝甲兵之父」阿德納·霞飛將軍命名,而其性能在當時同類型號中非常出色,被譽為「二戰中性能最出色的輕型坦克」。二戰期間,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兩輛「霞飛」進行測試。不過經過測試,蘇聯方面認為這種坦克的設計非常成功,並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但對於T-34/85來說沒有優勢。「霞飛」的75mm主炮相對於T-34/85的85mm主炮沒有任何優勢,而且無法擊穿德軍IV號和蘇軍T-34坦克的裝甲。
  • 美國歷史系列155:租借法案
    該法案規定總統有權向英國、蘇聯等國提供軍用及民生物資幫助。1941年5月6日,羅斯福又將法案擴大到中國,為中國的抗戰提供了寶貴物資援助。到二戰結束時,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同盟國提供了480億美元(約合2012年600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英國獲得316億美元、蘇聯獲得110億美元、法國獲得32.3億美元、中國獲得16億美元。
  • 《租借法案》到底給了多少援助?英國和蘇聯沒被德國擊敗竟全是靠它
    啃著美國口糧開著道奇卡車的蘇聯士兵?你沒看錯,這是同盟國租借法案的結果。而事實上,美國並非真正的對世界形勢「袖手旁觀」,在正式參戰前,美國通過經濟手段對英、蘇等主要反法西斯國家進行了大量的經濟和物資援助,這就是著名的《租借法案》。
  • 戲說:二戰蘇德坦克兵的飲食差異《租借法案》極大豐富了蘇軍食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線被稱為「血與火的地獄」,在這裡蘇軍和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殊死拼殺。
  • 租借法案:神話與現實
    圖1  「史達林」號瓦倫丁坦克來到了蘇聯 租借法案的歷史 租借法案是二戰期間美國向盟國提供武器、裝備、食品、金屬及其他材料等戰爭物資的援助計劃這份協議對羅斯福來說是一份無需國會通過的行政協議,但他也受到了反戰勢力的抨擊)。1941年1月2日,美國財政部的工作人員Oscar Cox編寫了租借法案的初稿,並在1月10日送交眾議院和參議院。3月11日法案得到兩院通過和總統籤署,三小時後總統羅斯福籤署了前兩項法令,第一條是向英國提供28艘魚雷艇,第二條是向希臘提供50門75mm口徑大炮和數十萬枚炮彈。從此租借法案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飽受爭議的美蘇間《租借法案》:美國的援助對蘇聯到底有沒有意義?
    很快,在民主黨的大力支持下,《租借法案》於1941年3月11日正式籤署生效,美國終於能向盟友運輸大量武器裝備、戰略物資以支持反法西斯戰爭。接受了美國大量援助的其中一個國家,就是日後被美國的最大對手蘇聯。
  • 為什麼說《租借法案》拯救了蘇聯、中國和英國,也拯救了世界?
    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在籤署租借法案租借法案是美國國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通過的一項法案,目的是在美國不捲入戰爭的前提下,為各國提供戰爭物資的一項條案,要注意的是,雖然在租借法案中美國沒有提及是否向軸心國出口武器
  • 《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對盟國進行物資援助的法案,授權總統可以通過出售、轉讓、交換或租借的方式,向總統所認為的防務對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提供國防物資
  • 羅斯福總統的「澆花水管」與《租借法案》
    疑似前蘇聯製造的喀秋莎火箭炮在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侵略戰火幾乎荼毒大半個地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徹底扭轉交戰雙方力量對比和最終贏得反法西斯戰爭曾經起到極為關鍵作用的美國《租借法案》無疑是一個永遠不容迴避的歷史事實
  • 湯姆森衝鋒鎗最早是什麼時候進入蘇聯的?比你想像的早很多……
    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將蘇聯納入「租借法案」受援國,以租借的名義向蘇聯紅軍提供坦克、飛機、水面艦艇、汽車、糧食、火車機車、工具機、燃油等大量武器和軍需物資。在提供重武器的同時,美國還提供了數量可觀的槍械,其中就包括湯姆森衝鋒鎗,至今我們還能看到一些蘇聯紅軍使用湯姆森衝鋒鎗的照片:蘇軍坦克兵駕駛美援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用湯姆森M1928A1衝鋒鎗對空射擊。
  •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真的需要美國卡車?分析斯蒂龐克US6真實作用
    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的大量美國卡車中,以三軸全驅動的斯蒂龐克US6為主,它也成為蘇聯紅軍在二戰期間的主要2.5噸卡車。在美國國產全驅動卡車的箐口村,蘇軍駕駛員立刻將其視為軍隊最完美、最強大、最經濟、最簡單的卡車,但是……他們從未學會如何說出這麼高難度的品牌名稱。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七十三期】中國得到美援不到蘇聯零頭:1941年1月6日羅斯福提交《租借法案》(歷史系列第479講)
    日羅斯福提交《租借法案》1941年1月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國會提交《租借法案》。其實,美軍的《租借法案》起到的巨大作用,並不亞於軍事。二戰時期,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幾乎佔到世界一半,是軸心國老大德國的3倍以上。1940年,德國生產了30萬輛汽車,美國則生產了448萬輛。而從1930年到1945年,美國鋼產量是德國的3倍。而羅斯福早就認為,潛在盟友國家並不需要士兵和鬥志,他們缺少足夠的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
  • 那些曾影響世界進程的地緣大事件(八) | 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是美國國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通過的一項法案,目的是在美國不捲入戰爭的同時,為同盟國提供戰爭物資,因租借法案使得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民主兵工廠」。
  • 原來「租借法案」是這樣的——讀邱吉爾《二戰回憶錄》的體會
    邱吉爾在《二戰回憶錄》裡披露了許多細節,足以完整地認識這一法案。「租借法案」由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在我國的不少人——例如鄙人——想像中的羅斯福總統,是高瞻遠矚、氣勢恢宏的領袖,看到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立刻採用「租借法案」加以還擊,並聯合英法等國組成同盟,最終取得戰爭勝利,帶來世界和平。
  • 二戰時候納粹德國單挑蘇聯,結果會怎樣?(下)
    在實際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通過租借法案,蘇聯獲得的同盟國援助大致如下:18,700架戰鬥機,3,000門高射炮,11,000輛坦克,1,800門自行火炮,11,155輛戰鬥車輛,900門反坦克炮,7,784挺機關槍,23,000隻湯姆森衝鋒鎗,131,633支步槍,375,833輛卡車, 51,503輛吉普車,35,170輛摩託車,1,981輛機車,11,800
  • 英國護國公在蘇聯:蘇軍怎麼看待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邱吉爾首相當天就發表演說表示要支援蘇聯。英國的「護國公」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在二戰末期也終於出現在蘇聯庫賓卡試驗場上,那麼蘇軍是怎麼看待這款坦克的呢?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以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命名,此人組建並率領新模範軍擊敗保王黨,短暫建立過英吉利共和國,恐怕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共和國首腦。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坦克於1944年開始裝備英軍,英軍認為它的性能和謝爾曼坦克相當。
  • 為什麼美國敢頒布租借法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比起我們正面戰場炮彈不足火炮匱乏,敵後戰場更是連子彈都要精確計算不同;在歐洲戰場輕武器的損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人家算的都是飛機、坦克的損失。就算接受美國援助的蘇聯,人家的輕武器也是可勁造;根本不會出現如今電影中的兩人一支槍的情況。缺乏輕武器可以說,就是因為當時我們的生產力極度低下,哪怕我們有百分之三十的美國生產力,也不會為了輕武器與火炮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