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2019年的飛掠飛行計劃

2021-02-08 NASA愛好者

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已經為其2019年新年將要進行的飛掠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2014 MU69設定飛掠距離,其目標是以比2015年著名的冥王星飛掠任務近三倍的距離飛掠MU69。


這項飛掠將是標記人類歷史上到達最遠天體的裡程碑,該小行星位於冥王星外10億英裡(15億千米),與地球相距40億英裡(65億千米)。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新視野號將在距離MU69 2175英裡(3500千米)處到達最近點,從小行星北側上空進行觀測。如果出現在MU69附近發現碎片等特定的意外情況,將使用備選方案,在6000英裡(10000千米)處飛掠MU69,這一距離仍然比飛越冥王星時的7800英裡(12500千米)更近。


2019年1月1日,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可能是雙小行星的2014 MU69的藝術概念圖。早期觀測顯示,位於柯伊伯帶的MU69可能由相互繞轉或緊密接觸(結合在一起)的兩顆大小相近(20和18千米;12和11英裡)的小行星組成。

Credits: Carlos Hernandez


華盛頓總部的NASA行星科學部主任Jim Green表示:「我對新視野號再一次登場感到無比興奮。這個任務還在不斷突破從而發現更多可能,我期待著看到人類太空飛行器將探索的最遙遠天體的圖像和數據。」


如果執行更靠近的方案,新視野號的高解析度攝像機——望遠鏡式的長距離勘測成像儀(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Imager ,LORRI)應該能夠分辨小到230英尺(70米)寬的細節,而在飛掠冥王星時可分辨的最小尺度為600英尺(183米)。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wRI)的新視野號項目負責人Alan Stern表示:「我們計劃以比冥王星更近的距離飛越MU69,從而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圖像和其他數據。科學就應該是如此壯觀。」


科研團隊成員,飛掠計劃負責人以及SwRI主管John Spencer表示,他們在作選擇時進行了多方面考量,「考慮因素包括MU69的大小,形狀及其附近存在危險的可能性,在飛行靠近MU69的同時獲得曝光良好的清晰圖像的挑戰,以及太空飛行器的其他資源和能力。」


使用所有七種其搭載的科學儀器,新視野號將獲得大量關於MU69的地質、地球物理,組成成分和其他方面的數據;探測器還將搜尋它的大氣層和衛星。


位於馬裡蘭州勞雷爾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的新視野號項目負責人Helene Winters表示:「抵達2014 MU69,並看到這個真實的新世界,這將成為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探索成就。我們真的正在駛向沒人去過的地方。我們整個團隊對前往這個遙遠的邊緣世界的航程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感到無比興奮。」 

編輯:Bill Keeter 翻譯:雨曦 校核:Frank 傅煜銘

相關焦點

  • 新視野號下一個更有趣的目標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下一個飛掠目標會不會一個變兩個?
  • 「新視野號」的10個數~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19時49分,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太空船飛掠冥王星,隨後發回了其拍攝到的冥王星清晰照,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張圖
  • 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以1977年出發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為例,它們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並持續工作了44年,旅程超過200億千米,最終會離開太陽系。
  • 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和下一飛躍目標中點
    群星中的柯伊伯帶天體(KBO):新視野號預計在2019年1月1日接近柯伊伯帶天體2014MU69,為此,太空飛行器搭載的長距離探測成像儀
  • 「新視野」最終將飛出太陽系!地球人已攔不住它了~~
  • 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太空科普』
    雖然發射前探測器平臺和有效載荷會在地面進行各種系統測試,但測試環境一定無法代替實際深空飛行環境。因此,探測器出發後,需要全方位測試平臺所有相關系統和各種星載儀器情況。一方面,探測器平臺需要測試通信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推進系統及數據採集系統等是否工作正常,它們是保證有效載荷能夠正常工作的基礎。
  • 2046騰訊WE大會基因甦醒計劃實況跟蹤
    此次WE大會特別炮製「復活」古代名人計劃,與你共同暢想未來。 現實中,11月6日在北京北展劇場,九位大牛嘉賓蒞臨WE大會,解密從私人登月計劃、到飛掠冥王星,從海下一萬米探索,到基因編輯治癒癌症等跨界前沿未來話題,讓你靈感一觸即發。 看看到底哪些牛人?
  • "黑鳥"SR71你太慢了,十大人造速度最快的飛行
    1976年7月28日SR71創造出的3539.6千米每小時的空速(大約3.3馬赫)迄今仍未打破。雖然非官方記錄中飛行員說在1986年4月15日其為了躲避地對空飛彈而在利比亞上空飛到了3.5馬赫,但因沒有其他證據證明而未獲得官方認可。
  • 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回答了這個問題
    圖註:該插圖展示了位於太陽系外部的NASA的新視野太空飛行器。在背景中是太陽和代表黃道光的發光帶,這些光是由塵埃反射陽光產生的。通過排除內部太陽系及其伴隨的光汙染,新視野號能夠回答以下問題:太空有多暗?右下角是銀河系的背景星。為了測量這種光輝,天文學衛星必須逃離太陽系內部及其光汙染,這是由陽光反射起塵埃而造成的。
  • 夢想 | 阿布達比的波音787-10要飛上海了!2019是最大號夢想的爆發年?
    #西嶽航空通訊社# 本文先發表於社長的天天快報、網易號和一點號平臺,發表在這裡,做過補充。
  • 飛往冥王星:26年的探索與堅持
    從2006年1月19日,「新視野號」順利升空,時間已有9年;從2001年11月29日,「新視野號」正式立項,已近15年;但對於這個中等身材、肌肉緊實、有著稚童般純潔目光的人,以及「新視野號」團隊的很多成員來說,這個拼盡全力、在黑暗無盡的星空中一刻不停地飛奔9年、只為與冥王星「對視」一眼的項目,幾乎耗去了他們所有的科學生命。
  • 神秘太空飛機繞地飛行666天,終於被抓拍到!
    傳說中的美軍神秘太空飛機,終於被歐洲太空愛好者追蹤到,純手動模式下抓拍難得一見的飛掠圖像。
  • NASA朱諾號將對木星系統展開全面探測
    近日,NASA宣布,朱諾號的任務期將再次延長,直到2025年9月或是壽命結束,以對木星系統——包括木星、木衛以及木星環展開全面探測。朱諾號是NASA於2003年提出的木星探測任務。2011年8月,朱諾號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在太空中飛行近5年後,於2016年7月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 直升機丨2019 入門飛行課 Heli Flight 101
    >>> 2019 飛 行 季地面課6課時  +  模擬倉1課時  +  真機飛行1次副駕駛位 · 270° 視野  · FAA教官帶飛Simulator:2019/8/18~30靈活預約真機飛行 Real Flight:2019/8/31September 9月班:飛行理論課 Ground School:2019/9/21模擬倉訓練 Simulator:2019/9/22~27靈活預約
  • 2019年臨近空間科學技術熱點回眸
    2019年 5月,極地中層雲湍流(the polar mesospheric cloud turbulence, PMC Turbo)高空氣球飛行實驗的成果公開發布。本次試驗的飛行時間為2018年 7月 8—13日,從瑞典 Esrange飛到了加拿大北部,歷時 5.9 天。在 Esrange 的發放任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承擔。
  • 2019年「麥哲倫號」首航飛&遊雙重體驗!
    不如飛+遊?老虎遊現推出「麥哲倫豪華首航,去一次南極,飛&遊雙重體驗」!搭乘豪華探險遊輪麥哲倫號穿越德雷克海峽,探索火地島、南極半島,回程乘飛機,從南極地球村喬治王島起飛,從空中領略南極的壯美!一次南極,雙重體驗!限量名額發售,全球都在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