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事件是「準冷戰」!

2021-02-15 礪劍

【新戰友】請點擊文章標題下方的藍色字體【礪劍】,快速關注。

【老戰友】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導語】

本篇是網絡名家「漏首」最近對一些熱點問題的發言,小編選編而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正文】

1.如果把烏克蘭事件看做「準冷戰」,也無不可,但這場由歐洲開啟爭鬥,只是外圍戰,落點在亞太。換句話說,俄歐的爭鬥只是說明歐洲的衰弱,歐美加起來的實力連個衰弱的俄羅斯都鬥不過,證實了世界中心轉移或者說是世界多元化的一個事實。

即使地緣政治上歐美還是世界中心,那麼一個新的中心隨著中國崛起誕生了,那就是亞太。中美分治亞太,世界由此進入多中心、多強制衡的「春秋戰國」時代。當然美國還是霸主,就像齊國晉國等輪流做莊一樣,今日美國明天或許中國,但絕不會一霸獨大主宰地球。烏克蘭、伊拉克包括東海南海等事件已經證明,美國一家搞不定,雖然「超強」但非「獨霸」。

就這些鬥爭來看,中國的實力和收益不成正比,那是採取「低價盤旋而上」的戰略,坐實現在,把紅利的收割放在未來,類似於「實力儲蓄」。俄羅斯現在的收穫,是有透支的,喬治亞、克裡米亞及東烏獲得的利益,超出了他的實力,那是從蘇聯跌下後俄羅斯民眾迫切需要一個「止跌」的展示,普京給了,但是也就這些了。中國不同,無論官方和民眾都謙卑的自認「發展中國家」,預期不是很大,對未來收益最想要的是收回臺灣,當哪一天以雷霆收回臺灣,中國必然屹立於亞太,那一刻會震驚世界。

我們不要「打折」等小恩小惠,只想要的是「大紅包」。
2.俄羅斯向中國出售油氣資源,是一種商業行為。中國要買的一個合理的價格,俄羅斯則想要多元市場和更多的利潤,這是商業交易中很正常的現象。這是到目前為止,中俄經濟上合作的基本框架。

在軍事合作上,俄羅斯軍售有商業目的,但比較歐美禁運,還是有友好成分的。政治上,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在對美重返亞太、倭國解禁集體自衛權及中倭釣魚島對峙中,中俄是有合作的。

中俄關係,一是一,二是二,無需誇大,也不要故意貶低。在中國崛起、面對美帝巨大壓力的環境中,多一個俄羅斯作為朋友,是符合中國戰略利益的,這一點必須看清楚。中國現在的敵人就是美帝。 3.在商言商,買賣不成仁義在,但背信棄義就是商業道德敗壞,就是敲詐勒索了。

籤了合同的單方面撕毀,拿了訂金了又藉故漲價已不交貨相威脅,大運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中國人對於朋友有特殊的解釋「義」字當先,兩肋插刀……。中俄之間還沒到那個程度,不要過分拔高中俄關係。

還是用合作夥伴比較恰當,合作夥伴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要步調一致的,這取決於雙方的利益共同點。

我是從經濟、軍事、政治等幾個方面論述的,指出中俄關係的多面性及在政治、軍事方面戰略夥伴關係,及經濟方面的夥伴性質。俄的對華關係,是被逼也好,是主動轉型也好,是在向積極方面發展,這一點要看到。中國對俄態度,這七八年來基本是一貫的,顯示了大國的戰略定力。
4.美國衰弱以後,還要維持全球霸權,甚至做著繼續「領導一百年」的夢。美國主動調整,客觀規律決定著全球力量對比的被動調整。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新格局必然通過「大亂」途徑實現,這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

由此看,這一輪的亂象,是實現新的均衡調整期,按照中國現在的實力和國際地位,「指數」偏低,那麼在調整期內「走高」是一個基本判斷。因此,從大戰略、大格局看,無論烏克蘭、中東,甚至南海東海亂象,都是對中國有利的,是一個實現「中國夢」的機遇期。

PS:今天的文章請回複數字「80」即可查看。

相關焦點

  • 烏克蘭事件對中國的啟發!
    蘇聯解體後,東歐一下子又倒向西方,而歐洲又回到新凡爾賽體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沙俄戰敗後的情形一樣,今天的西方又持續東擴,逼到俄羅斯人不能再退讓、必須強力反彈的底線了。沒有黑海的俄羅斯是維持不了多久的。西方製造的這次烏克蘭事件確實將俄羅斯逼到「生存還是毀滅」的底線。好在俄國這時候出了普京,而普京這個人物的出現是俄羅斯歷史的必然。在危機時刻,每一個民族都會推出自己成熟的政治家。
  • 烏克蘭事件後,美國參議院幹了什麼?
    2015年底發生在烏克蘭的電力公司的網絡攻擊使得225000人陷入黑暗。
  • 烏克蘭事件俄歐美激烈博弈對中國的啟發!
    蘇聯解體後,東歐一下子又倒向西方,而歐洲又回到新凡爾賽體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沙俄戰敗後的情形一樣,今天的西方又持續東擴,逼到俄羅斯人不能再退讓、必須強力反彈的底線了。沒有黑海的俄羅斯是維持不了多久的。西方製造的這次烏克蘭事件確實將俄羅斯逼到「生存還是毀滅」的底線。好在俄國這時候出了普京,而普京這個人物的出現是俄羅斯歷史的必然。
  • 烏克蘭專家:應偷襲俄羅斯的黑海艦隊,製造「新珍珠港事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3日的報導,烏克蘭政治學家基諾維伊·斯維爾塔近日對俄羅斯撂下狠話,他呼籲烏克蘭政府「使用武力」奪回克裡米亞半島,為此可以計劃偷襲俄羅斯的黑海艦隊,製造「新珍珠港事件」。斯維爾塔的言論立即引起了俄羅斯的關注,莫斯科並沒有將這番威脅當作笑話看待,而是予以了嚴厲的警告。
  • 陶文釗:後冷戰時期美俄關係的三個循環
    1999年,北約實行了冷戰後的第一波東擴,波蘭、匈牙利、捷克入約。在美俄談判《俄羅斯與北約相互關係基本文件》時,俄羅斯就一再表示,原蘇聯國家不得加入北約,主要指的是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以及波羅的海三國入約。北約成員國由先前的19個猛增到26個。同時美方還一意孤行,不顧德、法等歐洲盟國的反對,竭力要把喬治亞和烏克蘭拉進北約。
  • 真相: 90年前的烏克蘭內戰和將冷戰推後了30年的「維斯瓦河奇蹟」
    即便是這樣的「獨立」,也未能得到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支持。由於被俄國統治多年,烏東地區俄羅斯化嚴重,再加之工礦企業較多,遍地都是工人階級,所以烏東區更認可已經奪得中央權力並代表工人階級的布爾什維克。可是,這位蓋特曼很快就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兩個社會主義者——溫尼琴科和彼得留拉(就叫彼得吧,他是本文裡登場的第一個主角)揭竿而起,成立了一個執政內閣,一時間得到了廣大農民和軍人的支持。很快,德國戰敗,德軍和傀儡們匆匆退出烏克蘭,執政內閣進入基輔,恢復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 烏克蘭準備出售圖95,美國故伎重施,馬達西奇事件將重演
    不過與此同時,我國與烏克蘭的關係同樣友好。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就為烏克蘭提供了許多的幫助。在中國的支援下,烏克蘭的疫情也開始得到了控制。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烏克蘭再次將重心放在了經濟問題上。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陷入了巨大的經濟困境。為了解決經濟危機,烏克蘭採取了變賣武器的策略。烏克蘭認為,這些武器都非常先進,與其放在那裡積灰,還不如用來換取資金。
  • 悲情烏克蘭——烏克蘭東部內戰深度解析
    烏克蘭東南部多個州的居民都是以俄羅斯人為主,對於烏克蘭政府完全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這些烏克蘭的俄羅斯人非常不滿,加上烏克蘭政府實行對俄羅斯族人的歧視政策,激化了矛盾。這下捅了馬蜂窩,烏東南部多個州的俄羅斯人異常憤怒,在退伍兵的帶領下,他們衝進當地的兵工廠、武器庫,奪取武器。
  • 被中南海點讚的文章:烏克蘭事件俄歐美激烈博弈對中國的啟發
    蘇聯解體後,東歐一下子又倒向西方,而歐洲又回到新凡爾賽體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沙俄戰敗後的情形一樣,今天的西方又持續東擴,逼到俄羅斯人不能再退讓、必須強力反彈的底線了。沒有黑海的俄羅斯是維持不了多久的。西方製造的這次烏克蘭事件確實將俄羅斯逼到「生存還是毀滅」的底線。好在俄國這時候出了普京,而普京這個人物的出現是俄羅斯歷史的必然。
  • 美蘇冷戰簡史:事件與啟示
    冷戰開啟,起點是二戰結束,標誌是邱吉爾的鐵幕演講,原因大致以下幾點: 1、  從英國角度看,邱吉爾已經意識到二戰後大英帝國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 後冷戰時代世界秩序面臨的五大挑戰
    」,充分地揭示出後冷戰時代世界安全秩序的特徵及其問題。兩者的關係部分是冷戰時代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延續,只是相對來說俄羅斯更明顯地處於守勢。冷戰後,西方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安全邊界方面取得了空前成功,尤其是歐盟和北約在前蘇聯勢力範圍內迅速擴張,不可避免地引起俄羅斯的緊張。西方的成功一方面是挾冷戰勝利之勢頭,另一方面也帶著西方由來已久的傲慢與狂妄。
  • 維爾紐斯事件三十年
    蘇聯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後來表示,他對維爾紐斯事件一無所知。蘇聯安全部隊聲稱,他們已收到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命令,佔領了電視中心,並向空中鳴槍。
  • 新冷戰時代
    相比於美蘇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針鋒相對的「冷戰」,各大經濟體針對經濟利益、貿易保護、金融控制權、貨幣全球化的「新冷戰」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 我們90後,生長在後冷戰時代的三十年裡,然而如此長時間的、世界範圍內的和平,是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三十年。長時間的和平容易給我們以錯覺,讓我們看到當今世界的嚴峻局勢會有一種緊張感,這是可以理解的。
  • 俞力工:南奧塞梯事件與北約東擴
    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事件固然引起西方主要國家當局的一致譴責,但其評論界卻相當客觀地質疑喬治亞一方所應擔負的責任。根據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的辯解,8月7日深夜之對南奧塞梯發動軍事攻擊,理由是事前獲得「俄羅斯一方正調動150輛坦克車支援南奧塞梯」的情報。如今,經多方調查,發現該信息純屬子虛烏有。
  • 烏克蘭反悔,欲將動力沙皇出售給美國,當年黑海事件還不夠深刻?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原標題:烏克蘭反悔,欲將動力沙皇出售給美國,當年黑海事件還不夠深刻?之前我國與烏克蘭籤訂收購一半股份的協議可謂是引起了國內不少軍迷的歡呼,這意味著我國在航空領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 聯合國人權專家:伊朗在擊落烏克蘭客機事件中違反多項人權義務
    針對伊朗政府已經承認的疏忽和失誤,卡拉馬爾表示,這些行為從最低程度上說,也是對於標準操作流程以及謹慎原則地任意罔顧,而鑑於事件發生當時的政治和軍事狀況極其敏感,飛彈部隊所處的位置與民航空域又是如此接近,這些流程和原則本應得到最大程度地落實。
  • 黑海橫禍——烏克蘭貨船「韋列夏吉諾」號遇襲事件
    之後,該船又轉移到烏克蘭的伊利伊喬夫斯克展開捕魚作業。蘇聯解體後,該船歸烏克蘭國家科學院下屬的海洋水文物理研究所所有。在完成了一系列科學考察任務後,「韋列夏吉諾」號從1996年開始接受改裝,成為一艘普通貨船投入商業航行。 在四年多的時間裡,「韋列夏吉諾」號的航行一直風平浪靜,但2000年4月24日的這一天,該船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 烏克蘭局勢演變對臺灣問題解決的啟示
    臺灣綠營則通過發動反課綱運動,對「日治」和「日據」的爭議替日本殖民者張目,抹黑慰安婦,摧毀蔣介石雕像,利用二二八受難者的同情心和事件操弄民粹,形成對藍營的政治打擊和正確政治論述,讓藍營始終存在政治原罪,並「拿香跟拜」,其突出特點是反中、反華。二是操弄身份和語言的對立,強化有利於自身的統治正當性。
  • 新烏克蘭的掌權者們——惡棍、豔婦、軍閥、瘋子和寡頭
    西方媒體輕率地對此事大肆渲染,但這實際上意味著烏克蘭政壇中站在總統和總理對立面的最後一個有組織的反對力量也消失了。如今這個新議會多了一大群在街頭鬥毆、焚燒輪胎等暴力事件中出盡風頭的前軍閥和街頭革命家,而這些人的政治忠誠度和神智健全性都令人生疑。如今,高牆內的議會成了這些政治新秀的舞臺,他們用盡標新立異的方式進行自我推銷。
  • 關注 | 淺析某針對烏克蘭國防和經濟部門的大規模釣魚事件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網信防務"來源:FreeBuf.COM  作者:小河西村安全研究所  石楠花開前,小河西村檢測到多起針對烏克蘭國防和經濟部門的攻擊事件為了避免誤導,我們力爭對以下全部樣本進行人工判讀,小心求證之後,也對無法篤定的事件本身進行大膽假設。令人鼓舞的是,FireEye的核心觀點與關鍵證據多與小河西村不謀而合,經過勞作,最終行文於此。《維摩詰經》有云:「有所饒益,歡喜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