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過去一直以為已經研發40年的光輝戰鬥機,已經有40到45架了。這樣等於研發40年,平均一年可以裝備1架的水平;當然如果從首飛來算,只有20多年的時間。那麼相當於平均一年裝備2架的水平。現在才知道,原來40多架的想法也是大大高估了。因為到目前,真正裝備其空軍的光輝戰機居然只有區區的22架。這才叫真正的平均一年裝備1架。按照這個速度,達到最終裝備300架的標準,代替完全不符合時代要求的米格21戰鬥機群,那麼需要持續裝備300年才能實現;這顯然是開國際玩笑了。實際上目前該國空軍還有135架以上的米格21。繼續分散在七八個戰鬥中隊,而且還部署的非常靠前。而這些米格21都經過了全球最高標準的技術升級。居然全部是可以發射中距彈的米格21野牛!
這個升級程度,超過了不少其他國家的早期三代機標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不能打中距彈的所謂早期版本的三代機仍然有幾百架之多。把100多架米格21全部升級成了可以發射中距彈的米格21「野牛」版,肯定花了不少錢。每架的升級成本,1500到2000萬美元肯定是有的。但是要知道米格21的原版,最多也就價值700萬美元。花費如此高的代價,等於每架升級後的米格21野牛的實際價格都在2500萬美元以上了。但是實戰表現仍然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比如227空戰中,米格21野牛攜帶2枚R77中距彈和2枚R73格鬥飛彈突入對方空域,但是什麼空戰目標也沒發現,自己的飛彈告警鈴聲就開始震天響,結果飛行員果斷跳傘,最終被俘。這架米格21野牛被擊中後墜毀,甚至4發飛彈也被現場「俘虜」後展出。
這說明給米格21這種雷達天線直徑過小的2代機升級到可以打中距彈的航電水平也完全無用。因為半隱藏的雷達天線直徑連40釐米也做不到,根本無法提前捕捉到對方的空戰信息,更不用說先發制人的鎖定對手發射飛彈,因此完全是被動挨打。本來同樣的資金,完全可以用來採購至少100架以上的光輝戰機。來完全替代米格21這種二代機。光輝再怎麼說,其機頭的雷達天線直接也可以做到60釐米口徑以上,甚至比剛剛引進的,被當做「神機」的陣風的機頭雷達天線直徑還大。那麼為何不提前大量採購光輝戰機呢?到現在理論上可以升空作戰的光輝其實不超過16架。另外6架屬於剛剛裝備還在訓練。還有該國海軍的2到3架上艦版光輝,其實算試飛機而不是列裝機。內部弄不好只有配重,甚至連雷達系統都沒裝。
現在才知道,光輝戰機之所以實際裝備速度蝸牛一樣,根本原因不是採購問題。也就是不是不給光輝「表現」的機會,而是這種組裝貨到現在也沒有解決性能拉跨的老毛病。到現在實際裝備的22架光輝,仍然只整合了發射R73格鬥飛彈的能力,而全部無法發射中距彈,這一點連米格21野牛都不如。而且還發現機炮開火一旦超過3秒,機炮附近的蒙皮就開裂。如此水平,還熱衷於參加國際航展,大肆推銷,就看有沒有最終上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