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手印

2021-02-08 愛塔傳奇


佛教的手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又稱「手印」。在象徵佛說的思想意念時,和世俗生活中的手勢絕不可同日而語。「手印」在開始出現佛像時就是和佛像的造型融匯在一起的。我們平時看到佛菩薩本尊等的圖像、塑像,多是以他們身上的持物或手印來判定其尊名。了解了這個因緣,我們就能更正確的認識手印。

在佛教造像中,必不可少的手印造型,歷來以釋迦牟尼五印為典型。


- 說法印 -


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徵佛說法之意,表現佛陀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時的狀態,所以稱為說法印,也稱轉法輪印。雙手結此印,右手上舉於胸前,掌心向外,左手大拇指、食指(或中指、無名指)扣成環形,其餘三指微伸,表示佛在說法。釋迦牟尼佛、燃燈佛、彌勒佛、文殊菩薩都結此手印、藏傳佛教中的阿底峽、宗客巴等上師也結此手印。


無畏印 -


屈臂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這一手印表示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所以稱無畏印。


與願印 -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願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無畏印配合。白度母、大白傘蓋佛母和千手觀音等也結這種手印,但掌心有一隻眼睛。


降魔印 -


以右手覆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相傳釋迦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以期阻止釋迦的清修。後來釋迦即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於是地神出來證明釋迦已經修成佛道,終使魔王懼伏,因此稱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觸地,所以又稱觸地印。


禪定印 -


以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一手印表示禪思,使內心安定之意。據說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禪思入定修習成道時就是採用這種姿勢。在密教中,這種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來所用,稱為「法界定印」。

如此之外,還有智拳印、期克印、金剛吽迦羅印、合十印、拔濟眾生印、阿彌陀佛的九品印相。在佛教手勢中代表其不同含義。


智拳印 -


又稱菩提印或毗盧大智印,以兩手分別作金剛拳(以四指握拇指於掌中,稱為金剛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於胸前,是金剛界大日如來專用的手印,以智慧為力,以智為拳,代表大日如來的無上智慧。據說此印相表示消滅無明煩惱,能得佛智慧。


期克印 -

以中指與拇指相抵,豎食指,此印是密宗的降魔印。

金剛吽迦羅印 -

兩手各結期克印相交於胸前,明王、護法最常用的手印,手中往往還握有金剛鈴、金剛杵。


合十印 -


又稱合掌印,十指併攏,雙手相和,意指合十法界於一心。密宗造像雙手做合掌印時,多持金剛撅等法器。在供養人像中也常使用此手印。


拔濟眾生印


不空成就佛常用的手印,右手結施無畏印,左手位於胸前,掌心向外,大拇指、食指相捻,其餘手指豎立。


阿彌陀佛的九品印相


又稱阿彌陀佛九品往生印、往生九品印、三三品印、三三品往生印。阿彌陀佛常用的手印。常見的造像是做接引姿勢,右手結予願印,左手持金蓮臺置於胸前,也有雙手相疊,掌心託金蓮臺的。


密教之手印極多,通常以十二合掌及四種拳為基本印,其十二合掌、四種拳如下。


十二合掌


第一堅實合掌,梵文寧尾拏(nivida):合掌,掌中堅相著,十指微離。

第二虛心合掌,梵文三補吒(samputa):十指齊等,頭相合,掌心微開。

第三未敷蓮合掌,梵文屈滿羅(kudmala):如前,空掌內,使稍穹。



第四初割蓮合掌,梵文僕拏(bhagna):二地二空並相著,餘六指散開,即八葉印也。

第五顯露合掌,梵文嗢多那惹(uttanaja):仰兩掌相併,而向上。

第六持水合掌,梵文阿陀羅(adhara):並兩掌而仰,指頭相著,稍屈合之,如掬水狀,似飲食印也。


第七歸命合掌,梵文缽羅拏摩(pranama):合掌,十指頭相叉,以右加左,如金剛合掌也。

第八反叉合掌,梵文微缽哩哆(viparita):以右手加左,反掌,以十指頭相絞,亦以右手指加於左手指上。

第九反背互相著合掌,梵文毗缽囉曳薩哆(Viparyasta):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略似定印。


第十橫拄指合掌,梵文啼哩曳(tiryak):仰二手掌,令二中指頭相接。

第十一覆手向下合掌,梵文阿馱囉(adhara):覆兩掌,亦以二中指相接。

第十二覆手合掌,梵文同於第十一:並覆兩手,以二大指並而相接,十指頭向外。


四種拳



① 蓮華拳

蓮華拳又稱為胎拳。常被用為胎藏部的印母。其印相是握頭反指以下之四指,以大指壓頭指中節側方。如《大日經疏》卷十三所說:「如常作拳法,大指豎之。」關於此蓮華拳的代表意義,多指未敷之蓮華。



② 金剛拳

金剛拳,主要是被用於金剛頂部。《金剛頂經》中所說羯磨印,都是以此金剛拳為其基本。《大日經疏》說其印相為:「以空指在於掌中而拳之」,《金輪時處軌》說為:「以中指、無名指、小指握大指,以頭指拄大指之背。」雖然因流派之不同,金剛拳的結法因而有異,但大多以《金輪時處軌》所說為準。《金剛頂經》說此金剛拳是「一切如為身語心金剛縛智印。」不空的《般若理趣釋》則說:「身、口、意金剛合成名為拳。」兩者都認為此金剛拳是表示一切如來身、語、意之三密活動的總持。



③ 外縛拳

在《大日經疏》卷十三中,稱此為「指在外拳」,但一般只稱為外縛。其印相是合叉二手成拳,十指外現。《金剛頂經》稱它為金剛縛,並說此金剛縛是「二手如月形」,這是以外縛的掌中圓形表月輪。《金剛頂經》中的三昧耶印等,都是以此外縛拳為其印母。依《金剛頂經略出念誦經》所記載,為觀脫出纏縛之月輪而修菩提心觀時,須結此外縛印。



④ 內縛拳

《大日經疏》稱之為第二拳。其印相是十指交叉,十指均屈向掌中。

上述的蓮華拳、金剛拳、外縛拳、內縛拳等四類,若再加上忿怒拳、如來拳則成六拳。

所謂的忿怒拳,是以無名指、中指握大拇指,豎頭指與小指並稍屈如牙。

所謂如來拳,是左手作蓮華拳,右手作金剛拳,並以右手金剛拳握左手的大拇指。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手印圖集
    梵文「mudra 」一詞源自動詞「mud 」,其意為「取悅神靈」。該詞一般指的是印記、符號或標識。在佛教詞彙中,該詞主要用來指佛和神靈所結手印。在早期的大乘佛教肖像畫法中,只有幾個主要手印出現在雕塑佛像上。
  • 【佛教常識】佛手印
    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是具有印度特點的人體語言,表達的含義極為豐富。▌施無畏印即佛陀為令眾生得安樂無畏,普除一切煩惱怖畏,所施予的印相▌禪定印以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
  • 佛教手印知多少 | 帶您認識常見的佛教手印
    佛教造像中常以手勢的不同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也代指佛法的教義,意義豐富,具有極大的內涵。我們在寺院中常見的有五種,即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一般合稱為「釋迦五印」。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五種手印:  ■ 說法印  說法印,表示佛說法時所結的印相。  說法印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舒散。此印表以法摧破煩惱,使身心清淨,象徵佛說法之意。
  • 帶你認識常見的佛教手印
    佛教造像中常以手勢的不同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也代指佛法的教義,是古印度的肢體語言,意義豐富,具有極大的內涵。
  • 佛教手印系列一『基本印之五印』
    手印是指用十指結出種種形狀,是佛教儀軌規範之表記。
  • 密宗手印
    佛教的手印在密教中,佔有極重要地位,具有神秘的力量,象徵諸佛菩薩身、語、意三密中身的秘密。
  • 佛陀的手印——釋迦五印
    佛教的「手印」即手指所結之印契,又稱「印相」。那麼,這些手印什麼特定的意涵呢?又隱藏了哪些大智慧呢?
  • 常見的八種「佛手印」
    無論是來到寺院朝拜還是去往博物館參觀我們總是能夠看到於諸佛菩薩像中他們的雙手相結而變化出各種姿態在佛教中這些手部的姿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也俗稱為「手印」每個手印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根據手印的不同>降魔印、禪定印為認識佛手印的入手處說法印,是佛陀說法時的慣用手印,它的形態是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狀。
  • 佛像常見手印圖解
    手印形式可有多種變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達幾百種,變化莫測。說法印  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舒散。此印表以法輪摧破煩惱,使身心清淨,又稱「轉法輪印」。當時佛舉起右手舒五指,狂象即被降服,該手印即施無畏印。
  • 常見的幾種佛手印
  • 佛手印的含義,你能看懂嗎?
    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是具有印度特點的人體語言,表達的含義極為豐富。
  • 【寺廟設計】佛像常見手印圖解
    佛教的手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又稱「手印」。在象徵佛說的思想意念時,和世俗生活中的手勢絕不可同日而語。「手印」在開始出現佛像時就是和佛像的造型融匯在一起的。我們平時看到佛菩薩本尊等的圖像、塑像,多是以他們身上的持物或手印來判定其尊名。了解了這個因緣,我們就能更正確的認識手印。在佛教造像中,必不可少的手印造型,歷來以釋迦牟尼五印為典型。
  • 最常見的八種佛手印
    諸佛菩薩的每個手印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根據手印的不同我們也可以判斷出這是哪一尊佛或是哪一尊菩薩所以手印也成為了我們判斷諸佛菩薩身份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方法而說起佛的手印可謂是種類繁多我們常以釋迦牟尼佛的五種手印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
  • 教你看懂常見的八種「佛手印」
    無論是來到寺院朝拜還是去往博物館參觀我們總是能夠看到於諸佛菩薩像中他們的雙手相結而變化出各種姿態在佛教中這些手部的姿勢>而說起佛的手印可謂是種類繁多我們常以釋迦牟尼佛的五種手印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為認識佛手印的入手處說法印,是佛陀說法時的慣用手印,它的形態是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狀。
  • 八種佛菩薩「手印」 見者有福
    去過寺院朝拜的信眾,不難發現諸佛菩薩像的雙手有多種姿態,在佛教中這些手部的姿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也俗稱為「手印」。每個手印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下面一起來看看八種常見佛菩薩「手印」吧!說法印,是佛陀說法時的慣用手印,它的形態是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狀。
  • 佛像常見的七種手印
    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是具有印度特點的人體語言,表達的含義極為豐富。    說法印,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徵佛說法之意,表現佛陀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時的狀態,所以稱為說法印,也稱轉法輪印。
  • 阿彌陀佛的手印有哪些?分別代表什麼,你知道嗎?
    在漢傳佛教中,阿彌陀佛造像雙手多結施無畏印和與願印,或一手持蓮華,代表阿彌陀佛以蓮華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在密教中,阿彌陀佛手印有多種,較常見的有彌陀接引印。彌陀接引印九品印的印相有多種說法,較常見者,是以上品印相為兩手相疊,置於大腿上的彌陀定印(伸三指,右手置於左手下)。中品印相為兩手當胸,兩掌向外並列的說法印。
  •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說解+手印大全 ​
    結合天地靈力-降三世三昧耶會 手印:獨鈷印 咒語:金剛薩埵心咒 兵 能量 表示延壽和返童的生命力。 行動快速如鏢-降三世羯摩會 手印:大金剛輪印 咒語:降三世明王心咒 鬥 宇宙共鳴 勇猛果敢,遭遇困難反湧出鬥志的表現。
  • 什麼是「大手印」
    藉由事業手印與智慧手印,皆可達此境界。以業印與智印二者(之修持),樂空和合而臻於究竟成佛的境界,而這也就是大手印修持所達到的。  法王岡波巴說:「印」是萬法自性,涵括輪迴、涅盤一切法盡無餘。此處「印」指的是一切現象本來不生的究竟自性。此體性、究竟境界,或諸法的勝義,與「大印」相關。  在此陳述中,法王岡波巴把「大手印」的「手、印」二字分開,各自賦予意義。
  • 道教手印,又稱「訣
    中國道教手印,在中國道教徒中秘密傳授和運用,其獨具的宗教思想義蘊,只有道教人士才能深刻理解。手印是道士們用雙手的卜指按照祖師口傳圖式結構聯結而成。每個手印有著特定思想內涵,並有固定的名稱。不同手印只在規定的場合使用,因為它只同特定的神靈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