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寺院朝拜的信眾,不難發現諸佛菩薩像的雙手有多種姿態,在佛教中這些手部的姿勢,被稱為「印相」或「印契」,也俗稱為「手印」。
每個手印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下面一起來看看八種常見佛菩薩「手印」吧!
說法印,是佛陀說法時的慣用手印,它的形態是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狀。用拇指捻中指或食指、無名指,並使其它手指自然舒張,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藉以顯示佛說法的莊嚴。
釋迦牟尼佛、燃燈佛、彌勒菩薩、文殊菩薩都結此印。
禪定印,是佛陀在菩提樹下習道時禪思入定的象徵手勢。將雙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把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尖相接,表示坐禪安定之意。
右手總是壓在左手上,象徵方法的完善需要得到智慧的支撐。
觸底印,見右手覆於右膝,手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之意。釋迦牟尼佛在修行成道前,常有魔王來搗亂,以此來阻止佛陀的清修。
後來佛陀以右手指觸地,表示佛陀在成道之前為了眾生,犧牲自己,這些惟有大地可以證知,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終於使魔王懼伏,因此此印也稱為「降魔印」。
與願印,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薩能為眾生滿願,使眾生所祈求之願皆能實現。空無一物的掌心,代表著大千世界的廣闊無邊,亦代表著佛法奧理的深廣。此印也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無畏印相配合。
旃檀功德佛就用此手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也用此手印,但觀世音菩薩的掌心有一眼。
施無畏印,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表面看來,它跟與願印相似,但其指尖是向上而不是向下,這一手印通常結於胸前。佛經上「舉手說法」就是指這個手印。
此手印表示佛為救濟受苦眾生的大悲心,希望能使一切眾生心生安樂,無所怖畏。
合十印,又稱合掌印,指食指併攏,雙手相合,意指合十法界於一身。
對於合十這個姿勢,我們並不會感到陌生。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修行中,雙手合十是能夠經常使用的問候方式。佛弟子對佛菩薩像的合十,對法師的合十,還有師兄間的問安,我們也都會雙手合十。
在印度,合十也表示敬意、尊敬和讚賞。在佛教肖像畫中,合十印被畫成「雙掌合攏」,它是觀音菩薩的幾個化身及其眷屬的主要手印。
四臂觀音、八臂觀音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常被畫成或雕塑成雙手相合的樣態。
施依印,又稱皈依印、護法印,左手拇指的指尖輕觸小指以外任一指的指尖,其它三指自然翹起,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
結此印者有大日如來、觀世音菩薩、綠度母等。
智拳印,又稱菩提印或毗盧大智印,以兩手分別作金剛拳(以四指握拇指於掌中,稱為金剛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於胸前,是大日如來專用的手印,以智慧為力,以智為拳,代表大日如來的無上智慧。
此印相表示眾生無明煩惱的破除後,便能證得佛的無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