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了?美國又有議員提案慫恿川普為臺灣開戰丨騰訊把企業WeChat改成了WeCom丨這些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加劇中美之間危險

2021-02-14 雷火小欣Pro

美國又有議員提案慫恿川普為臺灣開戰

美國禁令生效前 騰訊把企業WeChat改成了WeCom

這些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加劇中美之間危險

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躥訪臺灣之際,美國政客接連提出涉臺法案。據臺「中央社」報導,本周,美國國會參議院共和黨議員斯科特(RickScott)又提出所謂「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要求授權美國總統在大陸「武力犯臺」時得動用武力防衛臺灣,法案甚至鼓勵美國總統與國務卿「訪臺」。美媒稱,該法案呼應了眾議院議員7月底提出的同名法案,成為參議院版本。

  據「中央社」19日報導,共和黨籍的參議員斯科特本周通過新聞稿宣稱,已經正式提出「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報導介紹,法案內容與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泰德·約霍(TedYoho)於7月底提出的同名法案內容一致。斯科特聲稱,法案進一步強化了美臺關係,也增強了臺灣對抗「中國(大陸)侵略」的能力。

  報導稱,這項提案給予美國總統有限的國防授權,在「臺灣受到解放軍的直接武力襲擊、解放軍借武力奪取臺灣實質管轄領土,以及臺灣民眾或軍人遇害或生命受到威脅」等情況下,美國總統有權「動用武力,並採取總統認為的必要與適當措施,確保並捍衛臺灣免受武力襲擊」。報導還稱,法案鼓勵美國總統或國務卿赴臺「訪問」。

  據此前報導,7月底,在經過一番「預熱」後,約霍曾於當地時間7月29日正式提出所謂「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的眾議院版本。消息一出,臺灣外務部門馬上表示感謝。對於約霍的這個提案,臺灣中時電子報30日以「又吃臺灣豆腐」為題發表評論文章稱,表象上看,美國是在友臺挺臺,實際上是不斷藉由臺灣向大陸出招,甚至意存挑釁。有網友當時直言,「保險人:臺灣;被保險人:臺灣;受益人:美國」。

  在斯科特提出參議院版本後,社交媒體上,也有臺灣網友諷刺說,「反正也(只)是提案而已,美國從不打沒有利益的戰爭」;也有人反問這些議員,他們真的只會出一張嘴,打仗時他們願意走在前線嗎?「還是舉家先跑路?」也有網友稱,「開戰的時候,提案的這些人會上前線?」

  針對美國國會此前通過有關涉臺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強調,美國國會有關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現在卻阻撓其他主權國家同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這毫無道理,也是逆潮流而動。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採取切實措施,阻止有關議案成法,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灣和平穩定。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18日上午表示,當天開始,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

  近日美臺互動頻繁,更有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解放軍將會採取何種應對措施。對此,任國強回應,此次演習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近期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臺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這都是痴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分裂行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來源:環球網

美國禁令生效前 騰訊把企業WeChat改成了WeCom

9月19日消息,路透社報導稱,在美國對WeChat(微信)的禁令生效前,騰訊已經把企業WeChat微信應用程式更名為WeCom,將其作為WeChat的潛在替代者。

  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的記錄顯示,騰訊在8月19日註冊了WeCom商標。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應用程式軟體TikTok和微信的有關「交易」(transactions),其中涉及多項內容,包括了自本周日(9月20日)起禁止在美國境內的應用商店提供TikTok和微信這兩款應用程式及更新,禁止微信在美國境內提供轉移資金或處理支付的任何服務。

  聲明稱,此舉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以及針對川普於8月6日籤署的兩項行政令所做出的。

  8月6日,川普曾連續籤署兩項分別針對TikTok和微信的行政令,內容基本一致,即禁止受美國司法管轄的任何個人和實體與騰訊進行任何和微信有關的交易,與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進行任何交易,此交易禁令將在45天後(9月20日)生效。

  不過,「交易」禁令也引發許多人困惑。《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艾米莉·勞哈拉(Emily Rauhala)就在社交媒體上質疑:「『交易』是什麼意思?在美國的某人能發紅包給在中國的家人嗎?我能打錢給我在北京的中文老師嗎?你能把欠朋友的50塊錢發給他們嗎?

  路透報導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將在當地時間周日前發布監管規定,澄清哪些與微信相關的交易將被禁止。

  上述報導還援引騰訊的兩位消息人士話語稱,WeCom不在美國對微信相關交易禁令的範圍內。

  美國司法部16日表示,羅斯不打算針對僅僅是下載或使用微信交流個人或商業信息的個人或團體,美國微信用戶可以繼續下載和使用微信,不會承擔違反總統令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目前,騰訊對此沒有置評。

  針對美國的禁令,我國商務部發言人19日表示:「我們注意到美方有關舉動。美方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與行動應用程式WeChat和TikTok的有關交易,嚴重損害有關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發言人指出:「美方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多次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理由對上述兩家企業進行『圍獵』和打壓,嚴重擾亂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損害了國際投資者對美國投資環境的信心,破壞了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中方敦促美方摒棄霸凌行徑,立即停止錯誤做法,切實維護公平透明的國際規則和秩序。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來源:觀察者網

這些迷思會加劇中美之間危險的核動態。

  自1964年首次進行核試驗以來,中國對核武器的態度往往與其他核武國家不同,這讓學者和分析家感到困惑。當冷戰時期超級大國進行軍備競賽時,中國卻致力於建設一支「精簡而有效」的核力量。自獲得核武器能力以來,中國公開宣布堅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並宣稱「中國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將核能力保持在國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學者們將中國歷來有所保留的核戰略和政策歸結為一系列因素,從領導層的觀念、國內和組織的限制到戰略文化和軍民關係。

  美國「戰爭困境」網站: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

  但無論中國核戰略的來源是什麼,外界對它的誤解仍然存在。

  關於中國核力量的第一個迷思是,認為中國在其地下隧道中隱藏著一個龐大的核武庫,可能有數千枚核彈頭。事實上,關於中國核武庫規模龐大的說法並不新鮮。然而,這些說法鮮有證據支持。美國政府和獨立專家對中國核力量最可信的估計證明,北京的核力量規模相對有限——儘管日益先進。五角大樓對中國軍力的最新年度報告估計,中國約有100枚洲際彈道飛彈,並認為中國的核彈頭儲備「在200枚以下」,甚至低於許多權威估計。

  第二個迷思是,認為北京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是個騙局。中國聲稱堅持不首先使用政策,即只有在應對其他國家的核打擊時才會使用核武器。幾十年來,中國一再聲明這一政策,包括在去年的國防白皮書中。長期以來,美國觀察家懷疑這一政策的真實性。但是,從公開和機密的重申不首先使用的中國軍事文件中可看出,這一政策沒有變化。

  第三個迷思是,認為中國開發和部署了一系列核作戰能力,包括戰術核武器。戰術核武器通常被定義為安裝在短程運載工具上的低當量彈頭,用於打擊戰場上的軍事目標或其他高價值戰區目標。去年以來,一些美國媒體稱中國正在或已經部署一系列戰術核武器。但這種說法缺乏依據。

  這些迷思會加劇中美之間危險的核動態。認為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是假的,會增加華盛頓將中國的決心信號誤認為是準備進行核打擊的風險。不信任的增加可能導致北京錯誤地認為,美國對其飛彈部隊的偵察是即將對中國核威懾力進行打擊的信號。同樣,認為北京隱藏了一個戰術核武器庫,也會增加美國對中國可能進行核打擊的焦慮。也許最重要的是,上述迷思的誤導可能反過來使它們成為現實。

來源:環球網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有利於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農業綜合經營效益。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

——習近平

相關焦點

  • 這些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加劇中美之間危險
    美國「戰爭困境」網站9月18日文章,原題: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  自1964年首次進行核試驗以來,中國對核武器的態度往往與其他核武國家不同,這讓學者和分析家感到困惑。當冷戰時期超級大國進行軍備競賽時,中國卻致力於建設一支「精簡而有效」的核力量。
  • 對中國核武器,這三個迷思非常危險
    美國「戰爭困境」網站9月18日文章,原題:對中國核武的危險迷思  自1964年首次進行核試驗以來,中國對核武器的態度往往與其他核武國家不同,這讓學者和分析家感到困惑
  • 竟然有人慫恿川普為臺灣開戰!
    華為5G重磅入駐生活館,P40、Mate、nova系列超額返利低至「3折」,返利可抵現金,秒福袋,送朋友,不限期不清零賺到了,戳圖購美議員將提案授權總統為臺灣對中國大陸動武?此事引發島內網民熱議,有島內網民「恍然大悟」稱,原來美國武力「協防臺灣」到現在都沒有法律依據。飛機軍艦繞來繞去純展示而已。還有人說,美國會為臺灣動武是今年聽過「最大的笑話」。臺灣媒體稱,聲稱要提案者是美國「友臺派」、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遊賀(Ted Yoho)。
  • 臺灣這兩個時間最危險
    但雙方都應有所克制,臺灣最危險的時間可能是在11月大選前,或是美國總統明年就職的時間點。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奎博說,蔡英文的判斷很清楚是臺灣要站在世界抵抗中國的最前線,因此民進黨並不重視兩岸關係,甚至是利用兩岸關係惡化強化執政資本。臺灣應該破除兩大迷思,一是臺灣的國防力量足以抵抗解放軍的攻擊,二是價值同盟可以轉換成軍事支持,否則屆時只能看到外交口頭力量。
  • 慫恿川普去臺灣的人出現了.
    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躥訪臺灣之際,美國政客接連提出涉臺法案。據臺「中央社」報導,本周,美國國會參議院共和黨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又提出所謂「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要求授權美國總統在大陸「武力犯臺」時得動用武力防衛臺灣,法案甚至鼓勵美國總統與國務卿「訪臺」。美媒稱,該法案呼應了眾議院議員7月底提出的同名法案,成為參議院版本。
  • 慫恿川普訪臺的人出現了
    據臺「中央社」報導,本周,美國國會參議院共和黨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又提出所謂「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要求授權美國總統在大陸「武力犯臺」時得動用武力防衛臺灣,法案甚至鼓勵美國總統與國務卿「訪臺」。美媒稱,該法案呼應了眾議院議員7月底提出的同名法案,成為參議院版本。
  • 【情報實戰】美國議員利用社交媒體推動 TikTok禁用法案案例分析
    而對社交媒體上美國議員的持續監控分析,發現相關言論的源頭,跟蹤這些言論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傳播狀態,對於預警的識別和判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可以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預警黃金窗口期」。2.事件回顧 隨著中美對抗形勢的加劇,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措施也愈加嚴厲,8月 6日,川普籤署行政令,將禁止美國個人和實體與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2進行任何交易;而美國參議院當天也通過法案,禁止聯邦僱員在政府設備使用TikTok。
  • 美國到底能保證得了臺灣什麼?
    對於美國國會推動的「臺灣保證法」,島內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學者黃奎博上月就曾在《中國時報》網站上撰文嘲諷:「『臺灣保證法』不保證臺海安全」,因為,美臺軍事方面強化聯繫可能危害臺海和平。其實,這兩個提案此前已經被臺媒炒了很久。
  • 原創丨臺海局勢,已經非常危險!
    點藍字佔豪✕瀘州老窖紀念酒查看購買臺海局勢,最近越來越緊張,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中國政府一直在為和平統一而努力,並不希望訴諸武力,但大陸從來沒有放棄過武統這一手段。那麼,現階段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武統臺灣?
  • 對我國極度危險的美國聯邦參議員和佛州參議員馬可・魯比奧——評盧比奧的所作所為
    魯必奧反華言行種種這幾年幾乎每次美國議會提出反華提案,都有他參和。魯比奧還在一次聽證會上向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發難」,問他究竟有沒有對孔子學院的活動予以關切。2019年,魯必奧提出法案要求類似孔子學院這樣的機構要登記為外國代理人,並推動限制向擁有這些項目的學校提供聯邦資助,2月致信佛州的五所學校,敦促它們結束孔子學院項目。
  • 美國加緊對臺軍售,是嫌臺灣當局死得不夠快?
    在短短一周時間內,美國國務院兩次批准向中國臺灣省出售武器,10月22日出售武器金額約為18億美元,26日金額為23.7億美元。這次參與軍售交易的三家美國軍工龍頭企業都受到了中國的制裁。洛克希德.馬丁出售過:戰術彈道飛彈、F16戰機、愛國者3飛彈系統、MK48魚雷等。
  • 關於「核武裝臺灣」論的推演
    近日,筆者在翻越有關臺灣問題的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了一篇發表於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上的奇文。該文作者麥可·魯賓是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常駐學者,也是一位地緣戰略專家。他在文中除了和其他美國學者一樣對中國無端指責謾罵之外,還提出了一個極其危險而荒唐的「神論」:讓臺灣成為核武器大國,從而阻止中國武力統一臺灣。
  • 中美將開戰?中國:山姆大叔我們不約!
    快來看看新聞具體咋說的: ★  美國的軍事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拋出由美國陸軍委託所做的研究報告《與中國開戰》,其中斷言中美2025年左右開戰。而且,中美開戰可是個「老梗」。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和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往來越來越多,所謂「中美大戰」這樣的傳言也就隔三差五都會被有心人「翻」出來做做文章。
  • 世界憂中美南海「開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門口?
    主管東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當天還慫恿其他國家仿效美國,一起給中國難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2日用「十分不負責」「十分危險」奉勸美方不要冒險。俄羅斯媒體指責美軍在「犯規的邊緣玩遊戲」,稱這種極度無禮的挑戰在「考驗解放軍的克制力」。南海上空濃濃的火藥味令一些人擔憂中美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兩國是否「開戰」的話題再次升溫。美軍會進入中國島礁12海裡之內嗎?
  • 五分鐘財經新聞早茶丨4月13日丨星期五(語音版)
    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認為,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過去中央集中發力調現在變成分散調,從行政證手段調變成稅收、信貸這些市場工具來調,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包括消費稅、空置稅,這些肯定會出來的。15、北京首批企業自持租賃房將入市:10年租金不變 全精裝  北京日報:源於北京2016年「9·30」樓市新政的「企業自持租賃房」迎來入市,萬科翡翠書院即將啟動預租。
  • 田雷 美國總統到底有多危險?
    事實上,由於國內法學界在很長時間內一直存在著美國憲法的拜物教,也由於美國憲法的理論和實踐在相當程度上宰制著中國憲法學在學理和制度設計時的想像力,因此,阿克曼的警鐘就不單單是為了美國讀者所敲響的,同樣是為中國憲法學所敲響的。
  • 【臺灣問題】中美關係新態勢下的臺灣問題∶走向與評估
    實際上,自川普 2017年1月入主白宮,特別是 2018年其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摩擦以來,中美關係出現了新態勢,兩國已進入全面競爭狀態。在臺灣問題上,美國政府不斷挑戰中國底線,國會動作頻頻,美臺實質關係進一步大幅提升。與此同時,臺灣島內政治發生了劇烈變動,民進黨當局不斷惡化兩岸關係。中美關係新態勢將對兩岸關係產生深刻影響。特別是在 2020年美國大選之後,中美之間的競爭和衝突可能進一步加劇。
  • 美國籤署《臺灣保證法》 令中美關係再入囚徒困境
    1979年中美建交,兩國關係正常化。然而,美國自始至終不放棄將臺灣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棋子。在《中美建交公報》的中文版裡,美國「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在英文版中「承認」一詞沒有用語義明確的「admit」或「agree」,而是用含糊的「acknowledge」。
  • 試圖「全面」打壓中國,美議員急推反華法案
    「美國之音」報導稱,這些法案涉及諸多議題,包括對抗中共全球「惡意影響力」,推動美國在5G標準設立上的領導地位,對在聯合國系統內發揮「惡意影響力」的會員國追責等。「共和黨的法案將中國列為頭號國家安全威脅。」《華盛頓時報》報導說,「中國工作組」主席、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麥考爾20日渲染中共「惡意行徑」造成「代際威脅」,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不能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