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約旦遊記—凱撒利亞國家公園

2022-01-31 以色列教育諮詢工作室

作者 :杭州老魏-魏老師

來源:新浪微博

旅行車沿著海邊的公路一直往北走。天氣極好!車的左側是藍色的地中海,美景相伴真舒服。

郝導開始介紹以色列,話題自然離不開巴以衝突。現在的以色列有嚴密的防空系統,巴勒斯坦的火箭彈一發射,以方就會發現。發現火箭彈之後就計算它的落點,如果落入無人區就任其飛行;否則就用飛彈攔截。為此以色列全境雷達密布,據說有時會影響到正常的網絡通信。總的來說,以色列是和平安全的。郝導還介紹了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現代化的農業等,這裡就不一一轉述了。一句話:以色列和猶太人不簡單!

今天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凱撒利亞(KAESAREA)。凱撒利亞是《聖經-使徒行傳》中常提到的一個港口,一座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古城。

凱撒利亞是賽達國王斯特拉頓一世所建的Stratonospyrgos城的舊址。公元前90年,由猶大國國王亞歷山大•詹尼亞斯攻佔,成為一座猶太城市。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徵服此城,並令其自治。大希律王(大希律王亦被稱為希律大帝一世,是羅馬帝國在耶路撒冷的代理王)在位期間,大力建設此城,並改其名為凱撒利亞,意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凱撒大帝之城」,以向羅馬示好。公元前22年在此建造深水人工港,並配以神廟、市場、大燈塔等市政設施,力圖將此城打造為地中海貿易重鎮。公元66年,凱撒利亞城中的猶太人不滿羅馬人的統治,揭竿而起,但遭殘酷鎮壓,2萬多名猶太居民被血腥屠殺。這成為隨後猶太戰爭爆發的起因,還導致了耶路撒冷和猶太第二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公元639年,凱撒利亞被阿拉伯人佔領,1101年又落入十字軍之手。1254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重新在此構築工事,修建十字軍城堡。其後幾經戰亂和地震,凱撒利亞的建築大都損毀和沉入海底,凱撒利亞從此湮沒在寂寂黃土中。

以色列建國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出資開發,將此地開發為旅遊業為主的定居點。是以色列唯一由私立機構(「凱撒利亞發展集團」)管理的定居點。

車行約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凱撒利亞國家公園的南門。


從南門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藍色的地中海。

路的左側有古城牆,城牆前擺放著出土的古羅馬雕塑。


19世紀末,人們開始在凱撒利亞進行考古發掘工作,這些古蹟才得以重見天日。


我沿著古城牆走,邊走邊看。古城牆延伸出半圓形的外形,上面還有鐵製的欄杆,下邊有拱門。 

繞了半圈之後,城牆沒有了。這才看到一座半圓形的古羅馬劇場。
劇場看臺分兩個臺級,共二十四層。看臺底部平整,半圓形,可擺放座椅,對面是舞臺。這個劇場仍在使用,據說最近還演出過歌劇「圖蘭多」。

我走過舞臺,這是劇場另一側的石拱門。拱門下的道路鋪著木板,看上去是劇場演出時觀眾進出的重要通道。


穿過石拱門,是一片開闊地。地上是一大片葉片呈淺綠色至鮮紅色的火祭,遠處則是更廣闊的古城遺址。 
我沒有往前走,而是繞著劇場的外牆走。我想再看一次這座古羅馬劇場。 

我從劇場的拱門進去,爬到了劇場看臺的最高處。站在高處,遠處的地中海盡收眼底,漂亮極了。羅馬人真會享受生活!

這裡擺放著許多雕刻精美的古羅馬大理石柱頭,柱頭下是不鏽鋼製作的支柱。雖已殘破,卻可想見,圓形劇場曾經是多麼壯麗,多麼輝煌。我第一次見到石棺是在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考古博物館,眾多雕刻精美的石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石棺沒有繁複的雕刻,但是簡潔明快的幾何造型賦予了它有力度的美感。背後一排排羅馬石柱頭更加襯託出歷史的厚重。

斷垣殘壁的最西側已經快到海邊,那裡有一條小道。我沿著小道往北走,看到了美麗的地中海。

一條岬角伸向海中,一些人站在海中的礁石上釣魚。

往南看是Submarinean港,它的後面是一個發電廠。

我沒有在海邊多逗留,我想先看賽馬場。也許是為了保護古蹟,到賽馬場的看臺沒有路。只能從石頭堆裡走,我走到那裡看著整個賽馬場。賽馬場面朝大海,長360米,寬60米,右側有階梯狀的看臺。也許賽場仍在使用,暗紅色泥土上的馬蹄印、馬車的車轍清晰可見。當年,賽道上馬車疾馳、塵土飛揚、驚心動魄的場面似乎出現在眼前。

在賽馬場的西南角有一段圓弧狀的臺階,背後就是古宮廷的遺址。我想臺階是供王公貴族觀看表演而修築的。


宮廷的建築早已蕩然無存,遺址上只有依稀散布的羅馬圓柱。宮廷中間的荒地上生長著大片的火祭。我在葡萄牙的羅卡角,歐洲大陸的最西端也見過大片的火祭,也許在強烈的海風下這種植物最能成活。

宮殿前面,地中海邊,是當年的古港口。我走到海邊,現在這裡是遊人垂釣的好地方。 


往右看,更大的一個岬角伸展入海。岬角的頂端曾經聳立著一座古燈塔,如今也不復存在。現在那裡是一家餐廳。 
我們跟著郝導穿過整個賽馬場,往北走。緊挨賽場的一片古建築,是當時的溫泉浴池。 
我在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英國的巴斯都看過古羅馬浴池。據說羅馬人特別喜歡泡澡,常常是泡完澡再開會議事。

我們往西北側的海邊走,近觀古燈塔舊址。


這裡有一座木橋,橋下是護城河。橋的一頭在海邊,一頭通往一個拱門。拱門裡據說是十字軍入侵時修建的古城堡,用於抵禦阿拉伯人的進攻。

一對以色列姑娘站在木橋上遊玩。我試著把鏡頭對準她們,沒想到她們落落大方地和我做著手勢,開心地笑著。


看著她們青春的、燦爛的笑容,心中不由地感嘆:青春真美!青春無價!

穿過古堡,往左走就看到一大片草地和一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 

這裡人比較多,更像一個普通的公園。

沿著草地邊的路往前走,前面是一條大道。往左通向剛才看到的古燈塔遺址,那個伸展入海的岬角。


我們往右走。走過那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時,看到裡面已經改造成一家餐廳。餐廳的另一側就是大海,外面的空地上有桌椅,遮陽傘。許多遊客坐在那裡聊天、喝咖啡。

我們慢慢地走出古城,這是古城門附近的城牆。

這是凱撒利亞國家公園的北大門,也是正門。 
最後我想簡單介紹一下出資開發凱撒利亞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被譽為「國際金融之父」,一位德國猶太人。人們常說:「猶太人在家裡打個噴嚏,世界上多數銀行都將感冒。五個猶太人湊在一起,便能應付國際股票市場。」

2013年9月15日我在英國遊覽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沃德斯登莊園,沃德斯登莊園由梅耶的重孫之一費迪南(Ferdinand)所建,是英格蘭境內最有法國特色的大型精美的莊園。這次遊覽凱撒利亞,再次感受到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和魅力,印象更加深刻!

  推薦閱讀

>>>以色列、約旦遊記—海法-大同教聖殿花園<<<


相關焦點

  • 忐忑中東行之以色列
    印象中以色列就不是個太平地,與阿拉伯國家積怨已久,新聞聯播中也曾經常和巴勒斯坦互射飛彈。
  • 以色列與約旦旅行日記(一):漫步在以色列的午夜
    清晨的耶路撒冷於是,在2019年的十一假期,我計劃了以色列+約旦的旅行,雖然中東仍有小規模戰爭和恐怖活動,但大體是安定的。從現代化、世俗化的特拉維夫開始,追著耶穌的誕生、傳教與死亡,一路到耶路撒冷,途徑傑拉什古城、死海,和十字軍東徵登陸的海港城市雅法,當然還有我最心愛的古蹟——佩特拉古城:本篇是第一篇,主要是過境約旦前的以色列行程。由於正趕上猶太新年,以色列城市的餐廳和景點都不開門,這段時間正好去約旦轉轉,探秘傑拉什和佩特拉古城,再回到以色列直奔耶路撒冷。
  • 以色列分析家:伊朗從約旦邊境到地中海圍困了以色列
    據伊朗官方通訊社報導;  以色列分析人士在以色列網站(N12)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伊朗在以色列接壤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地區部署部隊,只要放棄部署飛彈,這個事實不會改變。他寫道:在戈蘭高地及浩蘭省,敘利亞軍隊與黎巴嫩真主黨和俄羅斯及伊朗支持的民兵一起控制了德拉。德拉就是敘利亞軍隊和武裝叛亂分子的最後據點。
  • 約旦——一生必去一次
    約旦位於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西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相連。從近代歷史來看,早先一直處於中東混戰中,近年來,約旦政府致力於民族經濟的發展,取得重要成就。
  • 有不遜俄羅斯的戰鬥民族,這個國家竟私藏全世界「紅眼」的絕美風景!
    1948年建國後,周邊眾多國家向以色列發起挑戰,後被一一阻止,接下來幾年大量的猶太人難民撤回以色列。人口驟增,以色列成為了自由的民主制的國家。槍林彈雨的歷史也為這個國家增添了迷幻的色彩。地中海岸邊的凱撒利亞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公元前22年動工,歷12載方成,集希臘和羅馬風格於一體,氣勢恢宏,極盡奢華。
  • 約旦國王親自開飛機去找ISIS報仇了?
    約旦的東邊是伊拉克的安巴爾省;西邊是從沒消停過的的以色列人和巴基斯坦人;北邊是岌岌可危的敘利亞;「基地」組織一直虎視眈眈……看來阿拉伯的國王不好當啊。此外,而約旦亞喀巴的紅海之濱2014年將矗立起一座「星際迷航」主題公園,名為「紅海天文館」,這個粉絲的阿卜杜拉二世發展基金是主要投資者之一。
  • 阿拉伯國家那麼多,為啥眾拳難敵以色列?
    戰時,德國在中東地區極力宣傳反殖民主義思想、拉攏阿拉伯國家,威脅到英國利益。於是,英國決定支持渴望獨立的阿拉伯人走向聯合。埃及擔起「排頭兵」職責,組織各國商討聯合事宜。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外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開羅舉行會議,通過《阿拉伯聯盟憲章》,阿盟正式成立。
  • 核查|以色列士兵射殺在公園玩耍的巴勒斯坦小孩?
    簡體中文社交網絡流傳一段視頻,聲稱以色列士兵射殺在公園玩耍的巴勒斯坦小孩。
  • 埃及遊記一:土地和人口
    非洲有五十多個國家,撒哈拉以北,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是阿拉伯國家,講阿拉伯語,以阿拉伯人種為主。他們當然不是本來的非洲主人。中東離這裡很近,阿拉伯人侵入以後,逐步把土著的黑人擠壓到南方去,或者同化,或者消滅,零零星星的黑人或者黑白混血還有,但數量已經很少了。他們當然信仰伊斯蘭教。事實上,伊斯蘭教已經大大地向南侵蝕進真正的黑非洲。
  • 以色列是主權國家,軍事實力那麼強,為何不直接滅了巴勒斯坦
    以色列是主權國家,軍事實力那麼強,為何不直接滅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從一開始就推行兩國政策,是被約旦和埃及主導的巴勒斯坦不同意,他們想佔領整個巴勒斯坦東部地區(西部巴勒斯坦已經被約旦佔領並且成立了約旦這個國家)。
  • 以色列高官:巴林和阿曼可能是在阿聯後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
    8月16日,以色列情報部長表示,巴林和阿曼可能是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後又一批與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海灣國家。
  •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正在「大和解」?
    2020年9月,美、以、阿、巴籤署「亞伯拉罕協議」,宣告阿聯、巴林實現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時隔1個月,美國、以色列和蘇丹三方於10月23日發表聲明,宣布以色列與蘇丹結束敵對關係,建立外交關係。蘇丹是繼阿聯、巴林兩國與以色列締結「亞伯拉罕協議」之後,今年第三個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
  • 以色列六天時間打服三個國家,卻不敢硬碰這2個亞洲國家
    說起姿態強硬、動作迅速等作戰風格的國家,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俄羅斯。然而,並不是只有俄羅斯這種大國才會展現強勢的一面,人口不足千萬、在戰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以色列,打起仗來著實當得起「穩、準、狠」三個字。二戰後才建國,連勝五次中東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更是以6日時間徹底打敗埃及、約旦、敘三國軍隊,以色列軍隊的強勢有目共睹,它的軍事力量在亞洲範圍內也可以排到前列。不過,以色列在亞洲也做不到想打誰就打誰,這兩個亞洲國家它並不敢真的硬懟:一個大家都知道,另一個則是伊朗。
  • 巴林也要與以色列建交,還有多個國家在排隊:只有少數人不滿
    當地時間9月11日晚,巴林國家通訊社報導,巴林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當天與美國總統川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實現了三方通話
  • 達人遊記 | 一生一次!這片神秘壯美的土地值得你來!
    最值得一看的是兩座教堂-聖約翰教堂和聖喬治教堂,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還可以去馬代巴考古公園,那裡也保存了不少馬賽克遺址。尼波山離開馬代巴小鎮很近,據說這裡是摩西埋葬的地方,如今也成了朝聖地。無論你在以色列死海還是約旦死海享受泡澡,都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
  • 以色列迎來高光時刻!阿拉伯國家集體響應,沙特即將與以色列建交
    在美國白宮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以色列和阿聯宣布他們「同意全面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白宮的聲明還說,來自以色列和阿聯的代表團將在未來幾周舉行會議,籤署有關投資,旅遊,直航,安全和建立互惠使館的雙邊協議。庫什納在背後出力不少在宣布阿聯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後,庫什納對記者說:「另一個國家很可能在未來幾天與以色列達成交易。」
  •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教會世界怎麼打仗,用6天打敗三個國家
    不過,這次埃及決定要後發制人,靠著堅固的防線將以色列擊退,然後坐等主動發起進攻的以色列被國際輿論譴責,到時候他們只能灰溜溜地退兵,於是埃及和敘利亞將主力部隊,駐紮在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建立防線,同時與約旦籤訂了共同防衛條約,一致對付以色列,並再次對以色列封鎖了蘇伊士運河。
  • 約旦險些步埃及突尼西亞後塵:結果沙特成大贏家,伊朗躺槍
    ,幾乎與2011年的埃及一模一樣……但關鍵時刻土豪沙特伸出援手進入6月以來,中東國家約旦的形勢出現重大變化。約旦只有600多萬人口,近9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國土幾乎都是貧瘠的不毛之地。與周邊的海灣阿拉伯國家相比,約旦幾乎沒有任何油田。所以,約旦在建國之後面臨的兩大難題一是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二是如何在阿拉伯大國與以色列之間贏得安全上的生存權。毗鄰中東衝突中心的約旦,能夠成功在各種勢力夾縫中維護自己的安全和穩定,確實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 巴勒斯坦這麼慘,真該怪以色列嗎?
    巴勒斯坦的領導人如果真有政治智慧,完全可以這樣做——讓那些願意待在以色列領土上、成為其公民的阿拉伯人成為以色列公民。那些不願意受「異族奴役」的巴勒斯坦人,可以通過公投的方式,併入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反正你們同族同文同種同信仰,加入這些「同宗兄弟」國家之後,會有更好的保障,何樂而不為呢?追根溯源,巴勒斯坦這個國家,本來是美蘇異想天開搞出來的。
  • 為什麼巴勒斯坦被以色列打的快滅亡了,依舊沒什麼國家出手幫助?
    但是巴勒斯坦在國際上被很多國家所同情,巴勒斯坦問題,也成為國際各國譴責以色列的重要工具。巴勒斯坦實際控制的區域不到曾經的20%,其餘部分已經悉數被以色列所佔領。而對於巴勒斯坦,真的沒有國家願意提供真正的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