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以色列就不是個太平地,與阿拉伯國家積怨已久,新聞聯播中也曾經常和巴勒斯坦互射飛彈。另一方面,傳聞阿拉伯國家男人又特別好色,所以這次我一男帶四女,不得不說是壓力山大...
定下行程前我特意查詢了旅遊安全指南 (搜索travel risk map) ,以色列就是圖中唯一的綠色,東北面敘利亞伊拉克你懂得, 綠色代表醫療條件好, 此外安全評級是良好(次於中國日本歐洲),基於這兩點我說服了老婆以及她的閨蜜們...又適逢紅海行動熱映,洗腦成功的我於是登錄了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結果看見大使館發布旅遊忠告,截止3月31號提醒赴以公民注意安全,嚇得我趕緊備案了我團的信息...Ps:有人可能會對這種信息不感冒,其實使館應該是掌握了以色列境內很多情報的,好多風吹草動都是知道的,所以這類提醒並非空穴來風...
買機票我們是不走運,撞上逾越節上海猶太人回國,去程座位坐的挺滿,不像回程時那麼空可以獨佔一排...
這裡插播一段小知識,所謂逾越節, 源自於聖經舊約的故事,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上帝決定懲罰欺壓猶太人的埃及人,挨家挨戶去查水錶,猶太人就在自家門口做特殊記號代表passover,即可免於懲罰,而埃及人就遭殃了。 這故事不免讓人聯想到了祖國的拆遷工作,不過那一個大大的拆字恐怕是挺受歡迎的…歷史歸歷史,現在猶太人喜歡在逾越節外出旅行…
回到飛機上的事,我們乘坐的是海南航空,來自東方的航空小姐美麗端莊。機餐中規中矩不過有提供幾種烈酒,同行的美女喝的high起,美中不足的是美酒配上一次性紙杯,似乎不夠有逼格。
出於各種因素,飛往以色列的航班需要避開敵對國家,所以飛行距離要比實際距離遠的多。去程大概是12h。這時間都快飛到倫敦了…
登機後還是有點小插曲的,一個猶太老太佔了我們的座位一直不肯讓,空姐空少用英語相勸,特別溫柔禮貌,老太反而特別強勢,說自己是老客人,一直坐過道的不想坐窗邊,並要求見領導。好吧見了領導人家統一戰線不讓她亂坐,她還回過頭來問我你們想和我換位置嗎,我心裡豎了個中指微笑著說不不不我就坐這。老太這才老老實實坐她位置去了,順帶怒氣衝衝的將座位上的毯子扔我這了,誰知幾個小時後她又把地上的毯子撿了回去蓋起來了...過了十二個小時著陸後,這位婆婆仍是不依不饒,下飛機的時候還指著空姐說回上海的時候要找她領導投訴她...
飛機降落的是以國父名字命名的本古裡安機場。
窗外明媚的天氣仿佛在歡迎我們,二話不說,出關上大廳一樓europcar拿車(工作人員效率不是一般的低)。
五個人人手一個大箱子的我們租了兩輛車,兵分兩路向凱撒利亞出發。
在以色列開車,谷歌導航是不靈的, 當地人推薦用waze,有中文語音播報,能提示前方有警察,甚至能規避危險路段,不過和谷歌一樣這個waze也是個悶葫蘆,能沉默的時候他一個屁都不放,習慣了國內細緻周到的高德,我時常懷疑這個waze已經沒信號了…
第一站凱撒利亞, 是一座古羅馬海港,我們去的凱撒利亞國家公園,裡面到處可見古羅馬風格的斷壁殘垣,石柱和牆磚。
到達時已經是飢腸轆轆的正午,趕緊找了家餐廳解決溫飽問題。
在以色列的第一頓是西式簡餐,食物雖簡但價格不低。
沿著公園的海灘一路走向古劇場,正巧碰上公園裡老爺車愛好者集會,空地上停滿了古董級的各個品牌的老爺車,於是隊伍裡的美女們紛紛戲精上身,扮起了模特拍拍拍…
公園裡最值得一看的是依山而建的半圓形劇場。
拾級而上坐到山頂, 看看蔚藍天空, 吹吹地中海的海風, 聽著遠處驚濤拍岸, 想想自己和千年之前的古羅馬人同坐一席,也是蠻奇妙的。
偌大的劇場的設計考慮了聲學傳播,站在最中心即便輕聲細語,頂席的人也能聽得一清二楚,不過這都是宣傳,實際嘛...如此精心設計的娛樂場所,據說席位都是貴族鎖定的, 要是貿然佔了他人的座位,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
離開凱撒利亞, 我們快馬加鞭奔向阿卡,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城市,進入阿卡城中心區域之前, 我們發現了一個以色列城市的特點: 紅綠燈特別少,取而代之好多街心轉盤阿!每次waze導航播報街心轉盤的時候我們都頭皮一陣發麻,這種魔性的轉盤往往不大,但走錯出口就是南轅北轍…而且你不能隨意進去轉圈, 得讓先進去的車轉完,不過這也不是絕對,我就碰到幾個插到我前面的,人家大老遠會朝我揮手致歉,也罷也罷,至少我跟他們也學了這麼一招插隊大法…進了主城,到處都是小商店,餐廳,阿拉伯商販沿街賣著阿拉伯切糕,冰沙,榨石榴汁,街上還有馬車巡街拉著遊客繞圈,生活氣息好濃!
可惜今天來晚了,騎士大廳5點就關了, 順帶內部的統一售票點都關閉了, 附近的幾個旅遊景點都去不了了..無奈取消明天計劃中的提比利亞,再戰阿卡。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有點時間,就到處逛逛感受下傍晚的阿卡(很阿拉伯,有木有)。
帶著些許遺憾,一行人驅車來到了海濱城市海法,海法是個山城,今晚我們就住在山上一戶人家家裡。房子是在airbnb上找的,房東是一對老夫婦,我們住別墅的一層,他們住樓上。以色列停車不便宜,還好房東自帶停車位,老頭子還親自監督我們停車,要求特別嚴格,絲毫不能壓線,還得停在車位的正中央,老頭解釋說,他們這每晚還有人檢查停車,要是沒停好是要吃罰單的…
(從窗戶可以眺望地中海)
第二天起來,找到了一家很贊的咖啡店。寬敞明亮的玻璃房裡瀰漫著醇厚的咖啡香,夾雜著剛出爐的麵包香。環顧四周,邊喝咖啡邊看報紙或歡快交談的中老年人居多,連空氣中都散發著「悠閒」。老婆說這是她的dream早餐店之一。吃完早飯,頓時元氣滿滿,五星推薦這家叫tibi coffee shop 的店。
來了海法,自然就要去大名鼎鼎的巴哈伊空中花園了。這個花園其實就是巴哈伊教的總舵。巴哈伊這個宗教,非常年輕,創立於19世紀,理念是追求世界大同,令人驚訝的是在國內也有信徒,比如潘石屹,還有方大同的父母,所以人家的名字這麼崇高…
花園的入口是在山上,從早餐店走路過去大概十分鐘。一路是安靜的住宅區。
(入口就在這簇三角梅後面)
入口處有簡單的安檢。聽說這裡的工作人員都是信徒來志願服務的,不由對他們的信仰肅然起敬。他們對我們幾張東方面孔很友好。
無意中看到有遊客在屁股兜裡插了把手槍,女生們嚇了一跳。畢竟才來以色列第二天,還沒有適應「槍不足為奇」的環境。
巴哈伊花園分為上中下三段,我們就近先去的上段,入園後從高點俯瞰整個花園,美景盡收眼底,可惜中間不對外開放,實際上遊客只能在外圍飽飽眼福。
(拉近鏡頭還可以了解海法市容)
(相機轉個九十度繼續看市容)
在廊臺上各地的遊客紛紛默契的在拍照,我們自然也不例外,有趣的是有一群阿拉伯模樣的小青年上來圍著我一一要求和我自拍合影,搞得我受寵若驚,原來國內老外被國人要求合影就是這種感覺阿!
大概逗留了半小時,就開車去山下,換個角度仰望花園。
差不多快中午了,前往阿卡去彌補昨天的遺憾。
(海法市區裡路過的這棟樓,簡直就是上海武康大樓的翻版)
(高速上終於看到了持槍的大兵)
在遊客中心附近的停車場停好車,找了家阿拉伯烤肉店吃午飯,固定菜單的家庭餐,餅,烤肉,色拉,鷹嘴豆泥等等,十足的阿拉伯風味。
(鷹嘴豆泥是為數不多的我們認為好吃的食物)
(肉夾饃)
其實這個Kebab烤肉,雖說源於阿拉伯地區,我還是更喜歡法國的做法,比這邊的阿拉伯做法更好吃,法國的烤肉說是小牛肉和火雞肉混做的,這邊的是清真肉,也就是穆斯林殺的,割斷三個管即食管氣管血管,放完血的肉,具體是哪個禽畜我就不知道了。吃飯的時候還有一群貓咪來化緣,全聚在我腳下,有一個特別機靈的還時不時撓我要我扔吃的下去,真是成精了…
(檸檬薄荷茶在夏日很解渴)
靠餅充飢後,如願來到騎士大廳,進去後買票,買了票才可以免費用旁邊的廁所,汗…這裡是踩點遊覽的,門口押護照領到中文語音導覽就順著地上的編號走起了, 大廳裡有十字軍時期的廚房廁所修道院醫院等等的遺址,穿插各種小電影介紹相關的歷史故事,整個遊覽過程輕鬆又引人入勝。
阿卡的歷史也就是以色列的歷史,位處中東,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東西方貿易的樞紐,雖說土地貧瘠,但是在貿易中也能收穫「奶與蜜」,結果周圍強大的帝國往往想著染指此地。 古希臘人來過,羅馬人來過,穆斯林統治過,十字軍來過,馬穆魯克人來過,土耳其奧斯曼來過,英國人來過,法國人也來過…戰禍不斷,紛雜的歷史給這座小城添上了多種色彩和元素,城中比鄰的十字軍/傑扎爾城堡,清真寺,土耳其浴室便是佐證。有兩個小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拿破崙也曾進攻過阿卡,當時的守城將領英國人故意在最外面的圍牆漏個破綻,在第二個圍牆設重伏擊退了法軍,好一個甕中捉鱉!第二個故事是十字軍處置叛徒的手段,居然不是就地正法,而是卸去武裝,罰不能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飯,只能在食堂外的廣場上吃飯,然後廣場上會有一些野狗和他搶食…
依依不捨地從大廳出來,我們去了小城另一端的十字軍地道,迷迷糊糊也沒看懂什麼就走穿了地道。地道入口很矮,走著走著頂變高了路變寬了。
(如時光隧道)
一出來直接是豔陽高照的地中海邊,索性買杯石榴汁在海邊走走逛逛繞了阿卡古城半圈。
(以色列盛產黑石榴)
(阿卡也很悠閒,生活氣息濃重)
時鐘來到四點,一行人出發前往去約旦前以色列境內的最後一站-提比利亞,高速上車輛寥寥,路況這麼好,不知不覺速度就飆上去了,沒多久就到了我們預定的民宿了。說到這我穿插下以色列停車的小知識:
紅白相間的線禁止停車
藍白相間的線收費停車
藍白相間的線旁邊如果有黃牌,會提示收費時段等信息.
灰線如果沒有收費提示一般是免費停車
另外貌似在耶路撒冷晚上九點後到第二天七點前可以免費停,因為沒有警察貼罰單?
回到主題,到了民宿,門口有個藍白線的收費停車場,我們停好後四周一看,沒找到哪裡付錢,心想找民宿老闆問問,結果進去後找到老闆剛剛搭上話沒多久,老闆聽說我們車停在門口頓時大驚失色,幾乎是在吼我的說趕緊把車開到民宿自帶的停車場,快!一臉懵比的我趕緊去挪車,出來一看已經被貼條了…一輛車200rmb罰款(在耶路撒冷郵局交了)…後來我們才知道,這種藍白的是用app在手機上繳費的...垂頭喪氣地回來,大媽老闆開始痛罵警察,原來她前幾天送貨的車在門口也就停了一會就被貼條了,說她氣得想做了條子…
行李放好後天色已晚,加利利湖黑蒙蒙一片,我們進城覓食,鬧出了個小費風波…
(主食依然是餅)
(中式炒菜雖然不正宗但是滿足了)
(加利利海生產的羅非魚,來提比利亞的必點菜,然鵝有點腥)
話說當時我們酒足飯飽,準備結帳走人,召來年輕的服務生買單,面頰和小蘋果一樣粉嫩的小姐姐說我們這裡收取小費,我哦了一聲,順勢問道多少,小姐姐貌似沒被人問過這種問題,怔了一下後說隨意!女人說的隨意,不好操作啊,我想想以前在法國服務生收個5角的小費算大了,就說那給10謝克爾吧,小姐姐爽快說好就走了,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墨跡了很久之後,店裡另外一個大姐大風範的服務生過來了,跟我們解釋說這裡小費都是15%計的,同事年輕不懂事。額,這麼一出,彼此都很尷尬阿…
第三天早上沒什麼旅遊內容,早起在市中心車站還了車,出來叫計程車,司機聽說出城,不同意打表,推薦我們包黃色的小巴比較划算,最終黑價300謝克爾,載著我們五個人就朝邊境出發了,給大家做個參考。途中會經過約旦河洗禮處,可惜我們趕時間沒去,之後我們的旅行就翻篇進入約旦這個章節了。
如果有興趣勿忘點讚以示鼓勵
來過這裡 此生不再看海(波拉波拉島篇)
來過這裡 此生不再看海(茉莉亞島篇)
來過這裡 此生不再看海(乾貨篇)
愛上衝繩南部的理由
關於【AmeAme】
每個女孩都有擁有一家甜品店的夢想❤️
我們也一樣👭
【Ame Ame】的名字來源於我們都叫Ame。
Ame小T 叫糖,日語發音アメ(a me)。
Ame小Q 叫雨,日語發音也是アメ(a me)。
兩個人不僅名字相同,愛好也相似哦。
烹飪、烘培、攝影、旅遊都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喜歡Ame們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我們的烘培成果的話 可以移步關注下面二維碼👇🏻把美味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