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皇家空軍「鷹」Mk.127教練機完成歷時14年的疲勞試驗

2021-02-21 航空簡報

據aerospacetestinginternational網站2021年1月18日刊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AAF)的「鷹」Mk.127教練機已完成全尺寸疲勞試驗(FSFT),該試驗由澳大利亞國防科學技術集團(DST)、BAE系統公司和澳大利亞國防適航局合作開展,試驗計劃於2006年2月啟動,2020年6月5日正式結束,歷時14年。試驗地點為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漁人灣(Fishermans Bend)的國防科學技術集團,疲勞試驗時長達到50000個飛行小時,相當於「鷹」Mk.127教練機的5個完整壽命周期。

「鷹」Mk.127教練機的全尺寸疲勞試驗計劃是根據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預計作戰需求制定的,試驗樣機的機體結構被施加了實際作戰使用環境中可能承受的全部載荷。另據BAE系統公司透露,50000飛行小時是目前全球現役「鷹」教練機服役壽命許可的5倍。

1、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需求

2000年,首批33架「鷹」Mk.127教練機進入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服役,結構試驗樣機也是合同約定的交付物。合同中規定了全尺寸疲勞試驗計劃,作為BAE 系統公司、澳大利亞國防科學技術集團和國防航空安全局航空工程部(DAVENG-DASA)之間的一項商業協議。

雖然BAE系統公司擁有「鷹」系列早期型號的大量疲勞試驗數據,但專為澳大利亞研製的「鷹」Mk.127在幾個關鍵參數上有所不同,例如:機身長度增加了60釐米(23.6英寸),重量增加20%,再加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特殊的飛行剖面,導致有必要進行新的全尺寸疲勞試驗。

為完成全尺寸疲勞試驗,澳大利亞政府在採購預算內撥款1170萬澳元,國防科學技術集團建造了H. A. Wills結構與材料測試中心(H. A. Wills是澳大利亞飛機疲勞試驗的先驅者),測試中心於2004年8月正式落成。

BAE系統公司介紹,「鷹」Mk.127教練機供應合同包含技術轉讓,全尺寸疲勞試驗和位於DST的試驗設施都是技術轉讓的一部分。

由於目標是為服役中的「鷹」Mk.127教練機提供10000個飛行小時運營許可範圍內的疲勞載荷譜,因此,必須對機體結構進行50000飛行小時的疲勞試驗,以確保所有監測結構和非監測結構均獲得充分試驗,且試驗結果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2、疲勞試驗概述

2006年2月,全尺寸疲勞試驗啟動之初,由於「鷹」Mk.127獲得了3000個小時的作戰使用臨時許可,儘管最終目標是驗證10000小時的完整壽命,但首先是為3000個小時進行試驗等效性分析。

根據全尺寸疲勞試驗合作合同,DST代表BAE 系統公司負責執行試驗程序。作為主承包商,BAE 系統公司負責試驗臺的設計、試驗載荷和載荷譜的開發、審查計劃執行過程中的所有檢測項和試驗信息,並制定進一步的措施。

BAE系統公司還負責分析並分析試驗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為RAAF現役的「鷹」Mk.127教練機機隊制定後續建議,此外,還負責試驗樣機的維修設計,提供試驗許可數據,以及和DAVENG-DASA共同主持聯合技術評審會議(JTRM)。

DST負責日常試驗程序運行,以及按BAE系統公司的指示完成試驗樣機的計劃內和計劃外檢查,其他職責包括記錄試驗程序中的所有數據以及執行BAE 系統公司要求的維修。

DAVENG-DASA代表澳大利亞軍事適航當局,提供了關鍵測試文檔、試驗樣機和服役機隊行動的授權,並與BAE系統公司共同擔任JTRM主席。

試驗樣機由BAE系統公司位於英國的Brough工廠製造,並於2003年5月運送到澳大利亞。試驗樣機是第25架「鷹」Mk.127,出廠前安裝了326個應變計,到達DST的試驗中心之後又加裝了另外259個傳感器,還裝有符合生產標準的擋風玻璃和駕駛艙蓋,以允許施加駕駛艙增壓載荷。試驗樣機是符合生產標準的、具有機翼和尾翼結構的「鷹」Mk.127完整機身。

3、測試方法

試驗樣機安裝在H. A. Wills結構與材料測試中心的專用試驗設備中,試驗設備能維持穩定的試驗環境,並提供足夠的液壓油和壓縮空氣。試驗控制室內裝有控制系統,可以清晰地看到試驗過程。

部分飛機結構件可使用等效替代方法進行試驗,還對部分結構件進行簡化,用於引入載荷而無需對它本身進行力學分析。按照慣例,測試中會忽略所有非結構性的零部件。

BAE系統公司透露,首先將試驗樣機安裝在試驗臺上,僅在駕駛艙的後部固定支撐,以應對垂直和橫向載荷,通過虛擬發動機來應對垂直、橫向載荷及阻力。試驗過程中,對試驗樣機施加各種載荷工況,包括氣動載荷和慣性載荷,但不包括發動機載荷,虛擬發動機上的反作用力代表發動機載荷,駕駛艙後部的反作用力為零。

試驗通過83個液壓千斤頂將載荷施加到試驗機體上,每個液壓千斤頂均裝有洩壓閥以防止過載,使用壓縮空氣系統模擬駕駛艙增壓載荷和油箱壓力。所有加載裝置均由同一個電子控制系統控制,包括83個液壓千斤頂、6個獨立的氣壓系統和1個襟翼驅動器控制系統。

襟翼控制系統的測試較為特殊,儘管試驗樣機的襟翼不是真實的,但控制系統的功能是完備的,能夠在機身運動50°的狀態下控制襟翼循環收放。

安全功能是控制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保護試驗樣機避免意外過載。如果系統檢測到任何異常情況,例如迴路中的壓力下降,就會緩慢地消除負載並停止試驗。控制系統還配有應急電源,即使在突然斷電的情況下,仍能夠以受控的方式停止試驗。

仿真和建模在試驗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完整的飛機有限元模型可用於開發試驗載荷並分析試驗結果,實體有限元建模也可用於輔助分析。

4、結果與結論

(1)「鷹」Mk.127教練機完成了長達50000飛行小時的全尺寸疲勞試驗,幫助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鷹」Mk.127教練機獲得必要的運營許可。但BAE系統公司沒有透露全尺寸疲勞試驗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以及對在役機隊的潛在影響。

(2)BAE系統公司和澳大利亞國防適航局共同主持年度聯合技術審查會,審查試驗進度和試驗中的重大發現及其潛在影響。

(3)全尺寸疲勞試驗的結果和數據除了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共享外,還將支持全球所有「鷹」教練機運營商的結構完整性檢查。

(4)試驗結果表明,「鷹」Mk.127具有足夠的剩餘疲勞壽命,以確保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機隊能夠服役到2040年代後期。

本期責編:王妍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http://www.aeroinfo.com.cn

ADR之聲

航空簡報  

     

空天防務觀察                    民機戰略觀察

民機文獻資源

相關焦點

  • 和「鷹」、「皇家方舟」一起走過的10年
    1969年3月,在鷹(HMS Eagle)號航母上,航母甲板全清以迎接這一來之不易的艦隊航空部新成員,兩架F-4K完成了多次起降演示,皇家海軍終於進入了超音速重型機時代, 此時美國海軍的F-4J已經服役三年了。
  • BAe「鷹」式教練機:高級教練機的鼻祖,防空攻擊的對面手
    BAe「鷹」式教練機,就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一款經典教練機,可以說為現代高級教練機提供了最佳的參考模板。高級教練機這東西,原本沒有清晰的概念。上世紀60年代,各國訓練飛行員主要通過初級教練機進行,隨後就在中級教練機和戰鬥機上磨鍊飛行技術。但隨著戰鬥機越來越先進,戰場環境越來越複雜,戰鬥機和教練機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差距。而彌補這一差距的,就是後來的高級教練機。
  • 「鷹獅」和「超級蟲」之子,詳解波音T-X教練機
    美國空軍的T-X採購數量可能會超過350架,而且可能會使用該機完成所有飛行員訓練科目,這意味著T-X將同時被用於高級訓練和戰鬥機先導培訓。美國空軍也在研究把T-X作為假想敵機使用的可行性。老邁的「禽爪」  T-38高級教練機在經過漫長時間的服役後已嚴重老化,操作和維護費用昂貴,並且不適用於培訓最新型戰鬥機的飛行員。
  • 世界上最醜的軍機,卻見證了皇家海軍航母艦隊衰落的全程
    此後,皇家海軍發現塘鵝可以搭載雷達系統,因此在後續的試驗機型上,增加了雷達系統和雷達操控員的位置,該型號於1953年首次投入生產。到了1954年8月,皇家海軍第一支完全裝備了塘鵝反潛機的826 NAS中隊首次駐紮HMS R05鷹號航空母艦上。
  • 澳大利亞愛丁堡空軍基地開放日 展現100年來航空科技的巨大進步
    在歷時兩天的活動中,澳大利亞空軍向公眾展示了羅斯和基思·史密斯爵士駕機從英國飛抵澳大利亞100周年以來,航空技術一個世紀的進步。從鳥瞰照片中,可以看到機場上擺放了各種飛機,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軍用飛機。
  • 英國皇家空軍 這次鬧大笑話了
    ▲英國皇家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GETTY)英國皇家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即將前往北美參加巡演,但其發布的宣傳海報卻「搞了烏龍」。軍事專家指出,出現在這張海報上的並非「紅箭」所使用的鷹式教練機,而更像是俄羅斯的戰鬥機。綜合英國《每日快報》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為了宣傳此次巡演,英國國際貿易部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宣稱海報。海報上的文字稱,「紅箭」飛行表演隊的飛行高度要高過珠穆朗瑪峰,並在旁邊配上了一架紅色輪廓的飛機。就是這架飛機被指出犯下了錯誤。
  • 疲勞試驗方法與疲勞斷裂試驗標準
    MTS 810金屬材料疲勞試驗的一些常用試驗方法通常包括單點疲勞試驗法、升降法、高頻振動試驗法、超聲疲勞試驗法、紅外熱像技術疲勞試驗方法等。適用於金屬材料構件在室溫、高溫或腐蝕空氣中旋轉彎曲載荷條件下服役的情況。該種方法在試樣數量受限制的情況下,可近似測定疲勞曲線並粗略估計疲勞極限。試驗所需的疲勞試驗機一般為彎曲疲勞試驗機和拉壓試驗機。
  •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F-35A戰鬥機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2020年12月28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AAF)第三中隊現役的F-35A戰鬥機已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 組建聯合中隊,就是皇家空軍給卡達當僱傭兵?小看英國了
    近日,皇家空軍官網報導稱,來自英國皇家空軍第12中隊的「颱風」戰機已經抵達卡達,以進行「史詩般的天空」演習,第12中隊由英國和卡達雙方在2018年共同組建,在前期,該中隊的實際運作將由英國方面負責,自今年6月起,卡達空軍就已派出人員在英國接受關於操作和維護「颱風」戰鬥機的訓練,預計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卡達空軍才能真正具備獨立操作和維護「颱風」這種先進戰鬥機的能力。
  • 美空軍HH-60W戰鬥救援直升機完成研製試驗
    飛行國際4月16日消息,空軍15日宣布,歷時近兩年後,其新型戰鬥搜救直升機HH-60W「歡樂綠巨人II」13日在佛羅裡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完成了研發測試
  • 澳大利亞軍事力量淺析(三)皇家空軍出道即巔峰 現在卻不夠看
    加上沒有獨立的軍工生產體系,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戰鬥能力相比於機隊規模相當的日本空軍,不僅僅三代機數量遠低,整個戰爭潛力都不在一個層級上。為了提升整體的技術裝備水平,從2006年起,澳大利亞開始向美國採購各種先進機型:2006年,採購C—17「環球霸主」運輸機加強本就龐大的運輸機群的實力(澳大利亞囤積了上百架的各型運輸機),繼續擴充並保持遠程運輸能力。
  • 英國皇家空軍F-35B戰鬥機也有超低空訓練,國內部署國外更兇猛
    英國皇家空軍和英國皇家海軍將總動購買138架F-35B閃電II戰鬥機,這是一款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機型,F-35B閃電II戰鬥機屬於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
  • 澳大利亞空軍墜機,損失1架F/A-18F,澳大利亞空軍目前的戰力如何?
    在這起事故發生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一共擁有24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扣除掉這次的事故機,目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只剩下23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可以使用了。澳大利亞的「咆哮者」電子戰機在2014年之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主力就是美國的F-18系列戰鬥機。
  • 金鹿客機搖身變為英國皇家空軍預警機
    近日,英國一個飛機觀察員團體在網上公布了他們的新發現:英國皇家空軍第一架「新型」E-7空中預警機,竟然是從一家中國航空公司轉賣的二手波音737-700公務機改裝的。  據報導稱,為了提升預警性能,英國皇家空軍向波音公司訂購了5架先進的波音E-7「楔尾」預警機,以取代老式的E-3「望樓」,第1架,預計2021年交付。不過,它並不是一架全新製造的波音737。
  • 應力 — 壽命疲勞試驗基礎
    在1954年,服役大約一年半以後,有三架彗星型飛機在飛行途中解體,導致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事故發生後,對前機身進行了金屬疲勞試驗,在一個水箱中對機艙重複施加載荷。循環試驗發現,方形舷窗的角部存在著高應力區。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這些區域的應力集中,飛機設計師們將舷窗的設計改為圓形或橢圓形。
  • 英國皇家空軍「颱風」戰機在敘利亞上空擊落無人機 創造多個第一
    這是英國軍隊首次確認此種類型的空戰勝利,也是英國皇家空軍在「著色器(Shader)」行動期間首次發射空空飛彈,這是英國對美國領導的中東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貢獻。這似乎也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以來,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駕駛皇家空軍戰機,在空戰中擊落的第一架敵機。
  • 為什麼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沒有皇家陸軍?
    「皇家」頭銜在英國的醫院、院校、軍隊等機構中非常常見,如皇家馬斯登醫院、皇家音樂學院、皇家空軍&皇家海軍等等,然而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地位和皇家海空軍齊平的英國陸軍卻沒有「皇家」頭銜。事實上,沒有皇家頭銜的陸軍不僅英國陸軍一支,海空軍種帶有皇家頭銜的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陸軍也都沒有「皇家」二字,這是為什麼呢?圖註:英國皇家空軍徽章在很早很早以前,中文網絡上就已經有人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在17世紀的英國內戰中,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也就是英國陸軍的前身,在大敗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後還把查理一世給宰了。
  • 美軍完成新一輪AIM-120最新改進型中距空空飛彈掛飛試驗
    雷神公司與美空軍一起,成功完成了AMRAAM F3R或AIM-120D-3(以下將採用AIM-120D-3編號)飛彈的一系列最新載飛試驗。在試驗中,多架F-15、F-16和F/A-18戰鬥機在空對空攔截配置下,搭載1枚裝有儀器儀表的系留式AIM-120D-3飛彈進行了試飛,且F/A-18F戰鬥機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穆谷角進行了試射。
  • 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博物館-參觀遊記(2)
    1971年,米爾設計局開始對第一代米-8進行改進,1975年,米爾設計局將改進完成的米-8命名為米-8MT(北約稱之為河馬-H),並在當年的8月17日進行了首飛,1971年,米爾設計局將米-8MT稱為米-17。
  • 美軍作戰飛機完成新一輪AIM-120 F3R改進型中距空空飛彈掛飛試驗
    該公司與美國空軍一起,成功完成了改進型飛彈的一系列最新載飛試驗。在試驗中,多架F-15、F-16和F/A-18戰鬥機在空對空攔截配置下,搭載1枚裝有儀器儀表的系留式AMRAAM F3R飛彈進行了試飛,且F/A-18F戰鬥機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穆谷角靶場進行了試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