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由重量訓練?自由重量訓練的好處

2021-02-07 健身去吧

比起大多數的機械訓練方式,自由重量可說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重量訓練方式:

一、自由重量相對無須花費於昂貴的電子儀器或機械。

二、最簡單的,你甚至只需要一小塊空地,和一副啞鈴。

自由訓練與器械訓練的對比:

一、在固定機器上發展出的肌力,極少能轉移到現實生活中運用,我們身處在一個三維、不穩定的環境中,所需要的更是肌肉、關節的活動度與穩定性...等等。

二、其實部分健身房常見的訓練設備,雖提倡可以專攻某部位的肌群,但它們可能隱藏著提高其他部位運動傷害機率的設計,甚至說對於無法完全掌握正確姿勢與重量負擔者,十分危險的訓練方式。

因此,我們提倡自由重量。

無論是對於一般人、強壯的人或是優秀運動員來說,自由重量都是十分適合併且有效益的訓練方式。

自由重量訓練三個基礎訓練:

第一、輔助性訓練。

如果你過去曾受過傷,正在尋求復健,準備回到訓練軌道上,或是以前很少運動,肌力薄弱的朋友,我們利用簡單的器材或道具,輔助你完成一個訓練動作。

例如:彈力帶輔助完成的引體向上(即吊單槓)。

第二、徒手性訓練

對於有做過一點基本肌力訓練,或是平常保持運動習慣的朋友,透過徒手訓練,以承擔自己身體的體重的方式,去增加肌耐力、雕塑線條,而無須擔心形成過於肥大的肌群,或因超荷重量造成不可逆的運動傷害。

第三、與器材搭配

對於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控制與保護自己身體的朋友,我們運用簡單的機械和零件,協助你提升爆發力、最大肌力之外,還能融會貫通,自由進行變化與部位專攻。

總結:自由重量雖然是效益較高、較不容易造成不可逆運動傷害的訓練方式,所需的技術性也較高,需要專業知識輔助。但理解後,一個小宇宙會在你眼前豁然開朗,其變化可以是千百萬種,可說不管你身處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夠進行的訓練方式哦!


相關焦點

  • 什麼是 自由重量訓練?(健身小常識)
    自由重量訓練是重量訓練的基礎之一,是使用槓鈴和啞鈴,壺鈴等直接發揮負重作用的重物來鍛鍊肌肉的訓練。也是阻抗性訓練其中的一種。  自由重量的訓練項目非常多,鍛鍊的部分也和使用的器材還有動作而不同。  自由重量訓練可以用一個器材來完成多種項目,還可以自由的改變動作,可以說是通用性很高。
  • 健身基礎知識:自由重量訓練和固定器械訓練
    而使用機械訓練,有動作限制,一臺價錢昂貴,一般人根本不會買來放在家裡,只能去健身房才能使用。二、自由重量訓練  是沒有機械輔助的軌道,而是靠啞鈴、槓鈴就可以獨立完成的訓練。自由重量訓練的好處就是能夠作大幅度、多角度的活動訓練,可以按你的鍛鍊意志做任何移動。例如:胸、肩、背、腿、腹都有訓練方法,而且非常廣用!
  • 器械訓練、自由重量訓練、自身徒手訓練有何區別?
    雖然已經設定好軌跡,但還是要進行微調,比如座椅高低,把手前後上下,以調整動作幅度大小等。通常選擇在健身房進行,畢竟每一臺器械都有動作限制,而且價格昂貴,一般人幾乎不會買來使用。這樣的器械一般情況下是屬於孤立訓練。
  • 自由重量?器械?如何去選擇訓練
    【導語】什麼自由重量自由重量訓練是相對於固定重量訓練來說的。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前者主要是啞鈴、槓鈴動作練習,後者是固定的複合器械動作,如史密斯機等等。還有一種說法,前者是練習的時候每組的練習強度自由控制,一般從大重量換到小重量(也有從小到大的),後者是設定一個固定重量,重複不停的達到力竭狀態的練習。
  • 自由重量vs器械式訓練,到底哪個比較好?
    ,日復一日,就再也不會踏進重量訓練的區域,但若因為這樣錯過了鍛鏈肌肉的機會,是非常可惜的。通常健身房會劃分成團課教室、有氧體能及重量訓練三大區塊,重量訓練主要分為自由重量(free weight)和固定式器材兩種型態,然這兩者有什麼差異呢?常見的槓鈴、啞鈴和壺鈴都是屬於自由重量的範圍;而固定式器材則是經由特殊設計過的滑輪或鋼索去帶動重量,進而產生阻力,藉此達到訓練的效果,例如:史密斯機器、滑輪下拉等。
  • 彈力帶、自由重量和滑輪鋼索——淺談訓練負重的不同
    談到重量訓練這個話題,就免不了會說到負重所用的器械,而常見的各個類型的負重器械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和特點呢?
  • 自由重量訓練還是器械訓練你更喜歡哪個?
    在運動訓練裡,關於自由重量還是器械訓練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它們誰優誰劣的相關理論研究還沒有出現。
  • 新手健身,為什麼要做多關節、大肌肉群、自由重量的訓練動作?
    我的回答都是:要學會蹲、推、拉、屈髖這幾個人體基礎動作模式,多練習多關節、大肌肉群、自由重量的訓練動作,比如深蹲、臥推、硬拉。大家的反應都是,啊?沒開玩笑吧!我能行嗎?多關節、大肌肉群的動作好難吧?我會做嗎?自由重量是不是很不穩啊,會不會很重,容易控制嗎?怕被壓到怕受傷啊!
  • 健身人必備:對於自由重量和組合器械訓練應該如何選擇?
    組合器械是相對於槓鈴、啞鈴這類自由重量健身器材而言的,比如腿訓練屈伸器、拉力器等。組合器械能夠很好的孤立某一個肌群,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組合器械完勝自由重量,當然不能這樣講!雖然孤立肌群方面很優秀,但同時意味著喪失了協調身體其他肌群的能力。器械訓練中的阻力通常只沿著一個面發生作用,肌肉必須按照器械固定的「套路」發力。
  • 健身房練固定器械還是自由重量好呢?
    其中重量訓練區又可以分成自由重量訓練及固定器械操作。自由重量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Free Weight,槓鈴、啞鈴、壺玲這類器材就是自由重量訓練的主角。最大特色是你必須學會控制器材、穩定身體,往往自由重量訓練也較能衍生多種訓練動作,刺激肌肉生長!
  • 健身器械:固定器械和自由重量的對比
    固定器械和自由重量的對比說起運動訓練,就不得不提到訓練器械,工具使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運動表現
  • 自由重量vs固定器械,對於肌肥大而言,你應該怎樣來選擇?
    但每當他們相互爭論自由重量和固定器械的好處時,就會變得焦躁和不快樂。巧合的是,第一個村子的一個小夥子愛上了第二個村子裡的一個姑娘,為了能見到姑娘,他每天跑去她們的村莊偷偷看她。去的多了,小夥子發現原來她們的這種固定軌跡的訓練方式也很棒,而且幾乎不用擔心受傷的風險。他意識到了,用固定器械訓練也沒什麼錯!
  • 增肌為什麼要用8-12RM重量訓練?是什麼原因?
    相信不少健身達人們都有在健身健美論壇、網站或一些健身雜誌中的健身計劃中經常能見到「RM"符號,那麼RM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如果是擼鐵的肌友應該非常清楚,它就是我們「Repetition Maximum」的縮寫,即單組訓練中所使用重量的最大重複次數。
  • 讓小重量訓練也有大功效!
    加壓訓練,怎麼做?基本無副作用,增肌增力的加壓訓練法!眾所周知,重量和負荷,是健身塑形訓練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朋友擔心大重量訓練會容易受傷,但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以增肌、減脂和塑形為目的一般訓練者來說,你能採用的負荷遠比你們想像的要重的多!(相關閱讀→健身中的負荷到底是什麼?)
  • 力量訓練,並非越重越好,如何選擇槓鈴重量?
    力量訓練中,並非重量越大效果越好,如果選擇超出你的自身能力控制的重量做訓練,不僅會讓你動作效果變差,訓練效率變低還會受傷。而且長期的錯誤姿勢進行訓練,會讓你養成壞習慣,到時候要改也難。對初學者來說,最好是先以器械做訓練,或是輕量的自由重量訓練,好好掌握基本動作,循序漸進,當累積一些經驗以及體能有進步後,再操作較高強度的自由重量訓練,這才會比較安全的過程。
  • 增肌為什麼用8-12rm重量訓練?
    8-12rm重量訓練這個理念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並且一直按照這個方法去訓練,但是真正知道原因的人並不多,只是機械式的去模仿別人這樣練。其實道理很簡單,今天塑形者就來跟大家說說為什麼選擇這個區間的重量訓練。不在這個區間的重量無非是過重和過輕兩種。這兩種訓練方法都有人在使用,但是在增肌訓練中並不常用,因為從某一些原因上來看,比不上8-12rm。過輕的重量以20rm甚至大於20次的重量為代表。
  • 【太空計劃】關於訓練重量的選擇(RM)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訓練的重量應該怎麼選擇,我沒有說過具體的重量,都是推薦一些RM的比例,但是很多朋友還不知道RM表示什麼。
  • 力訓研究所新手指南(十)訓練重量
    什麼是求證?嚴格設計的實驗。 如果某人認為 「科學研究只是理論、健身講究個人實踐為主」 ,那麼此人的腦子一定進了水,而且是開水。論據是什麼?有一定質量的文獻。「我認為,我感覺,我覺得,我猜測,我看到、我朋友」 都上不得臺面。 令我驚訝的是,時至今日,還有人持有 「XXX文獻數據能說明什麼?運動員都如何如何做」 的想法。這只能說明,他們缺少教育,缺乏常識,完全不知道現實世界是什麼樣的,活在自己的想像中。
  • 棒球選手如何進行重量訓練?
    Mike Trout重量訓練是一種有效、有實際數據擔當佐證的科學化訓練。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訓練使你打得更遠、投得更強、跑得更快。棒球選手的重量訓練棒球選手的重量訓練「首要目標」就是增加自己的「爆發力」。耐力對運動員十分重要,而爆發力對於棒球選手的重要性更高,直接影響就是揮棒的力量與速度、傳球的力量與跑壘地速度;重量訓練的另一個目的是保證你的身體不受傷,希望越來越多的球員們更夠重視重量訓練菜單,而不要把重量訓練當成吃力不討好的無聊苦差事。這五項訓練不分守備位置的,所以不管是投手、捕手、野手們都應該好好去做,提高身體素質,讓比賽的強度跟張力隨著時間進化。
  • 健身不要盲目追求大重量,如何選擇槓鈴重量?
    力量訓練中,並非重量越大效果越好,如果選擇超出你自身能力能控制的重量做訓練,不僅會讓動作效果變差,訓練效率降低還會受傷。而且長期使用錯誤的姿勢進行訓練,讓你養成壞習慣,到時想改也改不過來。      每個人的力量程度不同,所以在配重標準上也不可能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