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陳嘯 譯
自:日本《軍事研究》雜誌2018年第1期
[知遠導讀]本文為日本知名軍事撰稿人文谷數重在日本《軍事研究》雜誌2018年第1期發表的文章。他認為,今後在圍繞釣魚島的兩棲奪島作戰中,灘頭障礙會成為自衛隊奪島的阻礙。解放軍在佔領釣魚島後,將在較短時間內布設抗登陸作戰水雷和障礙物等,而自衛隊正在建設的登陸作戰能力中缺少清除灘頭障礙對策,自衛隊目前尚不具備清除灘頭障礙的能力。經過對各種清除灘頭障礙的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後指出,運用無人機(UAV)和武裝直升機從空中清除灘頭障礙是最為有效的做法。
文章全文約11000字,推送部分為節選,更多閱讀請登陸知遠官網http://www.knowfar.org.cn/ 查詢。
日本自衛隊正在建設的登陸作戰能力中缺少清除灘頭障礙對策。在目前的狀況下,不僅是自衛隊無法突破假想敵中國設置的障礙物、水雷和地雷等灘頭障礙,而且全球都尚未找到解決清除灘頭障礙的辦法。為了打破現狀,運用無人機(UAV)和武裝直升機從空中清除灘頭障礙是有效的做法。
自衛隊正在建設登陸作戰能力,以能夠向被敵人守備的海岸登陸為標準,開始配備登陸作戰部隊和裝備。陸上自衛隊正在籌備水陸機動團的編制,並開始採購AAV7型水陸兩棲車。海上自衛隊也在改裝「大隅」號運輸艦,並為「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增加兩棲作戰指揮功能,強化驅逐艦的對地射擊能力等。
圖1.照片為海灣戰爭結束後在波斯灣積極開展掃雷活動的落合掃雷部隊1。但是自衛隊並不具備戰時在敵人陣地前掃雷的能力。
但是,自衛隊正在採取的這些措施中沒有灘頭障礙對策。如果是在敵人陣地前登陸,必須要清除各種灘頭障礙,包括設置在從甚淺水區到海岸線的抗登陸作戰水雷、岸灘上的水雷和地雷等爆炸物,以及鹿砦、石堆等障礙物。
由於這些灘頭障礙,登陸作戰極有可能受阻。如果不能清除灘頭障礙,登陸作戰就會進退維谷。即使創建水陸機動團,大量裝備AAV7水陸兩棲車,如果不能越過灘頭障礙,一切都將毫無意義。不能投送可以在海岸壓制敵人的作戰力量,登陸作戰就會以失敗告終。
解決辦法只有推動實現從空中清障。具體做法是,從上空搜索和確認障礙物,並且從空中進行清除。如果為了及時實現這一目的,組合運用現有技術與裝備,就可以採取運用無人機進行搜索與武裝直升機進行清除的方式。
登陸作戰與灘頭障礙
在自衛隊今後的登陸作戰行動中,灘頭障礙及清除將成為重點。這是因為在自衛隊進行登陸作戰準備、開展實地演習的過程中,灘頭障礙的威脅已經引起關注,自衛隊不具備清除灘頭障礙的能力這一問題受到了重視。
什麼是灘頭障礙?
灘頭障礙指的是在登陸海岸前面設置的障礙物。其中,爆炸物從深水到淺水排列,依次是抗登陸作戰水雷、海岸水雷和地雷;障礙物包括鹿砦、石堆和鐵絲網等。這些爆炸物和障礙物設置在從被稱為VSW(Very Shallow Water)的甚淺水區到被稱為SZ(Surf Zone)的碎浪帶,分別距漲潮水位線12米到3米以內。
圖2.水深、名稱區分與障礙物示意圖
日語中「水際」(海岸,譯者注)既可以讀成「mizugiwa」,也可以讀成「suisai」。這種不統一的讀音是由於舊海軍和海上自衛隊採用訓讀讀音,而舊陸軍和陸上自衛隊採用音讀讀音。
在敵人陣地前登陸擺脫不掉灘頭障礙的問題。如果海岸被敵軍守備,其陣地前毫無疑問一定會設置有障礙。
這方面的實際事例非常多。自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出現以來,已經成為抗登陸作戰的常規做法。在二戰中,日本海軍從1943年左右開始裝備灘頭水雷。在實戰中,日本海軍曾向塔拉瓦緊急運送了3000枚水雷。日本海軍在衝繩和關島也積極地設置了灘頭障礙。美軍在衝繩和關島攻略中曾提到灘頭障礙太多,在衝繩曾處理了3000枚水雷。
德軍也在諾曼第等地設置了灘頭障礙。比較有名的是向登陸停泊地布設水壓感應水雷,同時也設置有多種多樣的障礙物。其中包括英語中被稱為lump、stakes、hedgehog的鹿砦,以及被稱為Belgian Gate的錐形框籠。這些障礙物的上部設置有地雷,可以起到替代灘頭水雷的作用。
韓戰中在元山的登陸作戰受挫。嚴格說來並非是由於灘頭障礙,而是向水道和停泊地布設的水雷,使登陸作戰無法實施。由於無法全部清除組合布設的錨雷和高靈敏度磁性水雷,美軍最終沒能避免事先預料到的損害。
水雷在海灣戰爭中也發揮了威力。美軍沒能實施向科威特的登陸作戰也是因為這一理由。美軍一直自詡「成功地實施了水陸兩棲佯動」,但實際上只是沒能突破用於抗登陸作戰而布設的雷區。順帶一提的是,伊拉克使用的「曼塔」水雷是一種用於抗登陸作戰的水雷。
中國將設置灘頭障礙
即使是在自衛隊今後將開展的登陸作戰中,這種灘頭障礙也會出現。這是因為假想敵中國會進行設置。
自衛隊建設登陸作戰力量就是一項防備對華戰爭的措施,設想今後西南群島的離島奪回作戰。是否真的會發生對華作戰以及是否會在西南群島發生衝突,這一切尚有疑問,但一般會這樣設想。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一定會構築灘頭障礙。
中國熱衷於抗登陸作戰,並且較為熟悉這一作戰樣式。這在援助越南時就已經得到驗證。北越依靠中國進行沿岸防禦的計劃與建設,中國在沿岸地區設置了多個陣地,這是中國在抗美援越作戰中取得的實際戰績。
修築堡壘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一提起「解放軍」,就會給人以「人民戰爭」的印象。但是,實際上解放軍一直重視陣地與火力。這與給人以重視兵器印象的舊日本軍隊也曾一直重視陣地與火力的事實是相同的。
例如,中國在進行對蘇作戰準備時曾打算在平原上造山。佚名人士在《文史博覽》(2011年7月)中曾以《防止蘇軍入侵、中國軍方平原造山》為題進行了介紹。實際上,這一造山計劃因為著名的粟裕大將反對而未能實現。但這可以說是對依靠高強度陣地對抗強大火力這一思想的佐證。同樣,解放軍為了獲得對抗敵軍火力的能力,在抗登陸作戰中一定也會重視修築堡壘。
解放軍配備有齊全的用於構築灘頭障礙的武器。比較有名的「沉-4」、「沉-5」型水雷是抗登陸作戰水雷,屬於重量200千克左右、用於淺水區的小型感應水雷。中文標記為與日文漢字不同的「沉-4」、「沉-5」。
解放軍也擁有相當多的灘頭水雷,其中包括作為85式的GLS220型等。這種水雷被稱為抗登陸作戰水雷,但從布設水雷的水深、水雷的大小與威力等來看,其實屬於感應型灘頭水雷或灘頭地雷。解放軍有可能也擁有沉底觸髮式水雷,比如俄制MDM系列或者與此相似的水雷。
當然也有可能直接使用反坦克地雷。特別是最近出現的GLD224、GLD260型地雷,採用垂直磁性/振動複合感應方式,性質上可能屬於低靈敏度地雷,對登陸艇也很有效。
今後在抗解放軍登陸作戰中一定會出現灘頭障礙。解放軍在佔領離島後,將在較短時間內布設抗登陸作戰水雷和灘頭水雷,之後也會儘可能地設置障礙物。
自衛隊無法突破灘頭障礙
自衛隊在開展登陸作戰時無法突破灘頭障礙。這是因為自衛隊不具備清除灘頭障礙的能力。灘頭線相當於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作戰任務分擔範圍的縫隙。這一區域由誰來擔負作戰任務?或者將距海岸幾千米或水深幾米處作為劃分作戰任務的界限?這些一直都沒有確定。
這些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有時會被作為問題提出,但一直沒有確定任務劃分。冷戰時期,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曾因為灘頭水雷與灘頭地雷的布設範圍問題產生爭執,最後含糊地以各自憑自己的力量實施而告終。也就是說,目前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均未進行清除灘頭障礙的準備工作,雙方都認為不是自己擔負的任務。
即使從體制與裝備方面來看也很清楚,海上自衛隊反水雷戰部隊專門用於航路變窄水域和港灣的反水雷作戰。這些水域不需要清除灘頭障礙,即使有需要清除的,也只能由水下處理員(EOD)等潛水人員手動作業進行處理。陸上自衛隊設施部隊也是同樣,其水面和水下作業只包括渡河作業和灘頭地雷布設作業,完全不考慮清除海裡的障礙。並且沒有清除海裡障礙的裝備,也是只能依靠潛水員的手動作業。
圖3.水下處理員(EOD)是與飛行員/機組人員、潛艇乘員並列的頂尖職業。由於不能利用機械力,因而完成這項工作不能追求效率。照片是水下處理員利用氣球將巖石浮起移動的情景,或許也是在開展為收集水雷情報而進行的水雷回收訓練。照片來源於衝繩基地隊網站。
1 海上自衛隊波斯灣掃雷派遣部隊的指揮官為落合畯,所以這支掃雷部隊也被稱為落合掃雷部隊。
相關連結:
加強兩棲戰能力建設,發揮兩棲戰部隊更大潛能
建設規模更大、能力更強的兩棲戰艦隊,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
韓國國防軍兩棲作戰能力發展及其對美國艦隊的影響
日本自衛隊兩棲作戰能力發展及其對美國艦隊的影響
(平臺編輯:黃瀟瀟)
投稿郵箱:liuyali@c2.org.cn
長按下方二維碼 免費訂閱!
如何加入學會
註冊學會會員:
個人會員:
關注學會微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c2_china),回復「個人會員」獲取入會申請表,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即可,如有問題,可在公眾號內進行留言。通過學會審核後方可在線進行支付寶繳納會費。
單位會員:
關注學會微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c2_china),回復「單位會員」獲取入會申請表,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即可,如有問題,可在公眾號內進行留言。通過學會審核後方可繳納會費。
長按下方學會二維碼,關注學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