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飛機墳場」中的C-5「銀河」戰略運輸機。
C-5「銀河」戰略運輸機1968年6月首飛,洛克希德飛機公司製造,共生產了131架,其中81架C-5A;50架C-5B(2架被改裝為C型)。
2007年之後50架C-5B被深改為C-5M「超級銀河」,還將繼續服役到2040年,其餘的C-5A已全部退役。
最後一架C-5A的退役時間是2017年9月7日。
除一架在事故中損毀(另兩架事故機都已修復)、兩架在加州特拉維斯空軍基地(機號70-0451)和多佛空軍基地的空中機動司令部博物館展出(機號69-0014),所有的C-5A都在這兒了。
這裡的C-5A總計有76架。
C-5參加的最大規模空運行動是1990年「海戰戰爭」前的「鋁橋行動」,總計131架C-5共出動了126架。
C-5最後停產時間是1989年,缺席「海灣戰爭」的有3架訓練用機,還有2架機齡太小:出廠時間不到10個月。
這裡的C-5「銀河」幾乎全部參加過「海灣戰爭」。
C-5「銀河」與C-141「運輸星」、C-130「大力神」在「海戰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戰略空運部隊共運送了54.5萬噸貨物,約佔全部貨物的5%。
同時空運了50餘萬作戰人員,約佔參戰人員的99%,只有3000人通過海運到達戰區。
「鋁橋行動」前一周,美軍用了71架次的C-5和908架次的C-141就把第82空降師空運到了海灣地區。
「鋁橋行動」前兩個月,美軍空運司令部出動的飛機累計飛行14.5萬小時,人員物資周轉量達20億噸公裡。
與之相比,二戰後的「柏林空運」,前15個月的空運周轉量也只有11.22億噸公裡。
看上去C-5比B-1B和B-52都大得多。
屬於空軍教育與訓練司令部的一架C-5A,在退役前最後一次參加航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