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的「雷鳴」是沙俄時期建造的威嚴級驅逐艦的三號艦,服役于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完工時間較晚,所以該艦躲過了被編入第二太平洋艦隊去對馬海峽送死的命運。「雷鳴」號後來參加了一戰,在俄國國內革命戰爭中起義參加了紅海軍。
第一代「雷鳴」號驅逐艦
第二代的「雷鳴」是蘇聯時期建造的7型驅逐艦(即憤怒級驅逐艦),服役於北方艦隊,是蘇聯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衛國戰爭期間,隸屬於紅海軍北方艦隊的「雷鳴」號主要負責保護盟國通過北大西洋-北冰洋向蘇聯運送戰略物資的航線。在作戰過程中,「雷鳴」號或單打獨鬥,或和盟軍友艦(如英軍的「愛丁堡」號巡洋艦)配合行動,總計參加護航和支援登陸等90次戰鬥,護送了近十個物資船隊抵達摩爾曼斯克。
第二代「雷鳴」號驅逐艦
在整個戰爭期間,「雷鳴」號擊沉敵潛艇1艘,擊傷2艘,擊落敵機14架,擊傷23架,並擊退德軍驅逐艦的多次進攻,倖存到戰爭結束。因為「雷鳴」號的出色表現,1943年其被蘇軍最高統帥部授予「近衛艦艇」稱號,是蘇聯整個衛國戰爭期間僅有的兩艘近衛驅逐艦。1955年,「雷鳴」號被改造為核試驗靶船,於1958年徹底退役。
俄羅斯海軍成立300周年紀念幣系列裡面的近衛驅逐艦,下面一艘就是「雷鳴」號驅逐艦
第三代的「雷鳴」是冷戰時期建造的57bis型大型飛彈艦(北約代號克魯普尼級驅逐艦)的四號艦。57型驅逐艦原本是作為56型驅逐艦(北約代號科特林級)的放大版來設計的,不過由於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強行推進海軍飛彈化,因此57型被重新設計。艦上炮塔被兩座巨大的P-1「狗魚」反艦飛彈(北約代號SS-N-1「掃帚」)發射架替代。這樣的設計讓包括「雷鳴」在內的57型驅逐艦重心升高,適航性很差,服役不久後就在蘇聯海軍官兵中罵聲不絕。
三代「雷鳴」號驅逐艦
隨著北約核潛艇威脅的增大以及更加可靠的反艦飛彈服役,「雷鳴」號在1966年進入船廠進行大改,成為57A型大型反潛艦(北約代號卡寧級)。在拆除了反艦飛彈,增加了反潛武器、反潛直升機起降設施以及防空飛彈以後,「雷鳴」號搖身一變成為了蘇聯海軍搜捕「黑魚」的高手,一直服役到1987年。
改造後的「雷鳴」號驅逐艦
第四代的「雷鳴」是956「鵟(kuáng)」型驅逐艦(即現代級)的十號艦,1988年服役。「雷鳴」號任務目標是編入「跟蹤群」尾隨美國航母,在戰爭爆發時用艦炮和超音速反艦飛彈殺傷其護航艦。不過這一代的「雷鳴」號服役之日卻趕上了紅色帝國日薄西山之時。1991年蘇聯解體給俄羅斯海軍帶來的是的災難性壞死,「雷鳴」號在2007年退役除籍。
第四代「雷鳴」 號驅逐艦
為了讓近衛艦艇名字能夠繼續流傳下去,俄羅斯海軍在2007年將另一艘956型現代級驅逐艦「無敵」號更名為「雷鳴」號。不過這第五代「雷鳴」號也難逃厄運,在2012年轉入預備役。為維持俄羅斯海軍僅有的三艘956型現代級驅逐艦運轉,該艦要拆下自己的部件補充給自己的這三艘同級姊妹艦。曾經的一代名艦,淪為了事實上的「器官捐獻者」。
第五代「雷鳴」號依然逃脫不掉悲催的命運
第六代「雷鳴」號是20385型輕型護衛艦(雷鳴級)首艦,預計2017年服役,20385型是20380型輕型護衛艦(守護級)的改進型,在後者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套UKSK垂直發射裝置,用來發射「口徑NK」反艦/巡航飛彈(即大名鼎鼎的「俱樂部」飛彈內用型),這讓「雷鳴」號具備了強大的對海對陸攻擊能力。
雷鳴級護衛艦模型
「雷鳴」號這樣「小船扛大炮」也體現出俄羅斯海軍的窘境。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大型水面艦艇建造能力喪失,烏克蘭危機又讓俄羅斯艦艇的燃氣輪機動力包暫時「斷頓」數年。因此,目前俄羅斯的造船廠只能夠先建造這種用柴油機的小型軍艦來「曲線救國」。
造中的「雷鳴」號護衛艦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20385型護衛艦畢竟是完全新式的設計,且具有一定戰略打擊能力。在她身上,閃現的是俄羅斯海軍在曲折而漫長的道路上追求大國海軍的夢想。
有關「雷鳴」的介紹就到這兒了,歡迎各位艦長給小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