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剛剛完成農奴制改革不久的沙皇俄國,為報克裡米亞戰爭慘敗的深仇大恨,同時覬覦土耳其的領土,挑起了對土耳其的戰爭,史稱「第十次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
農奴制改革之後,沙俄國力大增,再加上米柳京進行了有效的軍事改革,沙俄軍隊已從克裡米亞戰爭的失敗中走了出來,重新組建了一支72萬人的新式軍隊。此時的俄軍士兵,穿的不再是農奴制時代的老舊軍服,而是換上了暫新的軍裝和油亮的皮靴,配備了當時最新式的後排裝彈的滑膛步槍,磨刀霍霍地奔向土耳其戰場。
(俄土戰爭中的俄軍大炮)
而此時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已是名副其實的「西亞病夫」,裝備較為落後,士兵來自多個殖民區域,被蘇丹硬拉上戰場,士氣十分低落。
1877年,戰爭爆發。十餘萬精銳俄軍首先進攻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重鎮普列文,雙方在普列文近郊展開血戰。由於俄軍火力較有優勢,在近距離白刃戰中作戰十分英勇,土耳其軍隊很快傷亡達到一萬餘人,戰場上屍橫遍野,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
(普列文戰役)
土耳其士兵雖然不願為蘇丹賣命,但迫於殘酷的軍事刑罰(臨陣脫逃或畏縮不前會被處以絞刑),不得不與優勢俄軍作戰,但基本上又是送死,往往俄軍騎兵一個衝鋒,「數十個紅色的腦袋就滾落下來」(屠格涅夫語,因為土耳其士兵都戴著紅色禮拜帽)。
(俄土戰爭中的俄軍士兵)
1878年,俄軍已推進到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英法為避免俄國坐大,開始向土耳其提供軍事援助,土耳其蘇丹像打一劑雞血,立即命令土軍全線反攻。
(土軍反攻)
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戰鬥中,俄軍沒有佔到太多便宜,因為俄軍雖然經過改革,但裝備較英法相比仍有差距。土軍憑藉堅固的攻勢和英法先進的武器狀備,擋住俄軍的進攻,甚至俘虜了300餘名俄國士兵。惱羞成怒的蘇丹下令將這些「敢於來犯的基督徒」全部斬殺,其中的女兵居然被土耳其士兵羞辱,腸子被殘忍地掏出,塗在牆上讓狗添食。奧斯曼土耳其延續著中世紀的野蠻,可見一斑。
(俄土戰爭中的俄軍女醫護兵)
1878年,俄土雙方在柏林籤署和約,結束了這場長達一年的殘酷戰爭,雙方付出了數十萬士兵的代價,俄國獲得黑海和巴爾幹地區的主導權,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則進一步縮小,徹底淪為任人宰割的三流國家。
猜你還想看;
日本戰犯「東條英機」,被絞刑時是怎樣的?4張老圖片給出答案
日軍侵略,21家滅門多名婦女被辱,歷史慘案
2名志願軍新兵押送20名女俘,排長教一辦法,一路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