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大船或有大事要發生!國產航母兩大懸念 這層意思軍方只抖了個包袱

2021-02-19 Seawaymaritime

遵循慣例,3月的最後一個周四,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 

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透露了國產航母的最新進展:據悉,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2017年是解放軍建軍90周年。八一建軍節眾所周知,海軍建軍節則是每年的4月23日。如果按照召開的慣例推算,3月30日的發布會,應當是國防部在海軍建軍節前舉行的最後一場。 

有意思的是,關於國產航母的進展,吳謙還抖了一個包袱。 

首艘國產航母進入建造下半程 

當天的發布會上記者問道,有不少媒體分析,國產航母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能否透露進一步的好消息?

吳謙通報了最新進展後,對於「進一步的好消息」,他抖了個包袱。「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大陸航母專家李傑日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表示,按照建造進度來看,國產航母確實已基本具備下水條件。但像航母這種大型艦艇的下水儀式,不會隨隨便便找個時間舉行,而會選擇一個有意義的節日來凸顯國產航母在海軍以及在解放軍中的重要地位。 

下水日期無疑是大家關注的一個懸念。

用行內人的角度審視,一艘航母從建造到生成戰鬥力需要很長的時間,從開始建造(艦體、舾裝等)到下水,再到入列服役,還要經過適應性訓練,在有的國家可能達到8到10年之久。

航空母艦這個集大成的複雜系統,順利建造絕非易事。因此,順口溜「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廣為流傳。 如果傳言成真,國產航母不久後將下水,那麼可以推算出的建造時間為3年多,這個速度不可謂不迅速。 

2016年10月27日,國防部召開記者會就披露過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當時,吳謙的回答是,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研製工作正按計劃進行,目前已完成設計工作,主船體已在塢內合攏成型,正在開展設備安裝和舾裝等建造工作。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海軍大校張軍社稱這意味著航母建造進入後半程。「前期船體合攏成型相當於把航母整體骨架搭建起來」,張軍社形容,「接下來就是添加血肉。」 

這個「添加血肉」的過程,指的正是吳謙說的「舾裝」。張軍社介紹稱,這個階段主要包括安裝電子、電力、電氣設備,以及其他線路和管路。這個過程工程量比較大,且複雜、難度很高。所以在舾裝階段要求更高,耗時更長。「依據美國航母建造過程,舾裝過程與前期建造過程基本各佔一半時間。」 

吸收遼寧艦經驗的「加強版」

相關焦點

  • 有「沙雕」說日本要想造航母,分分鐘造出來!那麼造一艘航母有多難?
    造個幾萬噸排水的大船不難,韓國也能造,或者你錢多,直接買圖紙,買成品,從甲板到飛機到馬桶,全部進口,維修都要外國人維修,那是印度人幹的事情,那也行。光研製工作就涉及到了532家單位和企業,僅在船臺上製造航母的工人都高達上萬人,為航母提供鋼材的、提供發動機的,哪怕是提供艦員晾衣鉤的,這些大大小小廠家加起來數千個需要百萬人的高端勞動力。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造航母,你需要一個真正的製造業大國,需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高素質技術工人,需要上千種產業門類和高校學科,需要強大的製造業後備力量。
  • 國產航母山東艦三亞入列,你最關心的5個問題都在這
    軍事專家李傑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山東能成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命名原因有二:國產航母的命名側重於沿海省份,山東作為沿海大省,有入選資格:其次,中國的第一個航母基地在山東,作為國產航母的命名「擔當」,山東也是名正言順。
  • 央視再曝重磅懸念,轟-20和003航母今年將與大家見面?
    東方網·演兵場1月13日報導:12日晚,最新一期央視《軍事科技》節目回顧了2020年大放異彩的國產武器裝備。在節目的最後,還故意留下兩個懸念,疑似官宣轟-20和003號航母將在今年與大家見面。
  • 下個月國產導航「北鬥地圖APP」正式上線!
    以前手機導航、微信微信共享、定位、軍事打擊等等各種精確導航幾乎被美國的GPS壟斷了,但是如今美國的GPS導航要讓位了。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及進入全球組網密集發射階段。四月底進行最後的測試,將於五月一號正式上線。屆時為我們提供釐米級動態定位!
  • 國產航母正常通過臺灣海峽,「蔡賴配」怕什麼?
    16日到17日,國產航母由北向南通過臺灣海峽,一次不針對任何人、任何事的正常通過,卻讓臺灣一些人怕得喊起來——臺灣防務部門當天下午發布新聞稿,強調「美、日艦在後尾隨」,臺軍方也派機、艦應對,請民眾「放心」;蔡英文政府的「國安人士」跳出來叫囂,稱這是「恫嚇臺灣社會」;任內「斷交」不斷的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則在社交媒體發文
  • 俄羅斯閱兵,屋頂到處都是狙擊手,軍方用國產,為何特警用進口大狙?
    對俄羅斯來說,勝利日閱兵是一年一度的大事,而為了保證閱兵現場的秩序,相應的安保工作必不可少,軍方和警方都要派人參與。
  • 為何日本女人背個「小枕頭」,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日本女人和服上背著小枕頭,武士卻要背大包袱日本古裝電影裡,經常見到這一幕:騎馬衝鋒的日本武士們,背上有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袱,看上去很是怪異。▲日本古代武士的畫像咳咳,因為日本女人走路都背個枕頭,所以日本男人要背床被子……當然,這是玩笑話。
  • 國產航母離形成戰鬥力還有多久?
    一般大型艦船在幹船塢建造、組裝的概率比較大,首艘國產航母就是在幹船塢裡面進行建造組裝的。往下一個階段是下水舾裝。所謂下水,就是從幹船塢裡面下水,然後靠近碼頭進行舾裝。舾裝的意思是安裝航母艦內各種各樣的分系統,包括電纜、雷達等。安裝完這些設備、系統,需要做的是靠近碼頭的系留測試。系留測試實際上就是讓航母上裝配的各個系統進行運轉測試,這時候的電力、動力來自岸基碼頭。
  • 奇聞:劉伯溫預言2021發生戰爭?中國牛年有大事發生? 2021年是大災之年?
    單從預言的性質上來說,不論是《燒餅歌》,還是《金陵塔碑文》都像其它預言一樣,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它有無數種解讀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劉伯溫預言2021戰爭也只是個別人解讀,大家聽聽而已...
  • 中國最新國產航母世界排名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據報導,在經過了幾個月的等待之後,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終於要進入到服役前的最後海試階段,目前共有數千人正在緊張工作,全力確保這艘「東方巨龍」能夠迎來「開門紅」,軍事專家表示,從目前國產航母的情況來看,這艘航母已經完成了所有舾裝工作
  • 這就是大船集團 —— 海軍艦艇的搖籃,建廠121年,更名18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特推出「這就是……」系列策劃,向您展示中船重工各成員單位的獨特魅力與卓越成就,為您鋪展一幅新時代追夢人不懈奮鬥的壯麗畫卷
  • 國產航母揚我軍威!下水日沒選海軍節透露啥信號?
    媒體紛紛猜測,已經具備下水條件的國產航母可能在等待4月23日海軍節下水。國產航母到底會不會在4月23日的海軍節下水,媒體分析認為可能性不大。《環球時報》在19日即發文《海軍節那天國產航母能下水嗎?可惜潮汐不答應》,表明潮汐對航母下水的影響。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在21日的《海軍節前,軍報這篇文章大有玄機》中稱,「從目前的進度看,要在兩天後趕上下水,難度有點兒大。」
  • 【視角】臺灣突傳大消息,將有大事發生?
    近年來,部委食堂大多以自助餐為主,一頓午飯一般不會超過10元錢,有些機關只需個人掏一兩元錢「意思一下」。交通部食堂自助餐1元交通部食堂分為普通工作餐和清真餐。普通午餐葷素加起來不到10種,餐後,每人可拿一個水果和一盒酸奶。這樣的一頓自助餐在外面大約要幾十元吧,但這裡只需要付1元錢。
  • 國產航母出海,為什麼要掛「日本國旗」?
    這面旗幟並非「日本國旗」,而是國際通行的海事信號旗。
  • 3個步驟讓你講出精彩的故事
    這本書是一本實戰性非常強的書籍,Sophie總結了PPT演講「大樹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快速地掌握了演講實戰技巧,進而應用自如。「大樹模型」分為5個部分:幹、枝、葉、果、根,每一部分自成一個大的章節,通過案例和應用場景,生動地說明了它們的妙用。
  • 中國第三艘航母最新進度曝光:即將進入總裝,美媒:這速度太快了
    消息稱,隨著中國航母步伐的快步前進,中國的遼寧艦已經具備戰鬥能力,首艘國產航母的戰鬥力培訓準備工作也正在進行中,相信很快,兩艘航母都將具備海上作戰能力,到時組建兩支海上航母編隊不是什麼難題。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儘管中國已有兩艘航母,但我們知道,這兩艘都是常規動力航母,在性能上和核動力航母相比起來,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核動力航母的研發迫在眉睫。
  • 中國在南海發出特級警令,宣告美航母橫行時代結束
    上周末,中國南海發生了一件大事,再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那麼,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 國產航母確實大!遼寧艦絕非中國唯一一艘航母
    通過測距工具可以發現,這個疑似航母模型的長度在300米左右,寬度在80米左右。  中國有兩大戰略方向,一個是向東突破島鏈圍堵,另一個戰略方向是向南經略南海經略印度洋。從實際需求上看,中國海軍有八到十艘航母的需求量。
  • 臺軍方:大陸首艘國產航母航入臺灣海峽,美日艦在後尾隨
    事實上中國艦艇編隊的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係。國產航母相關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臺灣海峽不同,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臺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
  • 飛彈、航母、軍演齊壓朝鮮半島,要有大事發生?!
    文尚均解釋說,這是因為薩德系統由駐韓美軍運用。外界解讀,這一言論更多地體現了美方保護駐韓美軍的立場。資料圖:薩德(THAAD,末端高空防禦系統)  據報導,美國要向韓國引入的這套「薩德」系統,不單純是一套反導攔截裝置,其監測範圍已經深入亞洲大陸腹地,遠遠超出了半島自身的防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