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伏龍特攻隊:日軍死士受命下海炸美艦,結果每人只發一條竹竿

2021-02-23 歷史綜合體

二戰末期的日軍,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軍隊之一,在美軍摧枯拉朽的攻勢面前,日本人想出了一系列殘忍又滑稽的反攻方式。比如著名的"神風特攻隊",就把飛行員和戰機變成"飛彈",用"一人、一機、一艦"的戰術妄圖擊退美軍的艦隊。

神風特攻隊聞名世界,因為它確實在二戰後期給美國海軍帶來了麻煩。剛開始參加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素質尚可,他們駕駛的飛機能準確撞擊美軍艦艇,造成了一定傷亡。但是後期神風特攻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因為新來的飛行員都是些大學生,還沒時間進行專業訓練就讓他們開飛機去撞軍艦,最後只能白白送死。

其實在日軍在窮途末路之際出現的奇葩戰術還有很多,根據後來的不完全統計,日軍共有四大自殺式特攻隊,分別是:神風特攻隊、回天特攻隊、震洋特攻隊、伏龍特攻隊。

前面三種特攻隊都是開著載具自殺的——神風是開飛機撞軍艦,回天是開潛艇撞軍艦,震洋是開快艇撞軍艦。但是最後這個伏龍特攻隊很特殊,這個戰術是用單個士兵在海底進行自殺式攻擊,這在世界歷史上都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的。

伏龍特攻隊到底是什麼?它是怎樣作戰的,又取得了怎樣的戰果呢?

一、本土決戰的底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1945年,全世界都知道德日法西斯已經窮途末路,勝利只是時間問題了。1945年春天,德國宣布投降,而日本卻還在做著"本土決戰"的美夢。日本人做這個夢是有底氣的,因為在日本歷史上,從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徵服過日本本土。

日本人在國內發動"一億玉碎"計劃,將全日本老百姓拉出來軍訓,教他們用陶片手雷炸美軍,用竹竿綁著手榴彈炸坦克。

「竹竿+手榴彈」這個組合別看簡單,在戰場上還真能用來反坦克,日軍用這個方法專炸坦克履帶。日軍的武器專家看到這個組合之後大開腦洞,把這種簡陋的武器組合用到了海裡,開發出了"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簡稱伏龍特攻隊。

這個系統的戰術很簡單,讓日軍中較強壯的士兵穿上潛水服,潛伏在美軍有可能登陸的地點。他們的唯一武器是一根竹竿,頂端綁著一顆大水雷,等美軍登陸艦接近的時候,伏龍特攻隊就慢慢從海底接近,用水雷炸掉美國軍艦。

二、伏龍戰士

"伏龍"一詞出自日本傳說,相傳在古代的海中有龍生存,而強大的日本水手能潛水捉龍。現在美國人就是海裡的"龍",日本人想用這種自殺式攻擊擊敗他們。

日軍將"伏龍"戰術稱為"一死一殺"戰術,用一條人命換一條船,看起來是只賺不賠的買賣。於是,在1945年4月,日軍提出海底自殺戰術,5月底,此戰術便正式命名為"伏龍特攻隊"。

伏龍特攻隊的裝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套"反水雷"潛水服,一根5米長的加固竹竿,還有一顆15公斤重的"五式"水雷。

這三樣東西中,竹竿是現成的,毫無技術含量,水雷這種武器日本人也不缺,只有這套潛水服是裝備的難點。這種"排雷潛水服"是日軍不久前研究的,是專門用來水下掃雷的潛水服,日軍將其改造一番就拿來用了。

伏龍特攻隊的士兵都來自"海軍航空兵學校",也就是給"神風特工隊"培養炮灰的地方。日本海軍覺得,反正都是自殺式襲擊,不如讓這些學生來學習新戰術,畢竟潛水服加水雷比一架飛機便宜得多。

1945年5月底,"伏龍特攻隊"成立,480名海軍飛行預科生加入隊伍,馬上開始進行海底試訓。但是剛剛訓練沒多久,這一奇葩戰術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三、花樣繁多的事故

在日軍設想的戰術中,伏龍戰士會潛伏在美軍登陸的淺灘海底,用水雷發起攻擊。這些淺灘大部分深度只有5-7米,能見度較高,而且水壓不大,簡易的潛水服也能勝任。

剛開始伏龍特攻隊的戰術比較豪華,在淺灘上有水泥工事,讓伏龍戰士藏在其中防止被炸死,而且還有一艘小型潛水艇集中供氧,延長伏擊時間。但是在後來因為一沒經費二沒時間,這些假想都被推翻,伏龍戰士只拿著一根竹竿下海,氧氣瓶都自己背。

伏龍戰士穿的潛水服其實很簡陋,這種反水雷潛水服設計的時候並不是為了海底潛水,而是在海裡拆除水雷,只能下潛3米左右。日軍為了讓潛水服能在5-7米的海底使用,強行對其進行了加固,結果導致重量超標。加上一個巨大的壓縮氧氣瓶,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鈉裝置,這套潛水服總重達到58公斤!幾乎是一個成人的體重。

日軍士兵穿著這套東西在陸地上行走很不便,在水下也步履蹣跚。而且這套加固的潛水服可靠性很差,氣密性不好,導致伏龍特攻隊在訓練中曾發生過因為潛水服破裂導致的死亡。

這是因為,這套潛水服內裝著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鈉,接觸一點點水就會沸騰。潛水服一旦破損後海水湧入,日本士兵就會被劇烈沸騰的熱水嗆死。

在訓練中,伏龍特攻隊遇到的問題很多。有的士兵因為供氧系統故障被憋死在海底,有的士兵因為潛水服破裂而被嗆死,還有的士兵因為牽引繩斷掉,在海底直接失蹤。

日軍在訓練中就死掉了10多個年輕的特攻隊員,但是日軍高層還是對這個戰術很有信心。480名特攻隊員一共被分為十個大隊,分別派往日本沿海可能被美軍襲擊的港口,等待美軍的登陸。

四、無奈的結局

伏龍特攻隊一直等待美軍登陸之日,但是這一天卻遲遲不來。一直到1945年8月,美國給日本投下了原子彈,日本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一制勝法寶沒能迎來大顯身手的機會,其實對這些隊員是好事。因為直到日軍投降,伏龍特攻隊不僅沒得到下海的機會,連進攻裝備都不齊整。

原來日本海軍決定製造10000套伏龍裝備,這其中竹竿要多少有多少,但潛水服和水雷卻有點棘手。日本當時軍工企業已經透支,潛水服可以拿現成的改造,但是水雷一直遲遲無法交貨。伏龍戰士們的水雷重達15公斤,而且要設計成能綁在竹竿上,靠機械觸發的結構,這讓日本兵工廠很是頭大,最後到戰敗投降時,10000顆定製水雷一顆都沒發貨。想是,要是真的開打,伏龍特攻隊員也只能拿著竹竿去「捅沉」美軍的戰艦了吧!

而且伏龍戰士們在訓練中還慘遭美軍轟炸,1945年6月,美軍轟炸了日本土浦海軍基地,在這裡訓練的伏龍特攻隊被炸死200多人,還沒出動就減員一半。

伏龍特攻這種戰術只在太平洋戰場有兩次出擊記錄,而且都是發生在"帛琉群島"。

第一次是1945年1月8號,日軍潛水員攻擊美軍登陸艦,一次是在2月10號,攻擊美軍測量船。兩次攻擊裡的"伏龍戰士"都玉碎了,但是美國的船卻沒沉。

二戰結束之後,伏龍特攻隊解散,後來這支軍隊的故事和裝備都被送到了靖國神社展覽,不知道當代日本人看到自己在二戰時這種腦洞大開的殘忍戰術,會有什麼想法呢?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神秘大殺器,只進行過一次大規模戰鬥,結果全體報廢
    二戰後期,日本組建了大名鼎鼎的「神風特攻隊」,飛行員駕駛戰機撞向美軍艦船,對其造成巨大傷害。
  • 二戰中日軍最瘋狂驚人的一幕:神風特攻隊自殺式撞擊美軍艦
    一群女高中生為陸軍航空隊擔當自殺任務的Ki-43戰鬥機飛行員送行通向死亡的神風特攻隊 成為美軍二戰最恐怖回憶神風特別攻擊隊,是日本二戰時使用的一種自殺戰術,簡稱神風特攻隊兩天後,大西瀧三召集第一航空艦隊第203航空隊開會,組織「駕機撞艦」的特別攻擊隊,取名為「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是日本行將滅亡時的一個畸形產物,狂徒們叫囂:「在這非凡的時代,不能不掀起一陣神風。」
  • 竹竿捅戰艦 怪獵中的雙手劍都不及這款爆菊神器
    二戰末期,日本國內經濟無力支撐戰爭,民眾開始食用松樹鋸末。軍隊方面,日本的戰鬥機開始加注酒精。但是,日本仍無意停止戰爭,想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辦法,比如,神風敢死隊,比如回天潛艇等等。今天我們來談談在這些特工隊中不太著名的一個,「伏龍特工隊」。 請原諒我放錯圖片,主要是這自殺式伏龍特工隊的造型是和大劍真的有幾分神似,不信您自己看。
  • 二戰末期日本的瘋狂特攻隊 從天上到海底各種花樣找死
    他們駕駛著滿載炸藥的日本戰機,直接去碰撞美軍艦船,以圖重創美艦,造成重大傷亡。這些飛機都只加注了單程油料,註定了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必死之旅。日本還組建了回天魚雷特攻隊。在海裡日本還有伏龍特攻隊。日軍特攻隊員穿著潛水服隱藏在海底,然後手持一根五六米長的竹竿,在頂部裝有15公斤炸藥。當美軍登陸艇接近以後,引爆炸藥。在引爆炸藥的同時,特攻隊員也會因此受傷,幾乎等於同歸於盡。
  • 日軍歷史上二戰中世界最大戰列艦之一「武藏號「戰列艦的覆滅
    但事實上美軍在加雷伊泰灣海戰中主要打法,就是採用引誘的戰術讓其日軍主力艦隊主力分開,失去空中掩護,而日軍的戰列艦編隊雖然是主力,但是在那個時期戰列艦時代已經過去,美軍是不會選擇與日軍戰列艦編隊展開決戰,因為在戰列艦在空曠的海域就如同轟炸機的靶子一般
  • 聾子的耳朵——日造艦上戰鬥機的無線電裝置小考
    「燃燒的島群」是二戰史軍迷的俱樂部,擁有國內一流的二戰史專家、作者顧問團。想進群的朋友,請加微信minshengluhao,邀請入群。入群後務必先看群公告,違規者移出群聊。燃燒的島群歡迎您!本文也可以列入致勝神器系列的其中一篇,從無線電技術切入,但本人才疏學淺,技術細節講不到位,敬請斧正。
  • 二戰1944年塞班島戰役齋藤義次的指揮失誤日軍第43師團覆滅之戰
    55警備隊和橫須賀第一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把守由井桁敬治少將,南洋廳北部支廳長辻正保海軍大佐指揮,這個地區有一個塞班島最大的城鎮和一個村莊,緊鄰塞班島側翼海岸線,但並不具備美軍海軍陸戰隊的優先登陸地點,因為有一條山綿延整個塞班島送深400米左右山脈組成,一旦美軍陸戰隊在此登陸,就會被日軍總兵圍殲,而且還是背水一戰,前方有高山兩翼有日軍主力,高山上有日軍重炮部隊。
  • 坦克竟然能夠這樣去炸,二戰時日軍奇葩的四式反坦克刺雷
    1944年以後,面對美軍「謝爾曼」坦克的壓倒性優勢,日軍在與美軍坦克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因此就像日本海軍採用「一機換一艦」進行自殺式攻擊的「神風特攻隊」,日本陸軍也不甘人後,在越來越困難的反坦克作戰中,自殺式攻擊也已逐漸成為常態。
  • 傘兵特攻,試圖突襲美軍的日本義烈空挺隊,到底有什麼本事?
    按照日軍的習慣,義烈空挺隊也因為指揮官奧山道郎而被稱為'奧山部隊',但是如果按照義烈空挺隊自己的習慣,那麼這支部隊還有一個十分魔幻的名字,叫做'神兵皇隊'。得說實話就是這群日本傘兵腦洞挺大的,似乎起個好名字對於他們而言比什麼都重要。
  • 一艦四用空勞碌,炮下絕戶無人知,日本海軍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但有一架天山艦攻突破圍追堵截,將炸彈扔到了南達科他號戰列艦上,炸死27人,這竟是航母達人小澤治三郎超航程戰法在當天取得的最大戰果。 6月19日千代田發艦前飛行員登機其後日軍的三次攻擊波第3航空戰隊都沒有參與,一是一次出擊飛機就丟了一半,二是有經驗的飛行員已經全部消耗掉了。
  • 美損失10架飛機炸沉7萬噸「大和」
    靠這樣人的去炸停泊不動且不開火還擊的美國軍艦,依然是非常困難的。現在讓這些小青年,以傳統方式去炸擁有強大防空火力網的美軍主力艦隊,根本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日本人被迫讓這些小夥子駕駛飛機去衝撞美國軍艦,這樣比高空轟炸和俯衝轟炸的複雜戰術動作都要簡單的太多。只需要死死拉住操縱杆,向艦隻一直俯衝下去就可以了。可是,有沒有誰想過應該對這些年輕的生命負責?
  • 二戰時期,德軍機槍組帶1150發子彈,為何日軍機槍組只有450發?
    以德國與日本為例,德軍機槍組可以攜帶1150發7.92×57mm毛瑟彈,而日軍步兵分隊(相當於班)的機槍組僅攜帶450發6.5×50mm友坂彈,差距非常明顯。MG42作為通用機槍,空槍重量達到了11.57kg,對機槍手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因此機槍手只會攜帶1個容量為50發彈倉,除此之外不額外攜帶彈藥。
  • 二戰唯一炮戰擊沉敵方戰列艦:美國華盛頓號戰列艦傳奇
    當她們從薩沃島北部轉向鐵底灣的時候,被日軍發現。威利斯·李認為日軍艦隊很快就會追上來,不如就地埋伏。於是,他便帶著華盛頓號在薩沃島周圍兜圈子,等著日軍艦隊往圈套裡鑽。日軍艦隊本以為美軍的編隊只是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最大不過是個重巡洋艦,便放心大膽的兵分兩路向美軍艦隊包抄而來,結果被華盛頓號和南達科他號的十六英寸狠狠的揍了一頓,日軍一艘驅逐艦戰沉,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 奇襲港口,怒炸火車!——海陸通吃的二戰「䰾魚」號潛艇傳奇
    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艘潛艇其實是一艘功勳滿身、充滿傳奇的二戰老兵。它是美國二戰時期擊沉敵艦噸位排名第三的潛艇,也是第一艘裝備火箭發射器的潛艇。它曾經擊沉過軍艦,炮轟過港口,甚至還炸毀了一列滿載物資的日本火車!
  • 最後的瘋狂—二戰日本自殺武器大盤點
    由「零」式戰鬥機改裝的特攻機為250千克炸藥,由99式雙發輕型轟炸機改裝的特攻機為800千克炸藥。特攻機的具體攻擊方式有三種:水平攻擊、急降下攻擊、直接攻擊。殺傷機理靠的是撞擊時引爆炸藥爆炸的巨大的化學能和俯衝的巨大動能「雙管齊下」,給美艦以重創。最初的攻擊行動多為特攻機連同炸彈一同撞向美艦。後來多採用先投炸彈、再撞美艦的戰法,使攻擊的威力大增。
  • 不是只有雪風才是倖存者——盤點撐過二戰的日本艦隊驅逐艦
    要知道鬼子投降時候船還不少,光賠償盟國的驅逐艦就是24艘,戰前造的真只剩下雪風了?於是我就查了一下,結果如何?6月12日,在基斯卡灣遭到美國海軍PBY卡塔利納水上飛機轟炸,艦首附近遭到數發近失彈,造成艦首自1號主炮塔之前嚴重受損,龍骨折斷。經3個多小時搶修才阻止進水,在僚艦曉號護航下以5節航速向大湊返航,在當地臨時安裝艦首後轉到橫須賀海軍兵工廠一直修到十月。
  • 密電,提前上報日軍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上午8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機動隊偷襲珍珠港成功後,擔任這次偷襲的空中指揮官淵田大佐下令,向偷襲珍珠港的艦隊司令官南雲發電報: 「TOH!HUH!HUHru!(虎! 虎!虎!)」並向東京轉發。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5天,在重慶歌樂山的叢林裡,國民政府軍政部軍技室的密碼破譯專家池步洲,就已經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密電!
  • 被中國空軍炸沉的加賀號,絕對是日本海軍中的元老級存在
    歷史上的加賀號也曾算是日軍主力,於1932及1937年兩度侵入上海,到1938年11月自華南戰場返國之前,加賀號在中國累積了大量實戰經驗。其後參與襲擊珍珠港及澳洲達爾文港等多場戰鬥,耀武揚威,最終在中途島被美帝的「幸運大E」幹翻,可以說,只要提起二戰日本海軍,除了大和武藏,赤城、加賀、飛龍、蒼龍這四艘空母的認知率是最高的了,其中赤城、加賀作為參加了早期日本海軍航空兵訓練和作戰的空母,其對日本海軍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恐怕要遠遠高出後期比它們還要先進的幾艘空母。
  • 二戰日軍潰逃記
    日軍航母受損後,從海上進攻莫爾茲比的計劃被迫取消。第17軍接到命令從陸上進攻,這就必須要翻越高聳的歐文斯坦利山。最快的捷徑是一條叫「科科達」的羊腸小道,只有1、2米寬,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而且道路泥濘、沼澤眾多,大型裝備過不去,只能拆散後由人力背扛。雖然日軍強徵了很多當地勞工,但仍然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