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XB-19:曾是美軍最大的轟炸機 技術成果為後續機型造福(附視頻)

2021-03-05 hawk26講武堂

XB-19是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為滿足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的要求,在1935年開始研製的一種擁有極大航程的實驗性重型轟炸機。


停在機場的XB-19原型機。

儘管它的研發進度較慢,並且在生產時就已經過時,但XB-19還是評估飛機設計和發動機性能的測試原型機。唯一的XB-19被改裝成為貨運飛機,並於1949年報廢。在康維爾B-36服役之前,XB-19都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和美國空軍最大的飛機。

XB-19原型機內部結構(1941)


XB-19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5年2月5日,當時美國陸軍航空隊啟動了「D項目(Project D)」。D項目的目的就是實驗轟炸機可以達到的最大航程。美國陸軍航空隊與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西科斯基公司討論了該項目,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同意美軍的招標條件,並在1935年6月5日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制定了計劃。


1940年,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的道格拉斯飛機工廠正在製造XB-19原型機。

最初計劃是在1935年7月31日開始基本設計,1936年1月31日開始詳細設計,並在1938年3月31日開始飛機的實際製造工作。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這個計劃過於樂觀,設計師低估了實際需要的工作量。設計團隊受到研究經費和龐大工作量的困擾,最終在1941年5月完成所有設計工作,比原定期限晚了三年多的時間。


建造中的道格拉斯XB-19原型機。

1935年10月,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獲得了該項目的合同,合同要求競標方完成飛機的總體和詳細設計,並製造飛機模型,測試機翼中段、起落架和發動機艙。10月8日,道格拉斯籤署了合同。當年晚些時候,美國陸軍航空隊對道格拉斯和西科斯基提交的模型進行了評估,最終選擇了道格拉斯的設計方案,並承擔進一步研製原型機的任務。


XB-19最初的狀態,機身大部分保持鋁蒙皮原色。

該機在研發初期被稱為「XBLR-2(遠程實驗轟炸機-2)」,事實證明,研製轟炸機的過程既繁瑣又緩慢,缺乏資金會嚴重阻礙飛機的研製進度。在這段時間,美國陸軍航空隊又更改了設計要求,原本計劃採用四臺1600馬力的艾裡遜XV-3420-1發動機,被更換為四臺2000馬力的萊特R-3350發動機。這個決定同樣影響到研製工作的進展,因為必須對飛機相應部分進行重新設計。隨著研製工作的進行,道格拉斯不得不從美國陸軍航空隊借用道格拉斯OA-4A,用來測試XBLR-2的前三點起落架,實驗結果表明他們的設計是成功的。之後,XBLR-2被重新命名為「XB-19(實驗轟炸機-19)」。道格拉斯最終設法籌集了足夠的資金,用來製造原型機,並在1938年3月8日開始生產工作。



1941年,三月機場(March Field)的美軍士兵正在清洗XB-19原型機。

在研發過程中,道格拉斯在XB-19上遇到了許多困難,被迫投入了比最初預期更多的資金。在研發後期,道格拉斯認為XB-19的設計已經過時,因為它在過去三年遭遇了研發進度延誤的問題,並且飛機重量遠遠超出了預期。1938年8月30日,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正式向美國陸軍航空隊提出取消XB-19項目的申請,但是美軍拒絕了這個申請。道格拉斯於是採取了陽奉陰違的做法,將XB-19的設計人員調往其他具有更廣闊發展前景的飛機項目。有趣的是,兩年後美國陸軍航空隊同樣認為XB-19緩慢的進度讓該項目已經過時,於是將該機被從保密目錄中刪去。1941年5月,XB-19原型機製造完成。



XB-19原型機與P-40「小鷹」戰鬥機並排停放。

XB-19下線之後,就開始試飛的準備工作,並於1941年5月6日進行地面滑行測試。原定首飛日期為5月17日,但是由於嚴重的機械問題而推遲了三次:發現起落架剎車裝置存在設計缺陷,發動機存在回火問題,必須對螺旋槳控制系統進行調整。直至6月27日,XB-19才進行首次試飛。


1941年,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員工在三葉草機場圍觀XB-19的首飛。

斯坦利·烏姆斯特德少校率領7名機組人員登機,從聖莫尼卡的三葉草機場飛往三月機場,飛行持續55分鐘。

XB-19原型機首飛紀錄片(1941)


XB-19在聖莫尼卡上空飛行,後面跟著AT-6教練機。

這次飛行非常順利,沒有出現任何問題,XB-19的首飛取得了成功。此後不久,唐納德·道格拉斯收到了羅斯福總統的賀電。1941年10月,美國陸軍航空隊非正式接收了XB-19。


停在米內斯機場的XB-19原型機,已經採用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標準塗裝。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處於高度戒備狀態。XB-19的炮塔已經安裝完畢進入戰鬥狀態,同時採用了新的橄欖綠色塗裝,取代了之前鋁原色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塗裝方案。XB-19在加利福尼亞州進行了四次試飛,為了保證安全,於1942年1月23日轉場到萊特機場。此時,XB-19的飛行時間已經超過了70個小時。


1942年,正在飛行的XB-19原型機。

在對飛機的制動系統進行了微小的改進之後,美國陸軍航空隊終於在1942年6月正式接收XB-19。美國政府合同金額為1,400,064美元,道格拉斯飛機公司還花費了400萬美元的資金。XB-19經過美軍歷時18個月的廣泛測試,以檢查發動機性能,以及不同高度的飛行特性。這些測試結果影響了隨後發展的波音B-29「超級堡壘」和康維爾B-36的設計。XB-19在所有方面均表現良好,並且沒有大的問題。唯一需要指出的問題是發動機冷卻效率較低,因此必須長時間一直打開冷卻系統,從而降低了XB-19的實際飛行速度。


換裝艾裡遜V-3420-11發動機的XB-19A。

XB-19原型機經過徹底試飛和試驗後,美國陸軍航空隊不再需要它,於是前往萊特機場,並被改裝成貨運飛機。更換了四臺艾裡遜V-3420-11發動機,並拆除了武器系統,新飛機被命名為XB-19A。在接下來的兩年半時間裡,XB-19A穿梭於俄亥俄州的眾多機場。據記錄,它曾經在萊特機場、帕特森機場、洛克本空軍基地和柯林頓國家空軍基地部署。XB-19A最後一次飛行是在1946年8月17日,從萊特機場起飛,前往亞利桑那州的戴維斯-蒙漢機場,在那裡被封存三年,直至1949年最終報廢拆解,從而結束了XB-19的歷史。


XB-19主起落架機輪與汽車和真人的對比。

目前,XB-19能夠找到的遺物只有主起落架的兩個機輪。一個保存在俄勒岡州的希爾航空博物館,另一個保存在俄亥俄州的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



放下起落架準備降落的XB-19原型機。

XB-19是一種採用常規前三點起落架的大型全金屬下單翼飛機,主機輪直徑為2.44米,在當時令人印象深刻。最初的設計規範要求使用四臺艾裡遜V-3420-1發動機,隨後被改為四臺萊特R-3350-5發動機,使用直徑5.18米的三葉金屬螺旋槳。XB-19被改為貨運飛機後,發動機再次更換為艾裡遜V-3420-11。該機油箱中可以容納38,178升燃油,還可以在炸彈艙中配備3,210升的輔助油箱。



XB-19的駕駛艙。

XB-19標準載彈量為8,480千克,如果大幅減少燃油量,可以掛載16,828千克炸彈。最初的原型機是沒有配備自衛武器的,不過後來安裝了兩門奧爾茲莫比爾T9型37mm自動機炮,五挺白朗寧M2型12.7mm機槍,六挺白朗寧M1919型7.62mm機槍。一門T9機炮安裝在機鼻上,另一門則裝在機身前部上方的炮塔內。尾部安裝一挺M2機槍,廚房隔艙兩側各安裝一挺M2,一挺位於機腹炮塔,一挺在頂部動力炮塔中。


XB-19機組成員在駕駛艙內的情景。

乘員艙中有八個座位和六個鋪位。機艙可容納兩名飛行機械師和六名輪換人員。執行標準戰鬥任務的機組由16人組成。


1942年,XB-19超低空飛行的震撼場面。


XB-19:原型機,最初是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研製的遠程重型轟炸機,但在服役時已經過時。隨後,充當「飛行實驗室」,測試發動機性能和飛機操作。當美國空軍不再使用它之後,被改裝為XB-19A。
XB-19A:換裝艾裡遜V-3420-11發動機的XB-19,改為貨運飛機,所有武器系統都被拆除,1949年報廢。



戰後,XB-19A在拆解之前的照片。

性能參數:

翼展:64.62米

長度:40.34米

高度:12.8米

機翼面積:398.091平方米

機翼載荷:159.5千克/平方米

動力負載:7.9千克/馬力

發動機:4臺萊特R-3350-5「雙旋風」(2,000馬力)

燃油容量:38,178升(輔助油箱3,120升)

最大起飛重量:63,503千克

空載重量:39,009千克

爬升速率:198米/分鐘

巡航速度:217千米/小時(海平面)

巡航速度:299千米/小時(4,785米)

最高速度:360千米/小時(4,785米)

正常航程:8,369千米

最大航程:12,408千米

升限:7,010米

機組成員:
兩名飛行員
一名機長
一名領航員
一名工程師
一名無線電員
一名轟炸投彈手
兩名飛行機械師
一名炮塔操作員
八名武器射手
六名輪換人員
全部機組共24人,16人正選機組,2人緊急替補,6人輪換機組

武器:
兩門奧爾茲莫比爾T9型37mm自動機炮
五挺白朗寧M2型12.7mm機槍
六挺白朗寧M1919型7.62mm機槍

載彈量:
標準:8,480千克
最高:16,828千克(燃油減少)

XB-70「女戰神」轟炸機 史上最驚豔的飛機

80年前「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 對德國平民下手的死神

84年前 蘇聯ANT-42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 史達林為何要限制生產?

本人是原SC軍事貼圖區版主hawk26,為大家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家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hawk26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可以關注收聽,謝謝!

相關焦點

  • 道格拉斯A-26「入侵者」攻擊機開發簡史
    此後,隨著1962年9月18日,美軍再次對三軍軍用作戰飛機的命名規範進行了修改,依照新修訂的《軍用航空太空飛行器的界定與命名》規範,攻擊機的機種代號「A」重新啟用,於是當時仍在美國空軍戰術支援部隊服役,已被改造為反遊擊戰專用對地支援機的B-26K又再次被重新賦予了A-26A的編號。
  • 道格拉斯飛機帝國創始人,唐納德·道格拉斯的人生起落
    道格拉斯認識到,雙翼機這種機型已經過時了,於是他引入了一種新的設計,這款新的設計也迎合了他那種對海洋根深蒂固的興趣,這就是雙引擎的「海豚」兩棲飛機,新飛機的機翼採用木質結構,但機體為全金屬構造。大約有58架「海豚」被製造了出來,其中一架就送給了道格拉斯的主要競爭對手──威廉·E·波音(William E. Boeing)。
  • 頭頂八挺機槍的轟炸機---美軍A-26「入侵者」攻擊/轟炸機
    道格拉斯A-26「入侵者」(1948-1965之間建造B-26)是道格拉斯公司應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發布的一項招標,即徵求一種全新的多功能輕型轟炸機而建造的
  • 道格拉斯的大玩具——A-20「浩劫」攻擊機
    除去這款名聲在外的攻擊機,包括德國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在內的部分戰機,也可以被歸入「攻擊機」的這個範疇之內。不過,上世紀30年代末期,因為一系列公司之間的變遷,導致傑克·諾斯羅普本人曾短暫效力於道格拉斯公司,因此項目編號為7A的大型攻擊機設計方案也被帶入道格拉斯公司。很快,隨著當時西班牙戰場上的反饋,道格拉斯公司開始重新審視大型攻擊機的發展可能,並基於原來的7A設計方案,提出了全新的7B設計方案,這也就是後來的DB-7/A-20」浩劫攻擊機。
  • 俄最大轟炸機抵美「家門口」軍演 普京早年曾短暫駕駛此機型
    如果有必要,轟炸機的第一個目標可能是雷達站和攔截飛彈所在地,它們是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白天鵝」升級中 普京曾短暫駕駛圖-160戰略轟炸機 資料圖圖-160長54米,高13米,機翼面積232平方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轟炸機。
  • 美軍早期轟炸機的傑作,承上啟下標準轟炸機,「吉斯通」式轟炸機
    因此,美空軍轟炸機依然該全球傲視群雄。轟炸機作為從無到有的重要機型,美國轟炸機在航空史上扮演著重要地位,特別是二次大戰之後,美空軍轟炸機依然引領全球。其實,美空軍轟炸機也是伴隨著歷史發展壯大,最終在研製轟炸機也是逐步走上全球的頂峰。在上世紀20年代,美軍轟炸機依然落後歐洲大陸的轟炸機,只是在二次大戰隨著B-17和B-29轟炸機登場,創造轟炸機新的時代。
  • 二戰日本海軍重型轟炸機發展史話
    二戰末期,對日本本土投擲燃燒彈「火攻」的美軍B-29重型轟炸機但鮮為人知的是,日本海軍在戰時也曾經嘗試研製重型轟炸機,甚至計劃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本文將為各位讀者簡要介紹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研製的一系列重型轟炸機。
  • 康維爾XB-53中型轟炸機,美國的前掠翼嘗試,原來又是德國技術
    ,該飛機一開始採用後掠翼設計,後來為了保證飛機的低速飛行穩定性,將其改為前掠翼結構,這款轟炸機雖然沒有正式量產服役,但在德國投降前已經近乎完工,相關技術輾轉流落到美國,直接影響了美國在二戰後的前掠翼轟炸機研製,其機型就是康維爾XA-53。
  •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B-17 flying fortress)是美國波音在1930年代為美國陸軍航空軍所發展的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
  • 可以搭載14挺機槍的飛行怪物---美軍A-26「入侵者」攻擊/轟炸機
    道格拉斯A-26「入侵者」(1948-1965之間建造B-26)是道格拉斯公司應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發布的一項招標,即徵求一種全新的多功能輕型轟炸機而建造的
  • 永遠的達柯他——道格拉斯DC-3/C-47運輸機
    道格拉斯又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專業是航空工程,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 4 年的大學學業。畢業後道格拉斯留校任職畢業生工程師,後被格倫.L.馬丁飛機公司挖去作首席工程師。一戰中小道格拉斯重回軍隊,服役於美國陸軍擔任航空工程師。1918 年戰爭結束後,道格拉斯回到馬丁飛機公司,為陸軍航空隊研製了馬丁 MB-2 轟炸機,這也是他參與研製的第一種大型飛機。
  • 美國最新型轟炸機B-21將採用其製造技術
    二戰時代,美國戰士曾傳聞過如許一個傳說:在空軍實行任務時,遨遊員看到了一品種似飛碟的飛機,他們能夠明白地看到飛機機翼上有德國納粹鐵十字的標記,這些飛機的遨遊速率太迅速了,美國戰機追不上它們,更別說攻打它們了,後來,跟著不明遨遊物活著界上的鼓起,人們把這種飛碟稱為飛碟。
  • 美軍不能扮演上帝:曾用于越戰的秘密武器,如今卻造福中國
    失去美軍助陣的越南共和國陸軍(ARVN,南越正規軍)就出現了敗勢,在此期間,不甘心失敗的美軍為了幫助越南共和國陸軍挽回局勢,還做出了一系列的嘗試,其中就包括了鮮為人知的大力水手行動(Operation Popeye)。
  • A-24「女妖」,在錯誤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俯衝轟炸機
    經典的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俯衝轟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創造了輝煌的戰績──諸如SBD「無畏」式。然而,在外觀上與SBD幾乎別無二致的A-24「女妖」(Banshee)俯衝轟炸機在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手中卻表現得平平庸庸。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海軍方面長期以來對俯衝轟炸戰術的訓練,再加上其所攻擊的目標的性質──這二者的結合才使得海軍的SBD能夠大放異彩。
  • 【密跡之美】空中幽靈,B-2隱形戰略轟炸機
    ~肘~了)這一下子就到了1932年,在道格拉斯公司的支持下這位航空先驅成立了第二家Northrop公司1939年,這N二世不出所料成了道格拉斯的子公司大神表示不甘心,立馬成立了第三家Northrop公司而這個N三世就是幾十年來研發了無數流弊飛機1994年因收購改名為Northrop Grumman
  • 山寨是個技術活!二戰日本繳獲B17轟炸機想仿製 結果一無所獲
    不但能飛得更高,更在戰爭中中投下了比任何美軍機種都多的炸彈。總計在整個戰爭之中,B-17機群一共在歐陸丟下了640,000噸的彈藥,超過所有美軍轟炸機投擲量的40%。但是很多人想不到日本在二戰時搞到了一些B-17轟炸機,並且組成了一支小型的機隊,但是在戰後卻消失的無影無蹤。
  • 漫話戰鬥機劃代附三款機型簡介
    蘇-57,服役時間被宣布了N次,自其原型機T-50起就一直處於爭議之中,甚至有軍迷貶低其為「拍扁的蘇-27」     另外,還有一些利用後續比較先進的技術研製或由三代機改進、升級的戰鬥機,其技術水平特別是雷達
  • 美軍空投馬桶當炸彈!
    類似美國海軍在1941年起,開始研發整合當時仍有區分的魚雷攻擊機、俯衝轟炸機兩種支系之艦上攻擊機。獲得機會的是設計過無畏式俯衝轟炸機(SBD)的道格拉斯公司。其推出了新型SB2D型攻擊機,但是這款飛機在海軍要求的一切細節不許刪減的情況下直接超重。1943年後,海軍開始接受單座攻擊機的設計理念。SB2D在拆除後座成員、尾部機槍後改換代號稱BTD毀滅者式攻擊機,但仍然不能讓海軍滿意。
  • 俯衝轟炸,最無畏的勇士才最浪漫——中途島之戰中的SBD「無畏」轟炸機
    就在這時,諾思羅普飛機公司被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合併,而且由於飛機的設計類型從「轟炸機」(英文字母代號B)改成了「偵察轟炸機」(英文字母代號SB),所以飛機的編號也就改為XSBD-1。這個編號中的D就代表道格拉斯公司。    1939年2月,XSBD-1首飛成功,並通過了海軍航空局的定型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