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一篇2020年1月31號發的文章,然後被刪除,並被封號。當時以「陰謀論」之名全網禁言刪帖,一年後官媒開始集體發力質疑美國「德特裡克堡」生物武器研究基地!短短一年,抗擊新冠疫情我們贏了,抗擊信息疫情我們沒贏,為什麼?一年前是哪些人在配合美國的策略,導致信息戰潰不成軍?應該有人為此承擔責任!
今起發布這四期最早呼籲抗擊信息疫情但被刪除的專題節目和評論,一來做個歷史的見證,二來做個現實的對照。不是為了抱怨,而是應有警示!在老家過年,提前返回。病毒兇猛,疫情危急,這是戰爭。現實中,白衣天使、解放軍戰士、黨政機關、全民一體抗擊毒疫;網絡上,我們同樣要抗擊信息疫情,每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自病毒啟動,武漢淪陷起,信息疫情就跟著在各類信息平臺暴發蔓延。類別也不複雜,這期節目先聚焦生物戰。
凡事皆有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的因,一開始就被精準鎖定為野生動物,地點是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宿主歸咎於蝙蝠。與當年的非典如出一轍,歸因為吃野生動物,宿主是果子狸。
可是,非典病毒肆掠了幾個月,然後就銷聲匿跡了。不同於自然病毒的反覆傳播,非典似乎很智能,爆發於無形,消失於無影。科學教至今無法給公眾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但極力的論證這只是源自自然界的病毒使然。
不要和我講陰謀論,這世界本來就叢林規則,陰謀陽謀稀鬆平常,區別在於掌握信息和常識的通道多寡。在一個信息可以通過製造、加工、生產、流通來從源頭進行控制操縱的環境裡,不是你想知道什麼就能知道什麼,而是我想告訴你什麼你才能知道什麼。
至於信息認知和判斷,則不掌握在受眾手上,而在平臺控制者手裡。因此,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科學教同樣不能給公眾一個真實直觀的答案!人類競爭的殘酷性,在有限的歷史上,不擇手段是常態。
病毒戰和細菌戰,都屬於生物戰的範疇。軍報前些日子發文《讓生物戰爭走入國際視野》,是在特殊時期對非常規戰爭的警示。各方對生物戰的表述都比較溫和,我直接稱之為:生物恐怖主義。
看起來生物戰很高大上,實際上就是從投毒開始。平常生活裡的投毒不涉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生物戰中的投毒則是面對整個民族、種群、國家投放病毒、細菌。這事情古往今來不乏實例。
我們的網絡上,各類極力避免把疫情和生物戰(病毒戰)掛鈎的信息,這一批帳號,形態各異但意識整齊、話術一致、行動有序,因此不得不令人生疑和質疑。比如他們整體劃一的認為美國不會幹這種事情,那麼美國乾沒幹過呢?
非但幹過,而且是老手。1952年1月28日到3月31日,美國對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使用細菌武器就達幾百次。使用飛機等投擲死鼠、跳蚤、蚊子、蒼蠅、小動物及其他雜物,散布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傷寒桿菌等,導致大量朝鮮居民患鼠疫、霍亂病。
美國繼承了日本細菌戰的研究成果,擴大了一戰時德國發動細菌戰、二戰時日本對中國發動細菌戰的手段和範圍。也即,生物恐怖主義系統性成規模的開展,德國是鼻祖,日本是徒弟,美國是後來者居上。
越戰。1965年起,美國在越南啟動全世界至今最大規模的生物戰,大量噴灑「橙劑」,導致3000多個村落受侵害,將近400萬人的健康受到影響,僅兒童受害者就有50萬。美軍自己也自食惡果,10萬在越南作戰的美國軍人受到「橙劑後遺症」的折磨。
看一下網上為美國跪洗的各類帳號,對於這類信息是恨之入骨,他們無視生物戰的真實存在和殘酷發生,抨擊、諷刺、挖苦國人自我覺醒,害怕大家提高警惕加強防範。為什麼?因為信息戰也是非常規戰爭的一種,他們需要全力配合任何針對中國的侵害行動。
問題僅限於此麼?不是。基因戰也是生物戰的一種,近些年的轉基因之爭,其實就是基因戰的號角。是非不論,看看美國的國家戰略再說。
2018年9月18日,川普籤署第14號國家安全總統令,頒發新版美國《國家生物防禦戰略》。川普同日發推:「今天,我採取行動加強了我們國家對生物威脅的防禦。有史以來第一次,聯邦政府制定了國家生物防禦戰略,以全面應對生物威脅!」
真相是什麼?美國國防部在喬治亞中部阿列克謝耶夫卡村建立公共衛生研究中心,優先研發生物武器,包括可傳播兔熱病、炭疽病、布魯氏菌病、登革熱、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和其他傳染病的多種吸血昆蟲。美方還在研製運送和使用生物武器的技術設備,一種「可在空中釋放受感染昆蟲的無人機」已具備實戰能力。
也即,美國頒發新版《國家生物防禦戰略》,看起來是在基於自己的國家安全考慮,實際上也是為了掌控生物戰先機。直接點講,就是隨時可以對任何地區、任何國家啟動生物戰,發動生物恐怖襲擊。
好了,回到新型冠狀病毒本身的網絡討論路徑,看看維護美國美化美國的信息,說你沒有證據證明就不能質疑,是不是同樣令人厭惡和反感?
俄羅斯軍方稱,具有病毒傳染能力的喬治亞蚊子早已向俄羅斯擴散。2007年至2018年,在俄羅斯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中,從病死牲畜身上提取的非洲豬瘟病毒毒株與代號為「喬治亞-2007」的病毒毒株具有一致性。想一想,我們國內大範圍的非洲豬瘟,會不會生物戰的第一彈呢?
防人之心不可無,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疫情嚴峻,對抗的同時,需要追根溯源防微杜漸。網上越是有人阻止大家質疑美國參與發動生物戰,則越是要重視和關注、審視和研究其中端倪。環境會越來越複雜,腦子要越來越清醒,讓我們在戰鬥中看清本質,在教訓中正本清源。
八分齋 | 本名孫國瑜
專注於網絡研究、公共信息安全管理。
中華海外聯誼會五屆理事,深圳市6屆政協委員,深圳市新聯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廣東省新階聯網絡新媒體分會副會長,湖北省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研究院研究員,深圳市媒體研究會副會長,深圳市工商聯第七屆執委。著有《中國網絡通史(上下卷12冊)》,《網絡大破解》(6冊)。主持網絡評論節目《網眼八分齋》、《輿情觀察室》、《網眼看深圳》、《網絡大破解》。
也許可能大概是
然而未必不見得
視頻自媒體2008-2020
網絡手藝人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