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建國後叛逃臺灣的最高級別軍官,令大陸震怒,一年後死於臺灣

2021-02-13 古今史事雜談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而臺灣卻因為蔣介石帶去的大量黃金以及西方國家的資助而快速發展。所以當時臺灣的經濟發展遠遠超過中國大陸。當時國民黨就利用這個優勢,來吸引大陸的軍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建國後首個叛逃臺灣的軍官張清榮。

張春生原名張清榮,河北省保定人,1938年在河北省清苑參加八路軍。曾是一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帶兵衝鋒陷陣的軍官,在抗美援朝中他還帶兵入朝作戰,回國後任福州軍區高炮某師副師長,中校軍銜。

這樣一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重大貢獻的幹部,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但張清榮卻在多次藉助職務便利偷聽敵臺,又加上對臺灣的「美好景象」讓他開始對臺灣有所嚮往。於是張清榮在1957年12月17日,從福建駕駛一艘小漁船出海叛逃至金門。

由於張清榮是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第一個跑來投靠的軍方幹部,臺灣當局對大陸的叛徒也不是特別信任,畢竟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但蔣介石還是親自接見了張清榮,先給他授予上校軍銜,再給他介紹一個女特務做妻子,24小時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而張清榮為了避嫌將名字改為「張春生」。

張清榮叛逃的事件震驚了中南海,但事已至此,只能下令整頓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而張清榮在臺灣獲得了「英雄」一般的待遇,成為各大媒體的專訪人物、各地的座上賓。他們都希望從他那裡了解到更多關於大陸的情況。為了博取臺灣當局的好感,張清榮在接受採訪和演講過程中,說了很多顛倒是非的內容。

張清榮叛逃的事件雖然令大陸十分震怒,但也鞭長莫及,直到張清榮事件過了一年後,大陸公安抓到一個在大陸以經商為名義從事情報搜集工作的國民黨間諜。

當時公安部長羅瑞卿(大將)得知後就用了個反間計,用被俘的臺灣國民黨間諜給臺灣發假情報,謊稱「張清榮是間諜、是來詐降的」, 當臺灣的蔣介石得知後下令逮捕並槍斃了張清榮。

【免責聲明】: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大陸飛行員劉承司,被臺灣「空軍玫瑰」吸引,叛逃後下場如何?
    這個臺灣的廣播臺被劉承司接收到並非偶然,因為這正是臺灣方面為了誘惑我軍飛行員想出來的一招。這個廣播臺只有一個節目,就是播送前往臺灣的各類聯繫接頭方式,駕駛飛機所要經過的航線,甚至連如何躲避大陸空軍偵查的注意事項都有很詳細的解說。
  • 大陸叛逃臺灣的飛行員結局
    1962年3月3日,劉承司駕駛當時解放軍的主力戰機米格-15從浙江路橋起飛,直飛臺灣,降落在臺灣桃園空軍基地。獲黃金1000兩,後加入臺灣國民黨空軍,官至空軍電臺上校副臺長。此事震動極大,這是建國後首次發生飛行員叛逃成功的事件,海航展開了大整頓,從東航司令到大隊、中隊領導均被撤職或法辦,6師師長由於此時在外學習未被撤職,但由大校降為上校。
  • 建國後首個叛逃副師長,不久被槍斃,參謀總長說,此人得了神經病
    1957年12月17日清晨,福建廈門海域蒙蒙的晨霧之中,一葉小漁船悄悄地駛向國民黨軍隊佔領的金門島,隨後大聲向駐防此島的軍隊喊話,並交代自己的身份,此人便是建國以來第一個叛逃到臺灣的副師長張清榮
  • 大陸飛行員劉承司,被臺灣「空軍玫瑰」吸引,叛逃後過得怎麼樣?
    他的行為立即引起領導的重視,領導命令劉承司停飛,並讓他做出檢討。一開始,劉承司不願意寫檢討,大隊也一直沒有讓他復飛。也是在這段時間,劉承司開始偷偷接觸臺灣電臺。臺灣電臺有一位女播音員,名字叫陳孟華,她聲音甜美並且富有磁性,也被稱為臺灣的「空軍玫瑰」。「空軍玫瑰」不停向大陸播放飛到臺灣的路線以及方式,誘惑大陸的飛行員叛逃到臺灣。
  • 大陸16名飛行員叛逃臺灣揭秘
    這些大陸軍機人員到臺灣後的生活經歷迥異,但當中最相似的地方是,「忽然得到」的大筆獎金,令不少人在金錢的處理上「不知所措」,或者瘋狂炒賣股票以致債臺高築,或者沉淪於紙醉金迷難以自拔。不過,跟1985年8月25日駕轟-5轟炸機抵韓國後轉往臺灣的蕭天潤,以及於1987年11月19日駕殲-6(米格-19)戰鬥機「投臺」的劉志遠相比,可是小巫見大巫。據傳,劉志遠投入股海最高達到7000萬新臺幣,蕭天潤炒「孖展」金額更高達兩、三億元新臺幣。據王學成透露,曾經與他同在臺灣空軍總部上班的劉志遠,「雖然菸酒不沾,但滿腦股票指數。
  • 中校乘漁船叛逃臺灣,獲500兩黃金,10個月後卻被當成神經病槍決
    ——當時在今天這艘船上載著一個身份很特殊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張清榮,是福州某軍區的炮兵副師長,中校軍銜。按道理來講,若一個解放軍高級軍官出海,而且是去敵對的金門島,一般都是乘坐軍艦才對,畢竟自我國建國之後,與逃到臺灣的國民黨反動派一直是水火不容的。
  • 看臺灣起義飛行員和大陸叛逃飛行員待遇,差距明顯!理由很簡單
    出生於臺灣的黃植誠,家境顯赫,父母都在空軍,哥哥等人也都是校級軍官,他自己也是少校軍官,在臺灣可以說衣食無憂。1981年8月8日,他駕機起義,因為同機的另一名飛行員不願來大陸,他還特意找了一個安全地點讓他跳傘。
  • 李顯斌駕機叛逃,到臺灣後窮困潦倒,26年後回鄉探親被判15年
    此案在民間曾引起軒然大波,各種地攤文學報導李顯斌叛逃到臺灣以後,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舒坦。當李顯斌在獄中聽到了這些風言風語後,竟不知所措,要知道,這些年來過得好不好,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 中國大陸駕機叛逃臺灣的解放軍,每人發一個漂亮老婆
    李顯斌1990年自臺灣軍方退休後移民美國,後又企圖循李才旺模式前往大陸。1991年,他聽說在山東的老母病了,他研判形勢,認為已過了30多年,應該不會有事。 範園焱是1977年7月7日判逃臺灣的.確切的說他叛逃的主要動機是拋棄他在大陸不怎麼漂亮的妻子.
  • 叛逃專家揭臺灣核武發展內幕
    「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長張憲義在叛逃美國29年後,1月9日以視訊方式首度公開亮相,披露不少內幕。張憲義到美國後,繼續從事核能研究。張憲義的叛逃是美國中情局(CIA)一手策劃的,之後美方派人拆除臺灣核子研究設施。張憲義說,他大學畢業後1967年到1988年參與臺灣核武研發工作,這是他的幸運。也許大家覺得很奇怪,為何CIA看上他?他認為是因為兩件事情。       第一個是他和曾任臺灣「中科院」院長的唐君鉑將軍的關係,唐君鉑是他恩師。
  • 1950年「密使一號」驚天大案:臺灣級別最高的中共臥底!
    他在武昌預備軍官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前後受業4年,與白崇禧為同期同學,後由福建省政府選派日本炮兵學校、日本陸軍學校留學深造,學成回國任國民黨陸軍大學教官,參謀本部第二廳處長等職,1936年2月授陸軍少將。
  • 駕機叛逃臺灣的飛行員範園焱死了
    由於他的口才相當好,服役期間成為臺灣軍方實施反共教育最好的樣板教材。而他在駕機抵臺下機後所說第一句話「大陸太苦了」,更成為當時臺灣政府對大陸文宣的最好樣板。     他當初駕駛至臺灣的座機,至今仍在高雄岡山空軍官校的航空教育館展出。
  • 大陸飛行員劉承司,叛逃到臺灣後獲得一千兩黃金,後來過得如何?
    然而,少數飛行員選擇了叛逃,這深深傷害了祖國。上世紀60年代,中國大陸出現了第一例飛行員叛逃的事件,這是劉承司。這個案件當時轟動一時,並且牽連的人也很多。劉承司既然能成為飛行員,就肯定會好好對待他,那他為什麼要乘飛機離開臺灣?主要是他個人對金錢的痴迷才導致了這起事件。劉承司1961年畢業於飛行班,成為海軍飛行員,實現了許多人的夢想。
  • 盤點那些年駕機叛逃臺灣的大陸飛行員
    邵希彥圖為邵希彥(中)和高佑宗(右二)1961年9月15日,邵希彥和高佑宗駕駛噴灑農藥的AN-2型民用螺旋槳飛機降落韓國濟州島,成為第一次成功駕機逃離大陸,也是惟一駕駛民航機叛逃的飛行員。邵希彥在臺灣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夜間部,畢業後赴美取得碩士學位,返臺後在亞洲反共聯盟工作,1999年他退休後移民美國。
  • 最後一位叛逃臺灣的大陸軍方飛行員
    按照當時的說法,蔣文浩叛逃的原因是「長期受資產階級自由化影響」,對臺灣的經濟成就感到羨慕,對大陸的暫時落後感到失望,叛逃到臺灣的念頭一兩年前就已產生。蔣文浩於1989年9月6日下午14點04分在福建漳州機場駕駛40307號殲-6型戰鬥機,執行高級特技訓練科目起飛後,當爬升至300米高度,即突然右轉45度,急速俯衝至超低空,航向130飛行。
  • 35年前在大連周水子機場,他駕駛殲7戰機叛逃臺灣……
    孫天勤的叛逃創造了空軍職務最高、機型最新的雙料記錄是國家和軍隊永遠的恥辱。由於孫天勤在空軍試飛團擔任副大隊長、對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情況極為了解,為防止1967年吳文獻事件重演,臺灣空軍部分作戰部隊,在孫天勤抵臺前,即奉命一律停止休假,飛行員進入機場待命;同時,氣象單位嚴密監視遼東半島及大陸東部沿海氣象,情報單位也密切搜集大陸沿海軍機活動狀況,假設多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並擬定各種防範戰術。
  • 軍史秘聞:2004年3月26日臺灣四架F16戰機成功叛逃大陸
    延伸閱讀《1949年以來叛逃大陸的臺灣戰機和飛行員》1949年10月16日,國民黨空軍第10大隊上尉飛行員江富考、機工長周震南、機械兵石建儒、陳尚明從臺灣嘉義機場駕駛1架C-47運輸機起飛,以超低空飛行擺脫國民黨空軍戰鬥機的追殺,安全降落在南京。次日凌晨為防止國民黨空軍報復轟炸,連夜轉場濟南。
  • 兩位大陸飛行員叛逃臺灣經過,鄧麗君親密合影
    飛過15分鐘後,為節省油料,重新爬升到6000米高度。韓國方面於下午14時13分發現高速駛來的45號殲-7ⅡA,隨即發放空襲警報,下午14點33分(漢城時間為15點33分),孫天勤駕駛045號殲-7ⅡA降落在漢城K16空軍基地,隨即解除警報。後來韓國將飛機交還中國,而孫天勤則於1983年8月24日抵達臺灣[1] 。
  • 臺灣差點就搞出了核武器,多虧他「叛逃」了:我是中國人,我不想中國人自相殘殺!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18日報導,張憲義今年73歲,他在美國愛達荷州接受訪問時首次詳談當時發生的事情,他稱:「假如讓我重新再來,我仍然會這樣做。」報導稱,上世紀80年代初,張憲義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攬時擔任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副所長,負責發展核武。他是臺灣重要的核科學家,薪水豐厚、生活優裕。同時,美國與臺灣關係緊密,張憲義叛逃看似令人費解。
  • 叛逃臺灣飛行員的真實生活
    圖為三位叛逃臺灣的人,圖為解放軍飛行員邵希彥(左)、劉承司(中)、高佑宗(右)在給第一個駕機叛逃在臺灣降落時失敗死亡者掃墓。邵希彥在臺灣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夜間部,畢業後赴美取得碩士學位,返臺後在亞洲反共聯盟工作,1999年他退休後移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