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潛艦國造」:臺灣新潛艇建造設施舉行動工儀式

2021-02-10 中國艦船研究

目前,臺灣已開始建造新設施以實現「潛艦國造」(簡稱IDS)。該設施的動工儀式於5月9日在高雄舉行。「潛艦國造」為臺灣海軍自行研發設計建造潛艇和戰艦的「國防」政策,這項政策在2014年開始規劃,並於2016年正式列入臺灣海軍的財政預算。該設施的建設開始於美國2018年批准技術轉讓後。同時,美國、歐洲、印度和日本的幾家公司也參與了其本土潛艇項目。這將使臺灣能夠在島內研發潛艇。臺灣海軍計劃在2019年完成首艘原型艦設計,在2024年下水,2025年形成戰鬥力。據悉,未來原型艦的艦長大約在70m內,寬約8m,高約18m,排水量為2500~3000t。該型潛艇總共將建造8艘。

圖1  「潛艦國造」是臺灣海軍「國艦國造」中佔用經費最多的項目


臺灣目前僅有4艘老舊潛艇,其中2艘為二戰時期美國建造的「海獅」級潛艇,另外2艘為分別於1987年和1988年從荷蘭購買的「海龍」級潛艇。由於臺灣海軍潛艇現有數量不足,如果一直未能補充新式潛艇,「海獅」級潛艇將會繼續服役下去。「海獅」級潛艇於1945年7月下水,1973年由美國交付給臺灣,1974年1月抵臺;同型艇「海豹」號於1944年11月下水,1973年4月交付臺灣,l974年4月抵臺。「海獅」級潛艇於美國戰時趕造,目前作戰能力已明顯降低。1995年後「海獅」級潛艇已基本不出海,只用於訓練潛艇應對其它各種艦艇的反潛作戰能力。同樣,相比於世界上其它先進潛艇,目前「海龍」級潛艇貯備浮力小,生命力略差,且艇用武器配備不齊,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

臺灣海軍要求主、次系統裝備都要有三家供貨商能夠提出輸出許可,以備籤約的主廠商有變的情況下,還有另外兩家廠商供貨。此外,預計在2024年完成的第一艘「國造」潛艇,將不會裝置AIP系統。這是由於臺灣首度設計製造潛艇,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很多,因此會循序漸進。如果在原型艦就納入AIP系統,總價會大幅提升,而且會有更多不確定風險。

在設備供應鏈方面,除戰鬥系統和武器系統由臺灣「中科院」和美國洛﹒馬公司合作外,其餘多數設備臺灣海軍已選擇島內廠家。如臺灣協聚德公司是頗具經驗的液壓機械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生產廠家,可以為潛艇提供液壓與自動控制設備;臺灣銘榮元公司則是國際知名的高壓材料的生產廠家,宣稱公司絕對擁有潛艇耐壓殼的生產能力。

圖2  臺灣海軍選中的3大船舶零件商


臺灣最難自製的「紅區裝備」包括光學潛望鏡、通信系統、動力系統、AIP系統、聲吶系統和船舶主機等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將採用法國船舶建造局(DCNS)與西班牙Navantia公司(IZAR)聯合研發製造的「鮋魚」級潛艇的衍生型S-80型潛艇的紅區裝備,而「戰鬥系統裝備」則採用洛﹒馬公司的產品,但目前尚未透露具體型號。自製防禦潛艇將打造8艘,每艘約89.5億人民幣。

圖3  臺灣「潛艦國造」宣傳圖 紅色部分為無自研能力、需依賴進口的部分


臺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於5月初審查了2019年度軍備預算。臺灣海軍提出多項2019年度新增造艦計劃,包括總經費「微型飛彈突擊艇」、「潛艦國造-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新型救援艦」等4個造艦方案;加上其前已編列預算而且正在執行中的造艦計劃,臺灣海軍近年所提各型船艦建造數已達97艘,均將依照「國艦國造」政策交由島內船廠辦理。預算部門稱,若再考量臺灣海軍和海巡署所提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需求,未來數年內由島內船廠承建的艦艇數量將多達238艘。

表1  臺灣2019年度造艦計劃(經費單位為新臺幣)

然而,臺灣立法院預算部門表示,部分執行中的「國艦國造」計劃已有一些出現因招標不順而需提高計劃總經費或推遲執行的例子。其中包括「籌備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計劃、「特種作戰突擊艇暨硬殼充氣艇籌建案」、「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第一批)」計劃等,均已經多次流標,有的需大幅增加預算,有的離完工遙遙無期;預算部門還認為,船廠近20年承接臺灣海軍造艦計劃有限,臺灣海軍於短期間內密集提出多項「國艦國造」計劃,島內船廠設備及產業人才是否能堪此大任,臺灣立法院對此表示懷疑。

今日報告:以下為【國外動態】的相關研究成果連結(摘要和目錄將陸續更新上線,點擊即可獲取),如有需要和合作意向,請留言小編哦

相關研究成果連結

[1]

國外主戰水面艦船發展及對國內的啟示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115頁

[2]

AIP潛艇南海區域安全威脅分析,研究報告,2018年,270頁

[3]

海洋防務無人裝備體系與發展規劃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400頁

[4]

《國外海軍無人系統二》,研究報告,2017年,220頁

《國外海軍無人系統》,研究報告,2014年,341頁

——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5]

美國海軍水下探測系統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101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6]

美軍彈性作戰雲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236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7]

《國外典型極地破冰科考船研究》(2018版),研究報告,2018年,151頁

[8]

美海軍FFG(X)未來飛彈護衛艦簡析,研究報告,2018年,40頁

[9]

《美國海軍航母艦內物資轉運系統發展研究》,研究報告/圖書,2018年,230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10]

《日本海上自衛隊及海上保安廳組織機構和裝備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169頁

[11]

《國外現代典型驅逐艦研究》,研究報告/圖書,2017年,433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12]

《常規潛艇裝備與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報告,2017年,283頁

[13]

美海軍DDG1000級驅逐艦的機電控制系統(ECS)研究,研究報告,2017年,46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14]

《國外艦船能量管理系統發展研究,研究報告,2017年,53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15]

美海軍開放式體系結構(OA)及其對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的發展啟示研究,研究報告,2016年,230頁

[16]

國外船舶綜合電力系統運行風險評估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257頁

[17]

國外船舶綜合電力系統運行風險評估及決策支持系統設計體系要素現狀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190頁

[18]

船舶綜合電力系統運行風險評估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專用名詞術語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018年,293頁

[19]

國外船舶柴油機聯合推進系統運行風險評估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267頁

[20]

國外船舶柴油機聯合推進系統運行風險評估及決策支持系統設計體系要素現狀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253頁

[21]

船舶柴油機聯合推進系統運行風險評估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專用名詞術語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223頁


微信改版啦~~

簡單3步置頂「中國艦船研究」

每天輕鬆讀好文~

蘋果用戶:設星標;安卓用戶:設置頂

投稿、閱讀網址:www.ship-research.com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 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核心期刊《中國艦船研究》學術論文免費檢索、閱讀

請點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國外艦船動態】「潛艦國造」:臺灣新潛艇建造設施舉行動工儀式
    臺灣已開始建造新設施以實現「潛艦國造」(簡稱IDS)。該該設施的動工儀式於5月9日在高雄舉行。「潛艦國造」為臺灣海軍自行研發設計建造潛艇和戰艦的「國防」政策,這項政策在2014年開始規劃,並於2016年正式列入臺灣海軍的財政預算。該設施的建設開始於美國2018年批准技術轉讓後。同時,美國、歐洲、印度和日本的幾家公司也參與了其本土潛艇項目。這將使臺灣能夠在島內研發潛艇。臺灣海軍計劃在2019年完成首艘原型艦設計,在2024年下水,2025年形成戰鬥力。
  • 獲多國技術協助的臺灣「潛艦國造」計劃 英國媒體再次披露引國際關注
    自蔡英文2016年上任宣布啟動「潛艦國造」政策,並在2020年出席自製柴動力潛艦動工儀式後,臺灣與許多國家的技術合作就開始受到矚目。過去幾十年來,臺灣因為特殊的國際地位,在軍購或軍事合作方面幾乎一直只與美國接觸。
  • 臺灣「潛艦國造」發展之路
    對於臺灣海軍的艦艇部隊而言,「潛艇」可謂是這數十年來最為「心心念念」的事情。在以前,臺灣海軍的潛艇部隊相較於水面艦艇部隊是相當的薄弱。只有一艘美國「施捨」的「鯛魚」級潛艇和一艘「白魚」級潛艇,也就是「海獅」號和「海豹」號,二者都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建造的戰時潛艇,1973年移交給臺灣海軍的時候就已十分落後,但仍然使得臺灣第一次擁有了遠海潛艇。
  • 美軍火巨頭助臺「潛艦國造」獲重大突破
    上個月在臺北舉行的「2017臺北航太展」由於展出了很多模型,因此被部分網友諷刺為「模型展」,殊不知這些看似普通的模型卻是暗藏著巨大的秘密。
  • 首次展示潛艦外型設計 臺「潛艦國造」廠房動土
    ,更首次對外展示潛艦外型設計,歷經波折的「潛艦國造」計劃正式跨過重要的裡程碑。為降低對美國的軍事依賴,「潛艦國造」是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重點規劃的國防自主計劃之一。除了強化水下防衛,過去曾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經國號多用途戰機的臺灣軍方,也在民進黨政府的推動下,力拼研發新一代戰機。臺灣軍方昨天在動土典禮上首次對外展示首艘自製潛艦的原型模型,潛艦預計長70米,寬八米,最快2024年下水。
  • 臺灣偽政權的自製潛艇將於下個月開工,這次造出來能浮起來麼?
    據臺灣方面偽國防部長嚴德發於11月4日在立法院表示,目前臺當局「潛艦國造」項目的產物「自製防禦潛艦(IDS)」已經具備開工條件,並且會在本月找個好的時間開工
  • 【動態】臺艦臺造,臺灣開始建造新一代飛彈護衛艦和布雷艇
    5月24日,臺灣在宜蘭縣的一個碼頭上啟動3艘「沱江」級飛彈輕護艦和4艘布雷艇的建造工作。
  • 臺灣當局大肆宣揚的「臺造潛艇」靠譜嗎? ​
    蔡英文表示,到現在還有人懷疑「自造潛艇」能否成功,而此次動工證明實際的成績,是「粉碎謠言」的開始。「自造潛艇」原型艇代號1168,喻義「潛艇自造一定一路發」。消息一出就引起海峽兩岸及國外媒體的各種質疑、抨擊、廣泛關注和議論。那麼,究竟「臺造潛艇」靠不靠譜?
  • 「潛艦國造」一定能帶來「驚喜」!!!
    「潛艦國造」計劃。        年初的時候偽國防部就被質疑「潛艦國造」計劃已經花了200多億新臺幣,卻連設計圖都沒有出來,第二階段的原型艦籌建計劃遲遲不能開始。現在看來偽政府當局恐怕也知道自己搞不定「先進潛艦」,於是開始找外援了。        但是找了這麼多外援,至少7個國家,看起來陣容龐大,實則是除了大漂亮和那個宇宙大國,剩下幾個裡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 互動 | 臺灣首艘「自造潛艇」今開工,拉美國背書
    11月24日,蔡英文在臺船公司高雄造船廠主持臺灣「自造潛艇」的開工典禮,嚴德發、美國在臺協會官員等人參加。根據臺軍的規劃,這艘「自造」潛艇預計於2024年下水,2025年可以交付給臺灣海軍。臺灣海軍23日證實,美國方面已經同意向臺灣出口「數字聲吶系統」和「潛艇武器系統」。 在蔡英文主持廠房及卷板作業啟用儀式後,臺灣「自造潛艇」就正式開工,邁入建造階段。
  • 臺灣自造潛艇到底啥水平?臺專家:造好已統一,直接上繳解放軍
    臺灣海軍主力潛艇即將面臨八十大壽當然,就像其他臺軍大型活動一樣,此次開工儀式當天便烏龍頻出。果然不出意外地,動工儀式當天蔡英文就提到了,此次臺軍潛艇「得到了國際友人的幫助」——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很多系統和技術都是外國軍火商那裡買的。那麼依靠這些衝著五千億新臺幣來的軍火商,臺軍就能「攢」出一艘潛艇?難說!
  • 「潛艦國造」還沒影,西班牙杯具已經擺好
    GL公司2017年6月才註冊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英國領地直布羅陀,2018年1月就中標臺船顧問。在領英網站上,GL公開職工只有5人,規模顯示11-50人。活脫脫就是個「皮包公司」。此事一出,頓時引得島內一片譁然。 輿論為何對臺船的這個「設計顧問」如此敏感?臺船方面此前坦陳,島內對常規潛艇的大部分關鍵技術沒有研製能力。
  • 近期臺灣要聞與評論20201130
    1.11月24日,蔡英文於臺船公司高雄廠主持「潛艦國造建造開工典禮」,啟動潛艦製造廠房,宣示潛艦國造邁入建造階段。蔡致詞表示,潛艦國造動工有3個重要意義:我們透過動工粉碎了不實謠言、展現政府落實國防自主的強烈決心、並讓世界看見臺灣守護主權的強烈意志。
  • 臺灣8艘潛艇就能"摧毀"大陸一支艦隊!美國記者的玩笑,開大了
    「臺灣單靠建造的八艘潛艇,就能摧毀一支中國大陸的「奪島艦隊」?
  • 「臺造潛艦」宣布開工第二天,臺船氣爆1死1重傷
    據臺灣中時報導,臺船公司11月24日甫宣布「臺造潛艦」開工,未料11月25日下午4時25分許,高雄廠區竟然爆發重大工安意外。
  • 臺灣首艘「自造潛艇」開工,拿美國背書,蔡當局激化兩岸對抗?
    11月24日,蔡英文在臺船公司高雄造船廠主持臺灣「自造潛艇」的開工典禮,嚴德發、美國在臺協會官員等人參加。這也意味著,臺灣「自造潛艇」正式邁入建造階段。那麼,這個所謂的「自造潛艇」到底是何物?也有人認為自製潛艇是「無底洞」。實際上,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就開始推行「軍艦自造」計劃。2017年,臺灣當局便通過總投資4000億新臺幣(約891億元人民幣)的所謂「潛艇自造」計劃,首艘原型艦預計2024年第四季度下水,2025年形成戰力。
  • 蔡英文:自製潛艇展現國防自主決心
    綜合路透社和《自由時報》報導,蔡英文昨早到臺灣國際造船公司(簡稱臺船)高雄廠主持自製潛艇動工典禮,啟動潛艇製造廠房,標示潛艇自造邁入建造階段。蔡英文說,從四年前決定潛艇「國造」後,在克服重重挑戰和種種質疑後,終於正式開始建造「臺灣製造」的潛艇,創造國防自主的歷史裡程碑。
  • 軍情前哨站|臺軍「國艦國造」花錢如流水 為何進度如烏龜?
    文|鳳凰網軍事頻道特約作者 河馬近日,臺灣代號為「震海專案」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因技術困難延遲3年,臺軍規劃建造8
  • 這就是「8艘就能摧毀解放軍艦隊」的臺灣自造潛艇?
    蔡英文等人出席開工典禮(圖源:臺媒)還記得幾天前臺灣推出的「自造潛艇」計劃嗎?在動工儀式上,蔡英文舉起雙拳,得意之情口罩都遮不住。不曾想,開工沒多久,就接連曝出兩起重大事故。據多家臺媒報導,11月24日下午4時25分,也就是動工儀式舉行前3個小時,外包商在陽明海運船艙內施工,突然發生閃燃意外,造成1死1傷。當時,船內兩名外包工人正在船頭的船艙內進行電焊修補管道作業,洪姓工人在艙口、陳姓工人在艙內。由於裡頭有易燃物,過程中導致氣爆。造成艙口的洪姓工人被噴飛,陳姓工人被灼傷。
  • 臺船想10年造潛艇?老天都不支持啊
    21日前往左營,主持「國造潛艦」的設計啟動既籤署合作備忘錄儀式。蔡英文強調,建造潛艇的確難度甚高,但因困難而卻步就不會有未來。此前,觀察者網曾就臺灣「國造潛艦」做出過報導和分析:臺灣不造潛艇,「沒有未來」;造了潛艇,那是浪費錢。在潛艇自造籤約現場,突遇一陣怪風將合同吹走,真是所謂「國造潛艦」,老天爺也不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