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臺北舉行的「2017臺北航太展」由於展出了很多模型,因此被部分網友諷刺為「模型展」,殊不知這些看似普通的模型卻是暗藏著巨大的秘密。
在此次航太展參展商洛克希德馬丁(簡稱洛馬)公司展區,於F-16、P-3反潛機模型一側,隔板後方不起眼處,擺著一艘由西班牙與法國合作,鮋魚級衍生型的S-80潛艇模型,展示帆罩內的各種伸縮桅杆配置,其所採用的戰鬥系統,即由洛馬所承包。洛馬公司在臺北航太展展出S-80潛艇模型的動機不得人產生很多聯想。
S-80潛艇的作戰指揮系統是由西班牙和美國洛馬公司合作開發的,採用了7部CONAM控制臺,第一套CONAM控制臺已經於2007年底交付使用。該作戰系統由一套多用途陣列聲的組及相關的處理設備、一套指揮控制子系統和一套武器控制子系統組成。其採用了開放式架構,以及在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和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上已經驗證過的現有商用技術,集成了作戰管理、武器控制和聲吶組件,具備極高的綜合控制和響應效能,也因此節約了開發經費。
洛馬公司還為S-80潛艇提供了綜合聲吶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被動測距和搜索聲吶、寬孔徑舷側陣聲吶、水雷探測和規避聲吶基陣、自噪聲監測系統。
上文提到的作戰系統、聲吶系統恰好是臺灣「潛艦國造」亟需的設備。這些系統被臺灣稱為「紅區設備」。
就在臺北航太展舉行不久,據臺灣媒體8月23日報導,「潛艦國造」有重大突破。難以取得戰鬥系統等「紅區設備」,獲得高層首度證實,已經初步敲定商源,部分甚至已經籤約發包,將於明年三月完成,初步設計後,就會「浮出水面」。
「紅區設備」的來源這麼快就搞定了,筆者認為洛馬的嫌疑最大。當然筆者這種說法是有一定依據的,並不是什麼陰謀論。
2016年4月日本《外交學者》分析認為,最可能為臺灣提供相關技術的是美國,例如關鍵的作戰指揮系統很可能直接由洛馬公司為美國核潛艇研製的「潛艇綜合作戰系統」改裝而來,而臺灣希望獲得的MK48重型魚雷,美國改裝起來也毫不費力。不過由於受到當時信息所限被我們的專家否定了。現在看來,洛馬公司極有可能是將S-80潛艇的作戰系統、聲吶通過「商售」的形式賣給臺灣。何為商售,詳見筆者的文章《中國需警惕美國暗度陳倉藉助「商售」大肆武裝臺灣》。
基於目前的信息來看,臺灣「潛艦國造」的第一步是對現有的80年代購自荷蘭的「劍龍」級潛艇「海龍、海虎」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對「劍龍」級潛艇的升級改造積累建造潛艇的技術和經驗,同時為臺灣自己造潛艇做相應的技術儲備。
如果正如筆者分析的那樣,那麼我們對臺灣「潛艦國造」計劃推進速度就要做重新考量。雖然潛艇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並不是說採購來零部件組裝之後就可以發揮效果的,但是也必須看到臺灣「潛艦國造」若獲得美國軍火巨頭的支持,進度一定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正如當年的「IDF」戰鬥機項目,因此我們必須對臺灣「潛艦國造」推進情況並給予足夠的重視,並採取措施阻止這個事情的進一步發展,如果阻止不了,那就要做好未來與臺灣潛艇作戰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