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臺灣》:美澳籤軍事協議 聯手圍堵中國

2021-03-04 澳亞衛視

美國和澳大利亞 12號正式籤署一項軍事部署協議,允許美國大幅增加在澳大利亞北部的軍事存在。分析認為,美國旨在打造第二個關島,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外長及防長12號在雪梨正式籤署一項軍事部署協議。協議有效期長達25年,規定在2017年之前,美軍駐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市的海軍陸戰隊員,可以增加到2500人,相比之前翻了一倍多。2011年,美軍向澳大利亞派駐1150名海軍陸戰隊員,開啟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另外,該協議還允許美軍戰機和轟炸機更加頻繁地造訪澳大利亞北部地區。

分析認為,美國旨在打造第二個關島,在亞太地區進一步遏制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俄羅斯的電視臺評論,為了圍堵中國,美國繼與菲律賓籤署協議之後,又與澳大利亞籤了軍事協議。

日本《產經新聞》則認為,美國加強與澳大利亞的軍事合作,顯然是要「通過實力震懾來控制中國的行動」。日媒還說,從北半球的內比都,到南半球的雪梨,遏制中國的話題跟著克裡走了一路。

——————————————

美澳籤訂25年軍事協議,建第二關島基地圍堵中國,加強6000公裡長島鏈戰略擴大敵對中國?

日本東施效顰仿效中國,建設無人島有人化政策武裝奪島宣戰東海!

金正恩欲突破美國封鎖,朝鮮積極會韓拉日,放下飛彈威嚇戰略,朝鮮半島未來的轉機?

今晚9點,澳亞衛視《走進臺灣》敬請收看!

相關焦點

  • 「港你知」 | 美印將籤軍事協議圍堵中國?
    蓬佩奧表示,美印兩國將在共同的價值觀念、文化、軍事聯繫、科學和共同繁榮的基礎上,為兩國人民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印度防長辛格則稱,美印已經完成了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該協議將搭建一個新的情報和應用共享渠道。
  • 四國軍艦強入亞太,西方聯手圍堵中國,解放軍做好迎戰準備!
    四國軍艦強入亞太,西方聯手圍堵中國,解放軍做好迎戰準備!川普在任期間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提高中國產品關稅,制裁中國企業,拜登上任之後,不僅延續了川普的貿易戰,還在軍事方面對中國進行圍堵,不斷縮小中國的生存空間,想要對中國趕盡殺絕!
  • 美國為何阻止馬英九籤《兩岸和平協議》?
    馬英九執政贏得中國八年和平建設期  在臺北一個小雨過後的傍晚,王曉波與記者在臺灣大學一間普通的咖啡屋暢談, 「我們為什麼要支持馬英九?」王曉波說,是基於兩岸「共同利益」,是為「中國」爭取至少八年和平建設的歷史時間。
  • 這個國家,也膽敢阻礙中國統一大業?
    一場在「美澳各自與中國關係最緊張時」的會談,也被毫不掩飾地開成了反華專場。路透社乾脆說,「美澳就中國問題進行了高層磋商。」強化軍事同盟共抗中國,成了關鍵字眼。就連在跟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臺灣問題上,坎培拉都附和著美國。美澳外長和防長「2+2」磋商28日結束。
  • 「圍堵」解放軍?臺灣「放話」了!
    自從民進黨上臺以來,兩岸之間的摩擦就不斷加深,民進黨「依美抗陸」的做法深深刺激了大陸的「底線」,民進黨自以為傍上了大腿,能夠藉助外部力量「脫離」大陸,但沒曾想到臺灣對美國來說不過就是抗擊中國大陸的一枚
  • 天下 破局的關鍵——解放臺灣,中國擊破美國圍堵政策
    這時候日本與中國對抗,連東京灣都屬於前線。而韓國回頭一看,基本被中國抱著嘛。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中國今年碰見的麻煩事都是成雙成對的來到。剩下最好的出口就是印尼的巽他海峽了(龍目海峽和望加錫海峽繞行遠,望加錫海峽出去依舊靠近菲律賓)。而龍目和巽他海峽的對面就是美軍基地達爾文港。如果中美衝突到美國準備封鎖中國時,中國面臨所有國際貨船油船無法通行,而且除了選擇核戰爭,別的有效反制手段基本沒有的局面。
  • 佔豪:中國如何打破美國圍堵?
    所謂亞太再平衡,就是要對在亞太開始冒尖的中國進行打壓,降低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以便於美國的全球控制力。這種打壓,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 政治上,包括美國加強與日、韓關係,同時插入南海與南海國家勾連;經濟上,要搞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軍事上則包括擴大日本軍事自主權,重啟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及加強韓國軍事部署等。
  • 澳洲袋鼠要涼了,一小國突然變臉反華,美國開始全面圍堵中國
    如果澳大利亞遭受軍事攻擊,紐西蘭承諾立即做出回應。馬克宣稱,對中國的批評「是朋友該做的」:「作為貿易國家,紐西蘭重視中國及兩國關係,但一些事情擺在眼前時,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不能羞於(和他們直接)討論這些事。」「兩國是朋友,人民希望兩國關係更好,但有些事對和平穩定無益,這些必須要點出來。」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美援是穩定臺灣或圍堵中國?
    美國周旋在蔣介石之外的孫立人、吳國楨、陳誠等幾個人選,企圖找出新的反共代理人,但綜合各種主客觀條件,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最後只能與蔣介石合作,以建構出一條圍堵共產中國的堅犟防線。韓戰爆發兩天後,杜魯門於6月27日發表聲明犟調:若是「共產黨軍隊佔領福爾摩沙(臺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以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且必要職責的美國軍隊」,因此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
  • 圍堵中國:西方被自己的夢困擾
    (路透社)近日拜登到英國和歐洲走了一趟,和一班弟兄開了幾個會,包括G7、美歐峰會和北約峰會,這幾個會議有一個共同主題,就是如何對付中國,北約峰會之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多次點名,直指中國帶來「系統性挑戰」,雖然「挑戰」從字眼上未及俄羅斯被指「威脅」的級數,但這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的「初心」,就是為了對付前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同盟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蘇聯解體之後
  • 鄭永年:為什麼西方國家要圍堵中國?
    這就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世界出現的「中國威脅論」和「圍堵中國論」的背景,也是中國民族主義崛起的國際原因。 儘管美國充當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為時已長,但如果中國像今天那樣發展下去,就會在下一個世紀超過美國。屆時美國人就不再有任何手段來遏制中國的擴張了。 他說,中國下一次戰爭很可能在距中國數千裡的南海爆發(註:23年前的論斷)。另一個戰爭源是臺灣海峽。
  • 薦讀 為什麼西方總想圍堵中國?
    3  三種策略1993年,《紐約時報》前駐北京記者克裡斯託夫在美國《外交事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之崛起」的文章。它大致上反映了一部分西方人對中國崛起的認識和他們的「恐中」心理。 克裡斯託夫的邏輯是,中國經濟發展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為世界上最快,同 時中國的軍事預算的增加也是最快的。中國是世界上核武器成員國,和周邊多數國家都有領土上的糾紛。經濟發展的結果必然使中國的國力大增,使其有能力根據自己的意志來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
  • 【深度】鄭永年:為什麼西方國家要圍堵中國?
    基於對這些問題的認知,美國在東亞仍然全副武裝,但又沒有具體的目標。大約10萬美國軍隊仍然留守在包括日本和朝鮮半島在內的東亞地區。然而,由於蘇聯的解體,美國在東亞的軍事目標也模糊起 來。美國人聲稱美軍保護日本和朝鮮半島以及美國所有的海上運輸線。但蘇聯人走了以後,誰在威脅日本和朝鮮半島呢?如果這樣,那麼多的美軍地面力量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 輪到中國「自由航行」!美澳最大軍演開幕,中國情報船貼身圍觀
    而外媒和軍事專家指出,此次由美澳主導的聯合軍演意在「牽制中國」。澳大利亞方面雖然嘴上說著演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其實際已經心虛了,尤其是看到中國海軍情報船距離演習附近海域越來越近,澳方不淡定了。據《環球時報》報導,美澳2021年「護身軍刀」演習於本周正式開始,這被視為是澳規模最大的演習,參與此次軍演的還有日加韓新英,其中韓國是首次參加。
  • 鄭偉彬:大陸強力圍堵或惡化臺灣政治環境
    甚至可以說,2018年以來,大陸對臺的強力施壓,包括大陸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演習、軍機繞臺常態化等等,成為壓垮兩者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2018年5月17日,民進黨正式推出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柯文哲與民進黨的合作關係宣告結束,對臺灣政局影響深遠。不僅直接影響2018年底臺北市長的選舉格局,而且對臺灣的政黨結構也將產生較大影響。前者比較好理解。
  • 圍堵中國,美國出現的5個戰略缺口!
    自從歐巴馬時代實施「亞太再平衡」,再到如今美國的「印太戰略」,東南亞都是美國計劃中的圍堵中國的重要著力點。 但直到如今,東協幾乎不願隨美國起舞,中國—東協依然保持著健康和諧的關係,這被外界認為是美國圍堵中國的一個戰略缺口。
  • 美澳「戰略規劃」涵蓋臺海衝突,說明什麼?
    美駐澳臨時代辦:美澳正進行「戰略規劃」,包括如何應對臺海衝突彭博社4月1日發布了一則消息,內容是美國駐澳大利亞使館臨時代辦麥可·戈德曼透露,美國正在與澳大利亞進行所謂的「戰略規劃」,探討應該如何聯合應對臺海衝突。
  • 美印籤署新軍事協議
    》(BECA),協議將允許印度使用美國的衛星和地圖數據。《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將使印度獲得一系列地形、航海和航空數據,這些數據被認為對提升飛彈和武裝無人機的瞄準精度至關重要。(編譯/閃崢)印度和美國將籤新協議?
  • 熱點 | 美印日澳在「馬拉巴爾」演習中聯手:能否構築圍堵中國的「菱形包圍圈」!
    ▲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多次交戰由於與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國,在邊境問題上的巨大矛盾。印度不僅與中國在邊境進行了軍事對峙,還與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直接兵戎相見。所以,印度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備戰。美國也好,俄羅斯也罷,包括以色列和歐洲各國,都在印度支票的感召下,向印度推銷自己的武器裝備。
  • 臺灣當馬前卒 無奈大陸太大美國太遠
    圖取自臺北美國商會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想當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除了在安全和軍事領域頻打擦邊球,近期最大的熱點莫過於力推臺美自貿協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加入美國對華經濟與科技脫/鉤陣營,成為在經濟上孤立和圍堵中國大陸的急先鋒。  近期被臺灣當局津津樂道的一項推進臺美經貿關係的進展是,11月份舉行的「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