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尋訪一個奇蹟般的俄羅斯》裡,對俄羅斯進行了一個全景式、「面」上的展示。那麼我的這篇文章,則著重於從一個「點」上來解讀俄羅斯、解讀俄羅斯歷史、解讀俄羅斯文化、解讀俄羅斯政治。這個「點」就是新聖女公墓。在今年4月底5月初俄羅斯9天的旅行中,我對新聖女公墓有著一種獨特的感悟。
5月6日,在俄羅斯的最後一天,我瞻仰了莫斯科新聖女公墓。這與其說是一座墓園,不如說是一座雕塑藝術園林,每一個墓碑都是一座精緻的雕塑藝術品。
更重要的是,長眠在這裡的都是對俄羅斯和人類歷史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人物:果戈裡、契科夫、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蕭士塔高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烏蘭諾娃、赫魯雪夫、葉爾欽……哪一個不是世界級的偉人或大師?在新聖女公墓中安葬的,有很多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耳熟能詳甚至家喻戶曉的名人,也有一些名人,中國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俄羅斯歷史上,在某一領域卻產生過重大影響。下面我介紹有代表性的幾位名人,他們的墓碑和背後的人物故事。
1、葉爾欽:俄羅斯聯邦的締造者
葉爾欽墓。
走進新聖女公墓,在中心廣場最顯著的位置,就是俄羅斯開國總統葉爾欽的墓。我來瞻仰新聖女公墓,很大程度上就是奔著葉爾欽來的。我是從小在新聞裡聽著葉爾欽的名字長大的,葉爾欽也是我從小就一直崇拜的名人。我第一次聽說新聖女公墓這個地方,還是在2007年,我在國際新聞編輯的崗位上,編輯葉爾欽逝世的新聞,當時新聞裡提到,葉爾欽逝世後安葬在新聖女公墓,從那時起我也知道了新聖女公墓還安葬著許多其他俄羅斯重量級名人。
葉爾欽的墓碑就是一個起伏的俄羅斯國旗——白藍紅三色旗的造型,象徵著葉爾欽大起大落的一生。就在葉爾欽墓旁邊的空地上,是普京為自己選好的百年之後的墓址。普京說過:「葉爾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儘管普京的執政方針、內外政策、施政風格都與葉爾欽迥然不同,然而,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導師依然是尊敬有加的。
虎背熊腰的身材、渾厚洪亮的嗓音、虛弱多病的身體,是葉爾欽留給世人最突出的外在形象。然而,站在葉爾欽墓前,我更能想像到在「8·19」事件中,他站在坦克上指點江山、縱橫捭闔、揮斥方遒的身影。葉爾欽還是從沙俄、蘇聯到俄聯邦對中國最為友好的一位領導人,他一生中沒有說過中國一句壞話,也與時任中國領導人的長者建立了密切的私交。在這位俄羅斯聯邦締造者的墓前,我佇立良久。一代偉人葉爾欽,功在俄羅斯,利在全天下!
2、赫魯雪夫:黑白分明的墓碑,毀譽參半的人生
赫魯雪夫墓。
赫魯雪夫的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几何交叉在一起,赫魯雪夫的頭像就夾在黑白幾何體的中間。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通過黑白兩色交錯的花崗石,表現了赫魯雪夫鮮明的個性,象徵著他毀譽參半、功過分明的黑白人生。蘇聯的歷任最高領導人當中,唯獨赫魯雪夫沒有被安葬在紅場,因為他是被黨內政變解職的,屬於非正常下臺。
赫魯雪夫下葬以後,他的家人請當時蘇聯最有名的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為赫魯雪夫的墓雕刻塑像。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赫魯雪夫生前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極盡挖苦、諷刺、批判過涅伊茲維斯內,說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錢,拉出來的卻是臭狗屎,尾巴甩出來的東西,也比涅伊茲維斯內的作品強。但當赫魯雪夫的家人告訴涅伊茲維斯內,讓他雕刻塑像是赫魯雪夫的遺願時,寬容的藝術家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但涅伊茲維斯內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創作。當時整個蘇聯都在關注著,這位曾與赫魯雪夫勢不兩立的藝術家,究竟會為他的對手雕刻一尊怎樣的塑像呢?
對赫魯雪夫的評價,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毀譽參半」。我個人對赫魯雪夫的觀感,最主要的就是一件事:1956年,蘇共二十大的最後一天凌晨,赫魯雪夫做了長達4小時的秘密報告,揭開了史達林個人崇拜問題的蓋子,大量冤獄得以昭雪,數百萬人重獲新生。僅就這一點來說,赫魯雪夫功不可沒,我個人認為他還是功大於過的。
3、王明全家:安葬在新聖女公墓的僅有的外國人
王明墓,墓前的花是王明故鄉安徽省六安市政府敬獻的。
王明夫人孟慶樹墓。
新聖女公墓裡還埋著三個中國人,就是中共早期領導人王明和他的妻子、女兒。由於王明晚年一直居住在蘇聯,並於1974年逝世於莫斯科,所以王明一家是新聖女公墓中安葬的僅有的三個外國人。我來參觀時,還看到王明墓前有一團花束,這是王明的家鄉——安徽省六安市政府敬獻的。
4、阿利盧耶娃、賴莎:蘇聯的兩位第一夫人
史達林夫人阿利盧耶娃墓。
史達林的第二位夫人阿利盧耶娃也安葬在新聖女公墓。1932年11月8日晚上,蘇聯領導人聚集在克裡姆林宮大廳內,熱烈慶祝十月革命勝利15周年。那天晚上,史達林和阿利盧耶娃發生了爭吵,阿利盧耶娃連頭也不回地就離開了大廳。接著,丈夫也跟了出去,慶祝活動不歡而散。之後,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當天深夜,從阿利盧耶娃的臥室裡傳來一聲槍響,她自殺身亡。阿利盧耶娃逝世後,安葬在新聖女公墓,而沒有同後來1953年逝世的史達林一起安葬在紅場。
戈巴契夫夫人賴莎墓。
新聖女公墓中還有一處環境優美、造型美觀的墓地,就是蘇聯末代總統戈巴契夫的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的墓地。賴莎墓的旁邊也有一處空地,是留給她仍然健在的丈夫戈巴契夫的。聽當地導遊說,戈巴契夫有時經常會到公墓來,看望自己的亡妻,從來都是輕車簡從,只帶兩三個警衛,很平民化。
戈巴契夫與葉爾欽同歲,已經86歲高齡,雖未蓋棺但似乎仍很難論定。戈巴契夫一生的千秋功過,相信歷史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我只說一點,談談他的對外政策。戈巴契夫1985年上臺後,認為人類的和平利益高於美蘇爭霸、中蘇對峙,於是他緩和蘇美關係、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他犧牲個人權力,換來了冷戰結束。正是有了當年的中蘇關係正常化,才會有今天良好的中俄關係。中國能有近3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髮展期,直接得益於當年中蘇關係的改善,應該感謝鄧小平和戈巴契夫兩位歷史巨人共同實現了中蘇關係正常化。試想,如果中蘇依舊論戰敵對,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從東北西三面包圍遏制中國,中國怎麼能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是戈巴契夫對中國、對俄羅斯、對世界都有利的一件好事。從這個意義上說,戈巴契夫應該算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5、烏蘭諾娃:為藝術終身未嫁的「芭蕾舞女皇」
烏蘭諾娃墓。
「像雲一樣軟,像風一樣輕,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寧靜——人體在太空裡遊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大詩人艾青的這首《給烏蘭諾娃》,我上初中時就學過,但當時並沒有特別的感受。但自從上個月我在聖彼得堡冬宮觀看了芭蕾舞表演後,對這首詩的意境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觸。芭蕾舞起源於義大利,流行於法國,但卻是俄羅斯人把這門藝術發揚光大、推向頂峰、走向全世界,也使芭蕾舞成了俄羅斯的國粹。而俄羅斯芭蕾舞歷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就是烏蘭諾娃。俄羅斯歷史上有兩個大名鼎鼎的「女皇」,一個是真實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她的統治下,沙俄達到全盛;另一個就是「芭蕾舞女皇」烏蘭諾娃。烏蘭諾娃在俄羅斯乃至世界芭蕾舞歷史上的巔峰地位,至今沒有人能超越。烏蘭諾娃跳芭蕾時「轉圈」速度每分鐘可達36圈,這個世界紀錄至今無人打破。烏蘭諾娃為了芭蕾舞藝術事業,終身未嫁,沒有子女,跟中國的楊麗萍是一樣的。
6、尼古林: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小丑
尼古林墓。
在烏蘭諾娃墓的旁邊,是莫斯科尼古林馬戲院創始人尤裡·尼古林的墓。莫斯科尼古林馬戲院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馬戲院,而尤裡·尼古林又被譽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小丑。真巧,在參觀新聖女公墓的頭天晚上,我剛剛在莫斯科尼古林馬戲院欣賞了俄羅斯大馬戲。
烏蘭諾娃和尼古林的墓挨在一起,不知道是偶然巧合,還是公墓規劃者的有心之作。因為芭蕾舞和馬戲是俄羅斯的兩大國粹,一雅一俗,一莊一諧。把俄羅斯兩大國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墓放在一起,即使無心插柳,也讓人有一種「和而不同」的感覺。
尼古林的雕塑坐在一片松林中,雕塑眼睛望著的方向,臥著的他養的愛犬的雕塑,據說他和他的愛犬是同日去世的,這是心靈交融的結果。他的狗也葬在他的墓中,這也是新聖女公墓安葬的唯一一隻動物。
7、卓婭、舒拉:衛國戰爭的英雄姐弟
卓婭墓。
像我這一代的中國80後、90後,可能對卓婭和舒拉的名字比較陌生,但對於40後、50後的中國大叔、大媽來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墓碑上的卓婭雕塑,是裸露著一隻乳房的。這是因為1941年,18歲的卓婭在執行任務時,不幸落入德國納粹軍隊虎口,德軍不僅強暴了她,而且在她犧牲後,還殘忍地割去了她的一隻乳房。
舒拉墓。
卓婭犧牲後,她的弟弟舒拉進入坦克學校學習。他畢業後以指揮員的身份參加了戰鬥,在戰爭勝利前夕,他也不幸犧牲在東普魯士戰場。
8、葛羅米柯:擔任外長28年的「陰陽臉」
葛羅米柯墓。
近看葛羅米柯墓碑,「陰陽臉」看得很清楚。
新聖女公墓中,有一位墓主的雕塑是「陰陽臉」,因為他是一位外交家,必須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經常「變臉」,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就是擔任蘇聯外交部長長達28年之久的葛羅米柯。葛羅米柯於1957年—1985年擔任蘇聯外長,是沙特前外交大臣費薩爾親王、菲律賓前外長羅慕洛之外,世界歷史上擔任外長時間第三長的人。其高官生涯歷經史達林時代、馬林科夫時代、赫魯雪夫時代、勃列日涅夫時代、安德羅波夫時代、契爾年科時代、戈巴契夫時代,堪稱「七朝元老」。1985年至1988年,葛羅米柯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成為蘇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也達到了他個人仕途的頂峰。
新聖女公墓中安葬的名人實在太多,比如: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墓。
柴可夫斯基的哥哥尼·柴可夫斯基墓。
「圖系列戰機」之父圖波列夫墓。
蘇聯「傘兵之父」之墓。(叫什麼名字忘記了)
蘇聯二戰時的英雄播音員列維坦墓。
蘇聯「穿甲彈之父」瓦西裡墓。
葉爾欽時代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列別德墓。列別德兩次競選俄羅斯總統,分別敗給葉爾欽和普京。列別德曾一度被葉爾欽當作接班人培養,但很快被葉爾欽解職。2002年,列別德因飛機撞山身亡。
這些名人每個人墓碑的造型與雕刻,都有著鮮明的職業和身份特徵。其他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我的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尋訪一個奇蹟般的俄羅斯》中,我把這個國家稱為「奇蹟般的俄羅斯」,是有緣由的。因為也許連俄羅斯人自己都無法理解他們的祖國。就像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所說:「憑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她不能用普通尺度衡量\她具有獨特的氣質——\對俄羅斯只能信仰。」新聖女公墓,正是這個「無法理解」的「奇蹟般」的國度最形象的體現。只有來到新聖女公墓,才能真正讀懂俄羅斯!
最後贈送一張照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