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07日 星期一
作者:22號樓
1
對於軍人公墓,我們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前段時間,筆者所在的支部組織黨日活動,內容就是到當地一個烈士陵園去參觀。由於所在的支部中,退役軍人佔了一半以上,所以大家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如果烈士陵園如果能轉換成軍人公墓,裡面既安葬那些為了國家和和平犧牲的烈士,安葬那些為了犧牲陣亡的或在軍隊醫院因傷、因病致死的現役軍人,也安葬退役軍人,這樣該有多好。當然,大家當時也只是隨口一說,但是對軍人公墓這份榮譽的期盼和渴望也是溢於言表。
當時,也是退役軍人的書記說,不要著急,相信未來這個建議會被採納的,而涵蓋退役軍人在內的軍人公墓也一定會有的。沒想到一語中的,書記的預言竟然這麼快就落了地。
按照「國家統一規劃,屬地建設管理」的原則,研究擬訂軍人公墓建設規劃和標準,適時出臺建設、管理和維護政策——這是年前首次全國退役軍人事務廳(局)長會議精神中的一段話,而軍人公墓的建設也首次走入了公眾的視野。
2
說起軍人公墓,其實自從軍隊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出現了。中世紀末,一些西方國家開始稱這一場地為軍人公墓或陣亡將士合葬公墓。而給予為國捐軀和犧牲奉獻的軍人高規格的身後榮譽,對其親人為國家作出的犧牲表示深深的敬意,完善祭奠英烈制度,這恐怕就是軍人公墓設立的目的所在。
2014年3月28日,在異國他鄉長眠60餘年的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由專機從韓國運回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當時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就建議,中國應建立犧牲軍人國家公墓,將遺骸安葬在公墓中,每位烈士一個墓穴,「世界主要大國都有國家軍人公墓,軍人就是一個犧牲的職業,一定要善待那些犧牲者,重視過去的犧牲者,才能引領未來的犧牲者」。而他那句「給我們一個向英雄下跪的地方」!更是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共鳴。
公方彬教授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起這樣一件事,美國專門有一個司令部就是幹尋找犧牲軍人遺骸這項工作的,人數很多,花費很大。有媒體曾經採訪過他們司令,問為什麼這樣做,一年要花多少錢?他說,你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但我不想回答,因為這容易造成一個邏輯,就是你們花這麼多錢,一年才找回這麼幾具遺骸,不值得。其實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價值坐標,我們是用死者教育活著的人。其實他們入土為安,我們可以不把他們運回來,但是主要是教育活著的人。你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我們就向你負責,不管你是活著還是死了。
你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我們就向你負責,不管你是活著還是死了。這句話說的多好,真對!
3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了紀念自己的英雄或為國殉職的軍人,修建一處或幾處墓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國家公墓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
當我們提到公墓還有些避諱的時候,在美國卻有一座公墓,當人們提起它的時候通常都是帶著濃濃的自豪感,這就是坐落在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的阿靈頓國家公墓。
阿靈頓國家公墓佔地面積約170公頃,是美國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公墓,三十萬軍人不分等級長眠於此。阿靈頓公墓曾一度是原美軍上校羅伯特.李的產業,因為當時南北戰爭死傷無數,國會特將阿靈頓莊園正式闢為國家公墓,來安葬為國家犧牲的北方將士。1864年阿靈頓莊園被正式改為軍人公墓,由軍部管理,只有為美國做出過貢獻犧牲的人死後才能長眠於此地。所以,每一個美國人都以死後能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為榮耀。阿靈頓國家公墓自南北戰爭以來安葬了近30萬人,其中包括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軍人,殉職的總統以及為美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除了華盛頓、甘迺迪等少數墓地,其它的無論他們生前是什麼身份,不管是將軍還是無名士兵,在阿靈頓公墓中,他們的墓碑都是排列在一起,不分等級,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榮耀。
我們的近鄰韓國這也有類似的軍人公墓,其中一條規定也值得借鑑:為國捐軀、有資格安放在墓園裡的死者,他們的配偶將來也可以同他們一起合葬。
4
尊崇軍人,需要這樣的軍人公墓,這是黨和國家對軍人犧牲奉獻的褒揚和認同。很多朋友會說,我們國家目前有烈士陵園,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什麼還要建立軍人公墓?
事實上,烈士陵園與軍人公墓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烈士陵園安葬的,是戰爭與和平年代為國犧牲的烈士;而軍人公墓,安葬的是死亡的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就是死亡的軍人都可以安葬其中。
軍人公墓,是屬於所有軍人的,不設定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的前提,只要你曾為國服役,只要你是一名合法合規的退役軍人(開除軍籍、違法違規的估計除外),根據自願原則,就可以申請安葬在軍人公墓中,這是針對軍人,特別是退役軍人褒揚紀念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體現的是無論身份如何,無論榮譽多少,只要人生有了參軍的歷史,就會有這份榮譽,無論生死,無論身前身後。平等的機會,平等的榮譽,就是對軍人最大的褒獎,最大的尊崇。
軍人公墓,不僅僅給親人提供了一個祭奠的地方,更是一個弘揚價值觀念,讓大家心靈接受洗禮的平臺。
我們可能看過這樣的鏡頭:漫步於公墓中,緩緩走過每一個墓碑,彎下腰身,仔細看過那些墓志銘或者那些年限、戰役、親人落款,就會由衷的對長眠於此地的每個人致敬……
軍人公墓,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為他們的靈魂和精神提供的安眠之地。在這裡,逝去軍人的親友,可以在這裡祭奠、傾訴、流淚;在這裡,每一個安葬其中的軍人都能接受所有人的注目、敬意,他們的事跡會被廣泛宣傳和傳頌;在這裡,每一個健在的人都能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當年的戰火歲月的艱難,以及當今和平的不易,進而倍加珍惜、倍加努力。這裡給大家、給社會提供了一個向向軍人下跪致敬的地方,那裡有一種神聖感、淨化感,尤其是對今天的社會而言,更有必要。
建立軍人公墓,其實也是為了教育人、啟發人,讓大家找到應該沉澱在我們精神世界的元素,注入我們的情感系統,讓我們時時受洗禮。
設立軍人公墓,既是對社會發展形勢和社會呼喚的回應,更是建設退役軍人榮譽體系的有效探索。這是退役軍人褒揚紀念工作的重要舉措,是軍人榮譽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的重要方式。
5
查找資料得知,幾年前就有人建議設立軍人公墓,呼喚這樣一個寄託國之脊梁、國之精神的地方。而軍人公墓的設立,就是對這些呼喚的回應,其實也是對退役軍人榮譽體系的有效探索。
軍人公墓,是一個專屬於軍人的公墓,其他職業,哪怕你財富千億也不可能安葬其中。也只有那些真正參軍服役,真正的軍人才有資格。這份榮譽,是專屬於軍人的,更是對退役軍人的褒揚。
有人曾說,軍人退役之後,所有的榮譽就會歸零,讓人無奈。而隨著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成立,隨著軍人榮譽體系的探索和摸索,軍人的榮譽絕不會因為軍裝的脫下而消失,不會因為稱呼的改變而歸零。就好像給所有的軍人頒發光榮牌,河北省給退役軍人頒發優待證一樣,都是這個榮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軍人公墓中有一個儀仗連,連長會帶著兩個士兵,向祭奠的軍人親屬致以崇高的敬意,然後贈送一面國旗,這時犧牲者的親人能感受的那種榮譽感是難以言表的,周圍觀看的人也會被感動得流淚。
而軍人公墓給予退役軍人的,不僅僅是榮譽,還有實在的生活。畢竟,現在社會上的公墓的價格也是不菲的,對於退役軍人本身和家人來說,也是一個負擔。一旦有了軍人公墓,至少他們再也不用為此而操心了。
當然,建設軍人公墓在我國歷史上是第一次,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方案可以探索,其面臨的困難也不少。比方說選址問題,在用地價格逐漸上漲的年代,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還有具體的標準問題,決定誰可以進入軍人公墓。服役年限、是否參戰、付出犧牲的大小等因素,都可能會成為參考條件之一。還有配套的管理、經費以及價值發揮的途徑等等,都是必須考慮好,考慮清楚的事情。
所以雖然這個工作已經提升了議事日程,但是真正的落地生根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研究、考查、準備,需要大家耐心等待,給予足夠的支持和耐心。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老兵遠去,但是他們的靈魂和精神將會永存。未來中國的軍人公墓,將由國家統一規劃,政府統一管理,讓軍人的榮譽有一個最終的歸宿地,一個寄託之處,真好!
將來,我們和我們的後人,會在軍人公墓的每一塊墓碑上,看到一面國旗或者軍旗,他們的墓志銘會告訴後人那些個有關軍人的故事,那些烽火歲月……
-END-